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对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辅助治疗作用。方法 95例DN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在常规疗法的基础上静注丹红注射液(20 ml/d),检测治疗前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以及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素(Urea)、肌酐(Cr)、餐后2 h血糖(2 h PG)等指标。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0.0%)显著高于对照组(64.4%)。治疗前后两组DN患者的各项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组常规治疗后FPG、2 h PG、UAER水平显著降低;治疗组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显著降低了FPG、2 h PG、Hb A1C、TC、TG、LDL-C、Urea与UAER水平,提高了HDL-C水平;且治疗组治疗后的Hb A1c、TC、TG、LDL-C、Urea与UAER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结论丹红注射液对DN患者具有明显的辅助治疗作用,可降低血糖、血脂水平,改善肾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9月—2016年1月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10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4例。对照组患者予以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利拉鲁肽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6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脂指标、血糖指标、心功能指标,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TG、LDL-C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PG、2 h PG、HbA_(1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血清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 BNP)水平、6 min步行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LVEF高于对照组,LVEDD小于对照组,血清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格列美脲与二甲双胍联合利拉鲁肽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调节患者血脂代谢,降低患者血糖,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脂、血糖、尿微量清蛋白(m Alb)与老年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2015年恩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2型糖尿病和冠心病患者120例,根据疾病类型分为2型糖尿病组40例(A组)、冠心病组38例(B组),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组42例(C组);另选取同期在本院体检健康者44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所有受检者血糖指标〔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A_(1c))〕、血脂指标〔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及m Alb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B、C组患者FPG、2 h PG、HbA_(1c)、TC、TG、m Alb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A组患者FPG、2 h PG、HbA_(1c)、TC、TG、mAlb水平高于B组,HDL-C水平低于B组(P0.05);B组患者FPG、2 h PG、HbA_(1c)、TG、mAlb水平低于C组,HDL-C水平高于C组(P0.05);A组患者HbA_(1c)、mAlb水平低于C组,TC、TG、HDL-C水平高于C组(P0.05)。B、C组患者LVEF低于A组、对照组,LA、LVPW高于A组、对照组(P0.05);B组患者LVEF高于C组,LA、LVPW低于C组(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组患者FPG、2 h PG、HbA_(1c)、TC、TG、HDL-C、mAlb与LVEF呈负相关(r值分别为-0.13、-0.08、-0.10、-0.11、-0.09、-0.11、-0.13,P0.05),与LA(r值分别为0.13、0.09、0.11、0.10、0.08、0.13、0.11,P0.05)、LVPW(r值分别为0.14、0.10、0.11、0.11、0.10、0.12、0.12,P0.05)呈正相关。结论血脂、血糖、m Alb与老年2型糖尿病并冠心病患者心功能有关,血糖、TC、TG、mAlb水平升高,HDL-C水平降低可导致患者心功能减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法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2017年4月西安市第九医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78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颈动脉斑块积分、血脂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指标[包括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及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网膜素1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IMT、颈动脉斑块积分、TC、TG、LDL-C、HbA_(1c)、FPG、餐后2 h血糖及血清hs-CRP、HMGB1水平低于对照组,HDL-C及血清网膜素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改善血脂、血糖代谢,减轻炎性反应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不同糖耐量人群胰淀素水平变化对血糖、胰岛β细胞功能等指标的影响。方法依血糖水平将患者分为2型糖尿病组、糖耐量异常组及正常对照组,测量血压、身高、体重,检测三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F 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 h胰岛素(F 2 h 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胰淀素(Amylin)等临床指标,计算体质量指数(BMI)、HOMA-IR、HOMA-β,比较三组间差异性及Amylin与各指标的相关性。结果三组间SBP、DBP、BMI、TC、TG、HDL-C、LDL-C、FPG、F 2 h PG、Fins、F 2 h ins、HOMA-IR、HOMA-β及Amylin水平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糖尿病组Amylin与HbA1c、FPG、F 2 h PG及HOMA-IR水平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Fins、F 2 h ins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BMI、TC、TG、HDL-C、LDL-C及HOMA-β等指标无明显相关性(P>0.05),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提示Amylin水平是影响HOMA-IR的显著因素之一。结论胰淀素分泌异常会导致代谢紊乱,胰岛淀粉样沉积增多,损害β细胞功能,加重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二肽基肽酶(DPP)-Ⅳ抑制剂(沙格列汀)对早期糖尿病肾病(DN)患者血糖及胱抑素C(Cys-C)的影响。方法将62例早期DN患者(Hb A1c7.5%)根据是否应用沙格列汀分为常规治疗组和沙格列汀组,观察治疗12 w前后Hb A1c、Cys-C水平,同时观察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 h血糖(2 h PG)、症状性低血糖发作频次、体重指数(BMI)、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尿微量白蛋白(MA)及尿肌酐清除率(ACR)等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性别、年龄、BMI、Hb A1c、血脂、MA、ACR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沙格列汀组Hb A1c、Cys-C、2 h PG水平较常规治疗组及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沙格列汀组FPG、TC、TG、LDL-C、MA及ACR与常规治疗组及本组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加用DPP-Ⅳ酶抑制剂治疗可能有利于早期DN患者血糖控制,且不增加低血糖发生风险,可降低Cys-C水平,对血脂、肾脏相关指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单用与联合二甲双胍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 1c)、血脂及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老年T2DM患者,按照简单随机对照法分为对照组(单用吡格列酮治疗)及观察组(采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及HbA 1c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而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观察组TG、TC、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体重指数(BMI)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治疗前,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空腹胰岛素(Fins)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胰岛素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HOMA-IR、Fin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可改善老年T2DM患者血糖及血脂代谢及胰岛素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利格列汀联合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CSII)与单用CSII对初发2型糖尿病(T2DM)患者各临床指标的影响。方法新发T2DM患者130例。最终完成随访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观察组给予利格列汀5 mg/d,联合CSII治疗,对照组单用CSII治疗,根据血糖情况治疗10~14 d后患者血糖达标,胰岛素剂量逐渐减至0 U出院。对照组生活因素干预,观察组继续应用利格列汀治疗。治疗前、治疗后4、12 w均测定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C肽、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出院时记录患者住院天数及治疗费用。结果治疗前后两组BMI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4、12 w FPG、2 h PG、Hb A1c、胰岛素抵抗指数、TG、TC、LDL-C均较基线水平显著下降(P<0.05),胰岛素敏感指数较基线升高(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各项指标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住院天数及费用比对照组明显下降(P<0.01)。结论对于初诊T2DM患者,利格列汀联合CSII与单独CSII相比能更好地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恢复胰岛功能,降低血脂,缩短住院时间和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T2DN)疗效及对糖脂代谢、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2017年1—12月收治的200例T2DN患者为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100)和观察组(n=100),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观察组给予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糖[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脂[甘油三酯(TG)、血清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FPG、2 hPBG、Hb A1c、TG、TC、LDL-C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DL-C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TNF-α及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T2DN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的血糖、血脂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并探讨抗阻力运动结合有氧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理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按照电脑随机抽取的方法,将这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患者进行有氧运动,观察组在进行有氧运动的同时,进行抗阻力运动。两组均进行为期3个月的运动锻炼。对运动前、运动后两组患者的体重、体质指数(BMI)、腰围、臀围、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l 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进行检测。结果与运动前相比,运动后两组患者的体重、BMI、腰围、臀围、FBG、2 h PG、Hb Al C、TC、TG、LDL-C均明显下降(P0.05),HDL-C出现增高,但增高幅度不明显(P0.05);与运动后的对照组相比,运动后的观察组患者的体重、BMI、腰围、臀围、FBG、2 h PG、Hb Al C、TC、TG、LDL-C均明显更低(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抗阻力运动联合有氧运动方案,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改善机体的血脂代谢状况,从而成功达到降低血脂、减轻体重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9月4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及40例年龄及体重指数均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根据BMI分为两组:超重/肥胖糖尿病组(对照组)40例,非肥胖糖尿病组(观察组)40例。测定血清25(OH)D_3、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结果对照组预后心血管疾病发生率为10.00%(4/40)明显高于观察组2.50%(1/40);观察组临床疗效97.50(39/40)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32/40)(P0.05);对照组血清25(OH)D_3、FPG、TC、TG、LDL-C和HDL-C、HbA_(1c)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发生水平减低与肥胖和脂代谢紊乱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控制不同阶段的血脂水平特点。方法对361例T2DM住院患者(根据既往病史及血糖水平分为血糖控制达标组、血糖控制较差组)及239例健康体检对照组分别测糖化血红蛋白(Hb A1c)、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比较血糖控制达标组、血糖控制较差组及对照组间血脂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T2DM组TG、TCH、LDL-C水平明显升高,HDL-C水平降低;血糖控制达标组TCH、HDL-C和LDL-C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而血糖控制较差组TCH和LDL-C水平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显著升高,HDL-C水平降低(P0.05);所有DM组的TG水平均与正常对照组有显著差异(P0.05);TG、TCH、HDL-C和LDL-C均与Hb A1c具有平行关系(P0.05),TG、TCH和LDL-C随Hb A1c升高而升高,HDL-C则相反。结论 T2DM血糖控制情况与血脂水平具有一定的关联性,血糖控制达标有助于TCH和LDL-C的降低及HDL-C的提高,对TG异常亦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吡格列酮联合瑞舒伐他汀钙对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6(LRP6)表达的影响。方法 124例老年T2DM患者均给予常规胰岛素及瑞舒伐他汀钙口服,观察组加用吡格列酮口服,治疗3个月,比较治疗前后血糖、血脂、VEGF、LRP6等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均显著降低(P0.05),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显著升高,对照组仅TC、LDL-C有所降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VEGF、LRP6均显著降低,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瑞舒伐他汀钙能在稳定老年T2DM患者血糖、血脂水平的基础上,降低VEGF和LRP6表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丹蛭降糖胶囊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对颈动脉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6年11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老年T2DM患者9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丹蛭降糖胶囊;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糖代谢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_(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脂代谢指标[包括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颈动脉超声检查指标[包括颈总动脉后壁内-中膜厚度(IMT)、颈总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斑块检出率、斑块面积、斑块稳定性]。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FPG、2 h PG、Hb A1c、FINS、HOMA-I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PG、2 h PG、Hb A_(1c)、HOMA-IR低于对照组,FINS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TC、TG、LDL-C、HDL-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C、TG、LDL-C低于对照组,HDL-C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颈总动脉后壁IMT、颈总动脉RI、斑块检出率、斑块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颈总动脉后壁IMT和斑块面积小于对照组,颈总动脉RI和斑块检出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检出斑块中稳定性斑块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检出斑块中稳定性斑块所占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丹蛭降糖胶囊可有效提高老年T2DM患者临床疗效,改善患者糖脂代谢,减轻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并增加斑块稳定性,具有一定的颈动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炎症反应及血清脂联素(APN)的影响。方法选择该院内分泌科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T2DM患者42例为T2DM组,选择同期健康检查者42例作为对照组,T2DM组采用利拉鲁肽皮下注射治疗,连续使用12 w。观察两组治疗前及T2DM组治疗前后体质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总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PG)、口服糖耐量测试(OGTT)2 h血糖(2 h P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血清APN的改变。结果治疗前,T2DM组BMI、FPG、OGTT 2 h PG、Hb A1c、IL-6、TNF-α、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清AP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T2DM患者治疗后,FPG、OGTT 2 h PG、Hb A1c、IL-6、TNF-α、hs-CRP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血清APN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结论利拉鲁肽治疗T2DM患者,不仅能有效控制血糖,而且能显著降低炎症水平、血清APN水平,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选择经生活干预治疗6个月以上、血糖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200例,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平行对照的方法分为两组,其中100例给予那格列奈60~90 mg治疗,100例采用瑞格列奈0.5~1.0 mg,两组均治疗12 w,治疗前后分别观察Homa-β、IRG、AUCi/AUCg等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测量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量身高和体重,用稳态模式法评估胰岛素抵抗(Homa-IR)。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FPG、2 h PG、HbA1c等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那格列奈组患者治疗后FPG、2 h PG、HbA1c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瑞格列奈组患者治疗后FPG、2 h PG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PG、2 h PG、HbA1c等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TC、TG、HDL-C、LDL-C等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那格列奈组患者治疗后TC、LDL-C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瑞格列奈组患者治疗后TC、TG、HDL-C、LDL-C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C、TG、HDL-C、LDL-C等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胰岛素抵抗(IR)、FINS、体重指数(BMI)等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那格列奈组患者治疗后IR、BMI与治疗前比较有差异(P0.05);瑞格列奈组患者治疗后IR、FINS、BMI指标与治疗前比较无差异(P0.05);那格列奈组患者治疗后IR水平与瑞格列奈组患者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那格列奈组患者治疗后FINS、BMI与瑞格列奈组患者治疗后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Homa-β、IRG、AUCi/AUCg等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Homa-β、IRG、AUCi/AUCg等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PG、2 h PG、HbA1c等指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均能有效改善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和IR。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所致缺血性脑血管病板块形成过程中血脂组分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2012年3月至2015年3月在该院住院并接受治疗的300例T2DM患者,分为两组各150例。比较两组患者血糖和血脂等实验指标的差异;采用回归分析法分析缺血性脑血管病斑块的形成是否与血糖和血脂组分的变化有关。结果两组患者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甘油三酯(TG)相比差异显著(P0.05);患者的年龄、病程、空腹血糖(FPG)、体质量指数(BMI)、收缩压(SBP)以及血脂成分中的TC、FPG、餐后2 h血糖(2 h PG)、HDL-C、LDL-C和TG均明显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脂成分中仅有HDL-C是缺血性脑血管病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观察组发生脑梗死的概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患者的血脂成分在T2DM所致缺血性脑血管病斑块形成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其中血脂成分中的TC、FPG、2 h PG、HDL-C、LDL-C和TG均与斑块形成有关,且HDL-C过低是其斑块形成的高危因素;此外,缺血性脑血管斑块的形成会使脑梗死的发生率提高,提示应调节患者的血脂以避免不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基质细胞衍生因子(SDF)-1、血管内皮功能和血脂的水平变化及意义。方法选择老年单纯T2DM患者83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72例作为对照组。清晨空腹抽取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SDF-1和内皮素(ET)-1含量,采用硝酸还原法测定一氧化氮(NO)含量,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脂含量。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 A1c)、SDF-1、血管内皮功能、血脂四项水平,FPG和Hb A1c与SDF-1、NO、ET-1和血脂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FPG和Hb A1c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SDF-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N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ET-1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均P<0.05);FPG和Hb A1c与SDF-1、NO和HDL-C呈线性负相关,与ET-1、TC、TG和LDL-C呈线性正相关(均P<0.05)。结论老年T2DM患者血清SDF-1水平下降,血管内皮功能紊乱及血脂异常,FPG和Hb A1c与SDF-1、NO和HDL-C呈线性负相关,与ET-1、TC、TG和LDL-C呈线性正相关。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为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140例T_2DM患者,随机平分为干预组加用移动管理平台模式。观察干预12周后糖化血红蛋白(HbA_(1c))、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 PG)及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变化。结果干预12周后,两组HbA_(1c)、FBG、2h PBG、TG、TC及LDL-C水平均明显低于干预前,且干预组上述指标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实施基于移动管理平台的护理干预利于保持血糖稳定,降低血脂水平,预防并发症,可作为快捷、经济的院外管理新模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血清Ghrelin水平与2型糖尿病、冠心病的关系,分析Ghrelin与冠心病和2型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3年1—6月期间齐鲁石化中心医院80例受试对象,其中包括28例冠心病(CHD)患者、26例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T2DM+CHD)患者以及26例体检健康者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分析技术(ELISA法)检测3组的血清Ghrelin水平,检测3组的血脂水平、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比较3组之间的血清Ghrelin水平、血脂、血糖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HD组的FPG、2 h PG、Hb A1c、TG、TC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DL-C水平增高(P0.05),HDL-C水平减低(P0.05);与对照组及CHD相比,T2DM+CHD组FPG、2 h PG、Hb A1c、TG、TC、LDL-C明显增高(P0.05),HDL-C明显减低(P0.05);CHD组、T2DM+CHD组的血清Ghrelin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DM+CHD组的血清Ghrelin水平显著低于CH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Ghrelin水平可用于评估2型糖尿病、冠心病的发病及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