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在孤立性肺结节中的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将3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均为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期间本院收住,所有患者均接受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分析扫描增强后CT值改变情况,对扫描结果与病理学诊断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结果展开对比。结果良性结节增强扫描后其CT值明显低于恶性结节,P0.05;恶性结节为增强扫描后CT值在20HU以上,并且包括20HU,而在20HU以下则为良性结节,并且病理学诊断对孤立性结节的诊断结果与CT增强扫描结果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孤立性肺结节中应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的诊断价值显著,有助于临床医师鉴别诊断良恶性结节,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估64排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良性和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1月在本院影像科检查的118例良恶性肺结节患者,对所有患者进行常规和动态增强CT扫描。结果良恶性SPN患者64排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无明显差异,良恶性SPN患者CT动态增强CT值比常规平扫CT值高,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恶性SPN的CT值相比常规平扫CT值变化幅度更大。结论 64排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对于良恶性SPN的鉴别诊断更为有效,可为早期临床治疗提供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鉴别良恶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研究40例肺结节的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表现,并经临床或病理证实.平扫后以3~4 ml/s的速率、高压注射器经前臂浅静脉注入50~80 ml对比剂,对病灶进行同层动态扫描,获得肺结节及主动脉、肺动脉的时间-密度曲线及肺结节强化值.结果 良恶性结节的时间-密度曲线走行不一致,其强化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肺内良恶性结节的鉴别诊断有帮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强动态CT增强扫描对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SPN)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诊治的104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临床资料,本组患者均行动态CT增强扫描,对比动态CT增强扫描与病理学检测结果,并观察CT值变化情况。结果动态CT增强扫描诊断率较高,即良恶性肺结节诊断符合率依次为95.31%、97.50%;本组良恶性肺结节患者CT增强值均显著高于CT平扫值,但是恶性肺结节CT值变化幅度更大(P0.05,P0.01)。结论动态CT增强扫描对良恶性SPN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经病理检查确诊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将CT检查结果与病理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52例患者CT诊断良性肺结节29例,诊断符合率为96.67%;诊断恶性肺结节21例,诊断符合率为95.45%。良性肺结节和恶性肺结节患者增强扫描后的强化CT值较增强前均明显升高(均P<0.05);良性肺结节患者平扫CT值和增强CT值与恶性肺结节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孤立性肺结节采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可以明确诊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CT动态增强扫描鉴别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特异性与灵敏度,并分析三种类型结节的特征参数和动态增强的时间-密度曲线。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3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56例,使用多层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CT诊断结果与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诊断结果比较,分析该方法的特异性与灵敏度。对病理类型已确诊的孤立性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恶性结节、良性结节和炎性结节CT动态增强扫描的特征参数和动态增强的时间-密度曲线的区别和联系。结果 CT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诊断的灵敏度为92.31%,特异性为85.00%;恶性结节、良性结节和炎性结节动态增强的时间-密度曲线的走势存在差异;恶性结节和炎性结节的强化峰值(PH)、孤立性肺结节强化峰值和主动脉强化值之比(SPH/PPH)与良性结节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恶性结节的PH、SPH/PPH与炎性结节比较,P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CT动态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鉴别的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有利于提高孤立性肺结节的确诊率。CT动态增强扫描的特征参数和动态增强的时间-密度曲线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孤立性肺结节CT灌注的血流特征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灌注成像研究孤立性肺结节的血流灌注特点并评价其在鉴别诊断结节良恶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4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行灌注扫描,分别测得结节血流量(BF)、血容量(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值及拟合时间-密度曲线(TDC),并可在时间-密度曲线的基础上,测定孤立性肺结节增强前后的CT值、增强峰值、增强净增值、达峰时间等形态学指标。结果肺恶性结节的BF、BV、PS值及增强峰值、增强净增值、达峰时间均高于肺良性结节,有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良,恶性结节的TDC形态不同。净增值25Hu可作为恶性结节的诊断阈值。结论CT灌注成像可反映孤立性肺结节内的血流动力学特点,并可用于无创性诊断和评价孤立性肺结节。  相似文献   

8.
肺孤立性结节是指直径≤4cm的类圆形病灶,没有阻塞性肺不张、肺炎、卫星病灶及局部淋巴结肿大,其良、恶性鉴别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难点课题。通过影像学检查评价其大小、边缘、轮廓及内部结构,仍有25%~39%的恶性结节被误为良性结节。近年来,动态增强CT扫描对肺孤立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取得重大进展,与普通CT对比,螺旋CT对结节灶动态增强扫描有明显的优越性。本研究总结了经病理证实的78例肺孤立性结节的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表现,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5):89-94
目的应用128层螺旋CT三维重组成像技术,结合穿刺或手术病理、评价对实性孤立性肺结节(Solid SPN)良恶性的鉴别价值。方法选择50例实性孤立性肺结节患者,检查采用128层螺旋CT机,在Phillips工作站对薄层图像进行多面重组(MPR)、曲面重建(CPR)、容积重现(VR)等后处理。结果 128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显示肺结节的影像学特征优于常规轴位图像(P0.05);良性肺结节的影像学特征的出现率明显低于恶性肺结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8层CT三维重组技术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敏感性,对实性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的多层螺旋CT表现及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肺穿刺活检及临床随访证实的孤立性肺结节的多层螺旋CT表现。35例均常规5mm层厚、1.5mm螺距扫描,其中17例行增强扫描,并采用骨算法及软组织算法1.5mm薄层重建。结果本组35例病例中,恶性病变23例,良性病变12例。恶性病变主要表现密度不均、深分叶、边缘细短毛刺、血管集束征、支气管气相和空泡征、胸膜凹陷征;而良性病灶大部分密度均匀、无或浅分叶、粗长毛刺、胸膜凹陷征、钙化等。结论多层螺旋CT诊断良恶性孤立性肺结节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1.
MSCT高分辨动态增强扫描在肺内孤立性结节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评价MSCT高分辨动态增强扫描在诊断肺内孤立性结节的价值。方法收集直径小于3cm的肺内孤立性结节患者43例,其中周围性肺癌25例,单发转移瘤5例,肺炎性假瘤4例,结核瘤3例,肺硬化性血管瘤2例,肺腺瘤2例、肺错构瘤2例。43例患者先行常规CT扫描,然后行兴趣区高分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结果高分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诊断肺内孤立性小结节的正确率为90%,肺内恶性结节大多均匀增强,且增强CT值大于20Hu,平均增强CT值为36Hu。良性结节多周边增强,且增强CT值小于10Hu。结论根据病变的基本形态特征,并结合高分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有助于肺内孤立性结节的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肺部孤立性结节在螺旋CT动态增强扫描中的表现,分析肺孤立性结节的CT诊断及动态增强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58例经手术或肺组织穿刺活检诊断的肺部结节螺旋CT扫描动态增强表现及影像特征.结果肺孤立性结节CT平扫恶性病变多为低密度灶,良性病变多伴有钙化等高密度影,CT增强扫描恶性病变多均匀或不均匀强化,良性病变无强化或仅有包膜强化,肺癌和炎性结节的强化明显高于结核球(p<0.01),肺炎性结节强化峰值的时间较肺癌结节延迟.结论螺旋CT增强扫描使肺部结节性病变更具有特征性,对肺部结节的鉴别诊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灌注成像在孤立性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4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进行灌注扫描,测定病灶血容积(BV)、血流量(BF)、平均通过时间(MTT)、表面通透性(PS)的数值和时间-密度曲线(TDC),并测量孤立性肺结节增强前的CT值、强化值、结节-动脉强化值比。结果:肺恶性结节的灌注参数、强化值和结节动脉强化值比均高于肺良性结节,有显著性差异。炎性结节的强化值及结节-动脉强化值比(S/A)与恶性结节无显著性差异。恶性结节、炎性结节、良性结节的TDC形态不同。结论:结节动态对比增强CT可用于无创性的诊断和评价孤立性肺结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SCT)对孤立性肺结节(SPN)的定性诊断价值.方法:应用MSCT平扫加增强结合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31例孤立性肺结节的MSCT征象进行分析,观察病灶形态、边缘、内部特征以及SPN的强化程度与良恶性的关系.结果:MSCT显示结节分叶征、毛刺或棘突以及结节强化程度大于20HU更倾向于恶性结节诊断.钙化在良性结节中比例较高.结论:MSCT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及鉴别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的CT薄层增强扫描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对4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内孤立性结节的CT薄层增强扫描资料作回顾性分析,观察结节边缘、内部结构、大小、特殊征象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增强前后CT值变化及强化规律、形态,对良、恶性结节的鏊刺价值。结果薄层扫描技术,能更加清楚地显示结节的内部结构、边缘征象及其与周围组织的关系,恶性结节增强前后的CT值提高程度明显高于良性结节。恶性结节的主要强化形态是完全性强化或不规则强化。恶性结节增强后在动脉期CT值即升高,80s左右迭强化峰值,然后逐渐下降;而良性结节增强后CT值上升缓慢,无明显峰值出现,包膜样强化或无明显强化。平扫和增强扫描诊断准确率分别为65.8%和90.2%。结论CT薄层增强扫描对良恶性肺结节的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薄层扫描、静脉内对比剂的正确使用以及结节强化CT值的准确测量是肺结节CT检查技术中的三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清晰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SPN)病变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价值。方法:经病理证实的48例肺孤立性结节,平扫后增强,分析强化值及其强化形态对良、恶性结节的影像鉴别。结果:恶性结节的强化值明显高于良性结节。周围型肺癌的主要强化形态是完全性强化及周围性强化。恶性结节增强后CT值立即升高,2min形成强化高峰,然后逐渐下降,而良性结节特别是结核球增强后CT值缓慢上升,无明显峰值出现。结核球的主要强化形态是无强化及包膜样强化。结论:强化值≤15HU提示良性结节;强化值>20HU考虑恶性结节。高清晰螺旋CT增强扫描对肺孤立性结节的良、恶性鉴别有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钟卿 《吉林医学》2014,(12):2620-2620
目的:探讨孤立性肺结节采用多层螺旋CT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72例孤立性肺结节(SPN)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MSCT)进行诊断。结果:对SPN病理诊断结果和MSCT增强扫描比较发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良恶性肺结节增强扫描后CT值比较发现,良性结节进行增强扫描后与平扫CT值无明显增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结节进行增强扫描后与平扫CT值有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SCT对SPN进行鉴别诊断能够有效的提高诊断率,具有重要诊断价值,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8.
《陕西医学杂志》2016,(2):203-205
目的:探讨低剂量螺旋CT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常规剂量(255mA)螺旋CT发现有孤立性肺结节的42例患者,再行一次低剂量(70mA)螺旋CT扫描,比较两种剂量螺旋CT扫描孤立性肺结节在形态学特征、定性诊断方面是否有差异。结果:低剂量组在孤立性肺结节的形态学特征、定性诊断方面与常规剂量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螺旋CT扫描和常规剂量螺旋CT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无差异,而低剂量螺旋CT扫描具有明显减少X射线辐射量的优势,对于青少年、孕妇、免疫力低下患者等X射线敏感人群更有其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分析动态CT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接诊的6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所有患者的动态CT增强扫描结果和病理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病理检查的结果相比较,在对60例孤立性肺结节患者动态CT增强扫描结果中,良性结节和恶性结节增强扫描后同增强前相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其CT值变化也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动态CT增强扫描对孤立性肺结节良恶性的诊断以及诊疗过程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在孤立性肺结节诊断中进行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提高对肺内孤立小结节病灶的定性诊断。方法 :收集我院 4 a来经 X线平片或 CT平扫发现肺内孤立小结节病例 ,进行 CT动态增强扫描后经手术、活检确诊为周围型肺癌、结核瘤、错构瘤、炎性结节共 5 2例 ,分析良恶性病灶各自不同的影像表现。结果 :恶性病灶大部分呈分叶状结节 ,边缘毛糙 ,增强扫描 ,时间 -密度曲线上升 ,CT值增加 2 0 Hu以上 ,良性病灶边缘光滑或浅分叶状 ,时间 -密度曲线无上升改变。结论 :CT薄层动态增强扫描是鉴别肺内孤立小结节病灶良恶性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