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HPLC法测定六味地黄丸中熊果酸含量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观察六味地黄丸中熊果酸的含量对控制六味地黄丸质量的影响。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六味地黄丸中熊果酸的含量,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甲醇-水-醋酸铵(68:12:20:0.5)为流动相。结果:熊果酸平均回收率为101.58%,RSD为2.62%。结论:应用HPLC法测定六味地黄丸中熊果酸的含量,方法简便、灵敏、重现性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HPLC法测定六味地黄丸(浓缩丸)中熊果酸含量的实验条件。方法:在运用薄层扫描法对六味地黄丸中有效成分熊果酸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熊果酸进行含量测定。结果:熊果酸在8~68μg/mL间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8,n=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19%,RSD为1.30%(n=9)。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结果稳定、准确,重现性好,该实验结果为提高六味地黄丸的质量标准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HPLC-PAD法测定市售六味地黄丸中熊果酸和齐墩果酸的含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测定不同厂家六味地黄丸(熟地黄、山药、山莱萸、泽泻、等)中熊果酸、齐墩果酸的含量,探讨二者对控制该药质量的影响。方法:取市售不同厂家的六味地黄丸,采用超声提取法提取试样,以HPLC-PAD法测定其产品中熊果酸、齐墩果酸含量。色谱柱为Kromasil 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磷酸(88:12:0.02),流速:1mL/min。结果:熊果酸进样量在6.462~0.718μg,齐墩果酸进样量在3.132~0.348μg时,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3和97.59,RSD分别为1.5和1.7;4个厂家产品其熊果酸、齐墩果酸含量之间存在显著差异。结论:本试验建立的方法简便,快速,可行。不同厂家的六味地黄丸产品,熊果酸、齐墩果酸含量存在显著差异,但熊果酸、齐墩果酸两者的含量,其高低呈一致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建立六味地黄丸及六味地黄胶囊中齐墩果酸、熊果酸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Shim Pack型C18柱 ,乙腈 甲醇 水 乙酸胺 (70∶16∶14∶0.5)为流动相 ,检测波长 215nm ;流速 1mL·min-1。结果 :齐墩果酸回归方程为Y=15220X-2908,r=0 .9996 (n=6) ,线性范围 0.48~19.12μg ,熊果酸回归方程为Y=15943X+3040.3,r=0.9997(n=6) ,线性范围 0.48~19.28μg。六味地黄丸 (浓缩丸)中齐墩果酸平均回收率为 101.2% ,RSD =2.2% ;六味地黄胶囊中齐墩果酸平均回收率为 101.9% ,RSD =1.9%。六味地黄丸 (浓缩丸 )中熊果酸平均回收率 100.0% ,RSD =1.7% ;六味地黄胶囊中熊果酸回收率 100.2% ,RSD =1.0%。结论 :该方法可使齐墩果酸、熊果酸得到基线分离 ,从而准确定量。  相似文献   

5.
影响六味地黄丸中熊果酸含量的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宫瑞萍  王奕 《中成药》1994,16(3):21-21
山萸肉的炮制方法、六味地黄丸药Tuo的消毒时间及熊果酸标准品溶液的贮存时间三个方面对六味地黄丸中熊果酸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徐德然  王峥涛  罗红云  丁晴 《中药材》2002,25(7):503-504
采用HPLC法测定杞菊地黄丸、金匮肾气丸中齐墩果酸、熊果酸的含量。流动相:乙腈-甲醇-水-乙酸胺(70:16:14:0.5),检测波长215 nm;流速1 ml/min。齐墩果酸线性范围0.18~5.27μg,r=0.9998(n=6);熊果酸线性范围0.18~5.36μg,r=0.999(n=6)。杞菊地黄丸(浓缩丸)齐墩果酸平均回收率为98.7%,RSD=2.1%,金匮肾气丸(浓缩丸)齐墩果酸平均回收率为98.5%,RSD=2.3%。杞菊地黄丸熊果酸平均回收率101.9%,RSD=1.3%;金匮肾气丸(浓缩丸)熊果酸平均回收率100.8%,RSD=1.9%。杞菊地黄丸、金匮肾气丸中齐墩果酸、熊果酸分离良好,本法分析简便、灵敏、迅速、准确。  相似文献   

7.
HPLC测定六味地黄丸(浓缩)中熊果酸的含量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六味地黄丸(浓缩)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第十一册(1993年),标准中采用薄层扫描法对其中主药山茱萸有效成分熊果酸进行定量,但操作繁琐,重现性差,我们采用HPLC-ELSD对制剂中熊果酸进行含量测定方法的研究。1实验方法与结果1.1仪器与试剂:美国ALLTECH-426型输液泵,ELSD500型检测器;数据工作站(天津先明科技开发公司);甲醇为色谱纯;熊果酸对照品(含量为99.1%,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六味地黄丸(浓缩丸,连云港康缘制药有限公司出品,批号为980505,980508,98…  相似文献   

8.
近红外光谱法测定不同厂家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应用近红外光谱法(NIRS)对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的含量进行快速测定。方法:采集不同厂家不同批号六味地黄丸样品的近红外光谱图,以HPLC测定值为参考,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丹皮酚定量校正模型。结果:经内部交叉验证,所建模型的相关系数(R2)为0.952 1,内部交叉验证均方差(RMSECV)为0.020 93;经外部验证集样品验证,该模型的预测均方差(RMSEP)为0.099 74,平均回收率为100.38%。结论:该预测模型准确可靠,可用于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含量的检测,实现大批量样品的快速分析。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双(α-呋喃甲酸)氧钒(VO-FA)与六味地黄丸联合使用对糖尿病大鼠抗氧化损伤的作用。方法:用四氧嘧啶诱发糖尿病大鼠模型,分别以高、低剂量VO-FA、六味地黄丸及高、低剂量VO-FA联合六味地黄丸治疗,并设立正常组和模型组作对照,治疗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血糖及血清T-SOD、MDA值。结果:VO-FA高剂量组和六味地黄丸组治疗后,大鼠血糖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P<0.01),联合治疗组血糖值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六味地黄丸组可增强血清T-SOD活性,降低MDA含量(P<0.05),联合治疗组可增强疗效,而VO-FA高、低剂量组对其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O-FA与六味地黄丸联合使用能降低血糖,提高糖尿病大鼠T-SOD活性,降低MDA含量,减轻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10.
六味地黄丸指纹图谱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王喜军  张宁  孙晖 《中国中药杂志》2004,29(10):1004-1005
六味地黄丸是中医“滋补肾阴”的经典代表名方,由宋·钱乙在《小儿药证直诀》中首创,现广泛应用于临床。2 0 0 0年版药典中明确规定,六味地黄丸仅以丹皮酚和熊果酸的含量作为质量控制指标,虽然此方法简单易行,但尚不能全面控制六味地黄丸的内在质量。为此,作者采用RP HPLC法建立六味地黄丸的指纹图谱,确定各共有峰的归属,以便实现从多药物、多成分的系统化角度控制六味地黄丸的质量。1 实验仪器及材料Waters高效液相色谱仪(6 0....  相似文献   

11.
近红外光谱法用于六味地黄丸模拟样品中熊果酸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目的:利用近红外光谱法对六味地黄丸模拟样品中熊果酸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利用HPLC测定样品中熊果酸的含量,并通过偏最小二乘、主成分分析-BP神经网络、小波变换-BP神经网络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建立模型。结果:db4小波、偏最小二乘以及主成分分析-BP神经网络法对熊果酸含量预测回收率分别为100.1%,100.7%,100.6%,RSD分别为6.52%,5.42%,6.49%。结论:近红外光谱法对熊果酸含量预测结果较好,为中药生产过程的在线、无损定量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陶乐维 《陕西中医》2022,(3):275-278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六味地黄丸对胰岛素抵抗小鼠糖代谢及体重的影响。方法:应用不同剂量六味地黄丸干预高脂饮食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小鼠。药物干预6周后检测小鼠糖耐量。干预8周后检测空腹血糖,留取血清检测空腹胰岛素,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 检测未羧化骨钙素(ucOC)、羧化骨钙素(cOC),计算两者之间的比值; 计算药物干预前后小鼠的体重增幅。对HOMA-IR、骨钙素、体重增幅两两之间做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六味地黄丸各剂量组均能够改善胰岛素抵抗小鼠的糖耐量,尤以六味地黄丸小剂量组的作用显著。与模型组比较,六味地黄丸小剂量组和六味地黄丸大剂量组可改善胰岛素抵抗小鼠的HOMA-IR(均P<0.01),且六味地黄丸小剂量组具有更好的改善作用。与模型组比较,六味地黄丸小剂量组治疗前后体重增幅最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六味地黄丸中、大剂量组体重增幅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体重增幅与HOMA-IR呈正相关(r=0.711,P<0.01); 体重增幅与ucOC/cOC呈负相关(r=-0.387,P<0.01),但与ucOC无相关性(r=-0.141,P>0.05); HOMA-IR与ucOC/cOC呈负相关(r=-0.358,P<0.05),但与ucOC无相关性(r=-0.156,P>0.05)。结论:六味地黄丸小剂量组可更好改善胰岛素抵抗小鼠糖耐量和胰岛素抵抗,对体重增幅的影响最小,其作用可能与ucOC/cOC有关。  相似文献   

13.
六味地黄丸中熊果酸提取方法新探王瑞红,孔东辽宁省中药研究所(沈阳110161)六味地黄丸中熊果酸的含量通常采用乙醚加热回流提取4hr,再用薄层扫描的方法进行测定,实验时间较长。本实验采用超声波处理的方法进行提取。仅用1.5hr,结果与上述方法一致,现...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对妊娠期糖尿病(GDM)胰岛素抵抗的miR-103调控机制。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60只雌性大鼠分为对照组、GDM模型组、六味地黄丸低剂量组、六味地黄丸高剂量组,每组各15只,比较四组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qRT-PCR)、荧光定量PCR、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等方法检测四组miR-103、小窝结构(Caveolae1)-胰岛素受体底物(IRS)-磷酸化蛋白激酶B (p Akt)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六味地黄丸高剂量组FBG、INS、HOMA-IR和miR-103表达水平较GDM模型组和六味地黄丸低剂量组明显低,差异显著(P0. 05);六味地黄丸高剂量组Caveolae1、IRS、p Akt相关基因表达水平和其蛋白表达活性较GDM模型组和六味地黄丸低剂量组明显高,差异显著(P0. 05);六味地黄丸高剂量组上述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六味地黄丸对GDM临床疗效明确,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有效下调miR-103水平,从而抑制miR-103调控靶基因Caveolae1、IRS和p Akt有关。  相似文献   

15.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三种中成药中地黄苷D的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三种中成药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杞菊地黄丸中地黄苷D的含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Hypersil C18分析柱(4.6 mm×20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4∶96),流速为1 mL/min,室温,检测波长为203 nm。结果:平均回收率分别是六味地黄丸98.6%,RSD为2.6%;麦味地黄丸97.4%,RSD为2.1%;杞菊地黄丸98.0%,2.1%。结论:本方法可用于该三种成药中地黄苷D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用声光可调滤光器(AOTF)-近红外(NIR)光谱法在线分析浓缩六味地黄丸浓缩液比重及马钱苷、丹皮酚含量。方法在线收集浓缩六味地黄丸浓缩液样品,建立其含量、比重数据库,同时采集近红外光谱图谱,用偏最小二乘(PLS1)法分别建立NIR光谱与含量、密度数据之间的校正模型,并对在线过程中收集的预测集样品进行含量预测来验证所建模型。结果浓缩液NIR光谱与含量、比重数据之间的校正模型相关系系数R2分别为0.994 5,0.996 7和0.952 2,外部样品预测相对偏差分别为0.26%,5.39%和10.44%;该方法精密度、稳定性均小于2.0%,预测回收率分别为99.9%,100.2%,92.8%。结论 AOTF-NIR技术用于浓缩六味地黄丸浓缩液比重及马钱苷、丹皮酚含量分析,具有快速、直接、多成分同时测定,并能实现现场在线分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六味地黄丸(水蜜丸)的质量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胡建平  韩丽娜  李正翔 《中成药》2006,28(9):1293-1297
目的:通过对不同生产厂家的六味地黄丸(水蜜丸)中丹皮酚含量和溶出度的测定,评价其内在质量。方法:建立六味地黄丸(水蜜丸)中丹皮酚的HPLC的含量测定方法和体外溶出度测定方法。流动相为甲醇-水(70∶30),检测波长274nm,进样量20μL,流速1.0mL/min;体外的接受溶媒为30乙醇-0.1mol/L盐酸溶液。结果:该方法在1.4~14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97.38,RSD=1.44(n=6);天津产溶出度测定T50=156.77,Td=256.55,M=0.734,北京产溶出度测定T50=110.66,Td=197.19,M=0.583。结论:该测定方法能够满足六味地黄丸(水蜜丸)中丹皮酚含量和溶出度的测定,方法简便,精密度高。实验表明各药厂间的溶出度无显著差异;同一药厂不同批次间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六味地黄丸对乙酸胃溃疡的辅助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 制备乙酸诱发大鼠胃溃疡模型,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六味地黄丸组、雷尼替丁组、六味地黄丸加雷尼替丁组),运用单向免疫扩散法检测血清IgA、IgG、IgM含量,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的变化,并通过形态学方法计算溃疡指数和抑制率. 结果在细胞免疫方面:模型对照组IL-2含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药物治疗的3组IL-2含量显著升高,IL-2的水平,六味地黄丸加雷尼替丁组高于六味地黄丸组高于雷尼替丁组.在体液免疫方面:模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和雷尼替丁组,血清免疫球蛋白IgA,IgG,IgM含量无显著差异,六味地黄丸明显提高IgA,IgM含量,且IgG升高更为显著;在治疗效果方面:药物治疗的3组,溃疡指数明显下降,且六味地黄丸加雷尼替丁组优于雷尼替丁组优于六味地黄丸组.结论 制酸剂在对胃溃疡的治疗作用优于六味地黄丸,但是六味地黄丸通过提高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对大鼠乙酸胃溃疡具有治疗作用,在联合抗酸药物治疗胃溃疡中,对于提高疗效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六味地黄丸中24-乙酰泽泻醇A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色谱柱:Kromasil 100-5C18色谱柱(250 mm×4.6 mm,5 μm),检测器:蒸发光散射检测器(ELSD);柱温:室温;流动相:乙腈-水(75:25);流速:0.8 ml·min-1,ELSD气流速度:2.00 L·min-1漂移管温度:82℃.结果 被测定峰与其他组分可达到基线分离,24-乙酰泽泻醇A的线性范围为0.288~2.304 μg(r=0.999 8),平均回收率为100.04%(RSD为1.05%,n=9).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重现性好,能有效控制六味地黄丸的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与薄层色谱扫描法(HPTLC)测定六味地黄丸(浓缩丸)中熊果酸含量结果的差别。方法:采用HPLC法、HPTLC法对六味地黄丸(浓缩丸)的同一供试品溶液进行熊果酸含量测定。结果:两种方法测得的结果基本接近。但HPTLC法的两份间偏差较大,且重复性较差。结论:HPLC法的精密度明显高于HPTLC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