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狄承花  钟美芹 《齐鲁护理杂志》2005,11(16):1067-1068
目的研究早期护理干预对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患儿智力及行为发育的影响.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早期干预方法,对患儿的视觉、听觉、感觉等给予不同的刺激,加以新生儿抚触、水浴抚触及中医穴位针灸等措施,对干预组患儿进行实施,另设对照组只行一般发育了解.结果干预组患儿的智力及行为发育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促进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智力及行为的发育,帮助他们尽早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发育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12月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6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早期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效果。结果:干预组患儿智力发育指数评分、运动发育指数评分、身高、体重均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育有着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发育的影响。方法:将85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游泳水疗法和抚触护理干预,连续护理6个月,比较两组的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身高、体重以及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在6个月时的MDI,PDI高于对照组,身高、体重大于对照组,并发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游泳和抚触对HIE患儿的智能和体格发育有促进作用,可显著减少并发症,改善患儿预后。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57例早期护理干预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早期护理干预的方法。方法:将57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实验组29例和对照组28例。实验组接受早期护理干预,对照组除常规治疗外无任何干预措施。两组均于1.5岁、2.0岁时按双盲法进行Bayley婴幼儿智能发育测试。结果:实验组1.5岁时,Bayley测试智力发育指数(MDI)较对照组高13.2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精神运动发育指数(PDI)较对照组高8.7分,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2.0岁时实验组MDI较对照组高14.2分,PDI较对照组高9.3分,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对防治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脑功能障碍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信息-知识-信念-行为模式(IKAP模式)联合整体护理干预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康复进程及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70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IKAP模式联合整体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智力发育及运动发育情况,比较两组家属对护理满意度,并观察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智力发育评分及运动能力发育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IKAP模式联合整体护理干预应用于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能有效提高新生儿智力、运动能力,并能缩短住院时间,促进患儿康复,提高家属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的疗效及家属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将120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系统化护理干预,包括急性期护理干预、早期康复护理干预、家庭认知干预.观察2周.干预2周末,采用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法检查患儿行为,根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发症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的影响.方法 分别对58例对照组和62例护理干预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措施,记录2组患儿发生颅内高压、低血糖、惊厥、呕吐呛咳等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别于第7天和第14天对患儿进行NBNA测定.结果 护理干预组患儿颅内高压、低血糖、惊厥、呕吐呛咳等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第7天和第14天护理干预组NBNA评分≤35分的患儿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发症的发生,以减少并发症进一步引起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50例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分为早期干预组和对照组。早期干预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个性化早期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早期神经行为评分法(NBNA)、治疗3个月后智能发育指数(MDI)和运动发育指数(PD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NBNA评分均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早期干预组患儿治疗后7d和14d NBNA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不同时期,早期干预组患儿MDI和PDI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8个月后,早期干预组预后良好率(86.7%)显著高于对照组(7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行为发育监测及早期干预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可改善患儿预后,促进患儿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发症和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的影响。方法分别对58例对照组和62例护理干预组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采取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措施,记录2组患儿发生颅内高压、低血糖、惊厥、呕吐呛咳等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分别于第7天和第14天对患儿进行NBNA测定。结果护理干预组患儿颅内高压、低血糖、惊厥、呕吐呛咳等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第7天和第14天护理干预组NBNA评分≤35分的患儿百分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减少缺血缺氧性脑病并发症的发生,以减少并发症进一步引起的脑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干预对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患儿智能的影响.方法将84例HIE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44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视觉、听觉、触觉刺激,3次/天,15~20min/次,以及以运动治疗为主,辅以高压氧治疗、经络导平治疗等早期干预方法,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的行为及智能评分.结果上述2项指标干预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早期干预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智能上有明显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影响癫痫(EP)儿童生活质量的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采用癫痫儿童生活质量表对60例EP儿童和60例健康儿童进行心理评估并作比较,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EP儿童普遍存在心理、行为障碍,其生活质量明显低于正常儿童。结论:对EP儿童在采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进行相应的护理干预,以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行为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将16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分为干预组(88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在常规的治疗基础上给予一般的喂养知识指导;干预组患儿住院后即提供发育支持护理,同时对家长进行健康宣教,出院时给予家庭护理指导。在3个月、6个月、12个月时对两组患儿进行智能测试,并统计两组患儿脑瘫发生情况。结果:干预组脑瘫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在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和行为动作5个方面与对照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可促进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行为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促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智力发育中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9例 HIE 患儿分为对照组(n =39,予以常规药物治疗及护理)和观察组(n =40,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患儿3个月、6个月、12个月、18个月的智力和运动发育情况以及18个月后身高、体质量、新生儿 NBNA 评分差异。结果2组患儿18个月后身高、体质量增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儿 NBNA 评分以及在6、12、18个月龄时的智力和运动发育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 HIE 患儿及早进行运动、视听觉训练、水疗法、抚触等综合护理干预,可以提高患儿智力及运动发育水平,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晓兰 《护理研究》2004,18(3):230-231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早产儿智能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 69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从新生儿期开始接受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干预 ,对照组常规育儿 ,在 1.5岁、2岁时均用Baylay婴幼儿发育量表测试。结果 :干预组 1.5岁、2岁早产儿精神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均比对照组高 (P <0 .0 5 )。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促进早产儿的智能发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VMC)心肌损害的早期检测和护理方法。方法:对62例VMC患儿进行血清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和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检测,普通心电图(ECG)和动态心电图(ACG)测定,X线胸透。住院系统治疗与护理2~3个月。结果:治疗前后患儿h-FABP、CK-MB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与护理后,痊愈46例(74.2%),好转16例(25.8%),无1例死亡。结论:血清h-FABP联合ACG或ECG检测,对早期诊断VMC和提高检出率,同时对VMC患儿的预后和临床用药及护理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高危新生儿脑瘫预防及智能发育等的影响。方法将163例高危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83例和对照组80例,对照组只接受常规治疗及定期评估;干预组在此基础上施行早期环境干预和综合康复功能训练。结果干预组第30天新生儿行为神经(NBNA)评分及3、6、12、18、24个月的发育商(DQ)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干预组头颅CT复查(3个月时)及后遗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P<0·05)。结论对高危新生儿施行早期环境干预和综合康复功能训练,可降低脑瘫及智能低下的发生率,对提高患儿存活质量和整体人口素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O-2岁中枢性协调障碍脑瘫患儿的早期智力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智力干预对中枢性协调障碍(ZKS)脑瘫(CP)患儿的影响。方法:对115例<2岁ZKS的患儿(干预组)予以早期智力干预及综合康复治疗,采用Gesell量表中的适应性行为DQ值进行评定,并与同期采用传统方法治疗的23例患儿(对照组)比较。结果:干预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56.5%、8.7%,P<0.01);平均DQ值干预组亦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智力干预能改善脑损伤患儿的感知认知水平,且年龄越小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早期感觉护理干预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亚低温治疗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4月—2019年3月医院收治的89例HIE患儿为研究对象,采用组间匹配的方法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4),两组患儿均采取亚低温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其中对照组实施一般护理,观察组则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早期感觉干预,比较两组患儿预后。结果观察组严重不良结局总发生率和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个月BSID评分中的PDI评分和MDI评分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观察组28天NBNA评分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HIE应用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亚低温治疗并给予早期加强感觉护理干预,有效改善了患儿预后,提升了患儿的智力及运动发育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小儿静脉滴注阿奇霉素致胃肠道反应的影响。方法:将2021年6月~2022年10月我院就诊的5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纳入调研,均开展阿奇霉素静脉滴注治疗。按照诊治顺序分为两组,各29例。护理方案包括传统护理、早期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症状痊愈时间、胃肠道反应情况、负面情绪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开展早期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治疗安全性,护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小儿难治性癫痫坚持生酮饮食治疗的影响.方法:将40例难治性癫痫患儿分为干预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干预组给予住院期间和出院后的护理干预,包括饮食配制及管理、不良反应的观察及家庭护理指导、疾病的管理、心理干预等方面;对照组实施普通的护理干预.两组患儿均随访1年.结果:6个月、12个月时干预组坚持生酮饮食治疗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运用护理干预方法可以大大提高患儿及家长的依从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