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近年来,不少作者对胆石的成因,从胆石和胆石汁的理化性质作了研究,但迄今还有许多问题没有完全明了,尤其是对肝内胆管的多数性结石或泥沙样结石的形成与肝内胆管上皮分泌物的量和性质究竟有无关系,未见指道。本文用组织化学法,观察10例肝内胆管结石病尸检的肝组织,发现肝内胆管上皮的粘液组织化学变化与肝内胆管结石的核和网架有一致的化学反应,经过研究,认为肝内胆管上皮的酸性粘多糖,特别是硫酸性粘多糖的增多,起着粘集、凝固和网络胆色素等沉淀物的作用,从而导致结石的形成。据此,提出纠正胆管上皮的分泌或/和改变胆汁的酸性是治疗此病的原则。  相似文献   

2.
张苗尊  李明主  顾昕 《现代实用医学》2011,23(9):1029-1031,1081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上皮Survivin表达与肝内胆管细胞癌之间的关系。方法采集外伤性患者(对照组)、肝内胆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肝胆管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肝胆管上皮Survivin表达阳性率。结果对照组Survivin无阳性表达;肝内胆管结石患者38例,其中阳性表达16例(42.1%);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20例,阳性表达14例(70%)。阳性率均高于对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肝内胆管细胞癌患者的阳性率亦显著高于肝内胆管结石患者(P〈0.05)。结论肝内胆管结石上皮组织高表达Survivin蛋白,可能对肝内胆管细胞癌的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有望成为预测肝内胆管结石上皮是否有癌变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糖蛋白与胆道黏膜及胆红素结石成因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胆道粘膜和糖蛋白在胆红素结石形成中的作用机制及防治。方法 利用兔胆红素结石模型对胆道细菌感染诱发成石过程中胆道粘膜下腺体和我院近年收治部份临床胆红素结石病人胆道腺体进行观察。结果 实验组兔胆道粘膜下酸性腺体形成 ,粘多糖存在 ;人胆囊及胆管粘膜下腺体AB、AY阳性 ,电镜证实为粘多糖。结论 胆道粘膜理化性质的改变可导致胆汁中粘多糖含量增高 ,2组在胆石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胆管结石是指肝内外胆管内有结石形成,是最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胆管结石分为原发性胆管结石和继发性胆管结石,原发性胆管结石系指在胆管内形成的结石,主要为胆色素结石或混合性结石.继发性胆管结石为胆囊结石排至胆总管者,主要为胆固醇结石.根据结石所在部位分为肝外胆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多位于胆总管下端;肝内胆管结石可广泛分布于两叶肝内胆管,或局限于某叶胆管,其中以左外叶和右后叶多见.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胆囊胆固醇结石易患鼠(C57L)和兔患鼠(AKR)肝胆脂质代谢和分泌的特征以及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状况。结果:无论结石餐前后C57L鼠肝内胆汁中脂质分泌率均明显高于AKR鼠,而肝内胆固醇含量却显低于AKR鼠;结石餐干预后C57L鼠肝内胆汁中胆固醇分泌率的增加幅度明显高于AKR鼠,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在C57L鼠,脂肪肝则出现在AKR鼠。结论:胆道胆固醇的高分泌是胆囊胆固醇结石形成的主要病理生理基础,结石基因决定了C57L鼠肝内胆汁中胆固醇的高分泌和胆囊胆固醇结石的易患性,成石胆汁形成在肝内胆管,先于胆囊结石的形成;肝内胆汁中胆固醇和胆酸的低分泌可能与AKR鼠脂肪肝的发生和胆囊结石的免患性有关。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4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肝穿组织肝内小胆管进行了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显示,肝内间隔和小叶间胆管上皮主要呈现三种变化,一少部分上皮细胞呈再生特征;大部分细胞则呈退行性变化;间隔胆管内还有为数甚少,以胞浆内充满大量线粒体为特征的嗜酸性细胞出现。上述变化提示,在致病因子作用下,肝内小胆管上皮同时存在损伤与修复再生过程,本研究首次在肝内间隔胆管内发现的嗜酸性细胞,对进一步阐明本病的发病机制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正>胆结石又称胆石症,是指胆道系统包括胆囊或胆管内发生结石的疾病。胆管结石是指肝内外胆管内有结石形成,是最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根据结石所在部位分为肝外胆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多位于胆总管下端,临床上发病率较肝内胆管结石高,且随着年龄增长,胆结石的发病率可逐年升高。因老年胆结石患者多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  相似文献   

8.
本实验选用167只大耳白家兔,采用结扎部分胆总管加注入细菌造成部分胆道狭窄和胆道感染的方法,制作肝内胆管结石等5组动物实验模型,即正常对照组、单纯注菌组,单纯结扎组、胆管炎症组,胆管结石组。并对肝内胆管结石时胆管粘膜上皮超微病理进行了观察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裸露的胆管壁胶原纤维呈交织的网状结构,支架上有颗粒状物质和多糖蛋白,尤其有粘蛋白与粘液样物质的聚合物沉析。胆总管壁内基本上没有平滑肌结构,胆总管是一个由胶原纤维构成的纤维弹性管道。并对肝细胞内亚细胞结构进行了观察,为探索肝内胆管结石的形成提供了可靠的超微结构形态学资科。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是指原发于第 1肝门以上肝内胆管的结石 ,是我国胆道外科上的一个特殊的问题 ,欧美国家少见。在西方 ,大多数肝内胆管结石是由胆囊结石上行而来 ,很少在胆管内形成。我国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成因十分复杂 ,常与胆汁的成分以及胆道的寄生虫、胆道梗阻、胆道的狭窄有关。农村明显高于城市。1  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原发性肝内胆管结石症状不典型 ,常与肝外胆管结石同时存在 ,往往使症状表现为肝外胆管结石的表现。平时可能无症状或表现为上腹部轻度的不适 ,一旦合并感染可表现出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症状…  相似文献   

10.
覃水生 《医学综述》2005,11(2):159-160
肝叶切除术是目前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有效方法。胆管结石分为原发性胆管结石和继发性胆管结石。继发性胆管结石是指结石来源于胆囊内结石排出,原发性胆管结石又可分为肝内胆管结石、肝外胆管结石和肝内外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结石是指位于肝管汇合部以上的肝管内结石,又称肝胆管结石。由于结石的存在致胆管炎反复发作,常合并胆管狭窄及肝纤维化等病理改变,一部分病例可发展为胆管癌。  相似文献   

11.
肝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与其类似的病变有肝腺鳞癌。多数学者认为肝鳞状细胞癌大多始发于肝内胆管上皮因慢性炎症、胆管壁囊变等因素作用后,胆管壁上皮细胞发生鳞状上皮化生、化生后癌变相关。有关肝鳞状细胞癌的文献荟萃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即肝鳞状细胞癌往往与肝内胆管结石、单纯性良性非寄生虫性肝囊肿、畸胎瘤等疾病伴随发生,但相关的病例报道不多。  相似文献   

12.
<正>肝内胆管结石是指发生在肝管汇合部以上,肝内分支胆管内的结石。目前认为,肝内胆管结石形成的因素包括环境、营养、感染、胆管结构、胆汁瘀积和代谢失常等方面[1]。胆管感染、胆管梗阻以及肝实质损伤为肝内胆管结石的基本病理变化[2]。本病初期可无明显临床症状,仅有上腹部疼痛不适,呈绞痛或胀痛,或有周期性寒战发热。急性期出现典型的Charcot三联征,即腹痛、寒战发热和黄疸。后期结石丛  相似文献   

13.
肝内结石,一般均系胆色素结石,在肝内胆管形成,可以下降至胆总管。本文仅就手术中所见结石位于肝内胆管者加以分析,不包括肝内无结石而胆总管内有色素结石之病例。本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肝内胆管病主要问题是脓性感染和梗阻导致的“胆管病一条线”,即急性梗阻性脓性胆管炎(AOSC)、肝内胆管积脓和胆源性肝脓肿、肝内胆管结石、肝内胆管狭窄、肝组织纤维化和可能导致的胆管癌。核心问题是肝脓肿、肝内结石和胆管狭窄。多年来,因肝内病变的定位诊断和直接处理肝内结石或狭窄的技术困难而发展了各种胆肠内引流术,间接地减少或避免再发严重的AOSC。近些年来,由于对肝内管道系统解剖学的深入了解,新的精确度高的诊断方法的建立,胆道外科正逐步走向肝内,已可直接处理复杂的肝内病变,并正在形成术式体系。大体上是,广泛切开肝门胆管更有效地清除结石和扩张狭窄,即由下而上的系列  相似文献   

15.
肝内胆管结石是我国的常见病和难治病,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是胆管结石中最为复杂且病死率最高的疾病。肝切除是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最好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开腹及腹腔镜下的规则性肝切除和精准肝切除以及术中联合胆管镜及超声。近年来,肝切除治疗复杂性肝内胆管结石疗效已有明显提高,但术后仍面临结石残留、复发以及再次手术等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相似文献   

16.
粘多糖(Muco Polysaccharides)是含有氨基已糖的多糖类,它可以单独形式存在,也可与硫酸根结合形成硫酸酯,因此它包含有中性粘多糖和酸性粘多糖,前者与蛋白质结合紧密,后者包括软骨素硫酸(Chendreitin Sulpharic acid)和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是消化道所有上皮粘蛋白的主要成分,此外,它还分布在软骨基质、动脉壁等结缔组织内。肿瘤组织内粘多糖类变化的研究,已有不少报告,不少人认为胃癌组织含有酸性粘液质;Lev认为胃癌及癌边缘上皮的硫粘蛋白含量增多。  相似文献   

17.
刘天奇  梁中骁 《广西医学》2008,30(10):1588-1589
目前对复杂肝内胆管结石并无明晰而统一的定义,我们认为左右叶肝内同时存在多发肝内胆管充满型成堆结石,或全肝5个或以上肝段内存在多发肝内胆管充满型成堆结石,而且不能通过肝段和/或肝叶切除来除净的肝内胆管结石即可称为复杂肝内胆管结石.复杂的肝内胆管结石是肝胆外科临床的一个难题,少数复杂的肝内胆管结石甚至需要行肝移植术治疗[1].我们从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对11例复杂肝内胆管结石进行了综合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肝左外叶切除术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肝左外叶切除术在治疗肝内胆管结石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10年来我科通过肝左外叶切除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的87例病人治疗情况. 结果 本组87例术后残留胆管结石9例,结石残留率为10.3%.术前单纯为左肝内胆管结石者结石残留5例,结石残留率为6.7%;术前为左右肝内胆管都有结石者结石残留4例,结石残留率为33.3%:无手术死亡. 结论 肝左外叶切除术对左肝内胆管结石治疗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10年来收治的124例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术前检查、结石及狭窄的部位和分布情况、手术方式、术后并发症及残余结石的处理进行分析。结果124例中,左肝内胆管结石、左右肝内胆管结石和右肝内胆管结石分别是70、43和11例;左外叶和左半肝切除89例,右肝段切除9例,高位胆管切开整形胆肠大口吻合101例;术后残余结石11例,结合胆道镜等治疗,残石率3%。6例出现并发症。随访103例,优良效果94%。结论肝叶肝段切除联合肝胆管空肠大口吻合并结合胆道内镜的使用是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胆管狭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胆石病是一种常见疾病,随着人们生活改善和平均年龄的增高,本病有逐年增多的趋势.胆石可以发生在肝内胆管,肝外胆管或胆囊内.也可同时存在于胆囊与胆管内或同时存在于肝内胆管与肝外胆管内.肝外胆管结石可原发于胆管,也可来自胆囊.结石可位于肝总管和胆总管.多数位于胆总管下端.结石多含有胆红质;但来自胆囊者为胆固醇结石或混合性结石.一部分结石比较松软,状似泥沙.胆管结石易于并发感染,且常可累及肝和胰腺.肝内胆管结石中我国比较多见,多数原发于肝内胆管,为胆色素结石.可局限在肝内某个区域的胆管内,亦可广泛分布于肝内肝管.常同时有肝外胆管结石.肝实质易受胆管炎症和淤胆的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