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背景和目的:众所周知β阻断剂对慢性心力衰竭(CH F)患者是有益的。最近甚至在高龄CH F患者中也观察到了这些获益。本研究在年龄大于70岁、左室射血分数<40%、合并有慢性房颤的CH F患者队列中,评价应用卡维地洛治疗的可行性、耐受性和安全性。为此,作者设计了一项为期12个月的前  相似文献   

2.
背景:慢性心力衰竭(CH F)患者内皮功能的恢复可以改善其运动耐量。已有研究表明ACE抑制剂和β受体阻断剂能增强内皮功能和运动耐量。本研究旨在确定CH F患者使用ACE抑制剂和β受体阻断剂的最佳治疗方案后,次极量运动耐量的短期改善是否和外周内皮功能恢复相关。方法:评估了33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功能性二尖瓣反流(M R)和心肌不同步通常发生于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并对预后和症状产生不利影响。本研究旨在评估严重左室收缩功能障碍致慢性心力衰竭(CH F)患者在动力性运动过程中M R严重程度发生变化的机制。方法和结果:入选70例患有左室收缩功能障碍犤左室射血分数(EF)<4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房颤(AF)患者中充血性心力衰竭(CH F)的发生率和存活率是否已随时间发生变化。方法和结果:选取明尼苏达州Olm sted县1980—2000年间诊断为初发AF的患者,并随访医疗记录至2004年。评估CH F的发生率和存活率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在诊断为初发AF且在AF诊断之时及之前无CH F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的摄氧效率特点,并分析摄氧效率与OSAHS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将2010年7月至2013年10月在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科就诊的OSAHS患者30例作为OSAHS组,其中男24例,女6例,年龄32 ~ 75岁;同年龄段的健康志愿者25名作为正常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进行常规肺功能、心脏超声、多导睡眠图和斜坡式功率递增症状限制性心肺运动试验测定,采用实时呼吸法对呼吸交换参数进行收集和分析.计数资料用构成比标识,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x2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结果 OSAHS组峰值摄氧量(peak VO2)及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百分比(peak VO2% pred)分别为(18±4)L/min和(68±14)%,显著低于对照组[(28±6)L/min和(84±1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值分别为7.13和4.23,P值均<0.01).OSAHS组摄氧效率斜率(OUES)、摄氧效率平台(OUEP)和无氧域时的摄氧效率(OUE@AT)分别为(1.8±0.4)L·min-1·lg-1、(31±5) ml/L和(30±5) ml/L,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2.3 ±0.5)L·min-1·lg-1、(36±4) ml/L和(36±4) m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为3.78 ~ 4.49,均P<0.01).OSAHS组的OUES、OUEP和OUE@AT与peak VO2%pred呈显著正相关(r值为0.53 ~0.67,均P<0.01).OSAHS组的OUES、OUEP和OUE@AT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呈显著负相关(r值为-0.67~-0.54,均P<0.01).结论 OSAHS患者的摄氧效率显著低于健康人,且与患者的疾病严重程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6.
Shen YQ  Jiang JF  Wang LM  Che L  Qi XQ  Xu WJ  Deng B  Song HM  Ma WL  Yan WW  Zhang XY  Zhang QP  Li GH 《中华医学杂志》2011,91(38):2678-2682
目的 探讨有氧运动康复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 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49%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50例,分为运动组25例及非运动组25例,并实施心肺运动试验(CPET).运动组执行以无氧代谢阈值(AT)前10 J/s为运动强度而制定的有氧运动处方,非运动组要求日常活动.先进行6次医院监护下的有氧运动训练,之后采用家庭有氧运动训练.3个月后复查CPET.结果 两组患者无氧代谢阈值氧耗量(VO2AT)、峰值氧耗量、AT负荷、峰值负荷、峰值每搏摄氧量(峰值VO2/HR)、二氧化碳通气当量斜率(VE/VCO2斜率)基线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经过3个月有氧运动康复后,运动组VO2 AT、峰值氧耗量、AT负荷、峰值负荷、峰值VOJHR较基线增加,VE/VCO2斜率较基线减小,3个月前后,VO2 AT、峰值氧耗量、AT负荷、峰值负荷、峰值VO2/HR、VE/VCO2斜率变化值分别以ΔVO2AT、Δ峰值氧耗量、ΔAT负荷、Δ峰值负荷、Δ峰值VO2/HR、ΔVE/VCO2斜率表示,两组患者ΔVO2 AT、Δ峰值氧耗量、ΔAT负荷、Δ峰值负荷、Δ峰值VO2/H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运动组与非运动组分别为,ΔVO2AT:2.8(1.2 ~ 3.5) ml·kg-1·min -1,-0.3(-2.8~0.1)ml· kg-1·min-1,P<0.01;Δ峰值氧耗量:3.4(1.8~4.6)ml·kg-1·min -1,-0.5(-1.4~0.3)ml·kg-1·min-1,P<0.01;ΔAT负荷:15.0(2.5~22.5) J/s,0.5(-4.2~3.8)J/s,P<0.01;Δ峰值负荷:15.0(1.3~25.0) J/s,0.0(~8.8~15.0)J/s,P<0.05;Δ峰值VO2/HR:2.3(0.0~4.0)ml·kg-1·beat-1,-0.1(-0.7 ~1.2)ml·kg-1·beat -1,P<0.01],ΔVE/VCO2斜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运动组与非运动组:-2.3(-12.2 ~1.8),1.0(-0.4 ~2.6),P>0.05].结论 3个月的有氧运动康复可以改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运动耐力.  相似文献   

7.
背景:B型利钠肽(BNP)水平和6m in步行试验(6M W T)均与慢性心力衰竭(CH F)的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但它们可能反映了CH F的不同方面。研究BNP、6M W T与下列指标的关系: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NYH A)及生活质量的2项指标(躯体亚量表)———明尼苏达心衰生  相似文献   

8.
Voors  A.  A.  Petrie  C.  J.  Petrie  M.  C.  任付先 《世界核心医学期刊文摘》2006,2(1):44-44
目的:脉压(PP)升高一贯用来预测有心血管疾病危险患者和轻度慢性心衰(CH F)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和死亡率增高。相反,PP降低与急性失代偿性心衰患者死亡率升高相关。然而,尚不清楚PP对于晚期CH F患者的预测价值。方法和结果: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研究了1901例N YH A III或IV级CH F患者(平均年龄65岁,平均射血分数26%)的资料,经校正其他危险因素后,分析PP对死亡率的影响。检测了1个亚组患者的利钠肽水平。多元Cox回归分析表明,PP降低与死亡率增高相关(每增加10m m H g的H R为0.91,95%CI0.93~0.99),这一相关性独立于平均…  相似文献   

9.
背景:新近实验研究表明血管源性细胞因子肝细胞生长因子(H 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 EG F)在充血性心衰(CH F)的发病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本研究旨在验证H GF和VEGF浓度随其他CH F严重度指标的变化而变化的假说,同时分析H GF和V EG F浓度对CH F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的影响。方法:对连续529例来本中心进行左心室功能不全评估的患者进行了研究。在纳入研究时采集患者血样,测定H G F和V EG F的水平。对528例患者进行了临床随访(中位期988d)。结果:H GF浓度与年龄、糖尿病以及所有CH F严重度指标密切相关;相反,V EG F水平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利用运动心肺综合功能测试研究频发室性早搏( VPC)对患儿心脏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心肺运动测试系统和活动平板分别对71例频发VPC患儿和79例健康儿童进行心肺运动试验,记录两组测试者运动心肺指标,包括:最大千克摄氧量( VO2 max/kg)、最大每搏摄氧量(V02max/HR)、HR(不同时段)、达到无氧阈时的摄氧量(VO2AT)、无氧阈占预计最大摄氧量的百分比(AT/VO2max pred)等.结果 频发VPC患儿组V02max/kg、VO2max/HR、VO2AT分别为(25.1±7.47) ml/(kg·min)、(8.3±1.75)ml、(15.7±3.21)ml/(kg·min),正常对照组的以上指标分别为(27.9±5.21)ml/(kg·min)、(10.1±3.37)ml、(19.2±3.73)ml/(kg· min);频发VPC患儿组运动心肺综合功能测试指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V02max/kg(t=2.67,P<0.01),VO2max/HR(t=4.02,P<0.01),VO2 AT(t=10.2,P<0.01).结论 频发VPC患儿的心脏储备功能降低.  相似文献   

11.
无症状吸烟者的运动心肺功能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无症状吸烟者的运动心肺功能表现 ,督促吸烟者尽早戒烟。方法 采用负荷递增运动方案 ,对 2 4名无症状吸烟者及 2 4名健康非吸烟者进行了心肺运动试验。运动中监测心率 (HR) ,每分钟氧耗量 (VO2 ) ,每分钟二氧化碳排出量 (VCO2 ) ,每分钟通气量 (VE) ,氧脉搏 (VO2 HR) ,呼吸频率 (BF)等。结果 极量运动时 ,吸烟组的最大运动负荷 ,最大氧耗量 (VO2 max) ,最大公斤体重摄氧量 (VO2 max kg) ,最大二氧化碳排出量 (VO2 max) ,最大每分钟通气量 (VE2 max)等均显著低于健康人 (P <0 .0 5 ) ,且吸烟者VO2 max kg与其吸烟指数呈负相关 (r =- 0 .6 6 ,P<0 .0 1)。结论 吸烟者在尚无临床症状时 ,其运动心肺功能已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在低于无氧阈的恒定功率运动时是否存在摄氧动力学延迟,讨论影响摄氧动力和完成恒定功率所增加摄氧量的相关因素。方法:16例COPD患者和19名健康对照者完成50W恒定功率运动实验,计算开始运动到稳定状态期间的平均反应时间(MRT)、氧赤字(O2deficit)、静息状态摄氧量(Vo2rest)、稳定状态摄氧量(Vo2stea)和稳态-静息摄氧量差(ΔVo2)、静息到稳态累计增加摄氧量(ΣΔVo2)和单位摄氧量完成功率(W/ΣΔVo2)。用Pearson相关分析影响摄氧动力和完成恒定功率所增加摄氧量的相关因素。结果:COPD组O2deficit、MRT和ΣΔVo2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W/ΣΔVo2、Vo2rest、VO2stea和ΔVo2无显著差别。MRT和O2deficit显著正相关,和1秒用力呼气量(FEV1)、1秒用力呼气量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0%)、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W/ΣΔVo2、运动中血氧饱和度(SpO2exer)、Vo2rest和Vo2stea显著负相关;ΣΔVo2和O2deficit、ΔVo2、Vo2stea正相关,和FEV1/FVC显著负相关。结论:COPD患者存在摄氧动力障碍和高氧耗状态,摄氧动力障碍可能和气流受限、运动肌肉氧化代谢效能降低和低氧血症有关,是COPD患者运动耐力降低的可能负影响和机制。  相似文献   

13.
目的:在充血性心力衰竭(CH F)住院患者横断面资料中,确定硫胺素缺乏症(TD)的患病率,并观察促使该病发生的因素。背景:TD为CH F的表现症状,或许可使原有心力衰竭恶化。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由于利尿剂使用所致尿硫胺素排泄增加、疾病严重性、营养不良和高龄而使得TD患病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患者对慢性心力衰竭(CH F)药物治疗管理的观点;探讨何种情况下其在药物治疗管理中有困难。设计:采用持续比较方法进行深入调查的定性分析。参与者:因左室收缩功能障碍、NYH A分级为Ⅱ~Ⅲ级的症状以及曾有心衰入院史而主要诊断为CH F的门诊患者。结果:共入选50例患者,  相似文献   

15.
心功输出(CPO)———心输出量(CO)与平均动脉压(M AP)的乘积———是反映心脏泵功能的直接指标,也是慢性心衰(CH F)患者预后和运动能力的强预测指标。但是与峰值耗氧量(VO2)、峰值循环功率(CircP=VO2×M AP)等心功能间接指标相比,直接指标的测量较为困难。在219例非卧床CH F患者中评估了直接和间接心脏泵功能指标的关系。结果显示CircP与CPO存在直接、稳定的相关性:整体相关系数r=0.93(P<0.0001),峰值运动时相关系数r=0.84(P<0.0001)。结果表明,当缺乏更直接的指标CPO时,CircP可作为心脏泵功能的有效指标。慢性心衰患者直接和…  相似文献   

16.
现将我科2003~2005年收治148例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在治疗前后出现低渗血症49例,将该类患者进行分析,旨在探讨渗血症与CHF患者预后的关系,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诊断标准:血浆渗透压=2(血钠mmoL/L 血钾mmol/l)十血糖mmoL/L 血尿素氮mmoL/L。血浆渗透压〈280mmoL/L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运动中呼吸模式和通气效率的变化情况及其对运动耐力的影响.方法:32例中度COPD稳定期患者及29例年龄及性别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接受了递增型心肺运动试验检测,对受试者在静息和最大运动负荷状态下的摄氧量(VO2)、CO2排出量(VCO2)、运动功率(WR)、无氧阚、分钟通气量(VE)、通气效率(VE/CO2)、潮气量(VT)、呼吸频率(fR)以及其它与呼吸模式相关的检测数据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最大运动时,COPD组最大VO2显著降低(P<0.001).COPD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呼气时间显著延长,分别为(1.21±0.04)s和(1.04±0.03)s(P<0.01);最大VE分别为(36.1±1.8)L/min和(53.0±2.5)L/min(P<0.001)、最大VT分别为(1.28±0.05)L和(1.71±0.08)L(P<0.001),吸气时间与呼吸周期比(0.44±0.01)vs(0.47±0.01)显著降低(P<0.001),最大运动负荷时VE/VCO2显著增高(32.4±1.4 vs 27.3±1.0,P<0.01).结论:呼吸模式改变和通气效率降低是导致COPD运动耐力下降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运动型高血压患者的心肺运动能力。方法 选取2014年4月-2015年5月在绍兴市人民医院就诊的胸闷待查患者110例,均行心肺运动试验(CPET),根据运动中的血压反应分为运动型高血压组(n=48)和运动血压正常组(n=62)。比较两组运动血压情况及CPET指标。结果 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糖尿病史、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运动型高血压组BMI、高血压家族史比例、C反应蛋白(CRP)水平、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均高于运动血压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静息收缩压(SBP)、静息舒张压(DBP)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运动型高血压组运动峰值SBP、运动SBP增量、运动峰值脉压、恢复期3 min SBP及恢复期3 min脉压均高于运动血压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无氧阈摄氧量(VO2@AT)、峰值摄氧量(Peak VO2)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运动型高血压组无氧阈公斤摄氧量(VO2/kg@AT)、无氧阈代谢当量(METS@AT)、峰值公斤摄氧量(Peak VO2/kg)、峰值代谢当量(Peak METS)、峰值氧脉搏(Peak VO2/HR)、二氧化碳通气当量(VE/VCO2)均低于运动血压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运动型高血压患者运动能力及心肺储备较差,可能与左心室肥厚及舒张功能不全有关。  相似文献   

19.
背景:近来研究表明,运动后心率恢复的程度是疑似冠心病患者死亡率的强预测因素,但是尚未就其对于心力衰竭(H F)患者的预后预测价值进行研究。本研究旨在评估应用心率恢复(H RR)预测H F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87例诊断为代偿性H F的患者行心肺运动试验(CPX)。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0.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运动心肺功能测定(CPET)与6分钟步行试验(6MWT)联合检测预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价值。方法:收集新入院需行肺癌切除术的患者133例,入院后行运动心肺功能测定及6分钟步行试验,并记录相应指标。结果:肺叶切除术后并发症发生组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百分比(VO2%P)、公斤摄氧量(VO2/kg)、无氧阈(AT)、氧脉搏占预计值百分比(O2pulse%P)、呼吸频率(BF)及6MWT均明显低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CPET与6MWT中预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敏感指标(VO2%P≤50%,6MWT≤300 m)结合起来时,其预测术后肺部并发症的敏感性与特异性均>80%。结论:当CPET与6MWT联合检测时,优于任何单一方式评估手术适应征及预测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