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无创正压通气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中有良好疗效。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行有创通气后,应用无创通气辅助呼吸进行序贯治疗,可缩短有创通气时间,减少与有创通气相关的并发症。本文将结合我们的经验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冠心病有创与无创检查结果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的冠状动脉 (简称冠脉 )造影 (CAG)与心电图 (ECG)、动态心电图 (DCG)和平板运动试验(EET)对冠脉病变的诊断价值。以WHO的诊断标准为依据 ,心绞痛组 2 5例、AMI组 15例 ,所有患者均进行CAG、ECG、DCG检查 ,AMI患者不行EET检查。结果 :心绞痛组中 ,ECG、DCG、EET、CAG的检出阳性率分别为 2 0 %、4 0 %、80 %、84 % ;AMI组中 ,ECG、DCG、CAG的检出阳性率均为 10 0 %。CAG检查 4例冠脉正常 ,为X综合征。 2支和 3支冠脉病变 14例 ,其中 9例ECG、DCG阴性。结论 :EET与CAG诊断CHD的阳性率相当。CAG检查正常者 ,可能为X综合征。ECG、DCG检查正常者 ,不能排除冠脉多支病变  相似文献   

3.
无创正压通气在有创-无创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创正压通气(NPPV)在急、慢性呼吸衰竭的治疗中有良好疗效.急性呼吸衰竭患者行有创通气后,应用无创通气辅助呼吸进行序贯治疗,可缩短有创通气时间,减少与有创通气相关的并发症.本文将结合我们的经验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的区别   总被引:65,自引:2,他引:65  
所谓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的区别 ,主要在于呼吸机与患者的连接方式的不同。凡需要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有创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方式称为有创机械通气 ;而通过鼻、面罩、接口器等相对无创方式与呼吸机连接或无需建立人工气道的通气方式统称为无创通气。广义的无创通气应当也包括体外负压通气、胸壁震荡通气、体外膈肌起搏等 ,但通常目前所称无创通气仅指通过鼻、面罩等方式与患者相联的无创正压机械通气 (NIPPV)。有创与无创的根本区别只是人机连接界面选择方式的不同 ,而与其连接的呼吸机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 ,功能齐全、设计…  相似文献   

5.
准确量化评估肝纤维化程度对明确疾病诊断、治疗决策、监测疗效及判断预后均有重要参考价值。分析了有创及无创肝纤维化定量诊断方法的发展及应用现状。基于有创肝活组织检查的肝纤维化诊断方法已从描述性肝组织学评估发展到半定量分析,全量化客观测量肝纤维化技术可望改善传统半定量分析方法的观察者间误差、取样误差等不足;无创肝纤维化诊断方法则弥补了肝活组织检查的有创性、取样误差等不足,且对疾病远期结局有较好预测价值,但对肝纤维化动态变化的监测价值仍需要肝组织学分析的平行验证。由此认为,肝纤维化的无创评估方法尚不能完全替代肝组织学检查,但在明确诊断的患者中可减少肝活组织检查次数;无创诊断方法在肝纤维化动态监测的应用能力有待更多拓展与验证,而肝组织纤维化量化诊断方法也需要进一步验证其发现与疾病长期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7.
8.
严娜萍 《临床肺科杂志》2009,14(10):1415-1415
呼吸衰竭(简称呼衰)患者行有创通气时,当呼衰得到一定程度缓解但未达到撤机标准时予以早期撤机,代之以无创通气从而减少患者行有创通气时间,称之为有创一无创序贯通气,它是在无创性正压通气(NIPPV)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机械通气方法^[1]。我院于2006年3月-2008年3月间,在合理选择患者基础上采用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20例,取得良好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杨时光  罗华 《临床肺科杂志》2007,12(11):1179-1179,1181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在有创通气治疗脱机中的应用。方法将25例患者分为治疗组(11例)和对照组(14例),治疗组在序贯脱机过程中,采取先给予无创呼吸机治疗,再拔管。对照组在脱机过程中使用常规脱机顺序,即先拔管,再给予无创呼吸机通气治疗。结果两组脱机成功率、无创呼吸机使用时间、拔管后血气分析结果均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采用先给予无创呼吸机通气,再拔管的方法,可以提高有创通气治疗的脱机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老年重症患者有创(IBP)和无刨血压(NBP)监测值的差异,探讨老年重症患者血压监测的最佳方法 .方法 对63例老年重症患者进行挠动脉IBP和肱动脉NBP监测,将所得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非休克状态的老年重症患者,当收缩压≥120 mmHg时,有创收缩压显著高于无创收缩压(P<0.01);而有创舒张压显著低于无创舒张压(P<0.05).收缩血压90~120mmHg时.IBP及NBP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老年休克患者中,有创收缩压显著低于无创收缩压(P<0.01);有创舒张压亦显著低于无创舒张压(P<0.05).结论 在不同病理状态下,老年危重患者的IBP与NBP存在一定差别,1BP可能更准确反映血压的真实情况以及组织灌注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有创与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COPD呼吸衰竭患者救治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对36例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并行人工机械通气,在治疗中,当出现PIC窗后,将46例患者随机分为序贯通气组和常规通气组,每组23例。序贯通气组给予拔除气管插管改面罩机械通气,常规通气组继续有创机械通气观察两组患者病情变化、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例数、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序贯通气组和常规通气组两组患者发生VAP例数分别为1和10例(P〈0.05),总机械通气时间为(11.58±1.16)d和(15.33±1.886)d(P〈0.05),住院时间为(15.87±1.68)d和(25.41±1.92)d(P〈0.01)。结论以PIC窗为切换点实施序贯通气策略可降低患者VAP发生率,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是救治COPD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值得提倡的机械通气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机械通气:有创与无创孰优孰劣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1 “有创”与“无创”的概念所谓“有创”与“无创”机械通气的区分 ,主要根据通气机与患者的联接方式 ,凡需要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与通气机相连的方式称为“有创”通气 ,而不需建立人工气道就能增加肺泡通气的一系列方式总称为“无创”通气。“无创”通气主要包括经鼻罩或鼻面罩与通气机相联的机械通气、体外负压通气、胸壁震荡及体外膈肌起搏等。本文主要介绍经鼻罩或鼻面罩通气与“有创”通气的区别 ,本文所指的“无创”通气也仅指前者。从上述概念可知 ,所谓“有创”与“无创”通气的区分只是相对而言 ,并无绝对之分。2 “有创”与…  相似文献   

13.
有创无创序贯机械通气在呼吸衰竭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有创通气(机械通气)过渡(序贯)为无创通气(BIPAP)治疗呼吸衰竭的最佳时机。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呼吸衰竭患者在接受有创通气、血气分析正常或接近正常后,改为无创通气的撤机的应用体会。结论密切观察病情,掌握正确的拔管时机,是有创通气序贯为无创通气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重症肺炎是指除肺炎常见的呼吸系统症状,尚有呼吸衰竭和其他系统明显受累的表现,具有发病急、变化快、并发症多等特点。老年人的重症肺炎发病率较高,由于发病因素多,临床表现不典型、并发症多、治疗难度大,而且还易合并休克、呼吸衰竭及多器官衰竭等,死亡率较高,治疗上非常棘手〔1〕。正压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心脑血管事件发生发展的认识,早期动脉硬化的检测与干预显得越来越重要。尤其对于存在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患者,比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肥胖、有心脑血管病家族史的患者。定期检测动脉弹性是必要的。然而,血管造影、血管内超声、验血等有创检查不利于此类高危人群的随访。  相似文献   

16.
冠心病诊断技术,近年来从有创检查向无创检查发展,且进展迅速。无创检查有心电图、负荷心电图、动态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磁共振和电子束扫描体层摄影等。笔者就后四种检查作一介绍。1超声心动图1.1负荷超声心动图(SE)主要用于冠心病患者,以及静息...  相似文献   

17.
无创及有创中心动脉压测定的临床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创性、有创性测量所得的中心动脉血压与外周动脉血压(SBP)的一致性,了解中心动脉血压无创性测量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拟作冠状动脉造影的50名患者,据有无基础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将患者分为患病组和对照组,采用无创性中心动脉血压(NCSP)测量仪测量受试者的SBP和NCSP,同时用导管测量受试者升主动脉根部的有创性中心动脉血压(CSP)。结果各组NCSP与CSP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均呈正相关性(P均〈0.01)。各组SBP与CSP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者均呈正相关性(P均〈0.01)。各组CSP与动脉收缩压增强指数(AI)均呈正相关性(P〈0.05)。结论 NCSP与CSP正相关,可以代替CSP。NCSP反映机体血压变化的敏感性强于SBP。中心动脉血压与AI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正一.下壁导联的De Winter ST-T改变2008年,荷兰医生De Winter等~([1])通过回顾分析1532例左前降支近段闭塞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心电图变化,发现有30例患者未出现典型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超急性期改变,而表现为胸前导联J点压低1-3mm,ST段上斜型压低,随后T波对称高尖,多数患者a VR导联ST段轻度上抬。2009年Verouden等~([2])在1890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患者中发现35例有该特征的心电图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前对于心功能的检查方法主要有无创和有创两大类,其中无创性检查有许多优点,如检查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可连续、反复操作,但检查的可靠性、准确性、重复性、特异性差。创伤检查精确度高,可以纠正无损检查的偏差,一些项目还可合并治疗同时进行。目前有创心功能检查的方法主要是心导管术。  相似文献   

20.
无创动脉硬化检测最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心血管疾病中,动脉硬化是连接心血管危险因素和心血管事件的桥梁,及时识别判断动脉硬化程度已成为预防事件的重点。脉搏波传导速度作为重要的检测手段已被广泛接受,在通过监测血压来判断动脉硬化程度的研究中,动态动脉硬化指数逐渐被国内外研究人员所认可,不仅证实了其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相关性,其对事件的预测价值也得到肯定,而作为动态动脉硬化指数的改进指标的对称性动态动脉硬化指数消除了杓形曲线对指标的影响,有更广阔的临床科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