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论中医肝与失眠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中医肝的生理和病理方面阐述了肝与失眠的产生有着密切的联系,肝功能失调对失眠的发生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临床上可以根据这一关系指导失眠这一病证时治疗.  相似文献   

2.
失眠属于慢性疾病,久病及瘀,所以失眠患者都存在瘀血的病理特征;反过来瘀血又是致病因素,相互影响造成失眠的迁延不愈,形成恶性循环。当前西医研究认为失眠同脑循环障碍、脑神经元异常兴奋有重要的关系。既往中医治疗失眠主要从心、肝、脾、肾入手,采用养血、滋阴、化湿、安神等治疗方法。自从王清任创立血府逐瘀汤治疗失眠以来,瘀血作为失眠中的致病因素受到临床广泛的重视,本文就临床上从瘀血方面治疗失眠作以综述。  相似文献   

3.
张振江 《大家健康》2014,(9):139-140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我院2011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失眠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并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分别为5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实施西医治疗的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结果显示,两组失眠患者经过治疗后睡眠质量均获得改善。但观察组患者睡眠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中医治疗失眠具有显著的效果。患者采用中医疗法治疗失眠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中医治疗方法可调节患者的神经递质,改善其睡眠。中医治疗失眠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龙胆泻肝汤治疗疑难杂症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中药龙胆泻肝汤加减每日一剂,250mL早晚各一次内服。结果:应用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对不同的病症采用本方加味治疗,可明显改善症状,减轻患者痛苦之效。结论:龙胆泻肝汤治疗咯血、失眠、口臭等症,经临床辨证加减治疗,疗效肯定,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相似文献   

5.
黄希翘  陈春红 《当代医学》2012,18(25):150-151
目的 探讨临床治疗失眠的有效方法.方法 将门诊部2010年2月~2011年10月收治的104例失眠患者完全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方法;试验组患者在失眠治疗时,从肝论治,根据患者的不同类型给予不同对症中医治疗,并结合生活干预与心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睡眠质量和生活质量,并将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试验组患者睡眠质量平均为(3.5±1.5)分,对照组患者睡眠质量为(6.7±1.0)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从肝论治失眠能够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并可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观察珍枣胶囊治疗老年阴虚火旺型失眠患者中医临床症状的变化以及血浆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含量的改变,评价其临床疗效,并探究其作用机制。方法 将60例符合失眠诊断标准以及阴虚火旺证中医辨证标准的原发性失眠患者,按照随机分组、单盲以及平行对照的方式,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患者睡前0.5 h服用珍枣胶囊,每日1次、5粒/次,对照组患者睡前0.5 h服用舒眠胶囊,每日1次、5粒/次。各组均连续服药4周为1个疗程,每7天复诊1次。观察时间为1个疗程。观测治疗前后血浆5-HT和DA水平的变化;并对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中医证候疗效进行评定。结果 2组老年阴虚火旺型失眠患者改善失眠的临床疗效相当,P>0.05;但在改善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改善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P<0.05。2组患者治疗前后相比,5-HT水平皆提高且DA含量皆降低,治疗组调节幅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珍枣胶囊改善了老年阴虚火旺型失眠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临床疗效显著;其治疗机理可能与提高5-HT水平以及降低DA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肿瘤相关性失眠是肿瘤患者常见伴随症状,因不及肿瘤危害性强,故临证时易于忽视,严重影响了患者生活质量且不利于疾病向愈。治疗时西医常以失眠论治,忽视其与肿瘤疾病的相关性。本病属中医"不寐"范畴,主要病位在心,治疗上强调辨证论治。贾英杰教授通过30余载临证经验总结,认为肿瘤患者不寐多归于情志因素,主要责之于肝,且与其他脏腑有密切联系,从肝论治多获良效。文章将围绕"疏利肝气以畅调达""调补肝虚以合肝用""清肝泻火以降肝气""顺应肝气四时变化"来论述调肝法在治疗肿瘤相关性失眠的临证经验与思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中总结中医治疗老年失眠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法,为临床治疗老年失眠提供有效的。查阅相关文献,结合《伤寒论》中关于失眠的条文,进行归纳、分析、总结。将近几年关于中医治疗老年失眠的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归脾汤是中医治疗心脾气血两虚证的经典方剂之一,治疗失眠效果尤其显著。作者通过归纳临床使用归脾汤治疗失眠的成功案例,对归脾汤治疗失眠进行初步探讨,旨在为临床治疗失眠方药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
分析用中医耳穴压豆法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至2013年11月我院收治的58例失眠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为其采用中医耳穴压豆法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探讨。结果:在本组58例患者中,病情治愈的患者有16例,占27.59%;治疗有效的患者有39例,占67.24;治疗无效的患者有3例,占5.17%,本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4.83%。结论:为失眠患者采用中医耳穴压豆法进行治疗的疗效确切,操作简单,而且易被患者接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分析张永华医师临床运用《伤寒论》方治疗失眠的经验, 总结出张永华医师治疗失眠的辨证特点及个人用药经验, 对中医临床治疗失眠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介绍近年来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研究情况,探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方法:采撷34篇相关文献资料,对临床运用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失眠的方法和疗效进行分类综述.结果:中医非药物疗法治疗失眠具有较好的疗效和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失眠从肝论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于2013年4月—2013年8月门诊就诊的失眠患者68例进行中医辨证分为肝郁气滞,肝郁血瘀,心虚肝旺和肝郁化火、痰热上扰4个证型,并分型论治,疗程20 d。结果:临床痊愈36例,显效14例,有效1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9.7%。结论:失眠从肝论治临床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耳穴贴压配合中医辨证护理对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围绝经期失眠患者辨证分型后以皮质下穴、交感穴、垂前穴以及神门穴作为主穴,以心、肝、脾、胃、肾、胆以及大肠作为配穴,对患者进行耳穴贴压和护理干预;利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患者治疗前后睡眠状况进行评价,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治疗前后焦虑情绪以及抑郁状态进行评价,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PSQI、SAS和SDS评分。结果利用耳穴贴压配合中医辨证护理干预围绝经期失眠的总有效率为93.4%,干预后患者的各项睡眠质量评分相对于治疗前来说均明显降低,同时,患者干预后的负性情绪评分相对于干预前来说也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应用耳穴贴压配合中医辨证护理干预可明显改善围绝经期失眠患者的睡眠状况,值得进一步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高张军 《基层医学论坛》2013,(13):1728-1729
目的观察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56例出现失眠症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8例。对2组均采用常规安眠药物治疗,治疗组给予心理疏导加用针灸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失眠症状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睡眠时间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中医针灸疗法治疗失眠患者临床效果非常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正>失眠又称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者彻夜不寐,影响正常工作、生活[1]。《伤寒论》中称失眠为不得卧、不得眠。张永华教授系第一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浙江省名中医、主任中医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工作近30年,善治失眠、焦虑、抑郁等情志病,尤善用经方治疗失眠。笔者有幸随师临证,获益匪浅,兹将张老师运用经方治疗失眠  相似文献   

17.
在当今高压的社会环境下,越来越多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偏头痛,失眠现象也越来越频繁。本文搜集舟曲县人民医院近几年接诊的60名神经内科失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中医治疗神经内科失眠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别让30名患者进行内科治疗和中医治疗,对内科治疗组患者给予常规内科基础治疗,中医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医治疗,从而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总体疗效发现,中医组的效果明显比内科组的好,临床实践证明中医在治疗神经内科失眠患者方面具有不错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260例病例分别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结果:260例病例治疗后临床治愈167例,显效43例,有效25例,无效25例,总有效率为90.38%。结论:采用中医辨证、整体调节治疗失眠,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从肝论治失眠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失眠是临床常见症状之一,中医称之为不寐目不瞑不得眠不得卧。失眠病位在心,又与肝、胆、脾、胃、肾相关。我们从肝论治,依据病机特点,将失眠分4型:肝气郁结、肝郁血虚、肝郁化火、  相似文献   

20.
失眠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睡眠障碍,大部分慢性疾病均和失眠密切有关,现今失眠问题逐渐成为了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临床医学研究的热点话题.怎样选择一些疗效显著、副作用轻、安全性高的治疗方案成为了临床研究的重中之重.在中医内科中,失眠也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中医很早之前就认识到失眠症.为此,该文在介绍失眠病理机制的基础上,阐述中药与针灸治疗失眠的临床效果,并对中药结合针灸治疗情况予以全面综述,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