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痹,即痹阻不通之意。痹证是人体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后,气血不能通畅而引起肢体关节肌肉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甚或关节肿大、灼热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一、病因病理痹证主要是由于体虚,卫气衰微,腠理空疏,卫阳不固,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 1.风寒湿痹:风寒湿邪侵袭体表,或居潮湿之地、冒  相似文献   

2.
谢洪 《中国中医急症》2003,12(2):186-187
痹证是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引起的以肢体、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著以及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病症,具有渐进性或反复发作的特点。《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说明痹证主要病机是气血痹阻、筋脉失于濡养,虽有风痹、寒痹、湿痹、寒湿痹、骨痹、肌痹、筋痹、脉痹、皮痹之别,然其病因不外乎风、寒、湿、热痰、瘀等邪乘虚而入,流注于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痹久则邪气壅塞,血运不畅,脉络不通,可出现皮下结节、关节周围结节,甚至僵硬等症。治疗当祛风祛湿、散瘀…  相似文献   

3.
董康  吕圣爱 《光明中医》2008,23(11):1747-1748
痹证乃气血为病邪阻闭而致之疾病。凡人体肌表、经络、骨骼遭受风寒湿邪不断侵袭,久而久之使气血周流失畅引起筋骨、肌肉、关节等处的僵硬、疼痛、酸楚重着、麻木和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等证,皆称其痹证。临床常分为风寒湿痹及尴痹二种。它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风湿性、类风湿关节炎。“痹”之害人,轻则累及肌肤、经络,影响生活与运动,重则损伤筋骨、脏腑,甚至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4.
中医辨治痹证选药用药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鹏 《河北中医》2004,26(10):761-761
痹证是指因感受风寒湿热之邪而引起的以肢体及关节疼痛、酸楚、麻木、重着、活动障碍为主要症状的疾病。该病多由外感寒湿,冲风冒雨,汗出入水,睡卧当风,风寒湿邪留于关节经络,或素体虚弱,气血不足,腠理空疏,卫外不固,外邪入侵肌表,留连筋骨血脉,气血痹阻不通,筋脉关节失于濡养所致。“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其风气胜者为行痹,  相似文献   

5.
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中医“痹证”范畴,后世医家遵《内经》“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成痹”多从风寒湿三邪论治。治法必去此风寒湿三气之邪而痹病可愈。临证中风邪易祛,寒邪易散,而水湿之邪胶滞难除,为三邪中坚者,且性阴粘着,易留关节筋骨,致病多缠绵难愈。故治痹尤当治湿,湿邪祛则风寒无党而易散。 痹证初起,不论肿在小关节还是大关节,疼痛则一;不论是风邪、寒邪还是湿邪偏胜,走关节,入筋  相似文献   

6.
温补法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宇 《河北中医》1998,20(3):161-161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目前临床上尚无特殊疗法,多使用解热镇痛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副作用严重,且病情容易复发.中医理论认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中医痹证范畴,古代医籍对其病因病机早有论述,《素问·痹论篇》云:“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风寒湿三气条至,合而为痹也.”《济生方·痹篇》曰;“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痹也.”《类证治裁·痹证》:“诸痹……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之内袭,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涩,久而成痹”.结合类风湿性关节炎病程缓慢、容易反复、可侵犯全身各个器官等特点,笔者认为其主要病因病机是素体虚弱,正气不足,腠理不密,卫外不固,风、寒、湿之邪外袭所致,为本虚标实之证.其病之本为肾阳不足,其病之标为风、寒、湿邪.因此,治疗上应使用温经通络,补肾壮阳之法.如《金匮·中风历节  相似文献   

7.
<正> 痹者闭也,气血凝涩不行之意。痹证主要指人体关节肌肉之经脉气血为风寒湿或兼热邪痹阻引起的以关节肌肉疼痛为主要特征,有时兼感肿胀,酸麻重着,甚则关节屈伸不利的证候。中医论痹以《素问·痹论篇》为基础,一般大别为风寒湿痹与热痹论治。风寒湿痹又可根据邪气的偏胜而有行、痛、着痹之分。  相似文献   

8.
董荫庭治疗痹证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祖父董荫庭是河北省名老中医,善攻风湿痹证,风湿痹证沉滞重者,缠绵不愈,治疗本病非常棘手。但外祖父对本病有独到之处,我随外祖父行医数年。现将对本病的典型案例总结如下,以供参考。痹证,是由风寒湿邪侵袭人体肌表经络,气血运行不畅,引起肌体关节等处疼痛、酸楚、麻木、重着等。《素问·痹论》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着痹也”。《金匮翼》说:“府藏经络,先有蓄热,而复遇风寒湿气客之,热为寒郁,气不得通,久之寒亦化热,则疒君羊痹火翕然而闷也。”《济生方》“……皆因体虚,腠理空…  相似文献   

9.
论痹证当重除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丁元庆 《光明中医》2001,16(1):23-25
1 痹证病因有四,湿居其要11 痹分寒热,湿为主因:风寒湿热邪气是痹证发病的原因。临床按其属性,可分为寒热两大类,即风寒湿痹与风湿热痹。综观痹证发生发展的病理过程及其临床表现,每与湿邪有着密切的联系。痹证之湿,非由外袭,即自内生。湿邪留着筋骨肌肉关节,则疼痛、肿胀、沉重、浮肿;湿邪久结,生痰生瘀,阻滞经脉关节,则疼痛、变形。痹证之关节肿胀非痰瘀,即湿邪,但痰瘀之成较晚,而湿邪则存在于痹证发生发展的全过程。故又有“痹必挟湿”之说。湿为阴邪,六淫邪气惟湿有形,《临证指南医案》曰:“湿为重浊有质之邪”。惟其有形,故为诸邪之…  相似文献   

10.
中晚期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药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祖国医学中的痹证范畴,《素问·痹证篇》“风寒湿之气杂至,合而为痹也”,阐明了痹证是由于风寒湿邪侵犯人体,留滞肌肉经络,导致气血闭阻,从而引起关节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症的一类疾病,又指出“五脏皆有所合,病久而不去者,内舍于其合也”,也说明本病是一种全身性疾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若早期失治误治,长期不愈,则发展为关节疼痛、肿胀较重,活动受限或关节变形,功能障碍的中晚期类风湿关节炎,其治疗则较困难。其病因、病机可用“虚”、“邪”、“瘀”概…  相似文献   

11.
<正> 痹证是各种关节、筋骨、肌肉疼痛麻木疾患之统称。痹者闭也,痹证是指人体营卫气血失调,肌表、经络遭受风寒、湿、热之邪侵袭,气血经脉为病邪闭阻而引起经脉、肌肤、关节、筋骨疼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或关节肿大、僵硬、畸形、肌肉萎缩。严重者影响脏腑等为其临床特征的一类疾病。痹证以病因分类为风痹、寒痹、湿痹、热痹;以症候分类为行痹、痛痹、着痹、周痹(疼痛遍及全身之痹)、众痹(此起彼伏,疼  相似文献   

12.
痹证病因早在<黄帝内经素问·痹论>中指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不与风寒湿合,故不为痹",认为痹证是由于人体同时感受外界的风、寒、湿邪所致.自此以后,很多医家大多遵循痹证病因为感受外邪之说直至现代,认为痹证是由于风寒湿邪侵袭人体或感受热邪所致.这种痹证病因是由风寒湿热等外邪所致的传统理论制约着我们对痹证病因的认识,也影响痹证学术的研究和发展,事实上痹证病因并非单独由感受外邪所致,痹证也可单独由内伤七情,饮食不节或其他原因所导致.现将痹证的一些常见病因论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痹证辨证施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丽琴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6):1094-1095
痹证是由于风、寒、湿、热等邪侵袭人体,阻滞经络,关节气血不畅所致,其临床表现为肌肉筋骨关节发生酸痛、麻木、重着、屈伸不利及关节肿大,灼热等症状,以冬春两季和寒冷潮湿地区多见,常因气候变化和遭受风寒湿邪而加重,《素向·痹论》认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临床上  相似文献   

14.
中医药对认识与治疗各类退变性骨关节炎有悠久的历史 ,它归属中医“痹症”范畴。《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 ,合而为痹也。其风气胜者为行痹 ,寒气胜者为痛痹 ,湿气胜者为着痹。”《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曰 :“地之湿气 ,感则害皮肉筋脉。”明确的指出了痹症的形成乃风寒湿邪入侵肌表 ,留滞经络 ,阻遏气血 ,导致肌肉、筋骨、关节疼痛、酸楚、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其后 ,历代医家对其发病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如《儒门事亲·痹论》曰“此疾之作 ,多在四时阴雨之时 ,及三月九月 ,太阳寒水用事之月…… ,或频水之地 ,劳力之人…  相似文献   

15.
痹病是人体正气不足或者脏腑功能失调,风寒湿热燥等外邪乘虚侵袭,造成经脉气血不荣,出现肢体关节肌肉疼痛、重着、麻木、肿胀、屈伸不利,甚至关节,或累及脏腑为特殊的一类疾病.包含了西医一些风湿病(结缔组织病).兹结合中医临床及现代研究对“痹病必夹湿”作一分析.1 痹病临床常见证与湿证的关系1.1 风寒夹湿 《内经?痹病》提出“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可见风寒并不是单独致病,而是往往与湿邪相兼为病.风为百病之长,擅行而数变,往往与它邪夹杂为病,最常见的是风以湿邪为载体而留滞人体肌肉经络关节,从而导致风湿痹证;寒为阴邪,湿亦为阴邪,二者同气相求,易于兼杂为病而成寒湿痹阻.  相似文献   

16.
浅谈痹证的辨证施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痹证是指外邪侵袭于肌表、经络、关节 ,气血运行不畅 ,引起肢体、关节、肌肉等处疼痛、酸楚重着、麻木、屈伸不利的一类病证。涉及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骨关节炎等疾病 ,临床应用辨证施护的方法配合治疗 ,取得满意效果 ,浅淡体会如下。1 病因病机痹证的发生主要由于正气不足 ,感受风、寒、湿、热之邪所致 ,内因是痹证发生的基础 ,素体虚弱、腠理不密、卫外不固是引起痹证的内在因素。①风寒湿外袭。由于正气不足 ,风寒湿三气乘虚内袭 ,气血为之凝滞 ,久而成痹 ,风胜者为行痹 ,寒胜者为痛痹 ,湿胜者为着痹。②邪留化热 …  相似文献   

17.
“痹”症之论首见于《内经》,《内经》言及“痹”处甚多,《素问·痹论》、《灵枢·周痹篇》为论“痹”专篇,其所言“痹”字,涵义颇丰,本文拟就“痹”之含义、病因、病机、及其病证分类、预后作一追溯探析。痹之含义《说文解字》云:“痹、涩病也。”《集韵》:“涩,或作湿”与湿同。《素问·异法方宜论》曰:“南方者……,其地下,水土弱,雾露之所聚也。……其病挛痹,”歧伯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可见,“痹”的原义是指风寒湿邪所引起的一种疾病。其实,“痹”作为病名言,其为“痹证”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素问·痹论》曰:“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又《灵枢·刺节真邪篇》曰:“虚邪之中人  相似文献   

18.
痹证之痹为闭阻不通的意思,痹证风寒湿邪侵袭人体肌表经络致使气血阻塞、运行不利,引起肌肉、关节部位发生疼痛、酸麻、重着、屈伸不利、关节肿大等症状.笔者根据临床经验,将其分为3个类型药针同治,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正中医学的痹证指人体肌表、经络受风寒湿邪侵袭,致使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肌肉、筋骨、关节等酸楚疼痛麻木,行走不便,关节肿大、屈伸不利等,分为痛痹(疼痛较剧烈)、行痹(疼痛游走)、着痹(关节酸痛重着不移)等,相当于现代医学的风湿性关节炎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此病好发于冬季,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多风寒湿,痹证发病率较高。西医常予非甾体抗炎药、激素、抗风湿  相似文献   

20.
重用黄芪治痹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袁波 《新中医》1997,29(4):49-50
重用黄芪治痹证袁波痹证如《素问·痹论篇》曰:“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故治疗上多从祛风、散寒、除湿着手。然而,正虚,尤其是阳气不足,卫外不固才是发生痹证的内在因素。《济生方·痹》则有明确的论述:“此病皆由于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