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赵俊  万宏程 《安徽医药》2017,38(9):1198-1200
目的 观察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六安市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6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应用膦甲酸钠和阿昔洛韦静脉滴注治疗1周。随访1个月,观察两组患者的止痛、止疱、结痂和痊愈时间、总有效率及后遗神经痛发生率。结果 治疗组的止痛、止疱、结痂和痊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93.33%)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3.33%)低于对照组(1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膦甲酸钠治疗带状疱疹疗效显著,优于阿昔洛韦。  相似文献   

2.
张晓玲  徐静媛 《安徽医药》2020,41(2):191-193
目的 探讨红蓝光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门诊收治的76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8)和对照组(n=38)。对照组采用阿昔洛韦治疗,观察组采用红蓝光治疗+阿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7 d后临床疗效,临床指标改善情况,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血清β-内啡肽和P物质水平变化,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清IL-6、IL-8、TNF-α、β-内啡肽、P物质水平治疗前后差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带状疱疹采用红蓝光联合阿昔洛韦治疗,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疏风解毒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肺功能的影响。方法 收集就诊于蚌埠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患有AECOPD的7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方案治疗,观察组采用西医常规方案合并疏风解毒胶囊治疗,疗程均为10 d。观察所有患者在治疗期间动脉血气、肺功能及痰液和血液中丙二醛等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10 d后,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O2)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 d后患者FEV1/L和FEV1/FVC指标均显著改善,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FEV1/L和FEV1/FVC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痰液和血液中丙二醛浓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血液丙二醛浓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风解毒胶囊联合西医常规治疗有利于改善AECOPD患者肺功能指标,减轻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4.
任盛超  赵卫东  李敏 《安徽医药》2018,39(8):984-986
目的 比较阿糖腺苷与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铜陵市疾控中心医疗部皮肤科门诊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单双号分为治疗组36例,对照组32例,治疗组给予阿糖腺苷静脉注射治疗;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静脉注射治疗;两组患者均给予甲钴胺片、转移因子口服液、a-干扰素凝胶等基础治疗。连续治疗14天,比较两组患者水疱止发时间,结痂时间,疼痛缓解时间以及发生不良反应和治疗结束后发生遗留疼痛的例数。结果 阿糖腺苷治疗组水疱止发时间、结痂时间、疼痛缓解时间均小于更昔洛韦治疗组[(5.02±0.36)d vs(7.01±1.03)d;(8.15±1.05)d vs(10.58±1.33)d;(6.13±0.36)d vs(8.05±0.6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和遗留疼痛例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优于更昔洛韦,其结痂、止疱时间短,疼痛缓解时间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疏风解毒胶囊治疗急性咽炎风热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120 例急性咽炎风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60 例。治疗组口服疏风解毒胶囊4 粒/次、3 次/d,对照组服用清开灵软胶囊2 粒/次、3 次/d,疗程均为5 d。观察治疗前后咽痛、咽部黏膜充血程度及咽干、灼热等主次症的改善程度及积分变化。结果 治疗组痊愈35 例,总有效率96.67%;对照组痊愈29 例,总有效率86.67%,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咽痛主症VAS 评分,治疗组减(5.56±1.82)分,对照组减(3.00±2.27)分,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1.67%,对照组为3.33%。结论 疏风解毒胶囊对治疗急性咽炎风热证疗效确切,且不良反应少,可供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眼部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70例眼部带状疱疹患者按就诊时间先后顺序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更昔洛韦5.0 mg·kg-1·h-1,ivd qd+外用更昔洛韦眼用凝胶,qi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板蓝根颗粒与针灸治疗。观察和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和药品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94.29%,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14%(P<0.05),观察组患者止疱时间、止痛时间及结痂时间也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部带状疱疹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独采用西药治疗,不良反应少,止痛、止疱、结痂快。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元胡止痛片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和维生素B1片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三人民医院2013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0.3 g/次,2次/d,维生素B1片10 mg/次,3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加用元胡止痛片5片/次,3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采用VAS法记录治疗前、治疗后24 h、1周、1个月时的VAS评分,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记录两组患者止痛即刻起效时间、疼痛开始缓解时间;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1周、1个月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同组治疗前(P < 0.05)。治疗组在治疗后24 h、1周、1个月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应的各时间点,其中治疗组治疗后1周、1个月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治疗后,治疗组止痛即刻起效时间短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疼痛开始缓解时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 < 0.05),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 0.05)。治疗后,对照组和治疗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80%、97.96%,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元胡止痛片联合布洛芬缓释胶囊和维生素B1片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且安全可靠,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更昔洛韦常规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120例带状疱疹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更昔洛韦注射液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前列地尔注射剂。两组疗程均为12 d。比较两组止疱时间、疼痛缓解时间、皮损痊愈时间,治疗后随访1~3个月,比较两组后遗神经痛(PHN)发病率。结果:两组止疱时间和皮损痊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疼痛缓解时间、PHN发病率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前列地尔联合更昔洛韦常规治疗能明显缩短带状疱疹患者的疼痛时间、降低PHN的发病率,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9.
洪强 《海峡药学》2016,(11):161-162
目的 探究转移因子胶囊联合单磷酸阿糖腺苷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于2013年3月至2015年5月在我皮肤病门诊接受治疗的带状疱疹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25例.对照组患者单独服用转移因子胶囊进行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采用静脉滴注单磷酸阿糖腺苷进行治疗.记录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以及脱痂时间;计算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总体有效率.结果 治疗后,对照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为72%,实验组患者的总体有效率为和9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止疱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脱痂时间均高于实验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转移因子胶囊联合静脉滴注单磷酸阿糖腺苷对带状疱疹患者具有疗程短、起效快、能有效缓解疼痛、总体有效率高的特点,具有较强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疏风解毒胶囊口服加外用联合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3年6月-2015年5月重庆市职业病防治院皮肤科诊治的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按就诊时间分入疏风解毒组与他克莫司组,所有患者停用激素类药物及可疑含激素化妆品,并进行心理安抚治疗,告知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反应症状。疏风解毒组予疏风解毒胶囊口服,4粒/次,3次/d,同时予3粒疏风解毒胶囊去除胶囊200 mL温水溶解后面部湿敷,>4次/d,疗程4周;他克莫司组0.1%他克莫司软膏,早晚各1次,疗程4周。疗程结束后,未达到有效治疗的患者予两组方案交替治疗,继续治疗4周。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对所有达到有效治疗的患者随访至论文撰写阶段了解治疗效果。结果 疏风解毒组共诊治39例,第1阶段有效率87.2%,他克莫司组36例,第1阶段有效率达68.6%,疏风解毒组有效率高于他克莫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一阶段未能达到有效治疗的患者,在交替治疗方案后均达到有效治疗。随访阶段,疏风解毒组平均随访时间为(7.9±2.7)月,有6例患者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6.8±1.4)月,复发时症候积分为(10.3±2.9)分;他克莫司组随访时间为(7.6±1.8)月,有13例复发,平均复发时间为(5.1±1.8)月,复发时症候积分为(13.2±2.2)分。疏风解毒组复发率、复发症候积分均小于他克莫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时间大于他克莫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随访时间差异比较无统计学意义。他克莫司组开始治疗时有3例患者出现轻微皮肤灼热、刺痛,不影响治疗,对症处理后不适症状消失,疏风解毒胶囊治疗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 疏风解毒胶囊内外联合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确切,能减少激素依赖性皮炎复发,即可作为首选治疗,也可作为其他治疗失败后的补充治疗。  相似文献   

11.
戴莎  杨蓉娅 《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29(12):1369-1371
目的:比较盐酸伐昔洛韦片和阿昔洛韦注射液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上海市皮肤病医院2012年2月—2014年1月收治的带状疱疹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治疗组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2片/次,2次/d;对照组静脉滴注阿昔洛韦注射液加入250 mL 0.9%生理盐水中,5 mg/kg,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8 d。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9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皮损停止进展时间、开始结痂时间、一半皮疹结痂时间、所有皮疹脱痂时间和开始出现无疼痛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疼痛完全消失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盐酸伐昔洛韦片治疗带状疱疹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缩短疼痛时间,减少后遗神经痛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龙胆泻肝丸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0月—2020年9月南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餐前空腹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片,0.3 g/次,2次/d。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龙胆泻肝丸,6g/次,2次/d。两组均连续治疗10d。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McGill疼痛问卷简表(SF-MPQ)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及血清P物质(SP)、白细胞介素-4(IL-4)水平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0%(P0.05)。治疗组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及疼痛缓解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后遗神经痛发生率为5.0%,较对照组20.0%显著降低(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SF-MPQ中各部分(PRI、VAS、PPI)评分及SAS评分均显著下降(P0.05);且治疗组SF-MPQ、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SP、IL-4及外周血CD8~+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但外周血CD3~+、CD4~+水平则均显著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但均以治疗组的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龙胆泻肝丸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总体疗效确切,能安全有效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疼痛,缓解焦虑情绪,降低后遗神经痛的发生风险,并使患者体内疼痛介质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表达得到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复方甘草酸苷与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5年1月~2008年2月入院治疗的120例带状疱疹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进行随机分组,其中治疗组60例给予阿昔洛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泛昔洛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止疱、结痂、止痛时间及痊愈时间均较对照组缩短;治疗组有效率超过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神经痛者有7例(11.67%),而对照组有19例(31.67%),两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出现胃肠道不适2例,头痛3例,血压轻度升高1例;对照组出现胃肠道不适4例,均未影响治疗。结论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昔洛韦较单用泛昔洛韦常规疗法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明显,可以使皮疹消退快,缓解疼痛迅速,疗程缩短,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评价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及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关于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随机对照试验(RCT)。结果 分析共纳入23个RCT,涉及1 669例带状疱疹患者。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在治疗总有效率、疼痛缓解时间、止痛时间、结痂时间、止疱时间、痊愈时间和后遗神经痛发生情况等指标方面均明显优于单用阿昔洛韦治疗。结论 复方甘草酸苷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总体疗效优于单用阿昔洛韦,但由于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结果仍需要更多的多中心、大样本、双盲的高质量RCT支持。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蜈蚣散联合针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 将90例带状疱疹病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给予单磷酸阿糖腺苷300 mg静脉滴注,治疗组45例给予蜈蚣散联合针刺拔罐治疗.疗程均为7天.观察两组患者的疱疹停止生长、皮肤结痂及疼痛缓解时间,并对治疗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治疗组在止疱、缩短皮疹及止痛时间等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临床疗效方面,治疗组痊愈32例,显效11例,有效率为95.56%;对照组痊愈26例,显效11例,有效率为82.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4.22,P<0.05).结论 蜈蚣散联合针刺拔罐治疗带状疱疹,在皮疹干燥结痂、缓解疼痛、缩短病程及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并且经济实惠、取材容易、操作简单,适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中医扶正补虚法在治疗迟发型带状疱疹中的应用优势。方法将本科2007年4月~2011年3月接诊的84例迟发型带状疱疹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应用参麦清补汤加减口服至疱疹结痂愈合,症状明显好转为止。对照组应用阿昔洛韦注射剂250mg溶于250mL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点,每日3次,共用7d,同时加用维生素B110mg、维生素B1225μg,日3次口服,至疱疹结痂愈合,症状明显好转为止。结果治疗组的前驱症状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病程明显短于对照组,后遗症状的发生率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参麦清补汤治疗迟发型带状疱疹能够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症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与泛昔洛韦联合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2月~2012年3月收治的96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窄谱中波紫外线与泛昔洛韦联合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泛昔洛韦单独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止疱及疼痛消失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2.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止疱及疼痛消失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泛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显著,病情控制时间短,有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康复新液联合炉甘石洗剂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107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5例)和对照组(52例),在均用双黄连粉针注射的基础上,治疗组用康复新液与炉甘石洗剂混合外擦皮损处,对照组仅用炉甘石洗剂外擦皮损部位,2~3次/d,观察皮损干涸结痂及疼痛减轻情况.结果 治疗组皮疹结痂及疼痛减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 康复新液联合炉甘石洗剂外用治疗带状疱疹疗效确切,且能明显预防皮肤感染,是治疗带状疱疹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陈玉婷 《中国当代医药》2014,21(21):131-133
目的探讨强化护理干预在带状疱疹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本站就诊的126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63例。两组都常规使用阿昔洛韦、甲氰咪胍、尼美舒利分散片、维生素Bm维生素B1、复方甘草酸苷片、肌苷等药物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强化护理。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止痛时间、水泡结痂时间和疱疹愈合时间明显短于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6.8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4.13%(P〈0.05)。结论强化护理干预用于带状疱疹患者可明显提高治愈率,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疼痛,缩短水泡结痂及疱疹愈合时间,其对带状疱疹的治疗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盐酸伐昔洛韦联合甘露聚糖肽胶囊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盐酸伐昔洛韦联合甘露聚糖肽胶囊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给予盐酸伐昔洛韦胶囊、消炎痛、VitB1、VitB12,外用黄连炉甘石洗剂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甘露聚糖肽胶囊。观察记录止疱、止痛、结痂时间以及计算10d后的有效率。结果:治疗组平均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均较对照组短,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显效率分别为81.67%和51.67%,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盐酸伐昔洛韦联合甘露聚糖肽胶囊治疗带状疱疹疗效优于单用盐酸伐昔洛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