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病机学说是中医学的重要部分,对新冠肺炎的病机特点进行深入研究,能为中医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供临床思路。基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分期治疗,并参考其他相关论文和病例中新冠肺炎中医分期的不同病机,从多角度探析新冠肺炎中医分期病机特点,认为新冠肺炎医学观察期的病机特点为“正邪相争,正虚邪恋”;临床治疗期的病机特点为“湿毒侵袭肺脾,内生诸邪,正气虚损”;危重期的病机特点为“内闭外脱,阴阳失和”;恢复期的病机特点为“肺脾亏虚,气阴两伤”。  相似文献   

2.
在疫情防控“动态清零”的大背景下,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的康复治疗越发重要,促使新冠肺炎患者完全康复和回归正常生活成为诊治工作的重点之一。张伯礼教授认为新冠肺炎属于中医学“湿毒疫”范畴,恢复期患者以疫邪未尽、正气虚损为核心病机,以湿邪留滞、气阴两虚为主要临床特征。在治疗中强调全面评估健康状态,明辨邪正关系,分清祛邪扶正之主次;精准辨证,灵活用药,祛邪以治湿为主,扶正以益气养阴、调治肺脾为主;重视疏利气机,恢复脏腑升降出入之常;病证结合,灵活运用现代药理和组分中药研究成果。此外,重视患者心理健康状况,形神同治,瘥后防复,使患者最大程度恢复生活、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简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的中医认识及辨证与治疗要点。笔者认为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存在病情复杂、病程迁延等特点,邪气未尽而正气未复为其总体病机特点。本文参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结合目前湖北省中医院新冠肺炎康复门诊、病房的恢复期患者收治情况,探讨新冠肺炎恢复期的主要证型为余毒未清证、肺脾气虚证、气阴两虚证和痰瘀阻络证,并拟定恢复期通治方和以功能恢复为主的中成药推荐方,为中医药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沈忠源教授在参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的防治工作中,总结出了一套中医宏观辨证与西医微观诊疗手段相结合的治疗方法。选择特异性中药组方施治的方法治疗新冠肺炎,认为新冠肺炎的早期病机为风毒温疫袭表,伤及肺卫;中期为毒热壅肺,气机不利,脾虚痰凝(湿聚);危重期为邪热炽盛,热深厥亦深,津伤液脱或阴竭于内,阳脱于外;恢复期为气阴亏虚,肺胃津伤。根据新冠肺炎不同时期的病机,自拟清瘟一、二、三号合剂治疗早、中期及恢复期患者,并根据不同病机推荐危重期患者使用参麦饮、安宫牛黄丸及紫雪丹,在临床上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新型冠状病毒无症状感染者(以下简称无症状感染者)无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检测难度大,其潜在的传播性给我国后期疫情防控带来极大的挑战。另外,随着国内新冠肺炎治愈人数逐渐增多,患者病愈后期的调养防护对防止疫病复发尤为重要。脾肺相关,脾、肺在病理及生理上经常相互影响,故临床上常见脾肺同病。因此,本文提出从脾肺相关的认知角度认识新冠肺炎,揭示了新冠肺炎的病理过程是疫疠湿邪首先伤脾,然后由脾病累及肺病。新冠肺炎虽病在肺,而本则在脾。文章阐述了通过脾病引发的一系列新冠肺炎临床症状,并提出脾病症状可为早期新冠肺炎患者及无症状感染者的识别提供一定的借鉴作用。同时,基于"脾主运化水湿,脾能胜湿"理论,提出了新冠肺炎治疗应该以"祛湿治脾"为本,并结合脾病传肺的临床特点及体质、地域差异进行辨证加减的新冠肺炎治疗方案,从而为新冠肺炎的中医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挖掘中医经典《理虚元鉴》虚劳理论及防治方法,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恢复期患者核酸“复阳”的预防和后遗症状的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方法 归纳COVID-19患者恢复期中医病因病机,探讨《理虚元鉴》虚劳理论、治疗原则、调摄方法及可能对COVID-19患者恢复期产生的积极作用。结果 COVID-19患者恢复期可归于“虚劳”范畴,为阴阳俱虚,然各有偏重,《理虚元鉴》提出了“清金保肺、培土调中、金行清化”的治疗原则,并强调“阴虚为本从肺论治,阳虚为本从脾论治”。在恢复期间应遵循“六节”、“知防”、“二护”、“三候”、“二守”、“三禁”的调摄原则。结论 《理虚元鉴》虚劳理论可能为中医药预防新冠肺炎患者“复阳”和改善康复期患者后遗症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启示。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改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恢复期患者症状、促进出院后身心健康的全面恢复,山东中医药学会肺系病专业委员会、山东省医师协会中医肺系病医师分会组织专家,制定了"中医药调治新冠肺炎恢复期专家共识"。其以中医经典为理论基础,从中药调护、中医外治、饮食疗法、调畅情志4个方面进行论述。中药调护从肺脾两虚、气阴两虚、肺肾两虚3个证型入手,以健脾益气养阴补肾为总体治则;外治法有穴位按摩、艾灸、佩戴辟瘟香囊等;饮食上患者可辨证选择薄荷梨粥、枣麦粥、大枣百合薏苡仁粥、二白汤、益气健体茶等食用;加强情志疏导,正确引导,鼓励患者树立积极乐观的心态。  相似文献   

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病因属性为"湿毒之邪",基本病机是湿毒闭肺,升降失司,甚则内闭外脱。据此研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机核心是"湿毒";以"湿、热、毒、虚"为特点;病位在肺脾;治当"宣肺、解毒、化湿、清热"为原则。围绕"紧扣病因病机,以国家方案为基础,但不拘泥于方案"的思路,提出"辨证施治与经验用药相结合"的治疗理念。在临证的基础上将新冠肺炎分为医学观察期、临床治疗期(寒湿郁肺型)、临床治疗期(疫毒闭肺型)、临床治疗期(内闭外脱型)、临床治疗恢复期(脾肺气虚型),在各个时期针对证型辨证论治,并且在临床治疗的同时还应增加精神、心理调治。  相似文献   

9.
目的 基于潜在类别模型的分析结果,探讨不同年龄组新冠肺炎普通型确认患者的主要病因病机和证候差异。方法 对605例普通型新冠肺炎四诊数据按照老龄组和非老龄组采用多样本潜在类别分析,计算两个年龄组各类的类别概率和患者症状的条件概率。根据条件概率提取主要症状和两个年龄组各类别的共同症状和特异症状,进而分析两个年龄组各类患者的病因病机及证候。结果 根据模型分析结果,感染新冠肺炎病毒后,老龄群体常见症状为神疲乏力、咳嗽、纳呆、发热、腻苔和咯痰,主要证型为“湿热伤肺、脾肾两虚”(51.6%);非老龄组则以发热、咳嗽、神疲乏力和咯痰为常见,主要证型为“热痰(湿)伤肺,脾虚不运”(40.0%)。结论 老龄群体感染新冠肺炎后,首先出现气虚证,病性为气虚、痰湿和热毒,病位在肺、脾、肾。而非老龄群体则以发热为主症,病性以热毒、痰湿为主,伴有气虚,病位在肺、脾。  相似文献   

10.
根据湖北省武汉市2019年下半年的气候特点及本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症状表现,认为新冠肺炎属于中医学"寒疫"范畴,主要病位在肺,其次在卫表、脾胃;病因是伏燥在先,寒或湿寒居后,而气候失时,燥热湿寒的时空环境产生的疫毒邪气错综其中,与伏燥和寒邪或湿寒邪气夹杂而居于首要地位;主要病机为疫毒湿寒与伏燥搏结,壅塞肺胸,损伤正气,导致气机痹阻,升降失常,元气虚衰;病机特点为毒、燥、湿、寒、虚、瘀。治疗分为初期、中期、危重期及恢复期四期进行辨证论治,提出首要治法为辟秽解毒,谨守病机,随证治之,同时要及时运用活血化瘀、通腑攻下和补益正气等方法,起到对疾病"截断扭转"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刁雅静 《河南中医》2020,40(6):827-83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病因为感受寒湿疫毒邪气,病机为阳虚阴盛,肺脾肾三脏气化失调,符合中医痰饮病特点。痰饮病属本虚标实之证,治疗当补虚与泻实兼顾,在温阳以治其本的同时,祛邪外出。饮邪在表者,以辛温药开腠理,发其汗;饮邪在里者,根据邪实盛衰,采用温阳行气或攻逐之法消痰利水。新冠肺炎初期,病机为寒饮袭肺伤脾,此期可参照溢饮、痰饮治法,散寒解表,温肺化饮,健脾利湿,采用小青龙汤、苓桂术甘汤加减;中期病机为水饮停肺,饮郁不解,化热壅肺,此期可参照支饮、悬饮治法,宣肺逐饮,通腑泻热,采用小青龙汤、苓甘五味姜辛汤、大青龙汤、葶苈大枣泻肺汤、厚朴大黄汤加减;危重期病机为饮邪闭肺,邪陷心包,应开窍醒神,益气生津,回阳救逆,采用木防己汤合肾气丸加减;恢复期病机为余饮留于肺脾,宜健脾补肺,行气化饮,采用外台茯苓饮加减。  相似文献   

12.
毕明达  封继宏 《天津中医药》2020,37(12):1337-134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作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疗效。新冠肺炎属于中医"疫病"范畴,其病因以感受寒湿疫毒戾气为主,病机主要为寒湿疫气闭肺困脾,气机不畅,病位主要涉及肺脾胃,基于《黄帝内经》理论,结合传统中医思想,提出"内外统一"的辨治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前,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在我国已经得到阶段性地控制,但在世界范围,患者仍不断增加,且仍有不少境外输入病例不断进入国内。因此,现阶段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仍处于关键时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我国中老年人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常存在肺脾气虚的证候表现,加之免疫力、抵抗力较低,是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COPD与新冠肺炎同属呼吸系统疾病,二者在病因上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且具有相同的病变脏腑。二者在发病过程中,都会产生"湿、毒、热"的病理因素,影响肺、脾与大肠等脏腑的生理功能,致使其在病机上具有相关性,且贯穿疾病的始终。脾胃的盛衰是治疗新冠肺炎进退的关键。培土生金法有健脾益肺,化湿祛毒的含义,可以同时调节肺、脾、大肠三个脏腑,改善相关脏腑的功能,达到肺肠同治、肺脾同调的作用。因此培土生金法不仅是治疗COPD的常用方法,也可以作为本次新冠肺炎"湿、毒、热"病理因素的治疗方法。参苓白术散是培土生金法的代表方剂,有益气健脾化湿的功效,契合本次新冠肺炎"湿毒疫邪"的主要病机,对COPD患者具有扶正祛邪,增加免疫力的作用。同时也可以采用培土生金法选取相应穴位艾灸,加强对新冠肺炎的预防。因此,培土生金法可作为疫情期间COPD患者预防新冠肺炎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周淼  何延忠  闫五玲  焦莉 《河南中医》2020,40(6):822-82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的尸体解剖检验(简称尸检)报告显示,新冠肺炎病变部位主要在肺脏,肺组织切面及气管内见大量黏稠分泌物及胶冻状黏液,提示大量痰阻塞。可见,新冠肺炎病位在肺,病因为疫毒,病性为湿邪。湿邪、痰饮均可阻滞气机、阻碍气血运行,使肺络痹阻成瘀。新冠肺炎患者的死亡病例中,大多为60岁以上患者,且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和糖尿病等。可知,新冠肺炎主要病机为痰饮阻肺、瘀血阻滞、正虚邪盛,治疗需注重泻肺涤痰、活血化瘀、扶助正气。  相似文献   

15.
通过反复研读中国针灸学会更新的两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针灸干预的指导意见》,结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先后发布的七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后续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中医康复指导建议》,搜集整理针灸防治疫病的相关文献和古文经典,初步探讨此次抗疫过程中针灸干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后简称新冠肺炎)的诊疗思路与选穴特点。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的针灸诊疗以"扶正驱邪"为核心思想,以"肺脾同治"为治疗大纲,各术协同,重用艾灸,在防治疫病方面具有特殊价值。  相似文献   

1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认识初探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刚  金劲松 《天津中医药》2020,37(3):247-25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属"寒湿疫"范畴,以湿邪为病机核心,以肺为病位中心,以脾胃盛衰为疾病进退的关键。治疗与预防调护方面,急性期,卫气同调,宜宣清和化;恢复期,肺脾同治,宜清补轻宣,注重饮食、情志调摄;谨慎使用抗病毒、抗生素、激素及液体疗法。  相似文献   

1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中医学"疫病""湿疫"范畴,根据其临床表现及发病特点,结合中医传统理论,目前认为其病因是感受疫戾湿毒,病位主要在肺脾,病性以湿为主,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主要病机为疫戾湿毒犯肺,气机闭阻,肺脾气虚;病机特点突出表现为肺脾相关。中医治疗分为初期、中期、重症期及恢复期4期,应以解毒宣肺健脾化湿贯穿始终,初期以宣肺止咳、芳香化湿为主,中期侧重宣肺平喘、通腑解毒,重症期温阳开闭固脱,恢复期补肺健脾化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患者舌象变化,探讨新冠肺炎病机特点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选择78例经胸部CT及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确诊的患者,观察从早期至恢复期的舌象变化,分析各个时期、不同年龄段及不同性别之间舌象特点。结果:新冠肺炎患者早期舌象主要表现为舌红(61.5%),苔薄白/略腻(60.3%);中期主要表现为舌红(41.0%)或暗红(35.9%),苔白(厚)腻(29.5%)或黄(厚)腻(23.1%)、薄黄/略腻(23.1%);恢复期主要表现为舌暗红(53.8%),苔薄白略腻(66.7%)。不同年龄段之间,青年患者整体舌质偏红(53.6%),苔偏薄(82.1%);中老年患者舌质偏暗红(44.0%),苔偏薄(70.0%)。不同性别之间,男性舌质偏红(46.3%),苔偏腻(95.2%);女性舌质偏暗红(43.2%),苔偏腻(94.6%)。结论:从新冠肺炎患者不同时期、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舌象分析可知,新冠肺炎早期病机以寒湿犯肺、湿郁化热为特征,中期病机以疫毒闭肺、里热炽盛为特征,恢复期偏于虚、瘀,毒邪未尽;青年患者以实邪为主,中老年患者多虚实夹杂;男性患者以湿热多见,女性患者湿中多夹瘀。湿、热、瘀、毒是新冠肺炎主要致病因素,湿邪贯穿整个疾病过程。  相似文献   

19.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现已成为全球大流行传染病,严重影响人类生命健康。目前我国新冠肺炎形势已得到控制,但患者恢复期治疗不当及后遗症可能会造成患者后期生存质量的下降,中医药的及时介入在本次抗疫期间发挥出巨大作用,故合理应用中医药干预恢复期以促进康复进程,减少后遗症有重大意义。笔者基于"三因制宜"理论,参考叶天士"络病"理论,构建西南地区新冠肺炎恢复期"余毒未清(湿邪为主)-肺脾双亏、痰瘀阻络"疾病模型,并将恢复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前期清散余热、健脾除湿,中期养阴,后期益气活血通肺络,但不拘泥于分期,三期杂合而至,从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指出西南地区新冠肺炎恢复期诊治思路特殊性,为其提供一个简易的临床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20.
总结曾普华教授辨治新冠肺炎(COVID-19)的临证经验。曾教授认为,COVID-19的主要病机为疫毒从口鼻而入,弥漫肺内,耗散气阴;主证为寒湿郁热,疫毒闭肺,兼肺脾两虚、气阴两虚;治宜宣肺排毒、清热祛湿,佐以健脾补肺、益气养阴。临床治疗期以宣肺祛湿、清热化痰、开达膜原为法,以麻杏薏甘汤合达原饮加减;恢复期以健脾补肺、益气养阴为主,分肺脾气虚证、肺胃阴虚证论治,分别予以六君子汤加减、沙参麦冬汤加减;同时配合八段锦、耳穴压豆、中药足浴等中医特色康复治疗,获效颇佳。附验案1则,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