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苏合香β—环糊精包合物与混合物的稳定性比较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考察苏合香β-环糊精包合物的稳定性。方法:以苏合香含量为测定指标,分别对包合物和混合物进行强光照射、高温,高湿,挥发性试验。结果;在光、热,湿等因素影响下,包合物中苏香含量没有明显变化,而混合物中苏合香含量均明显下降。包合物的热失重比混合物小。结论:苏合香β-环糊精包合物具有一定的抗光照性,热稳定性和湿稳定性,其稳定性明显优于单纯苏合香。  相似文献   

2.
醋酸强的松龙—β—环糊精包合物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雅  刘华 《军队医药》2000,10(1):43-45
用均匀法探讨了醋酸强的松龙-β-环糊精的制备工艺,通过包合物收得率,包封率,溶出速率的研究,筛选出最佳配比的条件,实验表明,当醋酸强的松龙与β-环糊精比较为1:5时,其包合物的溶解度和溶出速度明显高于醋酸强的松龙,有利于提高其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3.
大蒜油2-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制备大蒜油2-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并对其进行鉴定。方法在25℃运用相溶解度法进行增溶试验,采用冷冻干燥法制备大蒜油2-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物,利用气相色谱、显微成像及差示扫描量热法对包合物进行鉴定。结果随着2-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增加,大蒜油的溶解度显著提高,其溶解曲线呈AL型,包合物主、客分子比为1∶1,表观稳定常数KC=171.85L·mol-1。气相色谱显示,大蒜油被2-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前后的主成分没有发生变化,包合物的显微图像和差示扫描图谱与物理混合物的图谱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2-羟丙基-β-环糊精可以增大大蒜油的溶解度,而制成包合物冻干粉;大蒜油被2-羟丙基-β-环糊精包合后呈现出新的物相特征,表明包合物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4.
姜黄素甲基化-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刘彦生  王宪利 《武警医学》2007,18(5):337-339
 目的 制备姜黄素甲基化-β-环糊精包合物,改善其在水中溶解度.方法 采用饱和溶液法制备姜黄素甲基化-β-环糊精包合物,以包合物溶解度为评价指标,筛选最佳包合处方和工艺,以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X射线衍射法对包合物进行确证.结果 最佳包合工艺:姜黄素和甲基化-β-环糊精投料摩尔比为1∶2,包合温度为45℃,反应时间为2 h.测得姜黄素甲基化-β-环糊精包合物的水中溶解度约为10 mg/ml.结论 姜黄素经包合后在水中溶解度提高了约500倍.  相似文献   

5.
蟾酥β—环糊精包合物的理化性质考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考察蟾酥 β -环糊精的理化性能。 方法 采用薄层色谱、X -射线粉末衍射及红外光谱法对包合物进行了理化鉴别 ,采用紫外光谱法考察包合物中蟾毒配基类化合物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结果 薄层色谱图谱显示 ,蟾酥被 β -环糊精包合前后的主成分没有发生变化 ,包合物的X -射线粉末衍射图谱及红外光谱与蟾酥、蟾酥 β -环糊精混合物的图谱具有显著性差异。包合物中蟾毒配基类化合物在 0 .1mol·L-1盐酸溶液、pH6 .6和pH7.5磷酸盐缓冲液中的溶解度及体外溶出速率均有显著提高。结论 蟾酥被 β-环糊精包合后呈现出新的物相特征 ,与蟾酥相比其理化性质有较显著的改变  相似文献   

6.
喷雾干燥法制备盐酸异丙嗪-β环糊精包合物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喷雾干燥法制备,以提供一种新的包合物制备方法。方法:以βCD为包合材料,按1:1摩尔比加入PMH,制成PMH-βCD溶液。在一定喷雾条件下喷雾干燥,制成PMH-βCD包合物。并以冷冻干燥法为对照,进行X-射线衍射,差示量热扫描等分析。结果:喷雾干燥法制备的PMH-βCD包合物与冷冻干燥法有同样的X射线衍射图谱和DSC图谱,表明已形成包合物。包合物在喷雾干燥过程中,其理化性质未发生变化。结论:喷雾干燥法可替代冷冻干燥法制备盐酸异丙嗪包合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不同环糊精对Forskolin(FSK)包合作用的研究,有效提高FSK在水中的溶解度。方法使用水溶液法分别用磺丁酯-β-环糊精(SE-β-CD)、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和二甲基-β-环糊精(DM-β-CD)制备FSK的环糊精包合物,测定比较了包合前后的溶解度。采用相溶解图法、有机溶剂提取法和差热分析法对包合物进行了验证。结果3种环糊精与FSK均能形成包合物,并增加了FSK在水中的溶解度,增溶能力依次为DM-β-CD>HP-β-CD>SE-β-CD。结论3种环糊精对难溶性药物FSK均具有包合作用,但增溶能力不同。  相似文献   

8.
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葛根素的β-环糊精包合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葛根素的β-环糊精包合物的最佳工艺。方法运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葛根素-β-环糊精包合物,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葛根素含量,紫外光谱、红外光谱验证包合物。结果通过正交试验得到最佳制备工艺为葛根素与β-环糊精投料比为1∶1,包合时间为3h,包合温度为60℃,包合率可达94%。结论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葛根素-β-环糊精包合物工艺简单可行,适用于葛根素口服制剂的改进。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水合氯醛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工艺,通过差示热分析确证形成包合物,运用顶空气相色谱技术测定其含量,并对包合物与机械混合物的性质进行了比较,对包合物的稳定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认为制成包合物达到了矫臭矫味和提高稳定性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采用饱和溶液法制备金诺芬-β-环糊精包合物。首次使用电镜复染技术对包合物进行鉴定,清楚显示一分子β-环糊精(β—CD)包合两分子金诺芬(1)。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合物中1含量,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在10~5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结果表明,制成包和物后Ⅰ在水中溶解度显著提高达309.75μg/ml(20℃),为原药的22.95倍。  相似文献   

11.
采用饱和溶液法制备金诺芬-β-环糊精包合物.首次使用电镜复染技术对包合物进行鉴定,清楚显示一分子β-环糊精(β-CD)包合两分子金诺芬(1).用分光光度法测定包合物中1含量,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在10~50μg/ml范围内,线性良好,r=0.9999.结果表明,制成包和物后1在水中溶解度显著提高达309.75μg/ml(20℃),为原药的22.95倍.  相似文献   

12.
2-羟丙基-β-环糊精对氯诺昔康的增溶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考察不同pH条件下不同浓度的2-羟丙基-β-环糊精溶液对氯诺昔康的增溶作用。方法在室温下运用相溶解度法对氯诺昔康的溶解性进行实验,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氯诺昔康在溶液中的浓度。包合物的表观稳定常数由回归方程求得:K=斜率/截距(1-斜率)。结果随着2-羟丙基-β-环糊精浓度的增加和pH的增大,氯诺昔康的溶解度显著提高,在pH7、pH8、pH9条件下HPCD对氯诺昔康的增溶量分别为0.499、1.791、2.405mg·ml-1。计算了不同pH下包合物的表观稳定常数,在pH7、pH8、pH9条件下表观稳定常数分别为132.42、66.53、38.60。结论难溶性药物氯诺昔康与2-羟丙基-β-环糊精可形成1∶1包合物,2-羟丙基-β-环糊精对于难溶性药物氯诺昔康是较理想的增溶剂。  相似文献   

13.
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工艺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综述β-环糊精近年来在国内药物制剂生产上的应用。方法:从β-环糊精与药物包合的不同工艺应用于药物制剂的最佳方法进行概括。结果:药物经β-环糊精包合后能明显提高药效。改善药物稳定性,加快药物溶解,液体药物粉末化,遮盖异味,降低副作用等。结论:应大力开发β-环糊精在药物制剂生产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正交实验考察荜茇提取物-β-环糊精包合物包合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用饱和水溶液法制备荜茇提取物-β-环痛精包合物。方法:采用正交实验设计,以包合率和产率为指标筛选最佳包合工艺。结果:最佳包合工艺为A3B1C3D1,即β-环糊精与提取物的比例为8:1(g/g),包合温度为30℃,包合时间为6h,β-环糊精与水的比例为1:22(g/ml)。此奈件下的包合率和产率分别可达约79%和75%。结论: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出的荜茇提取物-β-环糊精包合物包合工艺能达到较高的包合率和产率。  相似文献   

15.
马钱子配伍甘草前后汤液中生物碱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唐进法 《航空航天医药》2010,21(8):1529-1529
目的:探讨马钱子单煎及与甘草共煎时汤液中马钱子碱和士的宁含量变化及马钱子解毒机制。方法:HPLC测定两味中药不同配比汤液中马钱子碱、士的宁含量。结果:马钱子单煎有效成分含量先升高后降低,与甘草共煎毒性成分低于单煎时含量。结论:长时间煎煮可降低马钱子毒性;甘草具有降低马钱子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考察中药当归和川芎煎液的化学成分差异,以探讨其药效差异的物质基础。方法采用UPLC-QTOFMS技术对市场上正规销售的当归和川芎饮片进行比较。数据统计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和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成分鉴别采用与标准品比较、基于自制自动化预鉴别软件的一级质谱精确质荷比分析和二级质谱碎片分析。结果当归和川芎煎液化学成分差异明显;三糖以及可能含有丁烯基苯酞结构的化合物等在当归、川芎煎液中含量差异明显;阿魏酸含量差异不突出。结论川芎煎液三糖含量高于当归煎液,另外发现多种有明显差异的LC-MS信号,为探讨当归、川芎药效差异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HPCE TOF—MS和ESI—MS法研究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的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测定重组人白细胞介素-2(IL-2)表达的正确性、产物的纯度和均一性的方法。方法:采用了高效毛细管电泳(HPCE)、时间飞行质谱(TOF-MS)和电喷雾质谱法(ESI-MS)。结果:IL-2样品中存在相对分子量约为15745-15795的杂质,其主成分IL-2在表达和纯化过程中被修饰,其相对分子量比理论值增加了143.8%。结论:HPCE、TOF-MS和ESI-MS法有正交互补性,测定结果可相互印证,质谱法是纯度测定的一种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考察茜草双酯与β-环糊精(β-CD)及羟丙基-β-环糊精(HP-β-CD)的包合作用.方法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茜草双酯的含量,相溶解度法研究了2种环糊精(CDs)对茜草双酯的包合作用、增溶作用及包合过程中热力学参数变化.结果 茜草双酯的溶解度随着CDs浓度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相溶解度图呈AL-型,茜草双酯与2种CDs在包合过程中的吉布斯自由能变化(△G)、焓变(△H)均为负值.茜草双酯与β-CD在包合过程中的熵变(△S)为正值,而与HP-β-CD包合过程中的△S为负值.结论 茜草双酯与2种CDs在水溶液中均可自发形成1∶1(物质的量的比例)可溶性包合物,从而增加其溶解度.选择适宜的包合温度有利于包合过程的进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对三种复方呋麻滴鼻液含量测定方法进行比较。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旋光法,滴定法对9 批样品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所得结果相对偏差最小。回收率为101-7% , RSD为1-22% 。结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复方呋麻滴鼻液的含量,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中药海芋的生药学鉴别特征。方法:采用性状、显微和薄层色谱等鉴别方法。结果:海芋的中柱维管束主为周木型,少为外韧型;粘液细胞中含草酸钙针晶和簇晶,在中柱外侧分布较密集。在薄层色谱中可检出β- 谷甾醇及24- 亚甲基环阿尔廷醇。结论:草酸钙结晶的形态、分布和薄层色谱的结果,可作为海芋鉴别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