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毅教授在系统继承历代医家郁证学说精华的基础上,结合长期临床实践,拓展了郁证学说在乳腺病中的运用,提出了“六郁治乳”理论。认为中医治疗乳病可从气郁、血郁、火郁、痰郁、食郁、湿郁“六郁辨之”,乳房疾病的产生主要与肝、脾(胃)、肾及冲任等经络相关;乳腺疾病可从“六郁治之”,确立了“明辨六郁,详察虚实,标本兼顾,平衡调治”的总体治则,临床诊疗可采用祛除诸郁之疏肝、祛瘀、清热、化痰、利湿、消食、健脾、补肾等“八法”,以平衡调治为宗。“六郁治乳”理论为构建中医乳房病学系统的理法方药辨治体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刘祖贻研究员认为,脑病虽六因,但重在内风、血瘀与正虚,其病机重在肾虚髓亏络瘀,其治疗可从治外邪、治痰、治瘀、治肝、治肾治脾、治心等7个方面变化而出,但应重在治肝、肾和血瘀,其辨治要点在于病证结合,辨同求异.  相似文献   

3.
三部六病学说依据人体可区分为整体、系统、局部组织器官三个层次,逐渐形成了三部六病说、整体气血论、局部证治观三部分内容.本系列前七篇介绍了三部六病辨证论治理论体系和整体气血论的基本内容,本篇和下一篇分别以肿瘤病和糖尿病为例介绍局部病的证治观.  相似文献   

4.
五运六气治疫遣方用药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五运六气理论提出对时令性疫病的独特认识并积累一定临证经验,其治疫的遣方用药原则是因时随病、按症施治、灵活化裁。可按不同年份的五运、六气特点制定系列方剂,按四时非时之气或时气自病而遣方。或按五运、六气特点调配相应的治疫成药,如按不同年份岁运而确定君药,依四时之气化裁疫病通治方等。深入探讨五运六气防治疫病的指导原则与遣方规律是提高中医疫病防治能力的有力保障之一。  相似文献   

5.
衄血辨治六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衄血辨治六法,即清脏腑热、凉血解毒、滋阴降火、益气摄血、降气潜血、活血化淤,六者可临证互参,但重在审因论治,体现前人“见血休止血”之理,避免止血留淤之弊。  相似文献   

6.
浅谈咳嗽的七法六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遵循《素问》所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总结出宣、降、温、清、补、润、敛七法和治脾、治肾、治肝、治气、治血、治痰等六治。  相似文献   

7.
郑爱军 《北京中医药》2019,38(11):1114-1117
针灸治痰是周德安教授"针灸六治"学术思想之一。周氏"针灸六治"包括针灸治神、治痰、治风、治痛、治聋、治动。针灸治痰方法有化痰、豁痰、涤痰、消痰法。针灸治痰处方包括针灸化痰方、针灸豁痰方、针灸涤痰方、针灸消痰方。周德安教授针灸治痰学术思想有完备的理、法、方、穴、术,为痰证的治疗提供很好的临床思路,广泛用于多种疑难杂症的治疗中。  相似文献   

8.
《中医药学刊》2004,22(12):2268-2269
胆固醇升高自测法,黑木耳可治早搏,冬季睡眠六忌,花生米食疗方,板栗健肾补脾……  相似文献   

9.
《黄帝内经》认为六气的逆从胜复等可以作为病因导致疾病的发生。宋·陈无择尊《黄帝内经》之旨,依时气病证之异,在《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中创立六气时行民病证治主方6首。本文从六气角度对6首方剂主治民病证治特点及组方特色进行研究,发现六气司天、在泉不同、民病证治各异,六气所主气候、病证不同,组方各异。同时笔者也提出临床在尊经旨运用六气方的同时,应结合当今时气的特点及个人体质的实际情况,对六气方进行适当加减、灵活运用,从而发挥五运六气对临床辨治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清代著名温病学家吴鞠通深谙五运六气之理,他运用五运六气理论在《温病条辨》中对温病发病诊治等作了全面的论述。本文从运气不同、疫病寒温各异,辨证治疫、注意温凉,岁气君火、易发伏暑,痘本温病、治在求本四个方面对吴鞠通的辨治温病的五运六气思想进行了深入探讨,对现今研究运气对温热性疾病的影响、诊治及全面了解吴鞠通的学术思想具有重要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徐陆周主任医师是吴门医派、孟河医派传人,见解独到,用药简约,出奇制胜。经过多年的临证研究,他认为食管瘅可从"六郁理论"论其病源,分而治之,重视中焦气机升降,疗效显著。本文通过总结徐陆周从"六郁"辨治食管瘅经验,以资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论戾气为六气变化之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又可的戾气学说虽然深刻地揭示了戾气致病的总的规律和特点,区分了戾气致病与六淫致病的不同特点,对临床上全面认识疫病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但其完全割裂了戾气与六淫的联系,使之无法与中医理论体系内的药性、病机、证候、治法、方药等贯通,难以融入中医理论体系.有鉴于此,笔者根据<内经>的疫病理论,结合历代医家治疫实践,分析了吴又可的戾气学说的利弊,提出了六淫为六气之太过,戾气为六气变化之极,以期使戾气学说融入中医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3.
林毅教授在继承历代医家郁证学说的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实践,提出"从六郁治乳"理论,认为乳腺疾病发以六郁、治以六郁,对乳腺病的治疗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成为其学术思想脉络的主干。  相似文献   

14.
六气时行民病证治方见于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共6首,依司天在泉不同而立方.对六气时行民病方的比较和数据分析,研究其用药规律发现因六气司天、在泉不同,其组方用药随六气所主气候、病证不同有较大差异;制方依据《黄帝内经》五味胜复理论配伍,君药随六气胜复而不同,用药偏辛甘温,注重调理脾胃.六气时气民病证治方为针对六气变化而...  相似文献   

15.
内經六微旨大論說:“少阳之上,火气治之,中见厥阴;阳明之上,燥气治之,中见太阴;太阳之上,寒气治之,中见少阴;厥阴之上,风气治之,中见少阳;少阴之上,热气治之,中见太阳;太阴之上,湿气治之,中见阳明。”它以风寒热湿燥火为本,三阴三阳为标,本标之中者为中气,如少阳厥阴为表里,阳明太阴为表里,太阳少阴为表里,表里相通,則彼此互为中气。这本来是就自然界气化而言(可从一年四季二十四节的六气推步看出),它和人体脏腑經絡并不是一回  相似文献   

16.
闻新丽 《陕西中医》2011,32(5):583-585
目的:介绍张振中主任医师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经验。方法:将张老运用中医治疗本病的方法进行归纳总结,分为六型:肝胃不和型治以柴胡疏肝散加减;脾胃湿热型治以柴平饮加减;脾胃虚弱型治以香砂六君子加减;胃阴亏虚型治以一贯煎合益胃汤加减;瘀血阻络型治以失笑散合丹参饮加减;寒热错杂型治以半夏泻心汤加减。结论:以中医辨证施治为先,西药辅助,尤其对难治性、复发性、老年性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更显优势。  相似文献   

17.
贾福奎主任医师辨治颈椎病经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英茹  刘玫 《新中医》2001,33(7):10-10
认为颈椎端正属本虚标实证,本虚以肝脾肾虚为主,标实以风寒湿痰为主;主张辨证辨病结合、内治外治结合,内服以滋补肝肾、温经通络、健脾和胃为法,分别以杞菊地黄汤、桂枝加葛根汤、六君子汤加味治疗,外治以自制骨宁膏(川乌、草乌、马钱子、乳香、没药、肉桂、麝香、樟脑等)穴位外敷。认为内外合治可健脾滋肝补肾,温经通络止痛,达到标本兼治目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一、经4次排毒治愈鼻窦炎(文化遗产),此术可转让。二、鼻甲肥大涂药术(文化遗产),30秒治愈鼻甲肥大,此术可转让。三、"十六字方针"妙治关节炎(获市科技进步奖)。四、"三四六一二"切脉法,不用患者开口,即知病因所在。五、售水丸机,转让治颈椎病、口臭和类风湿疾病的专利。六、"三三三"方案妙治牛皮癣,让所有患者信服。七、新法埋线立即止痛,两周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八、新法熬膏药,两周不流不掉治疼痛。九、臂三针3分钟缓解全身疼痛。  相似文献   

19.
正一、经4次排毒治愈鼻窦炎(文化遗产),此术可转让。二、鼻甲肥大涂药术(文化遗产),30秒治愈鼻甲肥大,此术可转让。三、"十六字方针"妙治关节炎(获市科技进步奖)。四、"三四六一二"切脉法,不用患者开口,即知病因所在。五、售水丸机,转让治颈椎病、口臭和类风湿疾病的专利。六、"三三三"方案妙治牛皮癣,让所有患者信服。七、新法埋线立即止痛,两周治愈腰椎间盘突出症。八、新法熬膏药,两周不流不掉治疼痛。九、臂三针3分钟缓解全身疼痛。  相似文献   

20.
治妇必治血。治血不忘瘀 妇科病尽管虚实夹杂,但主要是经、带、胎、产之变,其致病因素有外感六淫、内伤七情、多产房劳之分,其病情亦有寒热虚实的不同。但妇女以血为主,以血为.用,其生理活动与血的盛衰、盈亏、寒热、通闭息息相关。如血热则迫血妄行,可出现月经先期、量多.甚至暴崩漏下;血寒则冲任凝涩,气血不通,可致痛经、闭经、不孕、胎萎不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