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技术的迅速发展,该项技术已逐渐成为治疗前列腺癌的重要方法。文章检索了近10年来有关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文献报道,主要从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作用机制、适应证、处方剂量推荐、临床应用优势、应用现状及疗效评价、相关尿路不良反应治疗建议、粒子辐射防护等7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分析了目前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相关研究及辐射防护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旨在为临床安全应用125I粒子治疗前列腺癌提供更有力的依据和借鉴,丰富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放射性粒子组织间永久植入(简称粒子植入)治疗肿瘤属于近距离治疗范畴, 它具有靶区局部剂量高,周围正常组织剂量低的特点,同时粒子植入治疗需要在穿刺引导下进行,它又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势,已成为早期前列腺癌标准治疗手段之一。粒子植入治疗需要借助超声、CT、MRI等影像引导和辅助导航引导系统来实现粒子在肿瘤靶体积内精准分布,确保术后与术前计划高度一致。如何实现粒子在靶体积内精准适形剂量分布,图像引导结合模板辅助是实现粒子植入的关键。经直肠超声引导结合经会阴部模板辅助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已十分成熟,而其他部位肿瘤粒子植入引导技术标准尚没有达成共识。本文主要基于3D打印非共面模板辅助CT引导技术建立起的规范和共识,内容包括粒子剂量学、适应证、技术流程。粒子治疗是非常有效的局部治疗手段,但鉴于目前尚缺少大规模循证医学证据,需要多中心、前瞻、随机研究的高水平文章以提高循证医学等级。  相似文献   

3.
前列腺癌125^Ⅰ和103^Pd粒子植入治疗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前列腺癌的各种治疗方式中,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逐渐成为早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粒子植入治疗的疗效也得到肯定。Merrick等[1]对202例早期前列腺癌患者单用125I粒子或103Pd粒子植入治疗的8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达到93.3%和97.4%。粒子植入治疗常用的核素为125I和103Pd,二者在前列腺癌治疗过程和结果中有差异。我们比较前列腺癌125I和103Pd粒子植入的效果,现综述如下。一、125I粒子和103Pd粒子的物理学特点比较125I粒子的半衰期是60.2d,有低能的特点(平均能量为27.4keV),易于防护和保存;初始剂量率为7.7cGy/h。释放94%能量需24…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去势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39例早期前列腺癌实施经会阴超声引导和适时计划指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7例粒子术前行去势术,21例粒子植入后同时行去势术,11例粒子治疗后联合药物去势治疗.粒子治疗的匹配周边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s,MPD)为145-160Gy,尿道剂量低于400Gy.125I粒子活度0.35-0.50mCi,中位植入69颗(19-97颗).结果: 失败标准为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治疗后升高>4ng/ml,≤4ng/ml为生物化学无进展生存(biochemical disease-free survival,BDFS).全部患者顺利完成粒子植入术.36例粒子治疗后达到BDFS,3例分别在粒子治疗后6、8和36个月PSA升高,2例行内分泌治疗,1例行外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2年和3年BDFS分别为94.8%(37/39)和92.3%(36/39).粒子植入治疗后Ⅰ级和Ⅱ级直肠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1%(2/39)和7.7%(3/39),没有Ⅲ级和Ⅳ级直肠反应.粒子植入治疗后Ⅰ级、Ⅱ级和Ⅲ级尿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3.8%(20/39)、17.9%(7/39)和2.6%(1/39),对症处理好转.2例粒子移位,没有相关并发症.结论: 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具有安全、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恶性肿瘤68例,均行125I粒子植入治疗。植入前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计算术中所需125I粒子的总活度及粒子的数量,CT引导下植入病灶中,粒子活度为0.6-0.8mCi,处方剂量90-110Gy,术后验证粒子植入剂量分布。植入后复查并随访,统计有效率、局部控制率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68例患者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6个月有效率(包括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88.2%。术后随访6-24个月,局部控制率为76.5%,术中4例出现气胸,经治疗好转,术后出现粒子迁移3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导向125I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同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恶性肿瘤68例,均行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植入前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计算术中所需125Ⅰ粒子的总活度及粒子的数量,CT引导下植入病灶中,粒子活度为0.6-0.8mCi,处方剂量90-110Gy,术后验证粒子植入剂量分布.植入后复查并随访,统计有效率、局部控制率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68例患者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6个月有效率(包括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88.2%.术后随访6-24个月,局部控制率为76.5%,术中4例出现气胸,经治疗好转,术后出现粒子迁移3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导向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俞炎平 《中国肿瘤》2013,22(5):384-387
胰腺癌是难治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均较高,缺乏有效治疗手段,近年来我国相继开展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局部进展期胰腺癌.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肿瘤具有微创、并发症少、安全性高等特点,并可提高肿瘤局部控制率和患者生存质量.全文就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的治疗方法、安全性及临床疗效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随着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技术的迅速发展,该项技术已逐渐成为治疗前列腺癌的重要方法。文章检索了近10年来有关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文献报道,主要从~(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作用机制、适应证、处方剂量推荐、临床应用优势、应用现状及疗效评价、相关尿路不良反应治疗建议、粒子辐射防护等7个方面进行综述,并分析了目前~(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相关研究及辐射防护方面存在的一些不足,旨在为临床安全应用~(125)I粒子治疗前列腺癌提供更有力的依据和借鉴,丰富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背景与目的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内植入治疗,具有对肿瘤组织高度适形,低剂量长时间照射的特点。本研究通过测定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后肺癌患者血清CEA、CA125、NSE、CYFRA21-1等肿瘤标志物水平,观察125I粒子植入前后肿瘤标志物的变化,观察肿瘤治疗疗效分级与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关系。方法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患者前后血清中CEA、CA125、NSE、CYFRA21-1的浓度。结果125I粒子植入1月后,肺癌患者血清中CEA、CA125、NSE、CYFRA21-1等肿瘤标志物与植入前比较即出现明显变化(P<0.01)。125I粒子植入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上述肿瘤标志物水平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125I粒子植入治疗肺癌能够有效的降低多项肿瘤标志物的水平,不同的疗效分级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放射性^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7月至2008年12月恶性肿瘤68例,均行^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植入前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计算术中所需^125Ⅰ粒子的总活度及粒子的数量,CT引导下植入病灶中,粒子活度为0.6-0.8mCi,处方剂量90-110Gy,术后验证粒子植入剂量分布。植入后复查并随访,统计有效率、局部控制率及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68例患者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6个月有效率(包括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88.2%。术后随访6-24个月,局部控制率为76.5%,术中4例出现气胸,经治疗好转,术后出现粒子迁移3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CT导向^125Ⅰ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联合去势治疗早期前列腺癌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39例早期前列腺癌实施经会阴超声引导和适时计划指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7例粒子术前行去势术,21例粒子植入后同时行去势术,11例粒子治疗后联合药物去势治疗。粒子治疗的匹配周边剂量(matched peripheral doses,MPD)为145—160Gy,尿道剂量低于400Gy。^125I粒子活度0.35—0.50mCi,中位植入69颗(19—97颗)。结果:失败标准为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治疗后升高〉4ng/ml,≤〈4ng/ml为生物化学无进展生存(biochemical disease—free survival,BDFS)。全部患者顺利完成粒子植入术。36例粒子治疗后达到BDFS,3例分别在粒子治疗后6、8和36个月PSA升高,2例行内分泌治疗,1例行外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2年和3年BDFS分别为94.8%(37/39)和92.3%(36/39)。粒子植入治疗后Ⅰ级和Ⅱ级直肠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1%(2/39)和7.7%(3/39),没有Ⅲ级和Ⅳ级直肠反应。粒子植入治疗后Ⅰ级、Ⅱ级和Ⅲ级尿道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3.8%(20/39)、17.9%(7/39)和2.6%(1/39),对症处理好转。2例粒子移位,没有相关并发症。结论:经会阴超声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前列腺癌具有安全、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 放射性125Ⅰ粒子组织内植入治疗,具有对肿瘤组织高度适形,低剂量长时间照射的特点.本研究通过测定125Ⅰ粒子植入治疗前后肺癌患者血清CEA、CAl25、NSE、CYFRA21-1等肿瘤标志物水平,观察125Ⅰ粒子植入前后肿瘤标志物的变化,观察肿瘤治疗疗效分级与肿瘤标志物水平的关系.方法 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肺癌患者前后血清中CEA、CAl25、NSE、CYFRA21-1的浓度.结果 125Ⅰ粒子植入1月后,肺癌患者血清中CEA、CA125、NSE、CYFRA21-1等肿瘤标志物与植入前比较即出现明显变化(P<0.01).125Ⅰ粒子植入后1个月、3个月、6个月上述肿瘤标志物水平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 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肺癌能够有效的降低多项肿瘤标志物的水平,不同的疗效分级的肿瘤标志物水平明显不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I125放射性粒子组织间近距离植入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及副反应, 探讨其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根据制定的相应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计划, 对38例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应用手术配合I125粒子植入治疗或单纯粒子植入治疗, 术后随访观察疗效及副反应。   结果  所有病例随访12~28个月, 平均20个月, 其中23例手术配合粒子植入者局部未见明显新生肿物, 15例单纯粒子植入病例均见病灶不同程度缩小, 不适症状有所减轻。除2例患者出现局部皮肤色素沉着, 1例患者咽部不适1周后缓解, 余病例均未出现明显粒子植入后副反应。   结论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对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的近期疗效显著, 为综合治疗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在前列腺癌的各种治疗方式中,粒子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逐渐成为早期前列腺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粒子植入治疗的疗效也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15.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手段,其适应证、禁忌证及并发症逐渐得到完善,CT或超声引导下可以精确进行粒子植入,同时粒子治疗可以联合化疗、射频消融等手段,临床疗效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6.
放射性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肝移植癌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治疗兔VX2肝移植癌的疗效及其病理变化,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肝癌的可行性.方法:建立荷瘤兔肝移植癌动物模型.对照组(A组)植入空白剂量(OmCi)125I粒子,B组植入1.0mCi125I粒子,C组植入0.7mCi125I粒子,D组植入0.4mCi125I粒子.观察植入前后各组肿瘤体积并计算抑瘤率,切除肿瘤组织进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各治疗组肿瘤大小在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均小于同期对照组(P<0.01).在不同观察时期抑瘤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抑瘤率变化显著;各个组间抑瘤率差异在治疗后2周最为明显(P<0.01),以后减小,但均高于D组(P<0.01).病理切片显示靠近125I粒子处肿瘤细胞坏死,但远离粒子处仍可见存活肿瘤细胞.1.0mCi粒子对正常肝组织损伤较大.结论: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肝癌有效,单个粒子活度以0.7mCi左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放射性125 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在乳腺癌术岳胸壁复发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08年1月-2010年1月我院21咧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28个病灶采用放射性 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21例病例除胸壁复发外均还伴有远处转移。胸壁复发肿瘤周边剂量设定为50—60Gy。通过放射性粒子近距离治疗TPS计划系统,对治疗靶区进行三维重建,给出三维等剂量曲线图、植入粒子数目和植入位置。借助模板定位或直接经皮穿刺技术完成粒子植入治疗。结果:21例28个病灶完全缓解(CR)21个,部分缓解(PR)6个.无变化(NC)1个。总有效率96.4%。15例病侧胸壁疼痛患者疼痛均有缓解,缓解率为100%。结论:放射性125 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可作为乳腺癌术后晚期胸壁复发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CT引导下125I粒子永久植入治疗难治性恶性肿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评价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Ⅰ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临床难治性恶性肿瘤的安全性、疗效.[方法]14例难治性恶性肿瘤15个病灶,瘤体直径5.0cm~10.0cm,平均7.0cm.根据粒子植入术前14d内CT图像,采用治疗计划系统(treatment plan system,TPS)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按计划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准确植入125I粒子.植入后即刻及术后1~8个月CT复查观察粒子在瘤体内的分布、有无并发症发生及疗效.[结果]14例粒子植入均顺利完成,11例粒子分布满意,3例粒子分布欠均匀,2例分别于术后4周和8周对肿瘤冷区进行粒子补充,另1例患者拒绝再次植入术.单个瘤体内植入粒子数为9~85粒(平均47粒).14例患者15个病灶,完全缓解(CR)2个;部分缓解(PR)12个;无变化(SD)0个;进展(PD)1个.总有效率93.3%(14/15).除1例阴道癌术后盆腔转移患者粒子植入术后联合静脉化疗出现重度骨髓抑制,其余13例未见急性并发症和治疗相关的放射损伤.[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常规放化疗无效的恶性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125Ⅰ粒子植入联合化疗治疗复发鼻咽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患者分别行125Ⅰ粒子植入联合化疗和单纯化疗,观察其治疗前后复发病灶和EB病毒抗体滴度、血沉(ESR)、不良反应变化情况.[结果]125Ⅰ粒子植入联合化疗后的复发病灶CR 15例,PR 12例,SD 3例;对照组复发病灶CR 3例,PR 9例,SD 15例,PD 3例.125Ⅰ粒子植入联合化疗组EB病毒抗体滴度下降27例,稳定3例;对照组下降12例,稳定15例,上升3例.125Ⅰ粒子植入联合化疗组治疗前后ESR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29).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125Ⅰ粒子植入联合化疗对复发鼻咽癌的局部控制率高,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瘤体内植入125I粒子治疗兔VX2肝移植癌的疗效及其病理变化,探讨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肝癌的可行性.方法:建立荷瘤兔肝移植癌动物模型.对照组(A组)植入空白剂量(OmCi)125I粒子,B组植入1.0mCi125I粒子,C组植入0.7mCi125I粒子,D组植入0.4mCi125I粒子.观察植入前后各组肿瘤体积并计算抑瘤率,切除肿瘤组织进行常规病理检查.结果:各治疗组肿瘤大小在治疗前后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0.01),均小于同期对照组(P〈0.01).在不同观察时期抑瘤率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后抑瘤率变化显著;各个组间抑瘤率差异在治疗后2周最为明显(P〈0.01),以后减小,但均高于D组(P〈0.01).病理切片显示靠近125I粒子处肿瘤细胞坏死,但远离粒子处仍可见存活肿瘤细胞.1.0mCi粒子对正常肝组织损伤较大.结论:125I粒子组织间植入治疗肝癌有效,单个粒子活度以0.7mCi左右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