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目的:研究生长因子在肌腱退行性变病理机制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采用SD大鼠8周下坡跑过度使用模型造成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结节沟段退行性变,采用实时定量PCR法检测运动各阶段肌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骨形态发生蛋白12(BMP12)、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 FGF)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在过度使用中,肱二头肌长头肌腱结节沟段IGF-1基因表达没有显著性变化;TGF-β1、BMP12、b FGF基因在第4周都出现了显著下降,然后又迅速上升。在第8周TGF-β1、BMP12基因表达呈下降趋势,而b FGF基因表达则继续保持上升趋势。结论:与肌腱断裂修复相比,过度使用中肌腱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紊乱,有可能导致细胞功能异常,推动肌腱退行性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动态观察脉冲CO2激光照射大鼠磨牙后牙髓组织中多种细胞因子在不同时间段和部位的表达,探讨热损伤后牙髓的防御和自我修复机制.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测能量密度为10.5 J/mm2的脉冲CO2激光照射牙本质过敏症模型大鼠磨牙冠部牙髓组织中热休克蛋白70(HSP-70)、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骨形成蛋白2(BMP-2)在照射后第4小时,3 d,2和4周时的表达,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HSP-70、TGF-β1,、BMP-2分别在照射后第4小时、2和4周表达最强,与其余各时间段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 HSP-70、TGF-β1和BMP-2在损伤早期起防御作用,后期参与牙髓的自我修复过程,并促进修复性牙本质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腱鞘成纤维细胞经反义TGF-β1基因修饰后生物学活性的改变,为肌腱术后粘连防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取新西兰白兔6只,分离、培养腱鞘成纤维细胞,利用脂质体将反义TGF-β1表达载体pcDNA3-TGF-β(-)导入腱鞘成纤维细胞,RT-PCR检测肌腱细胞TGF-β1、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结果 RT-PCR显示基因修饰后肌腱细胞TGF-β1、Ⅰ、Ⅲ型胶原的mRNA表达显著降低,与未传染组和空转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Western blot结果 显示基因修饰后肌腱细胞Ⅰ型胶原蛋白表达降低,与未传染组和空转染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反义TGF-β1质粒能成功导入肌腱细胞中,并有效降低TGF-β1的表达和Ⅰ、Ⅲ型胶原的产生,减少肌腱的粘连成分,可能为防止肌腱损伤后的粘连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于华平  谢军 《西南军医》2011,13(2):220-221
目的探讨转化生化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beta TGF-β1)在皮肌炎发病过程中的可能作用和相关临床意义。方法 18例皮肌炎患者活检皮肤组织(DM组)和17例正常活检皮肤组织(正常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测定TGF-β1,对两组TGF-β1表达含量进行比较。结果 TGF-β1阳性颗粒定位在皮肤组织细胞的胞浆内和胞膜上;在DM组皮肤组织上的TGF-β1表达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在肺X线片上,DM患者中有11例肺纹理增多、增粗或纤维化,其TGF-β1分别高于无肺纹理增多、增粗或纤维化的患者和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 TGF-β1可能参与皮肌炎的整个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5.
转化生长因子β1(tram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是TGF-β超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参与了细胞的增殖、凋亡、分化、迁移及炎症反应和胶原合成的调节,在创伤愈合不同阶段中都具有重要作用而成为创伤愈合的重要调节因子[1].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活化小胶质细胞移植后脊髓组织内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改良Allen法制造Wistar大鼠脊髓损伤模型,将活化小胶质细胞移植到脊髓损伤模型,测定脊髓组织内TGF-β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各时相点对照组TGF-β1mRNA及其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移植组(P<0.01).结论 活化小胶质细胞移植后,可以上调损伤脊髓表达TGF-β1;脊髓内TGF-β1蛋白的高表达可能对脊髓损伤修复起促进作用;活化的小胶质细胞可能是TGF-β1的主要来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血浆蛋白浓度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人群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法)检测60例非动脉瘤患者血浆(对照组)、12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研究组)血浆TGF-β_1的表达水平,分析TGF-β_1血浆蛋白浓度与民族的相关性以及在动脉瘤患者和非动脉瘤患者中的差异性表达。结果研究组患者血浆TGF-β_1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新疆维吾尔族颅内动脉瘤患者TGF-β_1的浓度明显高于汉族颅内动脉瘤患者。结论血浆TGF-β_1高表达可能与颅内动脉瘤有关。TGF-β_1高表达在动脉瘤的形成、变大、破裂的过程中可能与民族差异性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1I3-K)的激活在转化生长因子岛(TGF-β1)体外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s)间质转分化(EMT)过程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将HKCs细胞株分为正常对照组(C)、不同浓度TGF-β1组、TGF-β1+P13-K抑制剂Wortmannin组。选取不同时相,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测定总Akt(t-Akt)、磷酸化Akt(p-Akt)、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E-钙黏素(E-cadherin)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Akt磷酸化水平用磷酸化Akt与总Akt水平的比值表示。结果 正常体外培养的HKCs经10ng/ml TGF-β1刺激1h后p-Akt水平显著升高;mSMA蛋白表达水平在10ng/ml TGF-β1诱导48h后表达显著升高,而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在TGF-β1诱导48h后表达显著下降。同时加用Wortmannin 10nmol/L组,p-Akt、α-SMA表达明显抑制,E-cadherin表达显著升高。结论PI3-K在TGF-β1诱导的EMT过程中被激活,并且参与TGF-β1诱导的EMT过程,特异性阻断PI3-K的激活可有效抑制TGF-β1介导的HK氏的EMT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组织学方法探讨肩袖损伤的病理机制,并明确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Smads信号通路是否参与肩袖损伤肌腱止点处异常骨重塑.方法 选取SPF级雄性SD大鼠40只,鼠龄12周,体质量(450±30)g.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术后14、30、60d组,各10只.正常组不做任何操作,模型组离断大鼠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BMP)、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骨折修复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进而探讨其作用机制. 方法 以成年雄性新西兰兔为研究对象,制作桡骨骨折愈合模型.伤后不同时期处死取材,分别进行组织学和BMP、TGF-β和bFGF免疫组化染色观察. 结果 (1)伤后3 d开始形成原始骨痂.1周时肉芽组织中的间质细胞开始分化为软骨细胞,软骨形成后再进行软骨内化骨.4周时形成连接骨折端的桥接骨痂.(2)伤后不同时期,血肿中炎性细胞表达bFGF.骨膜增殖细胞、骨端骨细胞以及原始骨痂成骨细胞表达TGF-β.肉芽组织中间质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和多核巨细胞表达TGF-β、bFGF.原始骨痂成骨细胞、骨端骨细胞和软骨细胞表达BMP.表达后BMP、TGF-β较均匀分布于软骨基质以及肉芽组织间质中,bFGF 主要分布于肉芽组织中非活跃的间质细胞周围. 结论 BMP、TGF-β和bFGF有着各自的表达和分布特点,并共同调解骨原细胞的增殖和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的分化,最终完成骨折修复.  相似文献   

11.
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超家族是在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中高度保守的一类细胞因子,其家族成员参与调节细胞增殖、分化、凋亡、黏附、骨骼形成、发育、炎症反应及创伤愈合等多种生命活动。SMAD家族成员是TGF-β信号的细胞内介导者,负责将TGF-β信号从细胞膜转入细胞核内,并激活靶基因的转录。创伤后TGF-β参与了皮肤愈合的炎症期、肉芽组织形成期和瘢痕形成期全过程。从信号转导通路不同环节干预和阻断,将对创伤愈合过程产生积极的作用。SMAD3在组织修复中的特殊作用可能成为今后探索难愈性创面的治疗热点。  相似文献   

12.
肌腱是一种机械敏感组织,通过细胞通路和高度特化的细胞外基质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对不同大小、方向、频率和持续时间的机械负荷作出反应。力学生物学信号是肌腱发育、成熟、退行性变和损伤后修复的关键因素。异常负荷导致肌腱损伤,但其机制尚不清楚。了解肌腱发育、稳态和修复过程中涉及的力学生物学知识对于运动性肌腱损伤的病理机制研究、肌腱损伤的预防和治疗至关重要。本文归纳了肌腱的力学生物学研究进展,指出机械负荷与肌腱发育、稳态维持、损伤修复和退行性改变的关系,概述了肌腱细胞和肌腱干细胞对力学信号的反应,在此基础上,对运动性肌腱损伤的病理机制进行探讨,为肌腱损伤的治疗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13.
基因治疗韧带肌腱损伤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韧带肌腱损伤后多数经过手术能够治愈,但愈合后的组织几乎不能恢复其正常特征,而且在损伤的修复过程中会有瘢痕组织和黏连形成,与韧带肌腱周围所形成的黏连会影响关节的运动功能。基因治疗为韧带肌腱的修复提供了一种新手段。笔者对基因治疗的原理、可行性、研究进展、优点及面临的挑战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14.
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一种重要的成纤维细胞因子,其表达水平能反映肺纤维化的严重程度。放射性肺损伤(RILI)包括早期的放射性肺炎(RP)和晚期的放射性肺纤维化(RIPF)。RP向RIPF发展的过程中伴随着TGF-β1表达水平的升高。了解及掌握TGF-β1在RP和RIPF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分子机制,对于RILI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笔者就TGF-β1在RILI发生过程中的促纤维化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IFN-γ 拮抗60Co γ 射线刺激人肺成纤维细胞(HLF)增殖的机制。方法 应用MTT比色法,观察TGF-β1、受照后大鼠血清促HLF增殖的时效和量效关系及IFN-γ对增殖的影响;用ELISA检测受照后大鼠血清、肺组织TGF-β1水平及IFN-γ 对照后大鼠血清促HLF合成TGF-β1的影响。结果 TGF-β1有促HLF增殖的作用;受照后大鼠血清能促HLF增殖并合成TGF-β1;IFN-γ 显著拮抗血清的上述作用;受照后1~4周大鼠血清和肺组织TGF-β1水平逐渐增加。结论 TGF-β1参与γ 射线刺激HLF增殖的作用,而IFN-γ在一定程度上抑制HLF合成TGF-β1,并拮抗其促HLF增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创伤修复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本文通过收集国内外有关文献,并结合本身的研究,对创伤修复的主要进展作一综述。认为:(1)创伤修复研究已进入分子水平和基因水平,基因工程生产的生长因子等药物已投放市场并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2)已证实:生长因子参与调控创伤修复的全过程,炎症期主要有PDGF、TGF-α、βEGF等参与;增生期中有PDGF、IL-1、IGF-1、TGF-α,β和bFGF等参与;重塑期中有PDGF、IGF、bFGF等参与。(3)对生长因子的作用和调控机制作了探讨。(4)简述了干细胞在组织修复中的作用和意义,并介绍了在本项目研究中,发现用EGF治疗后,创面旁的表皮棘细胞层内出现干细胞聚集,这可能是一种细胞逆分化现象。创伤修复的研究已有很大进展,今后应深入探讨生长因子调控的网络机制,特别是难愈创面的发生机制和防治,并进一步加大生长因子的市场开发。  相似文献   

17.
耿丽  刘占伟  张永亮  申国宏  石磊  杨曦 《武警医学》2009,20(11):1022-1024
 目的 了解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TGF-β1的意义,以及TGF-β1在晚期NSCLC患者三维适形放疗前后的变化.方法 比较78例晚期NSCLC患者与78例对照组健康正常人的血清TGF-β1的浓度,再观察78例晚期NSCLC患者放疗前以及放疗后4周血清TGF-β1浓度变化.结果 晚期NSCLC患者放疗前血清中TGF-β1的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晚期NSCLC患者腺癌组血清中TGF-β1浓度较鳞癌组高(P<0.05).晚期NSCLC患者放疗后血清中TGF-β1的浓度较放疗前低(P<0.05).结论 晚期NSCLC患者血清TGF-β1浓度在不同组织学类型中的表达是不同的.动态检测晚期NSCLC患者血清中TGF-β1浓度水平可能有助于三维适形放疗效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研究小鼠经中子及γ线照射后肠组织中TGF-β3的表达及意义。方法:350只二级雄性BALB/c小鼠,经不同剂量的中子和γ线照射,于照后6、12h,1、2、3、4、5、7、10、14、21及28d分批活杀,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图像分析等技术,定量研究TGF-β3在肠组织中的动态变化规律。结果:2.5Gy照后2d内,TGF-β3表达进行性减少,阳性部位见于绒毛上皮细胞和隐窝细胞浆内;3~7d明显增加,5d达高峰;7d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4. 0,5. 5Gy中子及12Gyγ线照射后4d内,TGF-β3表达进行性减少;γ线5.5Gy照后6h,TGF-β3表达反应性增加;12h-1d减少,2-5d增多,3d达高峰;5d后逐渐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中子和γ线照射后,肠内源性TGF-β3的表达具有不同的变化规律,参与了肠放射损伤及修复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63例初发期SLE患者(A组)、40例缓解期患者(B组)及32例健康人(C组)的外周血IL-10和TGF-β1水平进行检测,同时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对A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A组IL-10水平明显高于B组及C组,同时B组明显高于C组,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TGF-β1水平明显低于B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TGF-β1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SLEDAI评分将A组63例患者分为三亚组:轻度活动亚组、中度活动亚组和重度活动亚组,三亚组间IL-10和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IL-10的表达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而TGF-β1的表达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IL-10与TGF-β1共同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0( IL-10)和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发病中的作用及其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对63例初发期SLE患者( A组)、40例缓解期患者( B组)及32例健康人(C组)的外周血IL-10和TGF-β1水平进行检测,同时根据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评分对A组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A组IL-10水平明显高于B组及C组,同时B组明显高于C组,3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TGF-β1水平明显低于B和C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TGF-β1水平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SLEDAI评分将A组63例患者分为三亚组:轻度活动亚组、中度活动亚组和重度活动亚组,三亚组间IL-10和TGF-β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IL-10的表达与SLEDAI评分呈正相关,而TGF-β1的表达与SLEDAI评分呈负相关。结论 IL-10与TGF-β1共同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