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安徽白芍规范化种植加工技术研究及SOP的制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白芍栽培特点以及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查阅大量技术资料,深入产区总结经验和资源鉴定、追肥研究、病虫害防治、加工处理等试验的基础上制订了白芍种植的SOP。  相似文献   

2.
安徽白芍规范化种植加工技术研究及SOP的制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白芍栽培特点以及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调查研究。在查阅大量技术资料,深入产区总结经验和资源鉴定、追肥研究、病虫害防治、加工处理等试验的基础上制订了白芍种植的SOP。  相似文献   

3.
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白芍配方颗粒提取工艺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目的:优选白芍配方颗粒中白芍总苷提取的工艺条件。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结合Box-Behnken效应面法,以白芍总苷提取量为指标进行试验,考察加水量、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次数、浸泡时间等因素对提取工艺的影响。结果:优选出水提白芍总苷的最佳工艺为:浸泡98.4 min,加12倍量水,煎煮提取2次,每次69.8 min。白芍总苷的提取率为2.387 1%。结论:Box-Behnken试验设计法用于白芍配方颗粒提取工艺的优选是可行的,数学模型的预测值与试验观察值相符。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选麸炒白芍的炮制工艺。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麸炒过程中的锅底温度、炒制时间、麦麸用量为考察因素,应用BOX-Behnken响应面法进行三因素三水平设计,以麸炒白芍的外观性状、浸出物、芍药苷、芍药内酯苷含量为响应值,优选麸炒白芍的工艺参数。结果:麸炒白芍的最佳工艺为350℃撒入麦麸,控制锅底温度330℃炒制4 min,出锅,筛去焦麸。白芍饮片与麦麸用量比为100∶20。结论:本试验优选的麸炒白芍工艺稳定可行,为麸炒白芍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探讨白芍总苷防治放射性肝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作用机制。选择解放军第105医院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36例,随机分为单纯照射组、白芍总苷组、对照组。ELISA法检测各组血清中AST,ALT,HA,LN,PCⅢ,CIV,TGF-β_1含量。与单纯照射组及对照组相比,白芍总苷能明显降低血清AST,ALT,HA,LN,PCⅢ,CIV,TGF-β_1含量(P0.05或P0.01)。研究得出白芍总苷可有效防治放射性肝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_1表达,减少胶原纤维合成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正交试验法优选白金胶囊中白芍的提取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设计,以白芍中芍药苷及白芍总苷的提取率作为评价指标,考察溶剂用量、提取时间和提取次数对提取结果的影响,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白芍的最佳提取工艺为:14倍量70%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1.5 h。结论本试验方法简单稳定,对白金胶囊的生产工艺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杨耀芳氏等报道,白芍系常用的传统中药,有养血、敛阴、柔肝、止痛等功效。作者使用白芍总甙(内含芍药甙、羟基芍药甙、芍药花甙、芍药内酯甙和苯甲酰芍药甙等成分)研究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通过对大鼠的实验观察(设有生理盐水组、阿斯匹林组和白芍总甙100、200、400等容量组)。结果表明,白芍总甙与阿斯匹林组对诱导血小板聚集有明显的抑制作用(P<0.01)。近年来认为血小板在动脉血栓和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已知阿斯匹林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且广泛试用于防治血栓性疾病。本实验提示白芍总甙可防治血栓性疾病。但确切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基于"组分结构"理论对丹皮、赤芍与白芍化学成分进行分析比较。采用HPLC-DAD技术,分析了13批丹皮,14批不同产地的赤芍与10批不同产地的白芍药材,并运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利用F检验考察了丹皮、赤芍与白芍主成分间的显著性差异程度。建立了13批丹皮、14批赤芍与10批白芍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指认了7个萜苷类和酚酸类成分,根据系统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并结合"组分结构"理论对丹皮、赤芍与白芍进行对比研究。丹皮、赤芍与白芍功效不同,通过试验比较研究丹皮、赤芍与白芍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的质量分数及其配比,发现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9.
陈树仁  程新霞 《中药材》1997,20(9):433-436
白芍田蛴螬是以华北大黑鳃金龟为主的混合种群,主要活动于20cm以上的土层,危害则集中于10cm以上表土层。7月是防治低龄幼虫关键时期,危害程度受白芍品种、土壤类型、生长年限等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白芍对膀胱引流式犬胰腺移植后移植物Oddi括约肌(SO)功能的影响。方法:正常犬和膀胱引流式胰腺移植后犬应用白芍前后进行SO测压。结果:白芍对正常犬SO收缩幅度无影响(P>0.05),但可降低SO的基础压、收缩频率和动力指数(P<0.01)。移植后应用白芍可全面降低SO基础压、收缩频率、收缩幅度和动力指数(P<0.01)。结论:白芍可抑制犬SO运动,胰腺移植后,抑制作用更加显著,有助于防治移植物胰腺炎。  相似文献   

11.
华南地区姜科植物主要害虫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近年来以华南植物园“襄荷园”为重点,对姜科植物害虫的种类、发生、为害及防治方法的系统调查和试验结果表明:常见的害虫有12种,害螨1种;防治应做好种植地选择,适度荫蔽,选留健壮不带害虫的种子、种苗、种姜、适当控制植株密度,及时清洁田园、适时使用化学和生物农药、并保护有益生物等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阳春砂的病虫害调查与防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调查阳春砂病虫害并研究其防治方法。方法结合对主产区病虫害的调查,按照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的环保方针及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采取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进行防治。结果农业防治和药物防治对苗疫病、叶斑病、果疫病、黄潜蝇、老鼠等等病虫害有显著防治效果。结论合理选用科学的病虫害防治方法是提高阳春砂产量的关键技术之一。  相似文献   

13.
桔梗种植过程中病虫害发生造成桔梗减产、品质下降,传统的病害防治导致农残及重金属超标等问题,危害人体健康及桔梗产业。无公害桔梗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是保障其产量和品质的有效策略。文章综述了桔梗主要病虫害发生种类及其发病规律、防治方法,综述了无公害桔梗的病虫害防治原则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依据桔梗病虫害发生种类、发病规律及防治措施,将农业综合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化学防治方法相结合,减少高残留农药的使用,依照无公害中药材的质量标准,建立桔梗无公害病虫害综合防治体系,保障桔梗药材安全及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4.
肉苁蓉属及其寄主植物病虫害种类调查及防治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明确危害肉苁蓉属及其寄主植物的病虫害种类及发生特点 ,研究主要病虫害的防治技术。方法 :在宁夏、内蒙、新疆等肉苁蓉主产区 ,调查肉苁蓉属及寄主的病虫害种类 ;在宁夏种植基地对严重危害荒漠肉苁蓉的地下害虫黄褐丽金龟Anomala exoleta发生及危害进行调查 ,并进行田间防治试验。结果 :肉苁蓉属及其寄主植物的病虫害种类有 17种 ,其中对肉苁蓉危害严重的害虫为黄褐丽金龟 ,田间防治试验表明 ,40%辛硫磷乳油 1000倍、2000倍、3%辛硫磷颗粒剂 [8kg·(667m2 )-1]对黄褐丽金龟的防治效果达 100% ,3%辛硫磷颗粒剂 [4kg·(667m2 )-1]田间防治效果达 88.2 3%。结论 :人工种植肉苁蓉受到多种病虫害的危害 ,辛硫磷可有效为害荒漠地下害虫黄褐丽金龟。  相似文献   

15.
掌叶大黄规范化种植技术及其主要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规范掌叶大黄种植技术、提高掌叶大黄质量。方法:在多年研究和田间试验的基础上,总结规范了掌叶大黄种植技术和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结果:制订了掌叶大黄规范化种植的操作技术规程,初步确定了掌叶大黄主要病虫害防治的方法。结论:规范掌叶大黄种植技术和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对提高掌叶大黄质量与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规范掌叶大黄种植技术、提高掌叶大黄质量。方法:在多年研究和田间试验的基础上,总结规范了掌叶大黄种植技术和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结果:制订了掌叶大黄规范化种植的操作技术规程,初步确定了掌叶大黄主要病虫害防治的方法。结论:规范掌叶大黄种植技术和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对提高掌叶大黄质量与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当归规范化种植技术及其主要病虫害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规范当归种植技术、提高当归质量。方法 在多年研究和田间试验的基础上 ,总结规范了当归种植技术和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结果 制订了当归规范化种植的操作技术规程 ,初步确定了当归主要病虫害防治的方法。结论 规范当归种植技术和主要病虫害防治方法 ,对提高当归质量与产量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山茱萸作为一种常用大宗中药材,其市场需求量较大。然而管理不善及滥用化肥农药等问题导致山茱萸药材质量参差不齐。为生产优质山茱萸药材,本文在常规山茱萸栽培技术基础上,对其栽培选地、优良种质选育、种植管理、合理施肥及病虫害防治技术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山茱萸适宜生态因子及潜在种植产区,汇总了山茱萸优良品种,系统总结了山茱萸科学施肥及种植方法,并提出了“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构建了山茱萸无公害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研究结果以期为优质山茱萸药材的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宁夏甘草胭脂蚧发生规律及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甘草胭脂蚧(Porphyrophora ningxiana)的田间调查,生活习性、发生规律、自然种群生命表以及综合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虫一年发生一代,成虫寿命7-10d,卵以卵袋的形式产于2-6cm的土壤中。8月上旬成虫羽化、交尾后入土产卵分泌白色棉团状卵袋。秋、冬季,一部分若虫在寄主上越冬,另一部份若虫和少量卵在土壤中的卵袋内越冬。以一龄若虫寄生甘草根部并造成严重危害,使植株根部腐烂枯死。根据以上生物学特性与发生危害情况,进一步开展了田间分布型调查,组建了甘草胭脂蚧自然种群生命表,开展了室内胭脂蚧发生与土壤含水量关系实验。利用改变栽培方式、局部露根治虫的措施,轮作可降低害虫的危害。田间进行了化学药剂的筛选,采用辛硫磷、毒死蜱、白僵菌杀虫剂在秋、春季,分别对威虫、若虫活动始期和一龄若虫上寄主的关键防治适期进行防治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甘草胭脂蚧(Porphyrophora ningxiana)的田间调查,生活习性、发生规律、自然种群生命表以及综合防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虫一年发生一代,成虫寿命7-10d,卵以卵袋的形式产于 2-6cm的土壤中。8月上旬成虫羽化、交尾后入土产卵分泌白色棉团状卵袋。秋、冬季,一部分若虫在寄主上越冬,另一部份若虫和少量卵在土壤中的卵袋内越冬。以一龄若虫寄生甘草根部并造成严重危害,使植株根部腐烂桔死。根据以上生物学特性与发生危害情况,进一步开展了田间分布型调查, 组建了甘草胭脂蚧自然种群生命表,开展了室内胭脂蚧发生与土壤含水量关系实验。利用改变栽培方式、局部露根治虫的措施,轮作可降低害虫的危害。田间进行了化学药剂的筛选,采用辛硫磷、毒死蜱、白僵菌杀虫剂在秋、春季,分别对成虫、若虫活动始期和一龄若虫上寄主的关键防治适期进行防治取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