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大麻类植物是人类最早认识的成瘾性植物之一,用大麻来止痛的记载可追溯到数百年前.大麻的活性化合物被称为大麻素,近年研究逐渐认识到在哺乳动物体内存在内源性大麻素递质系统.  相似文献   

2.
突触可塑性是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基础,随着近些年对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研究的深入,内源性大麻素作为逆向信号分子在突触信号传递中发挥调节作用引起了重视。内源性大麻素系统介导的突触可塑性分为短期可塑性和长期可塑性,介导的短期可塑性又可分为:去极化介导的、受体介导的、Ca2+协助受体介导的、突触激发介导的四种内源性大麻素释放方式。内源性大麻素系统还参与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粘附分子对突触可塑性的调节。现就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调节突触可塑性生理机制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大麻是全球滥用范围最为广泛的成瘾物质,大麻所致障碍也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呈现出与 日俱增的态势。使用大麻所致的相关危害已有大量报道,现就大麻的合法化、大麻的药用价值,以及通 过何种措施将大麻危害降到最小化等问题进行综述,以期填补研究空缺并为后续大麻相关政策的制订 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吸入大麻并形成药物依赖性是当今世界上与鸦片相同的严重社会与医学问题。六十年代初以来,大麻类药物依赖者逐年上升,除西方国家外,已波及全球各处,形成有增无减的局面。更有甚者,不同的大麻制剂有时被掺入香烟中销售到世界各地,流毒广泛。对此,我们应有足够的警惕,应该对大麻类药物的药物化学、药理、生理、心理和临床作用诸种基本特征有一些认识和了解,以达到防患未然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大麻使用障碍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麻作为一种精神活性物质,其使用也越来越多。本文介绍大麻使用障碍在普通人群、青少年和精神疾病者中的治疗新进展,为临床医生提供治疗依据。  相似文献   

6.
人体内存在CB1和CB2两种大麻素受体亚型,大麻素类药物主要作用于该受体途径,可缓解多发性硬化所致的肌肉痉挛、震颤、疼痛等症状,并通过抑制神经兴奋毒性及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是中枢神经系统内重要的调控系统,可调节认知、情绪、行为等,被认为与精神分裂症、抑郁障碍、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等密切相关。对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深入研究旨在为精神障碍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8.
大麻素作为大麻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大麻中特有的一组具有复杂活性的萜类次生代谢产物.自发现大麻素能够治疗某些精神障碍以来,揭示大麻素治疗精神障碍的药用机制逐渐成为相关领域热点科学问题.然而,截至目前,仍然只有较少证据支持任何一种大麻素成分的药用疗效和安全性.目前,关于大麻素治疗精神障碍相关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层出不穷,学界对大...  相似文献   

9.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表现为思维、情感、认知、行为等方面的异常。内源 性大麻素系统是一种内源性生物信号系统,在精神分裂症发病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就精神分裂症中 内源性大麻素系统的改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近年来研究发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内源性大麻素递质系统会出现异常变化,而颞上回在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和幻听症状密切相关。因此,对照正常人群,我们研究了精神分裂症患者颞上回大麻素CB-1受体的密度变化。方法采用定量放射自显影技术,通过[~3HJSR141716A(CB-1受体选择性拮抗剂)和[~3H]CP-55940(CB-1受体激动剂)检测颞上回CB-1受体密度水平。死后脑组织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组织资源中心提供。结果先前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与认知功能失常相关的额前叶,前、后扣带回皮质的CB-1受体密度水平有异常改变.与此相反,本研究发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由[~3H]SR141716A和[~3H]CP-55940检测的颞上回大麻素受体密度水平和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变化。结论我们认为颞上回大麻素CB-1受体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及幻听症状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近年来研究发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内源性大麻素递质系统会出现异常变化,而颞上回在精神分裂症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和幻听症状密切相关.因此,对照正常人群,我们研究了精神分裂症患者颞上回大麻素CB-1受体的密度变化.方法 采用定量放射自显影技术,通过[3H]SR141716A(CB-1受体选择性拮抗剂)和[3H]CP-55940(CB-1受体激动剂)检测颞上回CB-1受体密度水平.死后脑组织由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组织资源中心提供.结果 先前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与认知功能失常相关的额前叶,前、后扣带回皮质的CB-1受体密度水平有异常改变.与此相反,本研究发现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由[3H]SR141716A和[3H]CP-55940检测的颞上回大麻素受体密度水平和对照组比较没有显著变化.结论 我们认为颞上回大麻素CB-1受体和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发病及幻听症状无关.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一直有种说法:与大麻类似或由其衍生称为大麻素(cannabinoid)的物质,能够止痛.不过,其主要依据都是来自逸闻,而且即使所言属实,究竟大麻素是直接缓解疼痛,还是它另外的行为性或欣快作用的结果?仍然是个谜.现在,细致的研究表明大麻素可直接干扰神经系统的疼痛信号,这个深刻认识可能引出一类新的止痛药. 青铜币标示了公元315到392的年份;正在分娩的年轻女子的骷髅,还有一堆灰色碳化了的物质,这些是耶路撒冷附近一个古墓的出土文物.研究人员怀疑大约1600年以前,那个女子使用那种灰色物质来缓解分娩的疼痛.那么这种神秘的粉末究竟是什么呢?研究人员称,那是大麻的残留物.  相似文献   

13.
多年来一直有种说法 :与大麻类似或由其衍生称为大麻素 (cannabinoid)的物质 ,能够止痛。不过 ,其主要依据都是来自逸闻 ,而且即使所言属实 ,究竟大麻素是直接缓解疼痛 ,还是它另外的行为性或欣快作用的结果 ?仍然是个谜。现在 ,细致的研究表明大麻素可直接干扰神经系统的疼痛信号 ,这个深刻认识可能引出一类新的止痛药。青铜币标示了公元 3 1 5到 3 92的年份 ;正在分娩的年轻女子的骷髅 ,还有一堆灰色碳化了的物质 ,这些是耶路撒冷附近一个古墓的出土文物。研究人员怀疑大约 1 6 0 0年以前 ,那个女子使用那种灰色物质来缓解分娩的疼痛。那…  相似文献   

14.
大麻素系统与帕金森病及其运动并发症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来研究显示,非多巴胺代偿机制在帕金森病及其运动并发症的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大麻素系统即其中热点之一,尤其是大麻素CB1受体在运动活动的调节枢纽基底节中具有大量分布。本文对大麻素CB1系统在帕金森病及左旋多巴诱导异动症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阐述,同时简要分析了其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大麻二酚对难治性癫痫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医学网、维普期刊资源网数据库中关于大麻二酚治疗癫痫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2年5月。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4项RCT。大麻二酚组在治疗过程中癫痫完全不发作率(OR=4.69,95%CI:1.39~15.76,P=0.01)、癫痫发作频率减少≥50%的患者百分率(OR=2.63,95%CI:1.86~3.71,P<0.00001)及临床总体印象的变化评分(CGIC)评分(OR=2.58,95%CI:1.89~3.53,P<0.00001)显著高于安慰剂组。与安慰剂组比较,大麻二酚10 mg亚组(HR=2.64,95%CI:1.54~4.54,P=0.0004)与大麻二酚20 mg亚组(HR=2.75,95%CI:1.91~3.96,P<0.00001)癫痫发作频率减少≥50%的患者百分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大麻二...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内源性大麻素预处理对小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神经元α-氨基-3羟基-5-甲基-4-异恶唑丙酸(AMPA)受体2亚基(GluR2)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2-花生酰基甘油(2-AG)处理组、大麻素1型受体(CB1R)拮抗剂(AM251)+2-AG组和溶剂组。2-AG处理组腹腔注射2-AG 5 mg/kg;AM251+2-AG组腹腔注射AM251 1 mg/kg,30 min后腹腔给予2-AG 5 mg/kg;溶剂组腹腔给予0.1 ml二甲基亚砜(DMSO)。各组小鼠在预处理后30 min采用夹闭双侧颈总动脉20 min行再灌注的方法制备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再灌注2 h取材行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检测。结果 GluR2高表达于正常小鼠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C57小鼠全脑缺血20 min,再灌后2 h海马组织GluR2表达明显下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2-AG处理组海马组织GluR2明显增高(P0.05);与2-AG处理组比较,AM251+2-AG组海马组织GluR2明显下降(P0.05)。结论内源性大麻素2-AG作用于神经元CB1R,逆转全脑缺血损伤导致的海马神经元GluR2表达下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6-OHDA单侧毁损帕金森病(PD)大鼠模型基底节内大麻素受体1(CBR1表达特点,探讨其与PD的关系。方法:6-OHDA两点法立体定向单侧前脑内侧束(MFB)注射建立PD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化(IHC)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基底节内CBR1的表达水平。结果:IHC显示CBR1在大鼠基底节内广泛表达,PD组患侧纹状体(CPU)和苍白球(GP)CBR1较对照组显著增多(均P〈0、01);但PD组患侧黑质网状部(SNr)CBR1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Western blot结果同IHC一致:PD组患侧CPU内CBR1较对照组显著增多(P〈0、01)。结论:PD时基底节内CBR1系统信号传导改变可能对PD的病理生理发展有重要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大麻素对大鼠三叉神经节神经元烟碱激活电流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初级感觉神经元上探讨大麻素对神经元烟碱受体(nAChR)的影响.方法应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在培养的三叉神经节神经元上观察人工合成大麻素(WIN55,212-2)对烟碱激活电流的调制作用.结果大部分受检细胞(82.5%,85/103)对外加烟碱(10~1 000 μmol/L)敏感,产生一浓度依赖性内向电流;与烟碱单独作用相比,同时给予WIN55,212-2(0.03~30μmol/L)和烟碱能明显抑制烟碱激活电流峰值;且此快速抑制作用呈可逆性、浓度依赖性和非电压依赖性;WIN55,212-2使烟碱激活电流量效曲线明显下移,但EC50值无明显改变.结论WIN55,212-2可直接作用于nAChR,且以非竞争性方式抑制烟碱电流发挥外周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电针是否通过大麻素受体介导调控小胶质细胞活化促进损伤展神经修复。 方法选用健康雄性成年Beagle犬25只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A组)、损伤组(B组)、电针处理组(C组)、拮抗剂组(D组)、溶剂组(E组)。将Beagle犬麻醉后,A组仅暴露分离展神经,在其他组电针刺激时进行束缚;B组制作展神经损伤模型,在其他组电针刺激时进行束缚;C组在展神经损伤模型建立后进行电针刺激;D组损伤模型成功后进行AM630注射并予以电针刺激;E组操作同D组,在每次电针刺激前给予溶剂进行腹腔注射。运用Western blot检测A、B、C 3组小胶质细胞大麻素1型受体(CB1R)、CB2R表达,进一步试验取材运用免疫荧光分析5组CB2R表达的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差异分析。 结果Western blot检测显示,B、C组分别与A组比较,CB1R蛋白的表达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预处理持续15 min连续2周后,C组CB2R的蛋白表达量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与B组间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荧光显示,C、E组分别与A组比较,Arginse/CD11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CB2R主要参与电针刺激诱导神经损伤保护作用;电针能够通过CB2R调控小胶质活化状态促进损伤展神经修复。  相似文献   

20.
围产期缺血缺氧一直是引起新生儿脑损伤的首要因素,往往导致死亡或终生后遗症。由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损伤的病理复杂性,目前还没有针对此病的特定疗法。因此,寻找新的神经保护性疗法正日益引起研究者的关注。在哺乳动物体内,大麻素系统能调节大范围的生理过程,而且在不同类型的急性脑损伤中也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内源性大麻素系统在围产期窒息中也扮演着神经保护者的角色。本文主要就大麻素作为一种新的治疗策略在围产期缺血缺氧性脑损伤中的神经保护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