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间叶性软骨肉瘤是临床上罕见的一种恶性肿瘤.文献报道较为少见.兰州总医院骨科2015年7月收治1例第一跖骨软骨瘤切除术后生长为间叶性软骨肉瘤患者,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患者,女,65岁.2014年8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足疼痛,行走时疼痛明显,休息后缓解,无夜间疼,X线片提示"左足第一跖骨骨肿瘤多考虑",CT提示为左足第一跖骨远端骨软骨瘤.2015年1月以"左足第一跖骨骨肿瘤?"入院.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20岁。两年前右足第一跖骨处轻度隆起、不痛。后逐渐增大,现感疼痛、不能负重。检查:右足第一跖骨部位可触及4.5×4.0×5.0cm的骨性肿块,呈球形,局部压痛明显。X线片示整个右足第一跖骨向周围明显膨胀性生长,囊肿内透明呈多囊性骨质破坏;病检:第一跖骨动脉瘤样骨囊肿。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单纯改良McBride术及改良McBride术联合第一跖骨基底外翻截骨治疗踇外翻的疗效。方法我科2004年6月~2009年9月共实施57例踇外翻矫形手术,其中行单纯McBride法30例(47足)、行改良McBride法联合第一跖骨基底外翻截骨术27例(44足)。结果经过1年2个月-3年3个月(平均2年4个月)的随访,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优良率分别为95.7%、97.7%。结论两种方法尤其是改良McBride法联合第一跖骨基底外翻截骨术为软组织结合骨牲手术,术后跨外翻角、跖骨角及足的外形等各个方面矫形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4.
目的 测量及分析第一跖骨头外移截骨(Lindgren术式)治疗外翻术前术后足底压力分布情况.方法 30例47足外翻患者术前测量足底各部位的压力,然后行第一跖骨头外移截骨,术后8周取出内固定螺钉,进行术后足底各部位压力测定,随访平均15月.结果 术后与术前跖骨头下压力相比,两组第二跖骨头下压力明显减低(P<0.05),且重度组第一跖骨头下压力明显升高(P<0.01).结论 第一跖骨头外移截骨术治疗外翻,在矫形的基础上不破坏外翻足的生物力学环境,截骨保留内收肌的方法,降低了以往其他术式因术后应力性转移产生足底胼胝疼痛的发生率,从而恢复了趾第一序列的正常解剖,使内在肌的肌力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5.
拇趾外翻为一常见的足部畸形,治疗方法甚多。如:将第一跖骨头外突的部分切除;跖骨头切除及关节固定术;第一跖骨各种矫形截骨术;软组织调整术等。各种疗法适应证不同,疗效也不确定。自1963年开始,我科在门诊工作中开展跖趾关节成形术治疗足部畸形100余例,其中本院职工11例,皆为女姓,平均年龄38岁,共18次手术,经过长期随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改良McBride法联合第一跖骨基底外翻截骨治疗中重度踇外翻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对38例中重度踇外翻患者采用改良McBride法联合第一跖骨基底外翻截骨术式治疗,在一个背内侧“S”形切口内用改良McBride法行跖趾关节炎性滑囊及骨赘切除,内侧关节囊紧缩缝合,踇收肌止点切断,纠正踇外翻畸形;第一跖骨基底关节面上0.5 cm处做外侧“V”形截骨,对合截骨面克氏针固定,纠正跖骨内翻。结果共治疗38例62足,经1~3年随访,踇外翻畸形矫正满意,优良率为96.2%。结论对中度踇外翻可同时矫正踇外翻及跖内翻畸形,纠正第一趾序列异常,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应用第一跖骨基底外侧楔形截骨联合改良McBride术治疗(足母)外翻.方法:先采用改良McBride术,包括收肌止点移位、第一跖骨头内侧(足母)囊炎骨赘切除、关节囊紧缩缝合矫正外翻,再行第一跖骨基底外侧楔形截骨矫正跖内翻治疗38例52足(足母)外翻,结果:优良率达98%,与改良McBride术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第一跖骨基底外侧楔形截骨联合改良McBride术治疗外翻,是一种疗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顾晓晖  李涯松  毕擎 《中华全科医学》2018,16(10):1608-1611
目的 评估第一跖骨远端改良偏距Chevron结合Akin截骨治疗中重度外翻畸形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自2015年7月-2016年10月,经治16例16足中重度外翻患者,男性2例,女性14例;年龄33~45岁,平均38.5岁。排除跖趾关节重度骨关节炎、跖骨头颈窄小、跖楔关节松弛等,采用第一跖骨远端偏距Chevron截骨,截骨顶点位于跖骨头冠状面中上部,距跖骨头软骨面背缘近端约4 mm,距背侧骨皮质约5 mm,截骨顶角约100°,截骨上臂垂直背侧皮质,下臂延伸至跖骨1/2处,推移矫形后螺钉固定。比较术前、后外翻角(hallux valgus angle,HVA)、第1、2跖骨间角(intermetatarsal angle,IMA),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比较足痛,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第一跖趾关节评分标准及患者主观满意度评估。 结果 16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5±1.5)个月,末次随访时HVA、IMA、VAS、AOFAS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患者主观满意度高。术后6周内截骨端均临床愈合,至末次随访无跖骨头坏死。 结论 第一跖骨远端改良偏距Chevron结合Akin截骨,矫形力强,截骨端稳定,利于固定,骨愈合快,手术简便,能有效矫治中重度外翻,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第一跖骨基底外侧楔形截骨联合改良McBride术治疗拇外翻,方法;先采用改良McBride术,包括每收肌止点移位,第一跖骨头内侧每囊炎骨赘切除,关节囊紧缩缝合矫正拇外翻,再行第一跖骨基底外侧楔形截骨矫正跖内翻治疗38例52足拇外翻,结果:优良率达98%,与改良McBride术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第一跖骨基底外侧楔形截骨联合改良McBride术治疗拇外翻,是一种疗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第一跖骨基底外侧楔形截骨联合改良McBride术治疗外翻。方法:先采用改良McBride术,包括收肌止点移位、第一跖骨头内侧囊炎骨赘切除、关节囊紧缩缝合矫正外翻,再行第一跖骨基底外侧楔形截骨矫正跖内翻治疗38例52足外翻,结果:优良率达98%,与改良McBride术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第一跖骨基底外侧楔形截骨联合改良McBride术治疗外翻,是一种疗效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度拇外翻通过对第一跖骨近端截骨矫形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 2011年1月至2014年6月,15例18足中,男3例,女12例,平均年龄56.7岁。入院后均行第一跖骨近端截骨Herbert螺钉固定,软组织松解。术前术后拍摄X线片测量拇外翻角、第一二跖间角和采用AOFAS前足评分予以评估。结果 1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平均随访时间23.73月,术后拇外翻角、第一二跖间角和AOFAS前足评分均明显改善,无拇外翻畸形的复发,无拇内翻形成。结论重度拇外翻畸形通过对第一跖骨近端截骨矫形,Herbert螺钉内固定能明显改善拇外翻畸形,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测量及分析第一跖骨头外移截骨(Lindgren术式)治疗坶外翻术前术后足底压力分布情况。方法30例47足坶外翻患者术前测量足底各部位的压力,然后行第一跖骨头外移截骨,术后8周取出内固定螺钉,进行术后足底各部位压力测定,随访平均15月。结果术后与术前跖骨头下压力相比,两组第二跖骨头下压力明显减低(P〈0.05),且重度组第一跖骨头下压力明显升高(P〈0.01)。结论第一跖骨头外移截骨术治疗坶外翻,在矫形的基础上不破坏蹲外翻足的生物力学环境,截骨保留坶内收肌的方法,降低了以往其他术式因术后应力性转移产生足底胼胝疼痛的发生率,从而恢复了蹲趾第一序列的正常解剖,使内在肌的肌力趋于平衡。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跖骨颈斜形嵌插截骨术治疗足拇外翻的疗效及优缺点.方法 采用第一跖骨颈斜形嵌插截骨术为主,同时切除拇囊肿、跖骨头骨赘治疗足拇外翻26例32足.结果 术后获得良好的形态和功能,拇外翻角及跖骨夹角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 应用跖骨颈斜形嵌插截骨术治疗足拇外翻畸形获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研究拇外翻合并跖痛症小切口微创截骨手术治疗前后足X光片以及步态运动学特点,为小切口微创截骨手法复位疗效提供客观依据,促进对本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选择我科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小切口截骨手术患者60例,118足,通过小切口行外侧软组织松解术并经内侧小切口行骨赘去除、第一跖骨头颈部或颈干部截骨,通过手摸心会、拔伸牵引、推挤、端提等正骨手法纠正畸形,将远端截骨块向外侧推移,使患足第一跖骨头下沉,减轻平衡足底受力区,矫正第一、二跖骨间角,"8"字无菌绷带加压包扎固定,并把拇外翻患者手术前后测定的的影像学检查和步态热力图进行分析比较。结果第一跖骨区患足手术截骨区均愈合,无骨不连,无出现感染现象,无复发;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外观、功能良好,第一跖骨周围疼痛与第二跖骨头下疼痛均明显改善,步态改善优良率为90.7%。结论通过患者自然行走步态改善、术前术后X线检查客观证明,小切口微创截骨、手法整复绷带加压包扎固定治疗成人拇外翻合并跖痛症是一种有效、成熟、简单经济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5.
微创技术治疗拇外翻对籽骨复位和胼胝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术)治疗拇外翻后对籽骨复位与胼胝痛(VAS)的疗效。方法2006年9月~2010年6月手术治疗拇外翻(第一跖骨远端截骨术)51例82足。手术前后摄负重正侧位x线片,包括外翻角、第1、2跖骨间角(IMA)、胫侧籽骨位置的变化;并进行症状体征检查,记录胼胝及胼胝痛。平均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经过微创手术后,HAVA平均减小21.4°,跖骨间角平均减少4.75°,籽骨复位总有效率95.8%。胼胝及胼胝痛术后加重5足,其余均减轻。结论通过截骨远端跖骨块足够的跖移、跖屈可以减小足内侧纵弓顶角,弥补因短缩引起的内侧纵弓高度的丢失,减少术后胼胝疼痛等并发症发生的概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成人跖骨骨折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方法 对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从2003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放射科的X线片进行回顾性调阅筛选,剔除复查资料,按骨折综合性分型方法 进行分型,总结出成人跖骨骨折的流行病学特征,并进行分析.结果 成人跖骨骨折1949人,其中单发跖骨骨折1465例,多发跖骨骨折484例,31-50岁年龄段跖骨骨折患者最多,占全部跖骨骨折的45.3%;第五跖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跖骨骨折,占全部跖骨骨折的42.4%;58.4%跖骨骨折发生在近侧干骺端;87.6%多发跖骨骨折发生在相邻跖骨之间;81-A1组骨折最多,占全部跖骨骨折的35.4%.结论 跖骨骨折流行病学的研究有助于跖骨骨折的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17.
青年女性拇外翻畸形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一跖骨内翻,拇趾斜向外侧,称拇外翻.它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第一跖骨向内位移,拇趾因拇收肌和拇长伸肌牵拉而斜向外侧的畸形.尤以青年女性发病率较高,发病后常并发足痛、拇滑囊炎,甚至骨关节炎,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现将2003年11月-2004年3月吉林大学临床三系在校100名女大学生的拇趾外翻情况及其发病的相关因素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B-POP矫形钢板内固定结合截骨治疗重度外翻的疗效。方法采用第一跖骨内背侧入路第一跖骨基底部截骨B-POP矫形钢板置于跖侧固定截骨段26例。结果 26例参照美国足踝矫形学会外翻评分标准拟定疗效判定标准。优23例,良3例,差0例,优良率100%。结论治疗重度外翻时选用B-POP矫形钢板来固定第一跖骨截骨段具有固定可靠、操作简单、截骨部愈合快,并发症少,足部功能恢复良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由于第一跖骨背动脉的解剖变异,特别是口径过细者,给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拇指或手指带来较大困难。勉强手术后较易发生血循危象,若处理不及时常导致手术失败。我们对5例这类患者采取同时游离第一、二跖骨背动脉的方法行第二足趾移植再  相似文献   

20.
肖进  魏冀荣  章莹  郭晓泽  王非  黄显华  尹庆水 《西部医学》2012,24(8):1469-1470,1473
目的探讨应用第一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术治疗轻度拇外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3例22足轻度拇外翻患者采用第一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术进行治疗。患足术前术后摄负重正侧位X线片,进行AOFAS评分以评价功能和疼痛情况,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11个月)。所有患者截骨端均达骨性愈合,平均临床愈合时间为6周。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或感染等并发症,至末次随访未出现一例内固定松动、断裂,拇外翻复发或第一跖骨头缺血坏死、转移性跖骨痛等并发症。术前HVA平均25.2°,术后为5.6°;术前IMA平均11.4°,术后为6.3°;术前AOFAS评分为52.4分,术后至末次随访时为87.5分。各项指标术前术后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第一跖骨远端Chevron截骨术治疗轻度拇外翻,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