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广泛应用,相关不良反应也随之增多。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 irAE)临床表现多样,及时识别免疫相关不良事件并干预可预防长期毒性。本例患者为老年男性,临床表现为腹痛;程序性死亡受体-1抑制剂治疗史;查体上腹压痛,完善检验检查提示胰腺炎,结合病史考虑诊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胰腺炎。现简述该患者诊治过程,并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胰腺炎展开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2.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成为应用最广的肿瘤免疫疗法, 伊匹木单抗和纳武利尤单抗是其中的代表药物。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使用也带来许多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其中心肌炎是最致命的不良反应之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心肌炎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主要包括自身免疫性T淋巴细胞浸润、调节性T细胞功能障碍、细胞因子、自身抗体的产生、遗传学因素、肠道微生物组等方面,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性心肌炎的治疗及管理需要多学科专家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3.
肺癌是最常见的老年恶性肿瘤之一,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利用机体免疫系统达到有效的抗肿瘤效应。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治疗及联合治疗已成为重要的治疗手段,现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类药物在老年晚期NSCLC患者中应用的效果、不良反应、超进展情况进行综述,为老年NSCLC免疫治疗策...  相似文献   

4.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阻断T淋巴细胞负性调控信号以达到增强T淋巴细胞抗肿瘤效应的同时,也可能造成免疫耐受失衡或正常免疫亢进从而导致免疫性肝炎。本文主要通过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机制,导致肝损伤的不良反应机制、危险因素以及发生率等方面进行回顾分析,并且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导致肝损伤的治疗方法进行初步归纳。认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促进抗肿瘤免疫的同时,由于作用机制的非肿瘤组织靶点特异性,可能造成非同质化的免疫相关的肝损伤,治疗上以恢复免疫稳态为主。因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应用患者的管理往往需要在治疗窗、毒性和特定损伤治疗之间取得平衡,并开展多学科协作。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告1例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咽喉癌患者,诊断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结合相关文献分析该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及转归,探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肌炎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出现改变了多种恶性肿瘤的治疗方式,但其常造成包括心血管系统在内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诸多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相关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研究主要局限在心肌炎,而最近一些临床研究表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和恶化可能相关。现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可能的病理机制及临床意义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意识并警惕其发生。  相似文献   

7.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通过阻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调动自身免疫反应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ICI可导致多种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其中心脏毒性是少见但致命的不良反应.随着ICI在临床中使用的增加,其导致的心脏毒性逐渐引起更多关注.本文就ICI相关心脏毒性临床表现、机制、诊治及预后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使多种晚期恶性肿瘤的治疗模式开启了新变革。尽管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心脏毒性较为罕见,但致死性极高。以往研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心脏毒性的发生率被低估。本综述聚焦于目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心脏毒性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流行病学、评估、诊断、治疗和预后等。接受ICIs治疗者的最佳肿瘤心脏病管理模式仍面临诸多挑战。  相似文献   

9.
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主要为抗PD-1或PD-L1类药物)可显著提升晚期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目前在晚期肺癌一线及二线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未来将成为肺癌治疗的主要措施之一,而呼吸领域的临床医生对其不良反应还缺乏足够的认识.本文简要介绍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其防治.  相似文献   

10.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治疗显著延长了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改善了生活质量,但同时出现了多种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irAEs)。ICIs所致免疫介导性肝损伤(IMH)的发生率呈上升趋势,但严重程度不一,为更早的确诊IMH并进行个体化诊疗,合理应用药物治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