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与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技术(TCT)筛查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3月-2016年3月在高安市人民医院妇科收治的289例HR-HPV或TCT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均在阴道镜下行宫颈组织病理活检术。以病理活检为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诊断金标准,分析HR-HPV、TCT筛查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结果 1289例HR-HPV或TCT阳性患者,宫颈活检显示正常/宫颈炎105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级53例、CINⅡ级55例、CINⅢ级63例、宫颈癌13例。2HR-HPV阳性患者共244例,其中HPV单一感染219例、HPV多重感染25例,单一感染以HPV16型最为常见、HPV18型次之,多重感染以HPV16/18型最为常见。宫颈活检显示正常或慢性宫颈炎80例,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Ⅰ级41例、CINⅡ级52例、CINⅢ级59例、宫颈癌12例。3TCT阳性患者共251例,其中未明确诊断意义的不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SCUS)155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瘤变(LSIL)49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瘤变(HSIL)42例、鳞状细胞癌(SCC)5例。宫颈活检显示正常/宫颈炎101例、CINⅠ级51例、CINⅡ级45例、CINⅢ级49例、宫颈癌5例。4HR-HPV对CINⅠ级检出率显著低于TCT,对CINⅡ级、CINⅢ级、宫颈癌的检出率显著高于TCT,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HR-HPV与TCT筛查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各有所长,两者联合检测有利于提高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颈病变脱落细胞中人类染色体端粒酶基因(human telomerase RNA component,hTERC)的表达及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亚型感染情况,及其在宫颈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宫颈病变患者宫颈脱落细胞标本129例,依据组织病理学结果分为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I组41例、CINⅡ组29例、CINⅢ组35例及宫颈癌组(SCC组)24例,并选择同期体检健康者20例为对照组,各组均行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及HPV DNA检测,并采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hTERC基因扩增情况。结果 hTERC表达阳性率CINⅠ组(7.31%)、CINⅡ组(34.48%)、CINⅢ组(62.86%)及SCC组(75.00%)与对照组(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INⅢ组与SCC组高于CINⅠ组(P<0.05);hTERC表达阳性率与宫颈病变程度呈正相关(r=0.931,P=0.031);对照组、宫颈癌前病变组(CINⅠ组+Ⅱ组+Ⅲ组)与SCC组HPV DNA阳性率分别为15.00%,45.71%,8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TERC表达与高危型HPV感染呈正相关(r=0.381,P=0.002)。结论 hTERC扩增在宫颈高度病变及宫颈癌患者中比例较高,与高危型HPV感染有关,可能是宫颈癌进展的预测性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人乳头瘤病毒(HPV)、P16和Ki67对早期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辅助诊断的价值。方法随机在该医院收集患者共212例,患者疾病类型包括宫颈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包括CINⅠ、CINⅡ和CINⅢ)、宫颈癌,根据疾病类型共分为5组。对HPV、P16和Ki67检测对判断不同类型、不同严重程度宫颈疾病的价值进行了分析及相关性评价。结果 HPV感染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宫颈癌组、CINⅢ组、CINⅡ组、CINⅠ组和宫颈炎组,除宫颈癌组与CINⅢ组间比较外,其余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阳性率及过表达率由高到低均依次为宫颈癌组、CINⅢ组、CINⅡ组、CINⅠ组和宫颈炎组,除宫颈癌组与CINⅢ组间比较外,其余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阳性率及过表达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宫颈癌组、CINⅢ组、CINⅡ组、CINⅠ组和宫颈炎组,除宫颈癌组与CINⅢ组间比较外,其余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和Ki67两者的表达情况与HPV感染率存在正相关性。结论 HPV、P16和Ki67三者与宫颈疾病的严重程度存在联系,可根据以上3种检测的情况预测宫颈疾病的进展和恶化,对临床治疗有一定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中不同HPV亚型分布及多重感染情况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病理科诊断为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Ⅱ、Ⅲ级及宫颈癌的四川地区病例384例,其中CINⅠ、CINⅡ、CINⅢ分别为77、50、166例,宫颈癌91例.运用返向点杂交法检测其HPV...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鳞癌抗原在宫颈癌前病变及早期宫颈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接免疫吸附剂测定(ELISA)法初检,化学发光法复检测定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或CINⅢ)、宫颈癌Ⅰ期与Ⅱa期患者共134例不同临床分期宫颈鳞癌患者SCC-Ag水平和阳性率。术后将其分为两组(随访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只做常规宫颈病变筛查。随访两年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后两年内诊断出宫颈癌前病变的复发率。结果宫颈癌Ⅰ期和宫颈癌Ⅱa期SCC-Ag水平、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或CINⅢ)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CC-Ag对术后检出宫颈肿瘤的复发率对比传统筛查方法,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较高的血清SCC值可能意味着肿瘤恶性程度越高,血清SCC-Ag水平对于宫颈上皮内瘤变与宫颈癌早期的诊断、疗效判断、随访评估和复发后抢救性治疗措施均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p16、Ki-67联合应用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诊断及分级中的意义及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CIN的关系.方法 分别对160例宫颈各类病变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p16、Ki-67蛋白表达情况,并行人乳头状瘤病毒分型检测.结果 ①宫颈上皮内低度瘤变(CINⅠ)中,p16阳性率为85.7%,Ki-67阳性率为67.8%,较宫颈良性病变的阳性率明显增加(P<0.01);宫颈上皮内高度瘤变(CINⅡ-Ⅲ)中,p16阳性率为100%,Ki-67阳性率为98.3%,两者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在CINⅡ-Ⅲ中,p16、 Ki-67表达呈正相关.②高危型HPV在宫颈良性病变、CINⅠ和CINⅡ-Ⅲ病变组感染者分别为30.6%、75.7%和93.3%,宫颈CINI和CINⅡ-Ⅲ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宫颈上皮内瘤变程度加重,HPV感染与p16表达呈正相关.结论 p16、Ki-67联合应用可作为宫颈良性病变与CINⅠ以及CINⅠ与CINⅡ-Ⅲ鉴别的重要标记物;高危型HPV感染与宫颈上皮内瘤变密切相关,在高危人员筛查与判断预后上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东营地区人乳头状瘤病毒HPV各型在宫颈癌和各级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两者之间表达的关系,探讨其作为宫颈癌前病变的特异性标志物的可能性.方法 (1)选择经病理确诊的19例宫颈癌、55例CIN(包括CIN Ⅰ级20例、CIN Ⅱ级16例和CIN Ⅲ级19例)和30例宫颈炎患者的宫颈脱落细胞,采用基因芯片技术对PCR扩增产物进行HPV检测,观察不同病情宫颈组织中HPV的感染情况及型别分布状况.结果 (1)HPV在宫颈炎、CIN Ⅰ级、CIN Ⅱ级、CIN Ⅲ级和宫颈癌患者组织中的检出率分别为43.3%、50%、68.8%、84.2%和94.7%.CIN Ⅱ/Ⅲ级及宫颈癌组患者HPV检出率明显高于宫颈炎组和CIN Ⅰ组.检出型别主要是HPV16型,在宫颈炎症组、CIN Ⅰ级、CIN Ⅱ级、CIN Ⅲ级和宫颈癌组宫颈刷脱细胞中HPV16型检出的阳性率分别为6.67%、15%、31.3%、42.1%和68.42%.同时随着病情的加重,其阳性率也逐渐升高,其中在宫颈癌组中最高,与宫颈炎症组、CIN Ⅰ组及CIN Ⅱ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CIN Ⅲ组比较,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 (1)HPV感染是宫颈癌前病变的主要致病因素,其中HPV 16型感染与其密切相关,随着病变程度的加重.HPV 16检出率升高,提示HPV 16为宫颈癌的高危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P16、Ki-67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表达情况和意义及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与CIN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宿迁市钟吾医院160例行宫颈组织活检或宫颈LEEP术活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正常宫颈黏膜上皮组织的患者作为对照组,120例出现CIN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均检测P16、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检测HPV的感染情况。结果对照组P16、Ki-67的阳性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和CINⅢ)患者中,P16和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0.785,P<0.05),高度上皮内瘤变患者P16、Ki-67阳性率明显高于轻度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患者。观察组HPV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V阳性率与P16的表达呈正相关(r=0.486,P<0.05),且HPV阳性率随CIN的发展而升高。结论联合检测P16和Ki-67可作为诊断CIN的有效指标,HPV的感染与CIN的发生有着密切联系,对临床上诊断CIN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DNA分型检测在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4例宫颈疾病患者临床资料。按疾病类型将患者分为宫颈炎组(24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组(132例)、CINⅡ级组(87例)、CINⅢ级组(43例)及宫颈癌组(22例),比较各组患者HPV DNA分型检测结果的差异。结果 5个组各HPV高危亚型阳性率比较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而各HPV低危亚型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 DNA分型检测阳性率由低到高依次为宫颈炎组CINⅠ级组CINⅡ级组CINⅢ级组宫颈癌组(P0.05)。结论 HPV DNA分型检测能鉴别诊断宫颈炎、宫颈癌前病变及宫颈癌,临床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基因亚型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9年在济南市天桥人民医院妇科就诊患者86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宫颈细胞进行HPV基因检测并实施宫颈病理活检,组织切片取样行病理学检查,比较HPV基因亚型与病理诊断结果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864例患者中,正常或炎症宫颈62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58例,CINⅡ级36例,CINⅢ级88例,宫颈癌62例。HPV阳性检出率随宫颈病变程度不断加重而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伴随病情不断发展,HPV 16型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阳性检出率逐渐升高,在宫颈癌患者中同样也是HPV 16型阳性检出优势明显,为77.4%(48/62)。HPV多重感染在不同宫颈病变中的检出情况:正常及炎症11.3%,CINⅠ级17.2%,CINⅡ级27.8%,CINⅢ级29.5%,宫颈癌9.7%;宫颈癌中HPV多重感染占比明显更少,更多的是单一HPV基因型感染,且感染类型全部为高危型。结论随着宫颈病变程度不断加重,HPV阳性检出率随之逐渐升高;宫颈癌中HPV基因亚型主要包括:HPV 16、33、52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型病毒感染与宫颈上皮类瘤样变(CIN)及宫颈癌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8年6月于检验科行HPV16/18型检测者3 500例,均有3年以上性生活史,收集全部患者的宫颈拭子标本,同时采用荧光定量PCR、薄层液基细胞学技术(TCT)进行检测。其中TCT筛查正常者3 424例(正常或炎症组),经TCT筛查诊断为CIN者64例(CIN组),经病理学结果确诊为宫颈癌者12例(宫颈癌组)。比较三组HPV16、HPV18感染情况,分析HPV感染平均HPV-DNA病毒载量水平。结果 HPV16、HPV18、HPV16/18感染比例,正常或炎症组低于CIN组、宫颈癌组(均P0.05),而CIN组与宫颈癌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在HPV感染平均病毒载量方面,宫颈癌组高于CIN组、正常或炎症组(P0.05),正常或炎症组与CIN组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V16、HPV18型病毒感染是诱发上皮类瘤样变、宫颈癌的因素,加强HPV16/18型的检测,对早期宫颈癌的预防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宫颈上皮内瘤变Ⅱ级及以上患者高危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分型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在北京友谊医院住院经手术病理确诊为CINⅡ级及以上的57例绝经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HPV感染型别与年龄、液基细胞学检查(TCT)结果异常的关系,以及不同高危HPV型别在CINII及以上级别患者中分布情况。结果 HPV16为绝经后妇女高级别CIN及宫颈癌中最常见的感染型别。不同年龄组中,虽不同型别构成比存在差异,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高危HPV型别在不同TCT类型组中数值不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高危HPV感染组在不同病理诊断组中构成比不同,经两两比较,HPV16单独感染组和其他类型高危HPV感染组无统计学差异,其均在CIN III组中占比最高,而其均与HPV16伴其他高危HPV感染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绝经后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患者中,HPV16相关感染率最高,与不同年龄分组、不同TCT结果无相关性。对于绝经后妇女,直接对HPV16进行筛查,可能将更早期发现高度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的患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P16~(ink4a)、Ki67蛋白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及宫颈癌早期诊断及预防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技术SP法检测205例CIN(包括CINⅠ级,CINⅡ级,CINⅢ级)和18例宫颈鳞癌的P16~(ink4a)和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杂交捕获二代法(HC2)检测HPV-DNA感染程度。分析P16~(ink4a)和Ki67蛋白表达联合监测HPV持续感染(HPV持续感染指第二次检出HPV阳性距离第一次超过12个月)与宫颈病变程度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CINⅠ病例组中的HPV持续感染率比CINⅡ~Ⅲ病例组及宫颈鳞癌组较高,且宫颈鳞癌组的HPV持续感染率较CINⅡ~Ⅲ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ink4a)蛋白、Ki67蛋白阳性率均随着宫颈病变程度加重而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宫颈鳞癌组中P16~(ink4a)蛋白阳性率之和与CINⅡ~Ⅲ组相近;HPV持续感染组中P16~(ink4a)蛋白、Ki67蛋白表达率、及P16~(ink4a)蛋白、Ki67蛋白联合表达率较HPV转阴组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联合监测HPV-DNA及P16~(ink4a)蛋白、Ki67蛋白的表达有助于正确诊断宫颈鳞癌,其灵敏度达55.56%,特异度达78.05%,曲线下面积达0.984。结论 P16~(ink4a)蛋白在宫颈病变及宫颈癌组织中呈过表达,可作为宫颈癌早期筛查和诊断的分子生物学指标之一,能有效分流不同宫颈瘤变级别的患者,对临床监测和治疗具有指导意义。Ki67能区分宫颈高度病变与宫颈癌,但不能区分宫颈良性病变与宫颈低度病变,需结合P16~(ink4a)蛋白联合判断。HPV持续感染患者中联合监测P16~(ink4a)、Ki67蛋白则能尽早准确诊断宫颈癌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HPV16-E6蛋白和Survivin在宫颈鳞癌和宫颈上皮内瘤变组织中的表达以及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取宫颈鳞癌30例、宫颈上皮内瘤变90例(其中CINⅠ、CINⅡ、CINⅢ分别30例),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标本中HPV16-E6和Survivin的表达,另取正常宫颈者10例为对照组。结果 HPV16-E6和Survivin在宫颈鳞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中的表达随宫颈病变进展而呈递增趋势,且二者呈正相关;HPV16-E6和Survivin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无关。结论 HPV16-E6和Sur-vivin与宫颈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基因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感染与宫颈病变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导流杂交基因芯片技术(Hybrimax)对924例妇女进行21种HPV基因型检测,同期进行宫颈活检病理检查。按病理学诊断结果分成6组:宫颈鳞癌组287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Ⅲ组78例;CINⅡ组61例;CINⅠ组153例;宫颈湿疣组40例;正常或炎症组305例。结果⑴503例检测到HPV感染,阳性率为54.4%。所有标本共检测到19种HPV基因型,未检测到HPV43、44型。不同病变组HPV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组与宫颈湿疣组HPV阳性率显著高于CINⅢ组(P<0.05),CINⅢ组HPV阳性率显著高于CINⅡ组与CINⅠ组(P<0.05),CINⅡ组与CINⅠ组HPV阳性率显著高于正常或炎症组(P<0.05)。⑵不同病变组HPV多重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鳞癌组、CINⅢ组、CINⅡ组、CINⅠ组HPV多重感染率显著高于湿疣组与正常或炎症组(P<0.05)。结论不同类型宫颈病变与HPV感染率、HPV感染型别有着一定的关系,HPV多重感染可能是宫颈鳞癌以及宫颈上皮内瘤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宫颈癌(SCC)组织P16INK4A、端粒酶及人宫颈癌基因(HCCR)蛋白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3月该院妇科门诊110例疑诊为宫颈病变患者的病理组织,其中正常宫颈组织、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组织、CINⅡ级组织、CINⅢ级组织各20例,SCC组织30例。检测各组织P16INK4A、HCCR蛋白表达及端粒酶活性,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16INK4A蛋白阳性表达率正常宫颈组织组CINⅠ级组CINⅡ级组CINⅢ级组和SCC组,HCCR蛋白阳性表达率正常宫颈组织组和CINⅠ级组CINⅡ级组CINⅢ级组SCC组,端粒酶活性水平正常宫颈组织组CINⅠ级组CINⅡ级组CINⅢ级组SC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理类型的SCC组织P16INK4A蛋白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中分化及有淋巴结转移的SCC组织P16INK4A蛋白阳性率均为100.00%;不同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SCC组织中HCCR蛋白阳性表达率及端粒酶活性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不同宫颈癌国际妇产科联盟分期SCC组织中端粒酶活性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C组织P16INK4A、HCCR蛋白表达及端粒酶活性明显异常,且与病理特征有一定相关性,均可作为预测CIN晋级趋势及诊断SCC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7.
宫颈癌前病变中人乳头状瘤病毒16/18DNA整合状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DNA整合入宿主基因组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128例HPV16/18阳性患者的液基细胞学剩余标本,其中炎症18例,CINⅠ35例,CINⅡ29例,CINⅢ24例,SCC22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HPV16/18的E2和E6基因,根据E2/E6比值判定HPV16/18DNA的存在状态。结果①确定0.8和0.83分别为荧光定量PCR区分游离型和混合型HPV16/18的界值。②HPV16/18整合发生率与不同程度的宫颈病变有关,并且随着宫颈病变级别的升高,整合发生率呈上升趋势。③混合型在CINⅡ和CINⅢ中所占比例最高。结论HPV16/18整合是宫颈癌变的早期事件,与宫颈癌前病变的进展有关;荧光定量PCR可以作为细胞学筛查的一种有效方法,以发现向宫颈高度鳞状上皮病变、宫颈癌发展的高危患者。  相似文献   

18.
宫颈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渐进过程。目前认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正常宫颈鳞状上皮是宫颈癌的始发因素,但是,特异性的HPV感染并不是宫颈癌发生的唯一致病因素。目前认为,浸润癌的发生需要经历一段漫长的宫颈上皮内瘤样变(CIN)过程,根据其组织病理变化分为CINⅠ、CINⅡ和CINⅢ3个级别。大部分CINⅠ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宫颈癌患者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与血清人白细胞抗原-G(HLA-G)、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表达.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2月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收治宫颈癌患者83例为宫颈癌组,同期纳入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上皮内瘤变(CIN)77例为癌前病变组,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采用流式细胞术探讨人乳头瘤病毒E6/E7 mRNA对宫颈病变早期筛查与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宫颈上皮瘤变CINⅡ11例,CINⅢ15例,宫颈癌样本18例,以及正常对照样本16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HPV E6/E7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 CINⅡ组(72.7%,8/11)、CINⅢ组(80%,12/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