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实施肠内营养的重症病人因吞咽功能、体位、喂养途径等原因易发生误吸,由此造成的的吸入性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窒息等并发症使病人死亡率增加,目前国内外研究更多的是针对误吸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尚无对重症肠内营养病人误吸监测做系统性研究,本文从误吸发生的相关症状、检测误吸的方法作一综述,旨在进一步完善肠内营养病人误吸的监测方法,为临床医护人员及时发现病人并发误吸的风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重症急性胰腺炎病人肠内营养期间误吸的预防和处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0 引言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尽可能早的给予EN,可维护肠道细菌的生态平衡,维护肠壁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1],减少肠道细菌移位,缩短病程.但亦有资料显示,EN致误吸引发的吸入性肺炎后果严重,机械通气病人误吸的总发生率为9%~69%,较其他住院病人高4~21倍[2].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分析罹患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病变高龄退伍老兵重症患者发生吸入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纳入了2015年医院神经内科以及呼吸科住院的患有中枢神经系统慢性病变的重症高龄退伍老兵73例,根据患者有无发生吸入性肺炎分为两组,吸入性肺炎组35例及无吸入性肺炎组38例,将患者基本资料以及管饲喂养相关危险因素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73名患者中有35人发生了吸入性肺炎,吸入性肺炎的发生率为47.9%;危险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误吸、喂养持续时间及喂养时床头抬高角度<30°是发生吸入性肺炎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结论建议在这类患者护理管理中,优化喂养持续时间以及床头抬高30~45°以减少误吸及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鼻胃管肠内营养(NGEN)在中-重度急性胰腺炎(M-SAP)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及耐受性。方法 :收集2013年11月至2014年8月我院消化科住院病人中符合诊断标准的M-SAP病人60例,其中30例使用鼻胃管予以肠内营养(EN),30例使用鼻空肠管进行EN,比较两组病人在肠道通透性(内毒素、D-乳酸)、炎症反应指标(CRP、IL-6、TNFα)、营养情况、管饲副作用(反流误吸、腹痛加重、腹泻)的发生率及病人病情评估(APACHE II评分、MCTSI评分)、预后(感染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方面差异是否存在统计学意义。结果 :在肠道通透性、炎症反应指标、营养状况评价、整体病情评估、预后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反流误吸上,鼻胃管肠内营养组(NG组)发生率为20%,鼻空肠管肠内营养组(NJ组)为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AP患者行NGEN治疗与鼻空肠管肠内营养(NJEN)在SAP病情变化、营养情况、肠道通透性、预后等方面作用相当,NGEN方法简便,值得临床重视。NGEN发生反流误吸风险较NJEN大,其在M-SAP应用的安全性方面,尚需更多大样本随机对照实验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新鲜食物匀浆替代流质-半流质膳食对管饲拔管初期存在中度吞咽障碍病人营养状况及误吸、便秘的影响。方法:将40例管饲病人按拔管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病人自拔管即日起开始,观察组经口进食新鲜食物匀浆,对照组经口进食流质-半流质膳食,记录每人每天热量和蛋白质、糖类、脂类、膳食纤维的实际摄入量,于干预当天和第15天测定病人血清前清蛋白(PA)、清蛋白(ALB)、血红蛋白(Hb)和淋巴细胞计数(LY)值,干预期间持续观察病人误吸和便秘发生次数。结果:干预第15天,观察组病人每天实际摄入热量和营养素摄入量、营养生化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误吸和便秘发生次数减少(P0.05)。结论:新鲜食物匀浆能增加管饲拔管初期中度吞咽障碍病人每天热量和营养素摄入,改善营养状况,减少误吸和便秘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经外周静脉至中心静脉置管 (pcriphc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与传统的经锁骨下静脉至中心静脉置管 (central venous cathetors,CVC)在老年病人临床应用中的优越性及并发症。 方法 :1988年 1月至 1999年 12月对 2 0例老年病人实施了 PICC,同时与 70例实施 CVC的老年病人进行对比分析 ,观察置管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PICC与 CVC组穿刺置管成功率分别为 97.1%和 90 .0 % ,(χ2 =2 .97,P>0 .0 5 ) ;导管留置时间 PICC组 7~ 10 7天 ;中位数 (M) =14天 ;四分位间距 (Q) =2 5 .6 ;CVC组 8~ 90天 ;M=16天 ;Q=2 7.4;导管阻塞率分别为 11.4%和 4.2 % ;(χ2 =2 .47,P >0 .0 5 ) ;导管尖端误入颈内静脉 PICC组为 1.4% ,CVC为组5 .7% (χ2 =1.0 3,P>0 .0 5 ) ;导管感染率 PICC组为 1.4% ,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和血培养阴性 ;CVC组为 2 .8% ,1例导管尖端细菌培养和血培养呈阳性 (χ2 =0 .34 ,P>0 .0 5 ) ;导管脱出 PICC组为 4.2 % ;CVC组为 1.4% (χ2 =1.0 3,P>0 .0 5 ) ;PICC组 3例 (4.2 % )发生外周静脉炎 ,CVC组有 2例 (2 .9% )发生气胸 ;CVC组有 7例穿刺置管失败病例改用 PICC方法均获成功 ,两组病人无深静脉血栓发生。 结论 :PICC具有置管成功率高 ,可以避免气胸、血管损伤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气管切开病人鼻饲体位及时间与发生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142例气管切开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抬高床头15°~20°角及术后3 d开始进食,实验组采取抬高床头40°~50°角及术后36 h开始进食,观察2组患者在鼻饲期间呛咳、误吸次数、发生吸入性肺炎例数及应激性溃疡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在鼻饲期间呛咳、误吸次数、发生吸入性肺炎例数及应激性溃疡明显少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8.
危重病人经鼻-肠喂养管持续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0 引  言尽早对危重病人进行肠内营养 (EN)支持 ,可阻断营养不良与免疫功能低下的恶性循环 ,避免因肠道细菌移位所致的严重感染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的发生 ,并有助于改善肠粘膜的结构和功能 ,维持肠道完整性 ,预防应激性溃疡[1] 。由于危重病人 ,特别是意识不清并使用机械通气的病人 ,胃麻痹和误吸的发生率高 ,故以选用幽门后管饲途径为宜。我科自 2 0 0 2年 4月至 10月对 11例不能经口进食且有胃动力障碍的危重病人 ,采用内镜引导下置入鼻 肠喂养管 ,早期开始持续EN支持治疗 ,使病人由全肠外营养 (TPN)逐步过渡到全肠内…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预见性护理对急诊病房高龄老年患者误吸的预防效果,为减少高龄老年患者误吸提供帮助。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1月在天津康复疗养中心急诊病房接受治疗的高龄老年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包括实施饮食指导,确保气道畅通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分别对低危、中危以及高危患者实施不同预见性护理措施。比较两组误吸、返流、窒息、吸入性肺炎发生率及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误吸、返流、窒息及吸入性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6.67%,高于对照组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5,P<0.05)。结论 对急诊病房高龄老年患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可以减少患者误吸、返流、窒息及吸入性肺炎等临床情况的发生,同时能提高患者满意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电刺激足三里穴对危重症病人肠内营养(EN)并发症的防治作用。方法:将ICU中61例行EN的病人随机分为试验组(29例)和对照组(32例)。试验组病人在EN的同时给予穴位电刺激;对照组只给予EN治疗。观察两组病人发生误吸、反流、吸入性肺炎、腹泻、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的情况,并每天测定病人胃黏膜的二氧化碳分压(PgCO2)和pH值(pHi)以及胃潴留量和喂养量。结果:试验组病人误吸、反流、吸入性肺炎、腹泻、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病人胃黏膜PgCO2与pHi在第2、3、4、5、6和7天组间比较,试验组胃黏膜PgCO2明显降低、胃黏膜pHi明显升高(P<0.05);试验组胃潴留量明显减少,喂养量明显增加(P<0.05)。结论:应用电刺激足三里穴位治疗,能明显降低EN并发症,使危重症病人的EN支持更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
蔡碧葵  温带娣 《药物与人》2014,(12):320-320
目的:探讨神经内科昏迷病人鼻饲发生反流及误吸的原因和护理对策方法:对我科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34例昏迷鼻饲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找出鼻饲过程中发生反流、误吸的相关因素.结果:34例鼻饲病人中明显反流8例,可疑反流3例,其中误吸2例中1例出现急性呼吸衰竭.反流及误吸的发生与病人体位、胃管插入深度、胃管的粗细、鼻饲方式、腹胀、胃潴留及吸痰刺激等有关.结论:神经内科昏迷病人鼻饲过程中反流、误吸的发生率高,可导致呼吸系统并发症,明显增加病人死亡率及致残率,护理过程中采取有效护理措施是可以预防的.  相似文献   

12.
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在危重症病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床边经皮内镜下空肠造口术(PEGJ)置管对危重症病人的可行性、疗效和并发症.方法:21例重症病人接受PEGJ,观察置管的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及留置时间.结果:平均置管时间为(14.3±8.6)min,成功率达100%,未发生置管相关并发症.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9.5%(2/21),空肠管尖端移位1例及造口渗液1次.平均导管留置时间为(235.7±209.3)d.结论:PEGJ具有操作简便、快捷、安全,易于护理,病人痛苦少、易于耐受、可长期带管等优点,尤其适合在危重症病人中使用.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与吸入性肺炎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陈燕  陈平 《中国医师杂志》2002,4(3):333-335
吸入性肺炎系指吸入食物、胃内容物及其他刺激性液体引起的化学性肺炎 ,在临床上常见。老年人当中发病率更高。有研究表明包括隐性误吸在内 ,正常人在睡眠中可能有 4 5 %发生误吸 ,在意识障碍患者中则高达 70 %。脑卒中患者常存在意识障碍 ,吞咽困难 ,饮食呛咳 ,易发生吸入性肺炎。1 脑卒中患者中吸入性肺炎发病率Nakagawa等[1] 研究发现无症状脑梗塞更容易导致吸入性肺炎 ,其中大脑半球无症状脑梗塞 ,尤其深部梗塞是吸入性肺炎的重要危险因素。调查 2 6 9名社区福利院老人 ,行脑部CT扫描后分为 2组 ,其中有腔隙性脑梗塞 16 7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预见性护理在预防新生儿肠内喂养误吸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2月广州市番禺区何贤纪念医院收治的104例需给予肠内营养的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误吸率、病死率以及肠内喂养并发症(呕吐、喂养不耐受、吸入型肺炎)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儿误吸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病死率及肠内喂养并发呕吐、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入型肺炎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生儿肠内喂养实施预见性护理有助于降低误吸以及肠内喂养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经皮内镜下胃造口空肠置管术(PEJ)在肠外瘘病人应用的可行性、疗效和并发症. 方法:观察15例肠外瘘病人接受PEJ的置管时间、成功率、并发症和导管留置时间. 结果:平均置管时间为(17.1±6.6)min,成功率为93.75%(15/16),未发生置管相关并发症,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3.33%(2/15),空肠管堵塞和切口局部感染各1例.平均导管留置时间为(96.7±42.2)d. 结论:PEJ具有操作简便、快捷、安全、易于护理,病人痛苦少、易于耐受和可长期带管等优点,适合肠外瘘病人的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保护血管,避免化疗药物外渗,防止静脉炎发生,减少患者痛苦.方法 将我院2006年10月~2008年2月共72例乳腺肿瘤患者健侧肢体实施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并观察置管的一次成功率,静脉炎、药物外渗主要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留置时间.结果 置管成功率为94.7%;留置时间38~159天(平均122天);静脉炎发生率6%;药物外渗率0%;其它并发症发生率4.8%.结论 PICC穿刺方法 简单、易操作、保留时间长、既能保证病人按时化疗,又可减少化疗导致的静脉炎及渗漏性损伤的发生,是减轻病人痛苦提高护理质量的好方法 .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人在X线及内镜辅助下放置鼻空肠管的方法. 方法: 选取52例SAP病人分别采用X线辅助超滑导丝法和内镜辅助下放置鼻空肠管,记录置管成功率,置管时间,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置管前、置管中、置管后舒适度(VAS评分)以及留置时间. 结果: X线辅助下超滑导丝法较内镜辅助法的置管时间短,VAS评分低,置管相关并发症(腹痛、腹胀)的发生率低(P<0.05);两种方法在置管成功率,其他置管相关并发症(鼻咽部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穿孔、误吸、呼吸困难)以及远期并发症(导管移位、咽炎、鼻窦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留置时间等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结论: X线辅助下超滑导丝法和内镜辅助法均是SAP病人早期非手术放置鼻空肠管有效、安全、易行的方法.X线辅助下超滑导丝法可作为一般病人的首选方法;对需要机械通气、持续血液滤过治疗以及并发胰性脑病、十二指肠狭窄的SAP病人,内镜辅助法则更合适.  相似文献   

18.
莫家玲 《中国保健》2009,(15):590-591
目的:探讨一种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手术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方法:采用清醒状态下行骶管阻滞(用0.8%利多卡因8mg/kg)10例为实验组,用氯胺酮静脉全身麻醉1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的麻醉效果及围手术期并发症作比较。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均好,但实验组围手术期呕吐、误吸、呼吸抑制等并发症及术后并发误吸性肺炎的发生率及死亡率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清醒状态下骶管阻滞可预防围手术期误吸性肺炎的发生,减少死亡率,是新生儿先天性肛门闭锁手术安全可靠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9.
内镜下胃肠造口在术后危重病人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内镜下胃肠造口在术后危重病人中的临床应用. 方法:对22例外科手术后出现并发症的危重病人进行经皮内镜下胃肠造口,并总结其手术指征、相关并发症、操作过程和临床疗效等. 结果:22例病人经皮内镜下胃肠造口术(PEG/PEJ)均获得成功,未发生与PEG/PEJ操作相关的死亡和严重并发症.21例(95%)病人放置PEG/PEJ管后进行肠道营养的时间超过30天.3例(14%)出现胃造口部位感染和渗漏,经局部换药、引流和全身应用抗生素后治愈.6例(27%)在后期出现空肠造口管的阻塞. 结论:外科术后危重病人,经皮内镜下胃肠造口术是建立长期胃肠道营养通路的安全、微创、简便、高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S)联合机械通气对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常规呼吸参数指标、临床指标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影响。方法选择于该院接受住院治疗的80例早产RDS患儿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机械通气组,每组40例,机械通气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呼吸机参数指标、临床指标及BPD等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呼吸频率(RR)、吸气峰压(PIP)、吸入氧浓度(FiO_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均呈下降趋势(P<0. 05),动脉血氧分压(PaO_2)均呈上升趋势(P<0. 05),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变化幅度均大于机械通气组(P<0. 05);观察组呼吸末正压(PEEP)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机械通气组PEEP呈上升趋势,且治疗后24 h明显高于观察组(P<0. 05);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明显高于机械通气组(92. 50%vs. 77. 50%,P<0. 05);观察组患儿BPD发生率明显低于机械通气组(7. 50%vs. 22. 50%,P<0. 05);观察组患儿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机械通气组(25. 0%vs. 47. 50%,P<0. 05)。结论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机械通气治疗早产RDS患儿的效果优于单纯机械通气治疗,可有效改善患儿的呼吸状况、血气指标,减少BPD和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缩短患儿住院时间,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