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目的探讨口腔专业新护士岗前培训方法,为更好地做好口腔专科护理工作提供参考。方法针对口腔医院专科性突出,新上岗护士口腔专科知识缺乏的现状,制定了新上岗护士具体培训方式及内容,对新上岗的护士进行系统培训。结果系统岗前培训后,新护士的口腔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及临床操作技能获得明显提高得到医生好评。结论开展口腔专业新护士岗前培训工作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新护士岗前培训方法及必要性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岗前培训,使新护士能够胜任临床护理工作。方法首先了解岗前护士的培训需求,根据其需求制定培训计划,在实施过程中根据不同内容采取不同的培训方式,包括讲座、录像、示范、现场指导等。培训后进行考试考核,对成绩合格者发放培训合格证书。结果经培训,所有参加培训的上岗前护士培训成绩均合格,达到安全上岗。结论新护士经过系统、科学的岗前培训能够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对新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3.
内科临床护理带教包括护生临床教学和生产实习、新护士岗前培训、护士规范化培训、继续护理学教育、护理进修生培训等[1,2],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护理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4.
吴静  孙爱华  张诚  杜欣  张颖  冉凤 《现代医药卫生》2013,29(14):2225-2226
总结血液科层流病房新进护士临床带教经验,以培养血液层流病房专科实用性护理人才。主要带教措施:(1)入科前行系统的专科岗前培训,树立正确的无菌意识观念;(2)结合血液科层流病房专科护理特点制订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3)特色施教,充分发挥新进护士思维灵活、善于动脑的优点,从而提高新进护士临床综合实践能力,成功地进行角色转换,提高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带教为临床护理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5.
目的提高新护士的护理技能,实现从新护士到普通护士,到重症监护病房(ICU)专科护士的角色转变。方法明确培训目标及内容,对新护士实行合理、恰当的临床责任带教,加强新护士观察能力的培养。加强将护理观察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采取集中讲授、模拟训练、临床带教等模式,提高新护士的护理操作技能。结果新护士的业务技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使其顺利适应重症监护室护理工作。结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病情观察的培训是重症监护室护士培训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目的:培养出具备血液净化专科知识和临床操作技能,能够独立胜任血液透析室工作的护士.方法:确立带教老师,制定带教计划,规范培训内容,理论联系实际,对新进血液净化中心的护士实行一对一的带教.在培训过程中不断地评价和反馈,及时纠正不良的行为及操作,以达到最终的培训目的.结果:我科自2006年进入血液净化中心的新护士经过带教均完成了学习计划,经考核达标,胜任血液透析护士工作.同时也提高了带教老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结论:实践证明,通过由合格的带教老师对新护士实行一对一、有计划、有目的、规范化的临床带教方法,行之有效,取得了较好的带教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和研究规范化培训策略对基层医院新护士的影响效果。方法以2010-2012年新人护士50名为对象进行研究,实施护理部统一培训和轮科的规范化培训策略,护理部培训主要包括岗前培训、理论培训、技能操作培训;科室内培训主要针对各专科的专业知识和专科技能进行培训。在培训结束后对新护士进行综合考评。结果考核结果显示本组收入50名护士均能顺利通过综合考评,在1年培训时间内顺利完成各项内容,分配到各科室后能很快独立胜任日常工作。结论有计划的实施规范化培训措施能够有效的帮助新护士更好的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在培训过程中应当着眼于护士综合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对手术室新护士进行岗前培训的模式选择以及培训效果。方法对本院2012年就职的手术室护士应用"集中岗前培训理论和操作训练后一对一带教"的培训模式,设为观察组,并选自本院2011年单纯接受"一对一带教"的新护士,设为对照组。2组护士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护士的手术配合能力以及理论实践考试分数相对于对照组护士,均有显著优越性,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手术室新护士岗前培训需要有所改革,更具有针对性,培养护士技能操作能力以及理论掌握程度,对营造和谐的护患环境以及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肿瘤科新护士培训的探讨,寻求高效培训模式,为培养高素质专科护理人才奠定基础。方法分别采用"一对一"带教模式、激励机制模式[1]、三基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巩固与培训模式[2]、专科理论和技能操作培训模式、应急模拟演练模式进行培训。结果通过以上系统培训,新护士很快熟悉了科室工作环境,掌握了肿瘤专科知识和技能操作,在综合素质方面达到了一线肿瘤专科护士岗位要求。结论上述系统、规范的培训模式,对肿瘤科新护士的培训效果非常成功,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对护理人员素质要求也要提高,因此加强新录用护士的岗前培训,为临床输送高质量、高水平的护理人才势在必行,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对新上岗护理培训计划如下。  相似文献   

11.
刘敏 《中国实用医药》2013,(31):257-258
目的使新护士在短期内熟悉科室环境,并充分把所学到的理论知识结合临床快速的提高业务技能。方法制定培训计划,执行新护士一对一的责任带教,观察新护士在理论、技术以及心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有效的措施。结果经过培训,新护士在短时间内适应儿科护理工作迅速提高业务技能。结论通过观察分析新护士的心理特征,实施有效的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2.
杨群 《中国实用医药》2013,(34):253-254
为了让新护士更好地适应精神科护理工作,加深对精神科护理工作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精神科临床带教资质与科学的方法是新护士岗前培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基层医院新护士培训的规范化管理方法。方法将116名新护士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常规实习方法进行科室轮转;观察组在科室轮转的同时采用规范化培训方法,内容包括岗前培训、专科理论、专科护理操作技能、知识讲座及护理科研能力培训等。结果为期1年的临床实习结束后,两组护士在护理理论及护理操作方面均较实习和培训前分值有较大提高,观察组提高幅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培训后观察组护士各项心理指标改善程度好于对照组,但两组除躯体化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各项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开展规范化培训有利于新护士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基层医院护理质量的改进,可在新护士科室轮转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并分析在培训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如何高效地对基层医院新护士进行岗前培训,另她们尽快融入基层医院的护理工作,使护理工作安全高效的进行。方法从医院护理管理层和新聘护士双方面考虑,提出科学的岗前培训方法、制定科学的培训内容,使新护士的各项技能得到提高。结果经过较严格的培训,新护士的护理基础理论、临床技能操作和综合素质均有提高。结论通过科学规范的岗前培训,一方面提高了医院管理质量,另一方面也能使护士较快的适应基层医院工作环境,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口腔专业的新护士进行岗前培训的方法,以期加强对护理质量的管理。方法我院自2008年开始对新入院护士进行详细的岗前培训工作,培训后以考试及调查表的形式评估培训的效果。结果经过岗前培训后,所有新护士其口腔专业的基础理论及临床技能均合格,能够配合医生的工作,患者对新护士满意度为86.7%,较培训前的53.3%有着明显的提高。结论对于口腔专业的新护士进行岗前培训是非常必要的,能够显著提高护理质量,便于护理工作的管理。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化疗科澳门护理本科生的带教方法,提高临床带教质量。方法严格选拔带教老师选拔,认真制定计划,做好岗前培训,实行以个案为中心的护理,医护共同参与教学,进行化疗专科小讲课等。结果教学方法及教学效果得到学校及学生的肯定,圆满完成了临床教学目标的各项要求。结论通过澳门护理本科护生带教,促进了教与学。  相似文献   

17.
儿科新护士的业务技能培训与管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使新护士的业务技能在短时间内提高,实现从学生到普通护士,从普通护士到儿科的角色转变。方法 明确培训目标及内容,对新护士行一对一的临床责任带教,加强新护士观察能力的培养及指导,引导新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严格遵循级别护理,学会将护理观察贯穿于护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采取集中讲授示范、模拟训练、临床带教的互动模式,提高新护士的护理操作技能;通过把好临床带教,把好签约关,把好临床考核关,加强业务技能管理。结果 新护士的业务技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结论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训是第一年新护士培训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赵慧 《北方药学》2010,7(4):61-62
目的:探讨新聘护士素质教育在手术室护理队伍建设的作用.方法:建立每位新聘护士个人档案,记录基本情况;组织脱产的岗前培训;有计划地安排轮转培训,带教教员定期反馈.结果:新聘护士通过素质教育,对手术室的工作性质有所预见,在心理上有所准备,主动接受;提高了与病人、手术医生的沟通能力,医患满意率高.结论:素质教育可提高新聘护士的整体素质,提高工作能力.  相似文献   

19.
探究基于同伴互助培训模式为框架的岗前操作技能培训对新入职护士自身综合素质培养的影响。选取我院2014年7月至2016年6月新入职的84名护士,依据入职顺序分组,各42名。对照组施行常规岗前操作技能培训,观察组施行基于同伴互助培训模式为框架的岗前操作技能培训。统计2组新入职护士对岗前操作技能培训的评价,并对比2组新入职护士培训前后自身综合素质。观察组培训后人文关怀、案例评估、知识问答、操作实施及总体评价成绩均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对岗前操作技能培训模式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对新入职护士采用基于同伴互助培训模式为框架的岗前操作技能培训,有助于新入职护士自身综合能力培养,规范护理技能操作,提高新入职护士对岗前操作技能培训模式评价。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改革新护士岗前培训模式,探讨改革后实施的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新毕业护士92名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岗前培训模式进行培训;选择2011年新毕业护士95名为实验组,在传统的岗前培训模式的基础上,增加新护士分配到临床科室后,由护士长或教学组长组织进行半脱产培训2周。结果实验组培训后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考核合格率、同事对新护士的综合评价、病人对新护士的工作满意度等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革后岗前培训模式的实施,提高了新护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全面提高了新护士的临床护理能力,促进新护士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