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血站核酸检测实验室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正>《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以下简称《通用要求》)中指出实验室风险识别、评估及控制是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重要部分[1]。血站核酸检测(NAT)实验室作为具有特殊安全要求的工作场所,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需要采用一套系统的方法来识别、评估  相似文献   

2.
姜孟楠  王嘉琪  刘波  魏强 《疾病监测》2016,31(2):166-170
目的 掌握我国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现况,分析问题与不足,为继续做好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流行病学动态数据采集平台下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子平台进行《全国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能力调查》问卷的定制和在线发布,收集信息,对反馈信息进行整理和分析。结果 25家参与应答的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中,96%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职能设置在科教部门,64%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有经费支持,72%的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成立了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80%的省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开展了省内菌(毒)种或者样本运输审批工作。结论 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已走上规范化、法制化道路,但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和困难。建议各部门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完善管理体系与制度,提高实验室生物安全意识,提升我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3.
《血站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血站实验室应当配备必要的生物安全设备和设施,并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知识培训"[1],在筹建血液筛查实验室时对实验室生物安全应有正确的认识,实验室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生物安全知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生物安全意识,规范各项技术操作,只有使生物安全工作标准化、规范化、日常化,才能更好的避免危险生物因子造成实验室  相似文献   

4.
血站实验室承担着经输血传播的病原体的检测任务,同时又是HIV初筛实验室,员工每天都要接触大量的血液标本,部分标本含有可能致病的微生物,有着较强的传染性,职业风险日趋加大,因此能否做到安全防护已成为其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乃至生命安全的关键,忽视实验室的安全与卫生,就有可能导致其感染.血站实验室按《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4)中生物危害等级分类应属Ⅱ级,其生物安全防护水平为BSL-Ⅱ级,本文就如何进行血站实验室的安全与卫生管理进行探讨,希望引成大家重视.  相似文献   

5.
正《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已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为了保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期间实验室生物安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制定了诸多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和防控方案等~([1-5]),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规范开展相关实验活动。通过对疾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和临床输血医学经验的积累,我们在已制定《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临床输血血型血清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指南(第一版)》  相似文献   

6.
安全是实验室常抓不懈的工作重点之一。在目前因为安全隐患而引发的事故屡见不鲜,给国家、社会、单位、家庭造成的损失无法估计,实验室也应该加大安全管理的力度。近年来因为非典性肺炎、禽流感等疾病的突发和流行,国家对生物安全高度重视,于2003年4月29日专门颁布了《传染性非典性肺炎实验室生物安全操作指南》,也对贫困地区和基层单位花费巨资进行设备投入和人才培训,使实验室安全起到了很大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并制定应对新型冠状病毒,武汉三甲医院输血科生物安全措施的改进和标本检测的流程优化,为输血科实验室提供行之有效的安全防护。方法参考《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第四版)》、《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生物安全指南(第二版)》和《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临床输血血型血清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指南(第二版)》等技术规范和专家共识,结合本科室结构设施和实验条件,制定了相关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和检测流程。结果制定了输血科实验室生物安全分区,标本的接收、检测和灭菌流程,以及工作人员进出实验室防护流程等,均符合新型冠状病毒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且切实可行,作为新型冠状病毒防治定点医院期间,输血科工作有条不紊进行且无医务人员感染。结论结合输血科设施条件,并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改进生物安全防护措施和标本检测流程可有效预防控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保护医务人员的健康。  相似文献   

8.
实验室生物安全问题的相继发生,使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1],如东北农业大学28名师生在动物实验中感染布鲁氏菌,中山大学实验动物中心学生感染流行性出血热[2]。世界卫生组织于1983年出版《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美国在《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中最早提出4级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等级概念,我国也于2004年颁布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这些都表明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获得了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也逐渐走上了规范化、法制化的道路。医学院校的实验室由于其专业的特殊性,使其存在较大的生物安全隐患。笔者常年参加医学检验专业教学,深刻体会到加强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建设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本文从教学工作的实际出发,就加强医学检验实验室生物安全建设进行相关探讨。  相似文献   

9.
检验科是医院重要的医技科室,承担着对各类患者标本进行分析处理的重任。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后,检验人员的职业暴露问题引起了全社会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广泛关注。卫生部等管理机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相续制定了《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环境管理办法》、《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毒研究实验室暂行管理办法》、《可感染人类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菌种或样品运输管理规定》、《人间传染的病原微生物名录》、《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消毒管理办法》、《医疗废弃物管理条例》、《医疗废物管理行政处罚办法(试行)》、《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等行政法规,加强检验科人员的职业防护已成为医疗领域中一个重大的职业性问题。现就几种与检验人员职业危害与防护应注意的事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医院检验科即临床实验室是医院主要的医技科室之一,也是医技科室中工作最繁杂的科室[1],特别是卫生部出台的《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作为法律、法规执行后,对临床实验室的要求越来越高,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尤其是区县级基层医院检验科面临  相似文献   

11.
医学实验室工作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检测的各类标本中可能含有一种甚至几种致病微生物,这些病原微生物对操作者和环境具有潜在的生物危害,对公共卫生防控和人员健康产生了很大影响和威胁,生物安全已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加强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科学有效管理,以下几方面工作均不可忽视:(1)开展实验室生物风险评估;(2)实施实验室合理布局流程;(3)配备生物安全设施设备;(4)建立生物安全管理文件;(5)加强人员安全防护;(6)严格标本与医疗废物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是指实验室所采取的避免危险因子造成实验室人员暴露、向实验室外扩散并导致危害的综合措施。方法近年来,国际上又将生物安全提升到生物安全保障(Biosecurity)的概念,即单位和个人为防止病原体或毒素丢失、被窃、滥用、转移或有意释放而采取的安全措施,以避免因微生物资源的不适当使用而危及公共卫生。结果中国台湾和北京在相继发生SARS冠状病毒实验室感染事件后,实验室生物安全提上了议事日程。结论为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确保实验室安全运行,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和公众健康,本院建立了适合重庆市的生物安全管理体系,对我市医学实验室安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重庆市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现状。方法于2020年2月8-15日,对重庆市42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定点救治医院临床实验室发放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实验室基本情况、实验室生物安全设施设备配置、实验室个人防护用品配置、实验室未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原因、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情况等。结果在规定时间内收到26家实验室有效回报,26家定点医疗机构中二级和三级医疗机构各占50.0%。所有实验室均为已备案的生物安全二级实验室;无门禁装置实验室1家(3.8%),无自动可关闭门实验室2家(7.7%),无负压条件实验室22家(84.6%);自然通风实验室15家(57.7%);4家(13.4%)实验室安全设备未年检;6家(23.1%)实验室没有防护服储备。10家未开展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实验室中有7家(70.0%)原因为三级生物安全防护用品缺乏。26家实验室均及时组织了人员培训,1家(3.8%)实验室组织了针对性的操作演练。结论实验室应加强安全设施设备的投入和监管,加大应急防护物资的储备,建立健全有效的生物安全培训体系,进一步提高临床验室应对新发、突发传染病的生物安全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4.
<正>医学检验标本的质量是实验室检验结果质量保证的重要前提,标本的生物安全不仅体现在临床及检验科室,运送环节不当同样可能造成很大的影响~([1])。近年来,检验标本的转运日益被重视,虽然部分医院引进了气动物流系统,但人工转运依然是顺应我国国情的大众转运方式,标本转运箱已成为现代医学的重要设备~([2]),根据卫生部颁布的《可感染人类的高致病性微生物菌(毒)种或样本运输管理规定》~([3]),医院内部生物标本转运应符合"防水、抗震、避免太阳直射"  相似文献   

15.
基层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状况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状况,消除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方法制定调查计划、标准,确定调查内容、范围和样本数量,实施调查,总结分析调查结果。结果基层医院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包括职业暴露、院内感染和环境污染的危险,卫生机构工作人员生物安全意识淡薄,以及单位领导和卫生主管部门对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重视程度与监督管理力度不够。结论基层医院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生物安全状况急需整顿、规范和提高。  相似文献   

16.
医学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引自《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1年版),虽然IS015189:2007《医学实验室质量与能力专用要求》也涵盖实验室质量和安全的管理,但其提出的安全管理要求仅为最主要和最基本的要求。质量是指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贡量在实验室指:检验结果与检验样本自身特性的符合程度。安全是指不受威胁,没有危险、危害、损伤。实验室安全的内容包括:按安全的对象来分可分为:工作人员安全、患者安全、环境安全;按照。安全的性质来分可分为:生物安全、装备安全。  相似文献   

17.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对策浅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赤鸿 《疾病监测》2009,24(6):468-470
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是国际研究的热点。本文通过分析实验室生物安全的发展和中国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的现状,提出了健全管理制度,包括实验室准入管理制度等;明确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责任;定期组织实验室工作人员进行生物安全培训;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监督检查和自查;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进行深入研究;与国际组织或有关国家合作与交流,学习先进生物安全技术及管理经验等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我院检验科运行ISO15189管理体系以来生物安全管理经验,为更好的实施与规范生物安全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总结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结果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体系主要包括:生物安全体系的建立、实验室设施的建立、人员的管理、风险评估以及实验室清洁与消毒管理。结论检验科应将生物安全工作放在首位,提高相关人员生物安全知识,将生物安全的培训作为工作的常态。  相似文献   

19.
正《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卫医发[2006]73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是国内第一部专门针对临床实验室管理而制定的国家法规,是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依据~([1])。此前各级医院实验室建设、管理、质量控制、生物安全没有具体规定,检验科的地位相对偏低,科室的诉求经常不被理解[2],部分实验室管理者质量意识极为淡薄,为节约成本,过度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检验质量,不开展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或虽已开展但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远程支援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时需搭建临时实验室,该文探寻临时实验室感染控制(简称感控)思路,为今后移动微生物检测车远程支援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的生物安全与感控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该院支援哈尔滨核酸检测医疗队带领8辆移动微生物检测车支援哈尔滨市全员核酸检测工作,首先进行黑龙江省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及实验活动备案、黑龙江省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技术申请,开展感控相关技能及流程培训,根据实验室不同区域的生物安全风险等级实施适当的个人防护,进行样本接收、转运、准备、处理及处理后的感控工作,开展环境监测及处理医疗垃圾。结果 支援哈尔滨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17 d里,医疗队克服客观条件限制,寻找替代方案,保证作业标准化,顺利完成任务。结论 应从临时实验室的场地布局、人员工作职责、制度、流程及应急演练、培训等全方面落实生物安全与感控的管理,保障队员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