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颈椎相关疾病X线片表现 1.寰、枢椎错位的X线片表现:开位片中寰椎两侧的侧块不对称;寰齿侧间隙及寰、枢关节间隙左右不对称;寰、枢椎外侧缘或其关节面的内侧缘左右不对称;齿状突轴线与寰椎的中轴线不重叠,二轴线互成夹角或有分离;枢惟棘突偏离齿突中轴线.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外伤性寰枢关节旋转固定的CT影像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影像和临床证实的8例外伤性寰枢关节旋转固定患者的影像资料,分析其多排螺旋CT影像特点;测量寰齿前间隙(atlantodental interval,ADI)以及双侧寰齿侧间隙(odontoid lateral mass interval,OLMI)不对称值。另随机选取因颈部外伤来院经影像和临床证实的无寰枢关节异常及颈椎骨折的60例患者为对照组,测量对照组的ADI、OLMI不对称值。结果 8例外伤性旋转固定中,发现FieldingⅠ型4例,Ⅱ型4例;ADI为(3.3±1.3)mm,其中Ⅰ型ADI(2.3±0.5)mm,Ⅱ型ADI(4.3±0.8)mm;双侧OLMI不对称值(odontoid lateral mass interval asymmetry,OLMIA)为(2.7±2.0)mm。对照组ADI为(1.5±0.4)mm,OLMIA为(0.8±0.7)mm,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排螺旋CT的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技术可以很好地显示外伤性寰枢关节旋转固定及其伴有的寰枢椎骨折。OLMI不对称现象在人群中普遍存在,诊断外伤性寰枢关节旋转固定需结合其他影像征象及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马健康 《吉林医学》2013,34(11):2108-2109
目的:探讨X线检查在枢椎齿状突骨折术前术后的诊断价值和不足。方法:对22例齿状突骨折术后患者X线平片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9例术后X线检查显示,齿状突骨折复位好,寰枢关节对称,1例螺钉未位于齿状突内;2例寰枢关节不对称。结论:X线平片是术前术后诊断枢椎齿状突骨折的常规检查,应摄正侧位和张口位片,在平片提示有可疑骨折时或临床症状怀疑骨折时,平片不能确诊时应结合CT、MRI检查。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寰枢椎骨折脱位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对40例可疑有寰枢椎骨折脱位患者MSCT扫描资料进行总结,常规层厚5mm,层距10mm,采用UM模式扫描,重建层厚1.25mm,层距0.63mm,并将CT薄层图像传输到工作站.结果明确诊断有32例,其中寰椎骨折6例,枢椎齿状突骨折10例,枢椎体骨折3例,枢椎椎弓骨折6例,寰枢关节不全脱位7例.多层螺旋CT能清楚显示寰枢椎骨折脱位的部位及性质,可做为寰枢椎骨折脱位首选检查.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枢椎有限元模型,探索不同受力状态下齿状突发生Ⅱ、Ⅲ型骨折的趋势。方法用64层螺旋CT对健康成人进行颈部扫描,利用MIMICS软件重建枢椎的面模型及优化网格,而后导入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中,生成体网格,即生成枢椎有限元模型。模型加载,force/moment200N分别施于枢椎齿状突中部、尖部、底部及侧方节点。结果force/moment施于齿状突中部节点时应力集中分布在齿状突基底部及中下部;施于尖部时应力集中于齿状突基底部及双侧上关节突;施于底部时应力集中于齿状突基底部及双侧上关节突;施于侧部时应力集中于枢椎齿状突基底部两侧。结论所建立的枢椎有限元模型可有效用于模拟生物力学分析。颈椎在旋转状态下遭受暴力更易产生Ⅱ型齿状突骨折,后伸及前屈时则易发生Ⅲ型骨折。  相似文献   

6.
寰枢椎复合骨折占所有颈椎急性损伤的3%,占所有寰椎骨折的43%和枢椎骨折的16%[1].在老龄人群中,跌落是主要的因素,而在年轻人中愈加常见,当其发生时,多来自于交通事故.这些复合骨折与单独的寰椎和枢椎骨折相比,有着更高的神经损害率,尽管寰枢椎骨折诊断相对容易,但是其治疗方法并不统一,坚强的外固定和早期手术干预被认为是治疗该类骨折的最有效方法.如行稳定手术,却无公认的稳定脊柱的标准术式.笔者拟就寰枢椎复合骨折的诊断和治疗及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上颈椎是指位于枕骨和C节段之间的结构,包括枕骨髁、寰椎、枢椎及其间的韧带、椎间盘等软组织。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交通工具的增加以及建筑事业的发展,事故也频发,颈椎损伤在临床上也越来越常见。上颈椎损伤占颈椎损伤的1/3,而枢椎骨折又在上颈椎骨折中较为常见。由于枢椎在脊柱中解剖结构较为特殊,使其骨折形式较为多样化,目前临床上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因此对于枢椎骨折的治疗存在诸多争议。本文就枢椎骨折的基础、诊断和治疗等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秦兆玥  朱占林  门立明 《中外医疗》2011,30(27):180-180
目的 测量环枢关节间隙、环齿关节间隙的正常值.讨论其环齿关节不对称性的临床意义,提高环枢椎脱位的影像学诊断作用.方法 随机抽取200名成人进行测量.不分性别且均无外伤、感染、先天性畸形等病史,使用德国西门子数字胃肠机,测量其环齿关节间隙、环枢关节间隙.结果 环齿关节(正位开口位),齿状突与环椎两侧间隙为:右侧最宽4mm、最窄2mm,左侧最宽5mm,最窄2mm.200例中两侧不对称者占30%,不对称差值最大达3mm.环枢关节(颈椎侧位)环椎前弓后缘与齿状突前缘之间隙为1~2mm,平均1.48mm.结论 正常的环齿关节两侧间隙可以不对称,其差值最大达3mm.因此,不能单纯依据环枢关节不对称对环枢关节脱位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4):165-168
枢椎骨折约占颈椎骨折的20%,临床常见的是枢椎齿状突骨折和Hangman骨折,而枢椎椎体骨折,即"非齿突非Hangman骨折",较为少见,又称枢椎混杂型骨折。枢椎混杂型骨折创伤机制复杂,临床表现变异较大,骨折形态表现多样,关于其定义、分型及治疗均存较多争议。本文就枢椎混杂型骨折的流行病学特点、分型、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吴贵亮  胡敏  周勇 《海南医学》2015,(5):722-723
目的探讨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齿状突骨折的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1年10月至2013年8月对8例齿状突骨折进行了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术后进行随访并观察其疗效。结果均成功置入双侧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未发生椎动脉及脊髓、神经根损伤。本组所有病例均获随访,时间9~18个月,平均13个月。内固定无松动及断裂,骨折均愈合,寰枢椎后方植骨均融合。术后枕颈部疼痛消失,颈部活动明显改善,但旋转功能仍受限。结论寰枢椎椎弓根钉棒系统虽然风险较高,降低了颈椎的活动度,但它具有固定牢固、骨折愈合率高的优点。因此,对于齿状突骨折,特别是不适合行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者,仍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寰枢椎脱位、不稳定可因寰椎骨折、枢椎齿突骨折、横韧带断裂、寰枢椎与枕骨大孔区发育异常、骨与关节的结核、肿瘤、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损引起。寰枢椎部位的创伤导致的脱位在临床上很少引起脊髓损伤,复位与固定相对容易,如早期治疗得当,预后较好。发育异常引起的寰枢椎脱位病程多比较长,寰椎与枢椎骨结构缺陷或变形,脱位严重,  相似文献   

12.
寰枢椎复合骨折仅占所有颈椎急性损伤的3%,寰椎骨折的43%和枢椎骨折的16%[1].该类疾病尽管发病率较低,但与单纯寰椎或单纯枢椎骨折比较,神经损伤发生率更高[2].由于寰枢椎复合骨折尚无统一的治疗方案,因此对此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存在诸多争议.本文就寰枢椎复合骨折的基础、诊断和治疗等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螺旋CT及其多平面重组(MPR)在小儿寰枢椎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用螺旋CT对28例小儿寰枢椎行薄层螺旋扫描,并做MPR图像重建,通过工作站进行后处理以获得更多平面MPR重建图像.结果 28例小儿寰枢椎病变中,寰枢椎脱位17例,其中前脱位3例,后脱位3例,旋转脱位8例,咽喉部炎症、感染、脓肿等引起脱位的3例.寰枢椎骨折8例,寰椎骨折3例,其中前弓骨折1例,侧块压缩骨折2例.枢椎骨折5例,其中齿状突骨折4例,椎弓根骨折1例.寰枢椎骨折的8例病例中,其中7例伴有脱位.齿状突发育不良3例.MPR诊断28例.结论 螺旋CT重建技术MPR对小儿寰枢椎损伤做出全面而准确的评价,是小儿寰枢椎损伤最理想的检查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急性上颈椎损伤的CT征像,评价CT在急性上颈椎损伤诊断中的价值及限度.方法 回顾性分析34例上颈椎外伤的X线、CT检查资料,6例行MRI检查.结果 寰椎骨折7例,齿状突骨折16例,枢椎椎体骨折3例,枢椎椎弓骨折7例,单纯性寰枢关节半脱位1例.结论 在急性颈椎损伤中,CT能快速、安全地对上颈椎骨折、脱位、做出准确诊断,CT是上颈椎损伤最好的检查方法,应该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急性上颈椎损伤的影像表现,评价影像学在急性上颈椎损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析42例上颈椎外伤的X线、CT资料,其中16例行MRI检查.结果:寰椎骨折10例,齿状突骨折17例,枢椎椎体骨折6例,枢椎椎弓骨折8例,单纯性寰枢关节半脱位1例.结论:X光、CT与MRI结合能快速、安全地对上颈椎骨折、脱位、做出准确诊断,CT是上颈椎损伤最好的常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寰枢椎上接颅骨的枕髁,下连3、4颈椎,它不仅有负重的作用,而且是头部旋转运动的主要关节[1],外力作用易发生脱位、骨折现象.其中以寰枢关节脱位、枢椎齿状突骨折,以及寰枢椎骨折后合并寰枢椎脱位较常见.随着多层螺旋CT的应用,其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如多层面重建技术(MPR)能够精确的显示寰枢关节解剖细节,为颈部外伤辅助检查提供了更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陈连  王春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11):41-43
上颈椎损伤系指寰枢椎及其附属结构因创伤而致骨折、韧带撕裂、关节脱位等,该类损伤并非少见。由于其解剖结构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故与颈椎其他部位的损伤,在损伤机制、临床表现及治疗等方面存在许多差异。根据损伤部位和类型分类上颈椎的损伤可分为:(1)寰枕关节脱位;(2)寰枢关节半脱位;(3)寰椎爆裂性骨折(Jefferson骨折);(4)寰椎前弓撕脱骨折;(5)寰椎后弓骨折;(6)枢椎椎弓骨折(Hangman骨折);(7)枢椎椎体骨折;(8)齿状突骨折;(9)寰枢间韧带损伤、寰枢关节脱位。上颈椎损伤常引起不同程度的脊髓损伤的表现,随着科学的发展,尤其是外科学与内同定材料的发展,对上颈椎损伤的治疗进步较快。现就对上颈椎损伤的治疗进展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18.
蒙芝健  吴强初  杨硕望  王锡雄 《广西医学》2012,34(11):1590-1591
目的探讨上颈椎不稳定或脱位手术治疗原则及手术方式。方法采用后路寰枢椎复位椎板钩内固定术加植骨融合术治疗儿童陈旧性枢椎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关节脱位1例。结果复查CT显示寰枢关节复位及内固定良好,症状消失,行走正常。结论应用椎板钩内固定加植骨融合治疗儿童陈旧性枢椎齿状突骨折并寰枢椎关节脱位,具有效果好、操作简单、手术风险小、复位固定牢靠等特点。  相似文献   

19.
俞璐璐 《浙江医学》2014,(4):338-339
寰椎骨折多由重物撞击头顶部或车祸引起,是较常见的上脊椎损伤,大多可通过颅骨牵引或头环背心等方法治愈,而因寰椎前后弓双侧骨折或伴寰椎横韧带损伤导致上枕颈部极度不稳定患者,需要手术治疗[1-2]。2007-04-2009-06本院采用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结合经寰椎后弓钢丝固定技术(Brooks技术)治疗不稳定性寰椎骨折患者12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将术中手术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寰椎、枢椎新鲜骨折的保守治疗的疗效.[方法]寰椎骨折5例,枢椎齿状突骨折13例,创伤性枢椎滑脱5例,行颅骨牵行后,用头环背心或支具外固定.[结果]2例齿状突骨折未愈合,4个钉道感染.[结论]保守治疗部分寰椎、枢椎骨折是有效,合理选择病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