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脂康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脂代谢和血糖的影响。方法6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在原降糖措施的基础上加服血脂康0.6g,2次/d,检测治疗前、治疗后4周、8周、12周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h血糖(2HPG)含量。并检测治疗前、治疗后12周糖化血红蛋白(GHbA1c)浓度。结果治疗前和治疗后4周Tc、TG、LDL-C分别降低为21.4%、34.3%和27.8%(P均<0.05);HDL-C升高16.5%(P<0.05)。空腹血糖(8.71±1.48)vs(7.14±1.22)mmol/L,餐后2h血糖(12.03±1.76)vs(9.27±1.44)mmol/L;糖化血红蛋白(7.1%±0.3%)vs(5.8%±0.1%)(均P<0.05)均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无反复,均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血脂康可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血脂水平,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降低血糖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小剂量血脂康长期调脂治疗对 2型糖尿病并高脂血症患者脂、糖代谢的影响及安全性。方法 将 76例 2型糖尿病并高脂血症患者在原治疗的基础上 ,加服血脂康 ,每晚 0 .6g,疗程 2 4周。结果 治疗前后总胆固醇 (TC) 6 .82± 1.5 4vs 4 .2 8± 1.39mmol/L(P <0 .0 1) ,甘油三脂 (TG) 4 .13± 1.32vs 2 .15± 1.4 8mmol/L(P<0 .0 1) ,空腹血糖 9.82± 1.4 5vs6 .98± 1.16mmol/L(P <0 .0 1) ,餐后 2小时血糖 12 .4 9± 2 .9vs 9.2 5± 1.4 2mmol/L(P <0 .0 1) ,均未见副作用。结论 小剂量血脂康长期调脂治疗对 2型糖尿病并高脂血症患者可降低血糖、调整异常血脂。  相似文献   

3.
一、结果 1.血脂康能明显降低高胆固醇饮食12周家兔的血清TC、LDL-C含量(12.11±1.21,10.95±1.06mmool/L,vs22.51±2.32,21.2l±2.12mmo]/L,P<0.05),中度减少血清TC浓度 (1.68±0.14mmol/L,vs2.1 5±0.29mmol/L,P<0.05),增加血清HDL-C含量(0.40±0.11mmol/L,vs0.32±0.12mmol/L,P<  相似文献   

4.
郭晓微  闫雅更  董凤丽  张琳  吕和 《医学综述》2014,20(20):3790-3792
目的评价糖尿病营养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及慢性并发症的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1336例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患者就诊前是否曾在我科接受过糖尿病营养教育分为两组:受教育组680例,未受教育组656例,通过问卷调查结合查阅病例的方法,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血脂各生化指标的差异及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研究糖尿病营养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各指标及慢性并发症的控制效果。结果受教育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未受教育组[(8.74±2.84)mmol/L vs(10.29±3.23)mmol/L,(12.66±3.93)mmol/L vs(15.19±4.27)mmol/L,(8.02±1.81)%vs(8.99±1.81)%,(2.17±1.03)mmol/L vs(3.05±1.26)mmol/L,(5.19±1.15)mmol/L vs(5.70±1.36)mmol/L,(3.81±1.10)mmol/L vs(4.19±1.06)mmol/L,P<0.05],各指标的控制达标率明显高于未受教育组(P<0.05),各类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未受教育组(P<0.05)。结论糖尿病营养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及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有较理想的控制效果,应大力加强糖尿病患者的营养教育。  相似文献   

5.
我们用血脂康治疗40例糖尿病并高脂血症患者,观察了短期疗效,现报道如下。 一、对象 所有观察对象为医院住院病人,空腹血糖>7.0mmo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血总胆固醇(TC)≥4.2±1.4mmol,甘油三酯(TG)≥1.04±0.26mmo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2.37±0.77mm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34±0.44mmol,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益气固本方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初诊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4年2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收治的超重或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单纯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观察组采用益气固本方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益气固本汤方水煎取汁,100 m L,口服,每日3次。二甲双胍缓释片1.0 g口服,每日2次,两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体质指数、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或P<0.01)。治疗后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显著低于对照组[(5.9±1.1)%比(7.1±1.6)%、(5.2±1.4)mmol/L比(6.7±1.5)mmol/L、(9.3±2.8)mmol/L比(10.2±2.5)mmol/L、(1.7±1.0)mmol/L比(2.4±0.8)mmol/L、(3.5±1.1)mmol/L比(4.8±1.2)mmol/L、(1.8±0.7)mmol/L比(2.9±0.6)mmol/L,P<0.05或P<0.01]。结论益气固本方联合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能明显改善初诊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100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2016年12月24日至2018年3月20日),实施信封随机分组模式进行分组。分别给予二甲双胍、二甲双胍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2组血糖指标、血脂水平。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为(5.21±0.52)mmol/L、餐后2h血糖为(8.54±1.21)mmol/L、TC、TG、LDL-C、HDL-C分别为(4.56±0.54)mmol/L、(2.11±0.52)mmol/L、(3.91±0.22)mmol/L、(1.22±0.23)mmol/L,数据与对照组数据之间进行比较,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给予二甲双胍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较为确切,可改善患者血糖以及血脂数值,可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实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RGMS),监测患者血糖变化,指导医生及时调整方案以期达到最佳疗效。方法:9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RGMS监测72h血糖,60例(对照组)采集5时间点指端末梢血测血糖,制定相应治疗方案,2周后再次检测血糖,3月后测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质量指数(BMI)。结果:根据RGMS指导用药2周后,早餐前空腹、早餐后、中餐后、晚餐后、睡前血糖值和对照组比分别是(6.9±1.3)vs(6.7±1.9)mmol/L,P>0.05),(8.8±1.5)vs(10.9±1.6)mmol/L(P<0.05),(8.5±1.2)vs(10.3±1.5)mmol/L(P<0.05)、(8.1±1.3)vs(9.9±1.5)mmol/L(P<0.05)、(7.9±2.2)vs(11.6±2.5)mmol/L(P<0.05),3月后HbA1C、体质指数显著下降(P<0.05)。结论:采用RGMS指导用药,明显增强了糖尿病的疗效,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对2型糖尿病病人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病人42例,给予瑞格列奈0.5~1.0mg于每日三餐前30min内口服,按进餐服药,不进餐不服药原则。每周调整一次剂量至稳定剂量,最高剂量12mg,观察12周。治疗期间保持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基本一致,治疗前、后检测空腹和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胆固醇(TC)、血甘油三酯(TG)、肝、肾功能、血压、体重。结果治疗前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PPG2h)、糖化血红蛋白(HbAlc)分别为(8.6±1.0)mmol/L、(12.5±2.2)mmol/L、(9.37±1.98)%,治疗后分别为(6.5±0.9)mmol/L、(8.2±1.2)mmol/L、(7.56±1.13)%,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瑞格列奈可迅速、安全降糖,不良反应轻微,可作为2型糖尿病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0.
赵娟  魏琳琳  高文  徐斌 《医学研究杂志》2022,51(7):113-115,99
目的 探讨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强化治疗后血糖及临床指标的变化特点。方法 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2018年11月~2021年7月收治的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共52例为研究对象,分为代偿期肝硬化组(n=16)和失代偿期肝硬化组(n=36),在糖尿病饮食基础上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在基线及强化治疗1周后进行空腹血糖、餐后2h末梢血糖、肝功能、凝血功能和血常规等指标评估。结果 代偿期肝硬化组经过胰岛素强化治疗1周后,与基线比较,lnALT、空腹血糖及餐后2h末梢血糖均明显下降(3.45±0.58IU/L vs 3.71±0.99IU/L,7.32±1.55mmol/L vs 12.29±1.93mmol/L,9.89±1.84mmol/L vs 28.30±1.45mmol/L;P均<0.05)。失代偿期肝硬化组经过胰岛素强化治疗1周后,与基线比较,lnALT、空腹血糖及餐后2h末梢血糖均明显下降(3.04±0.89IU/L vs 3.36±1.00IU/L,8.63±2.95mmol/L vs 13.76±3.04mmol/L,12.87±1.77mmol/L vs 27.98±2.14mmol/L; P均<0.05),白蛋白明显上升(32.61±4.49g/L vs 29.39±5.66g/L;P<0.05),但餐后2h末梢血糖仍高于代偿期肝硬化组(P<0.05)。两组胰岛素强化治疗前后比较,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活动度、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和血小板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肝硬化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糖,对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仍需更长时间的监测及调整才能使血糖达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血糖及血脂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妊娠期糖尿病患者120例回顾性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饮食控制+胰岛素治疗+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饮食控制+胰岛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差异有显著性,甘油三酯、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间差异无显著性;治疗组治疗前后所有指标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组治疗后比较,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甘油三酯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而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血糖水平,较单纯应用西医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运用Meta分析评价血脂康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检索Pubmed、Web of Knowledg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学术期刊数据库(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 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hinese Scientifc Journal Database, VIP)、万方数据库中的文献,检索年限为2000年1月—2019年9月,筛选所有血脂康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RCT)。应用改良Jadad评分法进行质量评价,应用RevMan 5.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3个RCT,均为低质量研究。血脂康试验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的改善均较常规治疗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在常规降糖治疗基础上加用血脂康对于改善2型糖尿病合并高脂血症患者的血脂及血糖均优于常规降糖治疗。  相似文献   

13.
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卫红  冯玉兰 《现代医学》2011,39(3):329-33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危险因素。方法:测定58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和58例无脑梗死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浆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蛋白、纤维蛋白原,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糖尿病合并脑梗死与无脑梗死2型糖尿病患者相比,血压、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蛋白、纤维蛋白原等方面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早期严格控制血压、血糖,调整脂代谢紊乱,控制尿微量蛋白等危险因素,是减少患者发生脑梗死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竹叶石膏汤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模型大鼠降糖降脂及抗氧化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饮食结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复制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竹叶石膏汤低、中、高剂量组(剂量分别为3.6、7.2、14.4 g·kg~(-1)·d~(-1)),二甲双胍组(0.15 g·kg~(-1)·d~(-1)),每组10只。以空腹血糖、尿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清胰岛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为主要指标,观察竹叶石膏汤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及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竹叶石膏汤可不同程度降低大鼠空腹血糖、尿糖,及糖化血红蛋白、TC、TG、MDA水平(P0.05),升高SOD活力和血清胰岛素水平(P0.05),且呈一定的量效关系。【结论】竹叶石膏汤对糖尿病有较好的降糖降脂及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Ⅱ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与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及酶法、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PG)、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po)A1及apoB。结果:糖尿病患者FPG、CH、TG、LDL-C及apoB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升高(P<0.05);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组FPG、CH、TG及LDL-C的水平与无血管并发症组比较也有显著升高(P<0.05)。结论:Ⅱ型糖尿病患者普遍继发血脂代谢紊乱等危险性因素,提示在临床治疗中应早期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脂、载脂蛋白与2型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关系及其意义. 方法:选择65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病例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7名为对照组,受试者均禁食12 h以上,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仪测定血脂及载脂蛋白,并进行相关统计学分析. 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B及载脂蛋白B/载脂蛋白A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1),而高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A1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 01). 结论: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明显,早期血脂干预治疗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化痰降浊逐瘀方治疗2型糖尿病痰浊瘀阻证合并血脂异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2型糖尿病痰浊瘀阻证合并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和血脂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化痰降浊逐瘀方,疗程为16周。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脂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较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实验室指标差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化痰降浊逐瘀方可改善2型糖尿病痰浊瘀阻证合并血脂异常患者的症状,降低其血糖水平,调节血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北京温泉社区中老年2型糖尿病人群伴发代谢综合征的患病率,并分析其各组分的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北京海淀温泉社区已确诊2型糖尿病的3 050名中老年患者,测量体质量、身高、血压,计算体质量指数,同时静脉采血化验血糖、血脂,评估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患病率与年龄、性别的关系.结果 ①本研究中,单纯2型糖尿病占5.1%(156/3 050),94.9%(2 894/3 050)的2型糖尿病患者均合并1项或1项以上的代谢异常,其中58.1%(1 772/3 050)合并高血压,68.3%(2 083/3 050)合并高三酰甘油血症,54.5%(1 661/3 050)合并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67.9%(2 070/3 050)合并中心性肥胖,56.7%(1 729/3 050)伴发代谢综合征.②随年龄增长,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患病率逐年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年龄≥70岁组老人血脂异常及肥胖的患病率出现下降趋势.③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及各组分患病率均高于男性,尤以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最为明显.结论 在北京温泉社区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中,94.9%的患者伴有其他代谢异常,56.7%的患者伴发代谢综合征,故对糖尿病的管理不能只注重血糖控制,必须进行血糖、血压、血脂、体质量等的综合管理.年龄增长及性别差异是2型糖尿病合并代谢综合征及各组分患病率的高危因素,应加强对中老年人群及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综合征的防治.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岩藻多糖对链脲佐菌素诱导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的预防作用。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预防给药岩藻多糖(600mg/kg、400mg/kg、200mg/kg)5周后,测定大鼠、空腹血糖、血脂和血清胰岛素水平。结果高脂高糖饮食联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30 mg/kg)可诱导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岩藻多糖可降低大鼠空腹血糖,提高基础胰岛素水平,升高胰岛素敏感指数,改善胰岛素抵抗。并能降低血清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结论岩藻多糖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的发生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