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轻中度基底核区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HICH)患者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6月收治102例轻中度基底核区HICH,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52)和对照组(n=50)。观察组早期(发病24 h内)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照组则行内科保守治疗。观察两组治疗72 h后的血肿量、血肿清除率,记录血肿消失时间,评估治疗1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及认知功能。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72 h的血肿量减少、血肿清除率升高,血肿消失时间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1个月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脑卒中神经功能缺损评分降低,注意、延迟记忆、定向力评分及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总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的轻中度基底核区HICH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较好,认知功能水平较高,可作为临床手术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整体护理干预在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CT引导下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方法:选取我院HICH患者96例,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8例,均行CT引导下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整体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满意度情况。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95. 83%(46/48)高于对照组77. 08%(4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满意度93. 75%(45/48)高于对照组68. 75%(3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整体护理干预在HICH患者CT引导下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围术期护理干预在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20年6月于我院进行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的90例HICH患者,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参照组与研究组,各45例。参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接受围术期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临床指标、预后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参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的情绪功能、记忆功能、日常活动能力、运动能力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干预应用于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HICH中,能够保障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85例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住院治疗的85例HIC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3例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对照组42例采用传统开颅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近期疗效比较,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8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0.0%,而治疗组的死亡率为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远期疗效比较,治疗组的优良率为73.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5%,而治疗组的死亡率为2.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HICH首次清除率为42.3%~91.3%,平均54.6%,总清除率为71.5%~98.1%,平均80.6%。术后一周复查头颅CT,血肿完全消失者占83.7%。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具有简单、快速、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5月至2015年8月期间收治的10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即:现察组(54例)与对照组(54)例.对照组5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给予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组54例高血压患者给予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5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5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经早期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文奎 《山西临床医药》2012,(10):725-728
目的:探讨采用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与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住院治疗的18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组(微创穿刺组)与开颅手术组,每组91例,分别采用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和开颅手术治疗,对两组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有效率、平均住院日及平均住院费用进行比较。结果: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术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总有效率及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时间优于开颅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平均住院日较开颅手术组短(P〈0.05),平均住院费用少于开颅手术组(P〈0.05)。结论:CT立体定位引导微创穿刺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16):3603-3605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20例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研究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研究组采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研究组住院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死亡率无明显差别(P>0.05);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得分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分均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基底节区脑出血临床疗效好,患者恢复快,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5年10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1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组和微创组.对照组:65例,给予传统内科治疗;微创组:6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观察两组患者疗效及生活自理能力(ADL)评分.结果 微创组的总有效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3个月后AD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改良软通道微创介入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远近期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7月~2014年8月我院收治的5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研究组患者行立体定向-改良软通道微创介入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行传统骨窗开颅减压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总好转率、死亡率及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优良率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好转率、术后6个月日常生活能力优良率分别为88.0%、60.0%,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死亡率为4.0%,低于对照组的32.0%(P〈0.05)。结论立体定向-改良软通道微创介入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在患者近期好转情况、死亡情况及远期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均优于传统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7):1593-1594
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100例中少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研究组患者给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保守治疗。对两组患者经治疗后的神经功能改善情况及预后进行综合比较。结果经治疗或术后14d,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但研究组下降幅度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研究组患者预后良好率达到80.00%,对照组为62.00%,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针对中少量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能够更好地减少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促进良好预后,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HICH)应用微创钻孔引流术的治疗效果与神经功能缺损情况。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120例HICH患者的资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研究组实施微创钻孔引流术,对照组实施开颅血肿清除术,观察两组手术指标、手术前后血肿量及NIHSS与ADL评分。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3、5 d血肿量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NIHSS与ADL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用微创钻孔引流术治疗优于传统开颅血肿清除术,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on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微创组4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依据头颅CT三维立体定位后,用YL-1型血肿穿刺针穿刺血肿靶点,进行抽吸、冲洗及应用生化酶技术将血肿液化,对血肿进行冲刷、融碎、液化、引流达到血肿清除及治愈患者的目的,并与内科保守治疗组(对照组)30例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微创清除术治疗组住院病死率为22.7%(10/44),内科保守治疗对照组为53.3%(16/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微创清除术治疗组存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在入院后15、30d后均明显低于内科保守治疗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是一种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有效方法,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极大地拓宽了HICH的治疗手段,尤其对重症HICH的抢救和改善预后,起着积极的作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颅内出血是神经科常见急症之一,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是目前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我科1999年9月-2006年8月采用床边微创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39例,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术中配合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4.
韦兰春 《家庭护士》2008,6(3):802-803
颅内出血是神经科常见急症之一,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是目前的重要治疗措施之一.我科1999年9月-2006年8月采用床边微创清除术治疗颅内血肿39例,取得良好疗效.现将术中配合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的短期疗效。方法:对老年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1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60例行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为微创组;40例行常规开颅血肿清除术,为手术组。对比2组术前与术后格拉斯哥昏迷量表评分(GCS)、血肿量、脑疝情况、急性脑积水情况、手术时机及术后患者的病死率。结果:2组术后1个月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2组GCS评分均高于同组术前(P0.05);微创组GCS评分及其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微创组术前GCS、脑疝、手术时机为术后1月病死率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其中,术前GCS和手术时机是术后1月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微创穿刺血肿清除术对治疗老年高血压基底核区脑出血具有明显的短期疗效,手术时机和术前GCS是术后1个月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对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4月收治的113例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6例和研究组57例。对照组给予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亚低温治疗,分析比较2组疗效、生活质量(WHOQOL-100)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5.9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75%,对照组为3.57%,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研究组末次随访WHOQOL-100评分79.46±8.13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52±6.4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予以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显著,可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李召芳 《家庭护士》2009,7(16):1444-1446
[目的]观察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探讨其护理对策.[方法]91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51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内科治疗基础上进行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3个月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60.8%)显著高于对照组(17.5%).[结论]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临床疗效优于内科保守治疗,高质量的护理是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取得成功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对老年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老年急性高血压性基底核区脑出血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0例;对照组给予微创血肿清除术和常规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2次/天,共14d;治疗前及治疗后14、28d,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的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中国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量表(CSS)评分及临床有效率。结果:治疗前2组hs-CRP、TNF-α、IL-6水平及C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0.05),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血肿清除术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能更好地清除老年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改善神经功能恢复,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微创血肿清除术。  相似文献   

19.
<正>选择2008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额颞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合并脑疝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422012年1月在我院接受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额颞大骨瓣减压术治疗的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合并脑疝患者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4277岁,平均59.5岁;术前头部CT提示血肿均位于基底核区,血肿大小6077岁,平均59.5岁;术前头部CT提示血肿均位于基底核区,血肿大小60120 mL,平均为80 mL,血肿破入脑室8例;发病后和入院时均有意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神经内镜下微创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ICH)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驻马店市中医院收治的102例HICH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行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观察组行神经内镜下微创清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血肿清除率、术后神经科重症监护病房(NICU)治疗时间,两组术前及术后7 d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以及两组术后1个月内并发症发生率、术后3个月内病死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及术后NICU治疗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而血肿清除率则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术后7 d两组患者GCS评分均明显增加,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且观察组GCS评分明显高于同一时间对照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1个月内肺部感染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内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神经内镜下微创手术对HICH颅内血肿清除效率高且更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能显著降低其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