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调查贵港市不同地区暗娼人群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梅毒感染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贵港市不同地区HIV/梅毒感染的防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参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操作手册》,对贵港市2012—2015年3个地区哨点所监测的暗娼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和HIV、梅毒抗体的血清学检测。结果 共调查监测4 266名暗娼人员,平均年龄为(34.74±8.56)岁,主要以汉族为主(79.04%),在婚或同居者居多(76.37%),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例较大(55.27%),以服务于低档场所为主(50.21%)。该调查人群流动性较低,本次在本地工作时间>1年者占60.09%。HIV总感染率为1.55%,其中贵港市辖区、桂平市、平南县3个地区的HIV感染率分别为1.31%、2.63%、1.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梅毒总感染率为10.01%,且呈逐年下降的线性趋势(χ2趋势=43.42,P<0.001),三个地区梅毒感染率分别为7.38%、21.76%、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吸毒、本次在本地工作时间>1年是HIV感染的危险因素,居住于桂平市、较低档场所服务、年龄大、在婚/同居均是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贵港市三个地区暗娼HIV/梅毒感染率较高,参考HIV和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因地制宜地针对不同人群采取干预措施和长期有效宣传对防控HIV/梅毒感染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海南省2010—2015年孕产妇艾滋病哨点监测数据,为全省艾滋病综合防治提供依据。 方法 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实施方案操作手册》要求,采用连续采样监测对准备分娩进行孕产期保健的孕妇进行问卷调查和血清学检测。 结果 2010—2015年共监测孕产妇9 699人,20~29岁年龄组占68.00%,在婚占94.32%,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44.91%;各年度孕产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57.20%、68.99%、81.52%、71.26%、82.88%和82.51%,呈上升趋势(P<0.05);不同年龄和文化程度孕产妇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丈夫以外性伴比例为0.58%,本人患过性病比例为0.44%。孕产妇艾滋病病毒(HIV)、梅毒和丙型病毒性肝炎(HCV)抗体总阳性率分别为0.01%、0.23%和0.13%,各年度HIV和梅毒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CV抗体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海南省孕产妇人群艾滋病知识知晓率逐年提高,但仍低于其他省份知晓水平;尽管各年度HIV、梅毒和HCV抗体阳性率均处在较低水平,但部分孕产妇存在有多性伴且患性病比例较高等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阳江市吸毒人群的行为特征和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为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阳江市2010—2015年2个国家级吸毒人群艾滋病哨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吸毒人群以男性、低文化水平为主,平均年龄(36.98±7.45)岁,超过一半已婚或有固定性伴。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92.27%,呈逐年上升趋势(P<0.05)。88.02%吸毒者使用过海洛因,传统毒品所占比例为78.56%,呈下降趋势(P<0.05);新型毒品所占比例为11.67%,呈上升趋势(P<0.05)。吸毒人群共用注射器比例为35.01%,呈下降趋势(P<0.05);最近一个月共用注射器比例为10.61%,亦呈现下降趋势(P<0.05)。最近1年有商业性行为的比例为26.06%,最近1年商业性行为坚持使用安全套比例为67.04%,安全套使用比例呈现逐年上升趋势(P<0.05)。 HIV抗体阳性率为6.75%,呈现下降趋势(P<0.05);HCV阳性率为70.97%,呈现上升趋势(P<0.05);梅毒阳性率为2.72%,呈现下降趋势(P<0.05)。结论 2010—2015年阳江市吸毒人群HIV阳性率呈现下降趋势,丙肝阳性检出率高,需继续加强针对吸毒人群的防控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海南省住院精神病人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TP)及艾滋病病毒(HIV)感染情况,为该人群传染病的管理医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3—2017年在海南省安宁医院首次入院的精神病患者采集血样,进行HIV、HBV、HCV和TP血清学检测。结果 2013—2017年共检测首次入院患者13 616人,HBsAg阳性 2 634例,阳性率为19.35%;丙肝抗体阳性355例,阳性率为2.61%;梅毒抗体阳性251例,阳性率为1.84%; HIV抗体阳性3例,HIV阳性率为0.002%,在男性组与女性组比较中,HBsAg和HCV 抗体阳性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他各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这4种传染病在精神病人群内均有发生,感染以HBV 感染为主,其次是 HCV 和 TP,HIV 占很少数;对于精神病人入院时需做好相关传染病的筛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避免传染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HIV与HCV合并感染早期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和病毒载量的变化,为临床诊疗提供基础数据依据。方法 以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2017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HIV与HCV合并感染的首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同时另选取HIV单独感染患者和HCV单独感染患者作为对照组。回顾性分析各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病毒载量,并进行HIV与HCV病毒载量、病毒载量与CD4+T淋巴细胞的相关性分析。结果 HIV/HCV组CD45+、CD3+、CD4+和CD8+淋巴细胞计数中位数分别为702.50(443.25,1 788.50)cells/μL、564.00(356.00,1 337.75)cells/μL、75.50(25.50,179.00) cells/μL和506.50(315.50,1 030.50)cells/μL,CD4+/CD8+比值中位数为0.13(0.06,0.23),与HIV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HCV组CD45+、CD4+淋巴细胞计数、CD4+/CD8+比值显著低于HC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V/HCV组HIV 病毒载量为4.82(3.81,5.54)log10 copy/ mL,HIV组为5.24(4.23,6.00)log10 copy/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HCV组HCV病毒载量为6.75(4.77,7.47)log10 copy/ mL,HCV组为6.47(5.91,7.04) log10 copy/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IV/HCV组HIV病毒载量与CD4+T淋巴细胞存在明显的负相关性(r=-0.525,P=0.017),HCV病毒载量与CD4+T淋巴细胞无显著相关性(P>0.05)。HIV/HCV组HIV、HCV病毒载量无显著相关性(r=-0.040,P=0.842)。结论 暂未发现HIV与HCV合并感染后在疾病的早期两种病毒出现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了解新疆青年大学生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情况以及艾滋病(AIDS)知识知晓情况和行为特征。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抽取新疆两市的3 256名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入组对象均进行HIV抗体检测,并发放调查问卷了解其对AIDS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及行为特征。结果 HIV抗体阳性检出率0.03%,梅毒抗体阳性检出率0.18%,HCV抗体阳性检出率0.74%。AIDS知识总知晓率94.90%,AIDS知晓率随着年份及年级的升高而升高(P<0.05)。年份与被调查者性行为比例无线性变化趋势(P>0.05),但与男男性行为比例随着年份的增加而升高(P<0.05)。被调查者中0.43%有吸毒行为,吸毒者中35.71%注射过毒品,7.14%与别人共用过针具。55.19%接受过AIDS相关宣传服务,23.80%参与过AIDS相关宣传,3.38%做过血清学检测。年份、年级分层与AIDS干预服务接受率、参与率、血清学检测率均有线性变化趋势,接受AIDS干预服务、参与AIDS干预服务以及进行血清学检测的比例随着年份的增加而降低,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P<0.05)。结论 新疆青年大学生的HIV感染较低,对AIDS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较好,但安全性行为意识总体不强,青年大学生中存在着各种高危性行为,少数青年大学生还有吸毒行为,是AIDS传播的高风险人群。  相似文献   

7.
王楷翔  赵娟  党玉新  李莹  曹明 《中国热带医学》2018,18(11):1153-1156
目的 了解保定市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分布特征及其与丙型肝炎病毒核糖核酸(HCV-RNA)载量、肝病程度的相关性,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2017年9月758例HCV-RNA阳性者进行HCV的基因型检测,分析其基因型与HCV-RNA含量和肝病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758例HCV感染患者中1b型和2a型分别为50.79%(385/758)和36.68%(278/758)。HCV基因型的分布特征与性别、感染途径及种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b型患者ALT、AST、GGT及HCV-RNA水平均高于2a型和其他型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肝病患者的HCV基因型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b型丙肝肝硬化及肝癌比例高于其他基因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b型患者对长效干扰素加利巴韦林治疗的ETVR应答率(57.92% vs 83.09%)和SVR应答率(24.68% vs 60.79%)均明显低于2a型患者(P<0.05)。相关分析显示,1b型患者ALT与HCV-RNA呈正相关(r=0.685,P<0.01)。结论 保定市丙型肝炎病毒基因型流行株为1b型和2a型,其中1b型与丙肝肝硬化、肝癌的产生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住院及门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AIDS)患者(简称HIV感染者/AIDS患者)不同免疫状态下合并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 HCMV)感染率情况,进一步了解HIV/AIDS合并HCMV感染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进行HIV/AIDS体内CD4+T淋巴细胞亚群的计数,采用聚合酶链-荧光法进行HIV/AIDS尿液中HCMV-DNA检测,采用χ2检验分析HIV/AIDS不同来源、不同免疫状态下合并HCMV感染率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IV/AIDS患者合并HCMV感染的相关因素。结果 817例HIV/AIDS患者合并HCMV感染阳性率21.5%(147/817)。HIV/AIDS患者的年龄、性别在是否合并HCMV感染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D4+T细胞≤50个/μL、合并梅毒感染为HIV/AIDS患者合并HCMV感染危险因素(P<0.001,OR=6.410,95%CI=4.141~9.922;P<0.05,OR=1.790,95%CI=1.206~2.657),门诊和住院HIV/AIDS患者合并HCMV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6.042,P<0.001)。以患者来源为分层因素进行CD4+T淋巴细胞计数与HCMV感染率分析,住院HIV/AIDS患者CD4+T细胞≤50个/μL时为合并HCMV危险因素(P<0.001,OR=4.796,95%CI=2.998~7.668);门诊HIV/AIDS患者,CD4+T细胞≤50个/μL时为HIV/AIDS患者合并HCMV危险因素(P<0.001,OR=18.468,95%CI=6.668~51.154)。结论 AIDS期患者应及时筛查有无巨细胞病毒合并感染, AIDS CD4+T细胞数≤50个/μL、合并梅毒感染为HIV/AIDS患者合并HCMV感染的危险因素,门诊AIDS患者CD4+T细胞≤50个/μL其合并HCMV感染可能性为CD4+T细胞>50个/μL的18.468倍,应予以重视,尽早治疗,获得更好预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究几种常见致病菌感染所致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的临床特征,为儿童CAP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儿科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住院治疗并确诊为CAP患儿962例,按病原分组,其中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477例(MP组)、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riatory syncytin virus,RSV)感染262例(RSV组)、腺病毒(Adenovirus,ADV)感染223例(ADV组)。收集患儿入院24 h内的血清呼吸道病原特异性抗体IgM结果,并统计患儿发热、咳嗽、喘息、肺部湿性啰音等临床症状体征。结果 MP在夏季检出率较其他季节高,RSV在冬春季节检出率较高,ADV在冬季检出率较夏季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组与ADV组发热率较RSV组高(P<0.05);咳嗽率ADV组>MP组>RSV感染(P<0.05);RSV组与ADV组喘息率较MP组高(P<0.05);肺部湿性啰音率RSV组>ADV组>MP组(P<0.05)。结论 MP、RSV、ADV是儿童CAP的重要病原体,但不同季节感染率存在较大差异;发热、咳嗽、喘息、肺部啰音虽是儿童CAP常见临床症状体征,但在不同致病菌感染后,其表现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甘肃省人体蛔虫病流行状况和态势,评估防治效果,为制定蛔虫病防治对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以生态区和各县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为副层抽样,采用改良加藤厚涂片法调查。感染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0市(州)24个县(市、区)70个抽样点共调查17 937人,蛔虫感染326人,阳性率1.82%,326份人体蛔虫感染阳性样本,轻度感染320例,中度感染5例,高度感染1例,构成比分别为98.24%、1.47%、0.29%。男性感染率为1.81%,女性为1.82%,不同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人群普遍易感蛔虫,蛔虫感染率0~<5岁组最高(4.39%),年龄组感染率采用趋势χ2检验,随年龄增加蛔虫感染率降低(Z=36.48,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学龄前文化程度感染率高于其他组(P<0.01);山区地形感染率高于其他3类地形(P<0.005)。黄土高原-江河源区-甘南生态区人群蛔虫感染率低于其他生态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群蛔虫感染率较高的地区是武威市、定西市、酒泉市、陇南市,感染率分别是4.40%、3.20%、2.44%和1.96%。结论 甘肃省人群蛔虫感染率和感染度显著下降,但蛔虫病仍是危害儿童健康的重点寄生虫病。 土源性线虫病在甘肃省局部特别是边远山区流行严重,应广泛开展健康教育,加强山区及儿童人群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海口市美沙酮门诊吸毒人群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丙型肝炎病毒(HCV)、梅毒螺旋体(TP)感染状况以及认知情况,为更好地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海口市皮肤性病防治中心美沙酮门诊435例吸毒人员的静脉血进行HIV、HCV和梅毒血清学检测,并对其进行HIV、HCV和TP感染的认知情况调查和分析。结果435例吸毒人员HIV抗体阳性率为0.46%,HCV抗体阳性率为55.89%,梅毒血清学抗体阳性率为6.90%;婚姻状况、学历间的HCV抗体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性别、学历间的梅毒血清学阳性率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HCV/TP合并感染率为5.06%;HIV/HCV合并感染率为0.23%。治疗过程中由于再吸毒导致的HCV和TP感染,分别占再吸毒总人数的66.67%和11.11%。吸毒人群对HIV的认知程度较高,但对HCV和TP的认知相对较低。结论海口市美沙酮门诊吸毒人群中以HCV的感染率和女性TP感染率较高,HCV/TP合并感染和复吸毒再感染现象严重,应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并采取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并加强HCV和TP的宣传。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安顺市西秀区吸毒者中HIV、梅毒、HCV感染现状,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0-2013年安顺市西秀区网络报告吸毒者HIV、梅毒、HCV检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0-2013年安顺市西秀区国家级吸毒者监测哨点HIV、梅毒、HCV感染率分别为0.94%、5.38%、53.63%;HIV合并梅毒感染者占33.33%,HIV合并HCV感染者占93.33%,梅毒合并HCV感染者占82.56%;HIV年感染率和梅毒年感染率呈逐年下降趋势,HCV年感染率在高水平范围(44.75%~60.50%)波动;梅毒感染率女性(10.94%)高于男性(3.98%)(χ2=24.33,P〈0.005);HCV感染率16~25岁组(20.25%)最低,26~35岁组(60.10%)最高,以后随年龄增大逐渐降低(χ2=97.00,P〈0.005);梅毒感染率以同居者(13.68%)最高,不同婚姻状况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94,P〈0.005);HCV感染率以高中或中专(61.77%)最高,不同文化程度间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63,P〈0.01);有注射吸毒史者HIV、梅毒、HCV感染率均高于无注射吸毒史者(χ2=21.07、13.00、134.83,P〈0.005);共用针具者HIV、梅毒、HCV感染率均高于未共用针具者(χ2=21.12、14.67、10.97,P〈0.005),有无商业性行为者间HIV、梅毒、HCV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0.15、0.95,P〉0.05)。结论安顺市西秀区吸毒者HIV感染率水平不高且呈逐年下降趋势,但吸毒者中梅毒、HCV感染率处于较高水平,且HIV、梅毒与HCV之间合并感染高发。继续保持清洁针具交换门诊、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的良好运行,加大对该人群的宣传教育和干预力度,加强女性相关疾病防控,进一步遏制HIV、梅毒和HCV在高危人群中的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吸毒人员对艾滋病知识的知晓情况、危险行为及 HIV、HCV、梅毒感染状况,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调取2012年4-6月乌鲁木齐某区 CDC艾滋病哨点监测数据,对360名吸毒人员的人口学基本特征、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情况、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吸毒行为、商业性性行为、就医行为、艾滋病干预服务情况进行调查,并检测 HIV、HCV和梅毒感染情况。结果360名吸毒人员艾滋病知识的知晓率达97.9%,文化程度越高其艾滋病知晓率越高(χ趋势^2=4.794,P =0.029)。曾经有注射吸毒史者占76.9%,共用针具吸毒者占40.8%(113/277)。有效应答者中13.1%(47/358)承认有过性交易,其中每次性交易都使用安全套者占57.4%。360名吸毒人员 HIV感染率为16.1%,HCV感染率为67.5%,梅毒感染率为2.2%。有注射吸毒史者感染 HIV和 HCV的危险分别是未注射吸毒者的5.5(1.8,17.1)倍和2.3(1.7,3.1)倍(P <0.01);共用注射针具者感染 HIV的危险是不共用注射针具者的2.2(1.3,3.5)倍(P <0.01)。结论吸毒人员艾滋病知晓率高,但危险行为的发生率并未下降,“知信行脱节”是吸毒人群中 HIV、HCV、梅毒感染状况严重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在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及需求情况,为高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20年1月至3月延安大学和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各年级不同专业在校大学生3 105人进行艾滋病认知状况问卷调查。结果 男女生对知识①、③、④、⑥、⑦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学生对知识①~⑦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来源地学生对知识①、③、④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学生对知识①~④、⑥、⑦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男女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①、③~④以及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方式①~②、“与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艾滋病人(people living with HIV/AIDS,PLWHA)拥抱、握手是否传染艾滋病”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①~④以及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方式①~③、“与PLWHA拥抱、握手是否传染艾滋病”“血液传输有可能感染艾滋病,您会去义务献血吗?”的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来源地学生对“与PLWHA拥抱、握手是否传染艾滋病”的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专业学生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①~④以及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方式①~③、“与PLWHA拥抱、握手是否传染艾滋病”“血液传输有可能感染艾滋病,您会去义务献血吗?”的知晓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大学生仍缺乏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正确认知,高校应重视并且加强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台山市2010-2012年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梅毒(TP)和丙肝(HCV)的感染情况.方法 对台山市所有新人所的吸毒人群进行HIV、TP和HCV血清学检测.结果 共检测吸毒者1 386人,男性占94.4%,平均年龄(36.1±7.6)岁.艾滋病抗体阳性率为5.7%(79/1 386),梅毒抗体阳性率为2.6%(35/1 386),丙肝抗体阳性率为63.3%(878/1 386).在检出的79名艾滋病感染者中,HIV+TP、HIV+HCV、HCV+TP双重感染率分别为0.3%(4/1 386)、5.5%(76/1 386)和1.9%(26/1 386),HIV+TP+HCV混合性多重感染率为0.3%(4/1 386).结论 台山市吸毒人群HIV、TP、HCV仍存在较高感染率,应加大对吸毒人群的监测和防病知识的宣传力度,采取综合防治干预措施,降低HIV、TP、HCV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和传播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