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胃食管返流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2.0%,高于对照组的7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对于烧心、胸痛和反酸等症状的改善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疗法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一种有效、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清郁和降汤加减联合奥美拉唑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伴焦虑状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2例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口服奥美拉唑治疗;治疗组在西药基础上予以清郁和降汤治疗,两组疗程均为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胃食管反流病问卷(GerdQ)、焦虑自评量表(SAS)积分对照评价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各自GerdQ症状频度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两组在改善反酸、烧心等典型症状上疗效无明显差别(P0.05),治疗组在改善因典型症状引起的睡眠障碍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SAS积分比较,治疗组有极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清郁和降汤加减联合奥美拉唑能有效改善非糜烂性反流病伴焦虑状态患者的反流烧心症状及睡眠质量,且能明显缓解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总体生活质量,疗效优于单用西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干预措施降低海军长远航官兵胃食管反流病(GERD)发病率的效果.方法 2011年6-12月应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调查758名海军官兵,其中371例为干预治疗组,387例为对照组.问卷采用GerdQ量表,GerdQ积分≥8分提示GERD诊断,8周后分析发病率及GerdQ症状积分的变化.结果 海军长远航官兵胃食管反流病的发病率高达26.25%,显著高于国内普通人群的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症状重者比例较少,仅占3.17%.治疗8周后,干预治疗组胃食管反流病发病率、GerdQ积分明显下降,烧心、反流、上腹部痛等症状有显著的改善(P<0.05).结论 科学合理的干预措施可显著降低执行长远航任务海军官兵胃食管反流病的患病率,并有效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伴有睡眠障碍的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针刺督脉背段T_3~T_(12)前后压痛变化规律,以期客观评价针刺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GERD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针刺组脱落2例,西药组30例,针刺组28例。针刺组针刺患者督脉背段T_3~T_(12)棘突下,隔日1次,每周3次。西药组患者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每次20mg,每日2次。2组均治疗8周。2组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进行反流性疾病诊断问卷评分(RD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及T_3~T_(12)棘突下行压痛阈值评估。结果 58例患者睡眠障碍有其自身的特点。治疗后,2组RDQ评分、PSQI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针刺组较西药组显著降低(P0.01)。2组T_4、T_5、T_6、T_7、T_8、T_(11)压痛较治疗前明显减少(P0.05~0.01)。治疗后针刺组在T_4、T_5、T_6、T_7、T_8、T_(11)处的压痛阈值显著高于西药组(P0.05~0.01)。结论胃食管反流病伴有的睡眠障碍有其自身特点,针刺督脉背段T_3~T_(12)棘突下治疗胃食管反流病伴有睡眠障碍的疗效优于西药组,并且针刺后的压痛阈值也比西药组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利胆和胃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枸橼酸莫沙必利分散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给予利胆和胃方口服,治疗1个月后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积分。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2.5%,治疗组为9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项临床症状积分及总积分均明显降低,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胆和胃方联合常规西药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加味四逆散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纳入的4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口服雷贝拉唑肠溶胶囊20 mg,1次/d,晨起餐前口服;治疗组予中药加味四逆散治疗。两组均治疗4 w后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RDQ量表积分改善总有效率、中医证候总积分、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四逆散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肝胃不和证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胃食管反流病(GERD)患者躯体和心理症状改善情况来评价针刺督脉背段疗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就诊的60例GERD患者,按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每组30例。针刺组针刺督脉背部T3~T12段棘突下(含经穴及非经穴)治疗,每周二、四、六治疗,共3次,疗程8周。西药组予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口服;同时服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黛力新)。分别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反流性疾病诊断问卷(RDQ)各症状、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的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RDQ问卷各症状、SAS和SD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针刺组RDQ问卷各症状、SAS和SDS评分均显著低于西药组(P<0.05);针刺组RDQ愈显率为66.67%(20/30),西药组为40%(12/30),2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2组治疗均有效,但针刺督脉背部T3~T12段棘突下对改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反流症状和心理状态的临床疗效更优。   相似文献   

8.
目的归纳验证黄福斌对RGERD的理论研究和临床经验,确定基本证型及治疗方药,完善该病的诊疗方案,提高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中医治疗组、西药对照组(埃索美拉唑)各50例,疗程8周,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00%,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GerdQ问卷评分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分4型辨证治疗难治性胃食管性反流病疗效显著,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李勇 《当代医学》2016,(3):150-151
目的 探讨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诊断为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10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随机号码表法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接受泮托拉唑+伊托必利片治疗,研究组接受泮托拉唑+伊托必利片+中药半夏泻心汤+腹针治疗.对比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中医病证评分和疗效.结果 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前中医病证评分分别为(16.4±3.2)分、(16.5±3.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中医病证评分分别为(2.8±0.2)分、(7.4±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夏泻心汤联合腹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可靠,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埃索美拉唑治疗,治疗组采用左金丸口服加舒降散封包疗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反流症状积分,检查食管下括约肌张力、食管远端收缩波幅、De Meester评分、反流次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反流症状积分、De Meester评分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食管下括约肌张力、食管远端波幅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两项指标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反流次数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综合疗法治疗非糜烂性胃食管反流病疗效显著,可能与其能增加食管下端括约肌压、增加食管远端波幅、减少反流次数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索胃食管反流病量表(GerdQ)在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门诊怀疑有胃食管反流病的患者共90例。GERD诊断采用内镜及质子泵抑制剂(PPI)试验,并采用GerdQ量表进行调查,以GerdQ积分8分拟诊为GERD,评估GerdQ量表在GERD诊断中的价值。结果 GERD组GerdQ积分大于非GERD组(<0.05),以GerdQ积分8分为诊断临界值,Gerd Q的敏感度为81.7%,特异度为47.4%,准确度为74.4%,阳性似然比为1.55。结论 GerdQ量表可以作为门诊诊断GERD的良好工具。  相似文献   

12.
张卓 《当代医学》2013,(3):155-156
目的分析、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疗效。方法 64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观察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对照组采用多潘立酮片(吗丁啉)等常规西药治疗,均连续治疗30d;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症状积分及频率积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胃镜检查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安全、有效,可在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五经配伍调气法针刺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8例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针刺组和联合组,每组各46例。西药组给予多潘立酮胶囊10 mg,每日3次口服,连续治疗14 d;针刺组根据五经配伍调气法,取期门、内关、中脘、天枢、太冲、足三里、行间穴进行针刺;联合组在西药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联合针刺组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治疗14 d后,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饥饿激素(Ghrelin)、血管活性肽(VIP)的变化情况,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8(IL-8)的水平,并评价3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治疗后,3组患者的Ghrelin、VIP含量均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组在改善Ghrelin、VIP含量方面均明显优于西药组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3组患者的IL-8、TNF-α含量均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组在改善IL-8、TNF-α含量方面均明显优于西药组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西药组总有效率为93.49%(43/46),针刺组为91.30%(42/46),联合组为97.83%(45/46)。联合组疗效优于针刺组和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五经配伍调气法针刺治疗肝胃不和型胃食管反流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炎症状态,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药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7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60例,对照组给予相应西医治疗,观察组给予针药结合治疗。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85.96%,观察组有效率为95.00%,两组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疗效确切,能够迅速缓解症状,修复胃黏膜。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加味桔梗枳壳汤联合西药埃索美拉唑及吗丁啉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1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6例。在常规干预基础上对照组采取埃索美拉唑+吗丁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加味桔梗枳壳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及胃黏膜疗效、反流发作频次及持续时长、中医症状积分、血清相关指标水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胃黏膜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反流发作频次少于对照组、持续时长短于对照组;观察组中医症状积分分值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清血清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5-羟色胺( 5-HT)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采用加味桔梗枳壳汤联合西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可有效减少反流发作频次与时长,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采取针刺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多潘立酮和雷尼替丁胶囊,两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结果:两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0﹪和70﹪,两组有效率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和滋阴降气汤对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血浆胃动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针药结合治疗组60例,采用针刺和滋阴降气汤,中药组60例,服用滋阴降气汤,西药对照组60例,采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口服,3组均以60天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检测指标,全部患者在治疗期间禁用其它胃药。结果:治疗前各组患者血浆MOT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各组患者血浆MOT水平明显升高(P0.01);针药结合治疗组血浆MOT水平明显高于西药对照组和中药组(P0.05)。结论:针药综合疗法可显著提高RE患者血浆MOT水平,调节胃-食管运动,增加LESP,防止食物反流。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评价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非糜烂性反流病寒热错杂证的疗效和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27例非糜烂性反流病寒热错杂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64例,对照组63例,治疗组给予半夏泻心汤加减治疗,每日2次,对照组给予泮托拉唑治疗,每次40 mg,每日1次.连续用药8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采用反流性疾病诊断问卷(RDQ),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价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RDQ总积分,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的RDQ症状频度积分,烧心、反酸、胸骨后疼痛、反食的RDQ症状程度积分均较治疗前有统计学意义(P <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的PSQI、HAD积分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半夏泻心汤加减能有效改善非糜烂性反流病寒热错杂证患者反流症状,疗效与泮托拉唑相似,同时能提高睡眠质量,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优于单用泮托拉唑.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不同疗程奥美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消化内科收治的胃食管反流病患者182例,均采用奥美拉唑治疗,按照疗程的不同分为对照组(疗程4周,n=90)与观察组(疗程6周,n=92)。对比两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治疗前,两组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症状积分高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症状改善总有效率、内镜下改善总有效率均低于研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奥美拉唑6周疗程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优于4周疗程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并探讨泄肝和胃法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4年1月至2016年9月期间收治的60例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单盲随机分配原则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治疗,观察组采用泄肝和胃汤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症状积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远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而观察组治疗后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泄肝和胃法治疗肝胃郁热型胃食管反流病不仅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