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我院康复医学科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期间收治的8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应用洼田氏饮水试验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4.09±0.72)分vs (4.10±0.71)分,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为(1.40±1.1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8±0.97)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5%(37/4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2.5%(33/4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能有效改善患者的吞咽障碍,促进吞咽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康复方法。方法:将88例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取脉冲电针仪结合吞咽训练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吞咽治疗仪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实验得分和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洼田饮水实验得分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65±1.31)、90.91%,均高于对照组的(3.12±1.08)、68.18%,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吞咽治疗仪加脉冲电针仪结合吞咽训练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功能康复的效果优于脉冲电针仪结合吞咽训练。  相似文献   

3.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8):782-784
目的探讨综合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卒中后合并吞咽障碍的疗效以及对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将138例急性脑卒中合并吞咽障碍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训练组(69例)及综合康复治疗组(69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基础治疗,常规训练组患者进行常规吞咽训练,综合康复治疗组患者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常规吞咽训练。根据洼田饮水试验评定标准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疗效进行比较,并观察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分级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综合康复治疗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明显优于常规训练组(P<0.01);综合康复治疗组、常规训练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88.4%、73.9%,综合康复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常规训练组(P<0.01);综合康复治疗组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常规训练组(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卒中后合并吞咽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纯吞咽训练,并可降低卒中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护理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法。方法:对43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护理方法,康复组23例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方法,包括基础训练、吞咽功能训练、摄食训练。结果:康复组患者吞咽功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恢复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及功能训练配合药物治疗在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重塑中的作用。方法对126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进行针刺、吞咽功能训练配合药物治疗,对治疗4周后的疗效作吞咽障碍的康复评定,并与对照组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在治疗后4周,综合治疗组有效率为86.1%,对照组有效率为42.6%,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综合治疗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并发症,提高卒中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吞咽治疗仪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62例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吞咽治疗仪配合吞咽训练(间接基础训练、直接摄食训练),对照组进行吞咽训练.两组均给予同质化治疗和常规护理.采用吞咽功能恢复状况及洼田饮水试验分别在进行康复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4周评定.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77.4%,对照组61.3%,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吞咽治疗仪配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效果优于单纯吞咽训练.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6):69-72
目的探讨Vitalstim神经电刺激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早期康复疗效。方法选择我院129例急性脑卒中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予卒中相关药物治疗及康复医师指导下吞咽训练治疗,研究组患者同时给予Vitalstim神经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吞咽功能评分及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干预前后吞咽功能评分降低数值分别为(2.22±1.09)分和(1.30±0.89)分,有显著性差异(P=0.000)。研究组和对照组吞咽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9.66%、57.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28.81%、40.00%,有显著性差异(χ~2=4.074,P=0.044)。结论 Vitalstim神经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可有效改善卒中后吞咽障碍早期吞咽功能,并降低患者因吞咽障碍导致的肺部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效果。方法90例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和对照组,两组病例均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和护理,康复组加用吞咽和进食训练。结果康复组吞咽功能痊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吞咽和进食训练可明显改善患者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吞咽功能训练联合舌肌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护理方法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差异。结果:对照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经吞咽功能训练,总有效率为74.29%;观察组患者,经吞咽功能训练联合舌肌训练,总有效率为91.43%,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的Burk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观察组患者经吞咽功能训练联合舌肌训练,Burke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功能训练联合舌肌训练可以明显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障碍症状,护理效果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1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61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早期吞咽功能训练及摄食护理,30天后对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程度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有效率为91.8%,对照组的有效率为61.6%,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障碍程度,减少并发症,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吞咽治疗仪配合综合康复护理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92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给予对照组患者综合康复护理,在此基础上给予观察组患者吞咽治疗仪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吞咽能力评分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并记录住院期间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改良版洼田饮水试验评分(85.76±4.01)分高于对照组(72.22±4.2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5.65%高于对照组78.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WAL-QOL评分(68.13±7.34)分低于对照组(94.62±8.3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6.52%低于对照组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吞咽治疗仪配合综合康复护理手段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治疗可使患者吞咽能力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以提升,同时使吸入性肺炎发生率降低,疗效显著,值得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在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2月—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150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并将2018年2—8月收治患者作为对照组(n=75)和2018年8月—2019年2月收治患者作为观察组(n=75)。对照组为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为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障碍、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改善,且观察组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日常生活能力与肌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吞咽功能康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89.33%VS 74.67%,P<0.05)。结论: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吞咽障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与肌功能,对于患者的预后有着重要的临床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功能训练及营养干预治疗脑卒中吞咽功能障碍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早期功能训练及营养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营养状况的变化及神经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急性脑卒中并发吞咽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功能训练及营养干预的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两组不同时间点的营养状况指标及神经功能康复等,分别在入院第1餐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测评.结果 治疗组早期功能训练及营养干预支持后的各项营养学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Barthel生活指数治疗组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1),治疗组肺部感染发生率(11%)低于对照组(44%),治疗组吞咽功能障碍改善的临床治疗效果分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早期功能训练及营养干预有利于提高吞咽功能和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老年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效果.方法 观察组和对照组老年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和常规护理,其中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针对性吞咽训练,观察护理前后的效果.结果 经过3~4周康复护理观察组饮水试验评分及吞咽疗效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有效率达到91.67%.结论 老年脑卒中致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干预可改善吞咽功能,促进整体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吞咽训练联合饮食干预在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9月至2018年7月汝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6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接受单纯吞咽训练,观察组接受吞咽训练联合饮食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营养水平及误吸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较低,白蛋白及总蛋白水平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患者误吸发生率为21.05%(8/38),观察组患者误吸发生率为5.26%(2/38),观察组患者误吸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采用吞咽训练联合饮食干预可改善吞咽功能,提高患者营养水平,减少误吸发生。  相似文献   

16.
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早期护理干预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效果。方法 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8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采用才藤氏吞咽障碍7级评价法分级,并进行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康复组进行以吞咽饮食训练为中心的康复护理,分别在入院第一餐前和治疗4周后进行测评。结果 康复治疗组分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吞咽功能和生活能力,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的早期临床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刘文伟 《广西医学》2008,30(12):1969-1971
目的 探讨早期临床护理对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的效果.方法 对60例急性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按入院时间顺序分实验组30例、对照组30例,对实验组患者生命体征稳定48 h后进行早期临床康复护理:心理康复训练、吞咽障碍的训练包括进食康复训练和吞咽功能训练等康复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结果 实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早期进行心理康复训练、吞咽障碍的训练包括进食康复训练和吞咽功能训练等康复训练,可使患者尽早改善吞咽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张杰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8):1103-1104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60例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及摄食管理,观察组除采取常规护理及摄食管理外早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比较两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程度。结果:观察组吞咽功能明显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有效的吞咽功能训练能促进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康复,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随机分成康复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前后分别用吞咽障碍评分进行评定。结果康复治疗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明显提高脑卒中并发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为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治愈率、缩短住院时间,探索新的方法。方法将62例急性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辅以针灸、物理治疗和心理治疗。分别于治疗2、4周后,采用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定标准评定两组患者的吞咽功能。结果治疗2周、4周后,治疗组治愈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治疗组发生并发症的例数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减少。两组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综合康复治疗可明显改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减少住院时间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