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评价平静呼吸下直接屏气法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的影响。方法:69例患者应用SIEMENS SOMATOM Sensation 64层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扫描时采用平静呼吸下直接屏气的方式。采集的原始图像采用容积再现技术(VRT),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对冠状动脉主要分支(RCA、LM、LAD、LCX)图像采用双盲法进行评估。结果:通过采用平静呼吸下直接屏气,根据心率不同分为四组。A组:心率为≤60次/分,心率波动为1~3次/分,95.8%(92/96)的图像符合诊断要求;B组:心率为61-70次/分,心率波动为1-4次/分,93.3%(97/104)的图像符合诊断要求;c组:心率为在71—80次/分,心率波动为1—4次/分,87.5%(49/56)的图像符合诊断要求;D组:心率≥81次/分,心率波动为2—5次/分,33.3%(4/12)的图像符合诊断要求。结论:应用64层螺旋CT进行冠状动脉造影,采用平静呼吸下直接屏气降低多数患者的心率和减少其心率波动.从而提高检杳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源CT(DSCT)对冠状动脉造影具有再次重新定义的价值。方法:对520例患者进行常规冠脉造影检查,分析双源CT冠状动脉造影的技术方法,步骤及特殊的射线剂量调控技术(适应ECG门控剂量调控技术)及其功能。结果:520例患者中心率小于100次/min的患者共有390例,占75%,其平均心率为75±5.6次/min(60—100次/min)。心率高于100的患者有130例,占25%,其平均心率为(110.6+10.8)次/min(101~130次/min)。冠状动脉重建的最佳时相均为心脏收缩期。结论:双源CT比传统CT少50%的放射剂量,在不需要控制心率的情况下完成心脏成像,提供高质量的冠状动脉和心脏图像,提高诊断冠状动脉病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34岁。因突发胸骨后烧灼样疼痛40min就诊。既往有吸烟史14年,每天20支,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查体:血压130/85mmHg,双肺呼吸音清,无哕音,心率76/min,心音正常。心电图检查Ⅱ、Ⅲ、avF导联ST段上抬0.15mv;肌钙蛋白阳性,肌酸激酶同工酶峰值214U/L、肌酸激酶峰值1749U/L;总胆固醇7.7mmol/L,三酰甘油6.56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5.41mmol/L。  相似文献   

4.
病例1,患者,男,41岁,因“持续性胸痛1小时”入院。既往体健,无高血压、糖尿病史。吸烟20余年.每日20~40支烟。查体未见异常。心电图示Ⅱ、11I、avF,V7-V9,V3R-V5R的ST段上抬0.1mV-0.4mV。急诊行冠状动脉造影示:右冠状动脉近中段血栓。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氯化钠注射液(欣维宁,5mg/ml,武汉远大制药集团有限公司生产),起始推注13ml,在3分钟内推注完毕,而后以12ml/h维持滴注,维持36小时。10天后复查冠状动脉造影示:冠状动脉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5.
张冬梅  谢江  张健 《人民军医》2008,51(9):559-559
1病例报告患者男,50岁。于我院外科就诊时突发胸闷、胸痛,伴面色苍白、大汗、四肢冰冷。检查:患者意识逐渐丧失,心电图示Ⅱ、Ⅲ、AVF、V3R~V6R。导联ST段抬高0.3~O.5mV,肌钙蛋白I(TNI)1.06ng/ml。诊断为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死。行急诊冠脉干预。30min后患者突发室颤,心率、血压均降至零,立即给予电除颤及心肺复苏,1h后心率恢复至64/min,血压78/53mmHg,意识未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CTA成像中静脉注射碘对比剂时患者心率的变化。方法:搜集因临床诊断需求而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89例连续患者的病例资料,观察cT增强扫描前屏气状态下心率(基础心率)、扫描过程中注射对比剂时屏气状态下心率(注射时心率)、扫描结束10min后屏气状态下心率(恢复期心率)。比较不同时间点患者的心率变化。根据患者基础心率分为两组,A组心率〈65次/分,B组心率≥65次/分,对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化进行比较。结果:89例患者,平均基础心率(68.24±8.60)次/分,平均注射时心率(64.48土8.20)次/分,平均恢复期心率(67.03±9.08)次/分,三个时间点的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数据之间两两比较,基础心率、恢复期心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二者与注射时心率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时心率降低。A组注射时心率较基础心率变化(-1.55±4.67)次,B组心率变化(-5.05±4.30)次,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注射碘对比剂时可引起心率变化,基础心率越高的患者,注射碘对比剂时心率下降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7.
64层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64层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影响图像质量的因素。资料与方法对254例患者进行64层容积CT心脏扫描,以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曲面重组(CPR)等技术行冠状动脉三维成像.以心率≤60次/min、61~69次/min、70~75次/min及≥76次/min分为4组评价图像质量,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1)心率≤60次/min、61~69次/min、70~75次/min3组间冠状动脉成像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心率≤75次/min组出现差片的概率明显低于心率≥76次/min组(P<0.05).优等片的概率明显高于心率≥76次/min组(P<0.05);(3)影响冠状动脉管腔评价的技术性因素主要是扫描过程中发生心率、心律变化或对比剂延迟时间不当等造成的移动伪影、血管错位和边缘模糊;非技术性因素为冠状动脉管壁的弥漫性钙化导致的高密度及其伪影。结论影响64层容积CT冠状动脉成像质量的主要因素是心率或心律的变化、延迟时间不当和广泛钙化。适当控制心率,避免心律不齐的发生可明显改善冠状动脉的成像质量,提高可评估率。  相似文献   

8.
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对老年人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对老年人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205例疑诊冠心病的老年患者[≥60(67±5)岁],行^99Tc^m-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运动负荷185例,药物负荷20例)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排除曾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者。以冠状动脉造影为“金标准”,评价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诊断老年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采用SPSS 15.0软件对数据行χ^2检验。结果以冠状动脉管腔狭窄〉50%作为诊断标准,205例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57例(28%),其中单支病变30例,双支病变19例,三支病变8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阳性的患者中核素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异常者36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148例(72%)患者中,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正常者135例。对照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对老年人冠心病总的诊断灵敏度63%(36/57),特异性91%(135/148),准确性83%(171/205);对单支、双支以及三支病变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57%(17/30)、58%(11/19)和8/8。行运动负荷显像患者185例,按照运动试验是否达到目标心率分为2组:组1运动试验高峰心率达到目标心率,共53例(29%);组2运动试验高峰心率未达到目标心率,共132例(71%)。2组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分别为81%(13/16)和58%(22/38)。组1诊断灵敏度高于组2,但经χ^2检验,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69,P=0.1)。结论负荷-静息心肌灌注显像是诊断老年人冠心病的可靠方法;当运动负荷达到目标心率时,核素心肌灌注显像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较高。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肺动脉瘘为一罕见的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偶尔在冠状动脉造影时发现。现将近14年来我院在4,000余例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发现的冠状动脉肺动脉瘘4例报道如下。例1 患者男,73岁,发作性心前区疼痛20年,多于劳累时发作,伴心电图V1V4导联ST段改变,以“稳定性心绞痛”入院。体检:血压116/76mmHg(1mmHg=0.133kPa),呼吸18次/分,双肺呼吸音清;心界无扩大,心率72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心脏杂音;X胸片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未见异常。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左前降支第一对…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心率对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及解决方案。方法::将112例冠心病按心率快慢分为4组:A组≤60次/min,B组(61~74)次/min,C组(75~89)次/min,D组≥90次/min。分别对重建图像进行定量评分,比较组间差异。结果:A组与B组间、C组与D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而A组与C、D组及B组与C、D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心率是64层螺旋CT冠脉造影成像质量影响因素之一,当心率≥75次/min时对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钆贝葡胺注射液外预热对对比剂不良反应(ADR)发生率以及对患者心率、血压的影响,从而为临床上钆贝葡胺的安全使用提供依据。方法:将拟行磁共振灌注加权成像(MRPWI)的711例受检者随机分为预热组(508例)和常温组(203例)。预热组中在使用钆贝葡胺注射液前先将其放入36℃的恒温箱10~15 min,常温组中使用检查室内常温下(扫描室恒定温度22℃左右)放置的钆贝葡胺注射液。对比剂剂量0.1 mmol/kg,注射流率2.0~2.5 mL/s,经高压注射器推注。观察并记录患者 ADR 发生情况,同时记录在对比剂注射前、后预热组中111例患者及常温组中99例患者的临床生理指标(心率、血压,体温等),计算其差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预热组的 ADR 发生率为0.2%(1/508),明显低于常温组(3%,6/203),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注射对比剂前后,常温组中患者的心率波动为(-0.41±6.84)次/分,大于预热组患者[(-2.34±5.76)次/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常温组患者的舒张压波动[(-0.05±10.24)mmHg]明显大于预热组[(3.56±10.13)mmHg],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体温波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钆贝葡胺注射液的外预热可有效降低 ADR 发生率且对患者心率、血压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3TMR呼吸导航回波触发的全心冠状动脉MR成像(WH-CMRA)技术对冠状动脉的显示能力和图像质量。方法92名志愿者接受了3TMR呼吸导航回波触发的WH-CMRA检查,使用T2预备的快速梯度回波(TFE)序列采集。按目测法将图像质量分为0~Ⅳ级,并结合冠状动脉各主要分支的长度、直径和血管锐利度进行评判。分析呼吸、心率和导航回波的采集效率对成像质量的影响,评价呼吸导航回波触发WH-CMRA对冠状动脉主要分支的显示效果。结果92名受检者的图像质量评价为Ⅳ级28名,Ⅲ级53名,Ⅱ级9名,Ⅰ级2名,扫描成功率为88%(81/92)。心率≤75次/min,图像质量20名为Ⅳ级,锐利度为(48±11)%;心率〉75次/min,图像质量34名为Ⅲ级,锐利度为(33±15)%,心率的快慢和图像质量呈负相关(r=-0.726,P〈0.05)。呼吸模式和图像质量无明显相关性(r=0.215,P〉0.05)。结论3TWH-CMRA技术可以实现自由呼吸下的全心冠状动脉成像,但图像质量受到心率的限制。  相似文献   

13.
1病历资料 患者男,48岁,因“腹痛1周”入院。患者于1周前进食辛辣食物后出现全腹痛,血糖20mmol/L,院外诊断糖尿病并给予降糖、抗炎治疗无好转。入院体检:体温:39.6℃,脉搏;129次/min,呼吸:25次/min.血压:96/65mmHg(1mmHg=0.133kPa)。全腹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明显,呈板状腹,肝脾未触及;叩诊移动性浊音可疑阳性,肠鸣音弱。入院体检:血常规WBC8.2×10^9/L,中性0.91;血、尿淀粉酶正常;肾功能未见异常;血糖:7.6mmol/L。急诊腹部B超:脾尖区类囊性回声;腹部立卧位平片未见异常。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在低体重指数(BMI)患者前瞻性冠状动脉CTA中使用80kVp管电压的可行性。方法:对84例临床疑似冠心病的患者行前瞻性冠状动脉CTA检查。将84例患者按BMl分为80kVp(BMI≤22kg/m2)和100kVp(22kg/m2〈BMl≤25kg/m2)两组。脉冲曝光时间为200ms(心率≤65次/分)或380ms(心率〉65次/分)。分析直径≥1.5mm的冠状动脉节段的图像质量,比较各组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结果:两组患者的年龄、身高、心率的一致性较好(P值〉0.05)。80kVp、100kVp组的ED分别为(0.56±0.21)mSv、(1.43±0.58)mSv。两组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01)、剂量长度乘积(DLP)、ED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80kVp、100kVp组的合格图像分别为92.2%、91.8%。两组的图像质量评分、主动脉SNR及左、右冠状动脉主干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80kVp的超低管电压前瞻性冠状动脉cTA可以应用于低BMI患者,图像质量足以满足诊断需要,辐射剂量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5.
16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初步探讨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19  
目的探讨心率与多层螺旋CT(MSCT)冠状动脉(简称冠脉)成像运动伪影的关系,及MSCT冠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例临床拟诊冠心病的患者行MSCT冠脉成像检查,分析扫描时心率与冠脉运动伪影的关系;其中37例同时行常规冠脉造影(简称冠造)检查,对比分析2种检查结果。结果扫描时心率≤55次/min、56~60次/min、61~65次/min、66~70次/min和〉70次/min组有运动伪影的冠脉节段分别占冠脉总数的0.1%(1/759)、1.1%(7/649)、2.5%(10/407)、42.6%(103/242)和75.5%(108/143);以常规冠造作为金标准,MSCT诊断狭窄≥50%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9.2%、96.0%、83.8%、94.6%。扫描时心率与冠脉运动伪影的数量显著相关(r=0.655,P=0.000)。结论MSCT能较准确诊断冠脉50%以上的狭窄,是无创性诊断冠脉狭窄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6.
患男性,55岁,运输机飞行员,飞行总时间13000h。持续性心前区压榨样疼痛3h,阵发性加重入院。既往无心前区疼痛史。来院当日晨8:00左右无明确诱因突然出现心前区压榨样痛,无大汗,无放散痛,自觉全身无力。在单位卫生所查心电图见:肢导Ⅱ、Ⅲ、avF ST段向上抬高0.1~0.2mV,急诊送我院。查体:痛苦面容,心脏听诊未见异常。急查血肌酸激酶6300U/L,谷草转氨酶465U/L,血甘油三脂、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均正常。既往有高血压病史15年,平时血压控制情况可,血压波动于130~150/80~95mmHg之间。  相似文献   

17.
1临床资料
  患者女,56岁,主因“多汗失眠1月”于2013年5月15日入中医科,患者自2013年4月来以来,无诱因出现多汗、夜尿频、寐差,未系统治疗。患者近半年以来,体质量无明显减轻,精神可,饮食一般,寐差,大便正常,夜尿2~4次/夜。乙醇过敏、磺胺类药物过敏史。既往“反流性食管炎”两三年;“低骨量、颈腰椎及双膝关节退行性变”病史半年余,未系统治疗。入院诊断:①重度骨关节炎;②多发性骨折;③脑梗死;④低骨量;⑤反流性食管炎;⑥支气管炎;⑦颈椎、腰椎及双膝关节退行性变。因患者失眠,故入院后5月16日晚10∶00给予佐匹克隆( zopiclone)胶囊7.5 mg,5月17日凌晨3∶00护士巡视时发现患者意识不清,呼之不应。查体结果:甲床发绀、四肢皮温低;瞳孔直径约1.0 mm,对光反射消失,压眶无反应,口腔无异物,喉间无痰鸣音,颈软无抵抗、双侧巴氏征(-),肌张力无增高,肌力不能配合检查。辅助检查结果:血压78/50 mmHg,经皮血氧饱和度46%,心率106次/min,呼吸9次/min;血糖6.02 mmol/L;血气分析结果:pH 6.91,pCO2107 mmHg,HCO3-21.4 mmol/L。结合患者症状及血气分析结果考虑酸中毒,急性CO2潴留,予面罩吸氧,碳酸氢钠注射液125 ml静滴纠正酸中毒;给予呼吸兴奋剂尼可刹米注射液375 mg 静滴。约20 min后心电监护示血压97/68 mmHg,经皮血氧饱和度72%,心率114次/min,呼吸25次/min。5月17日凌晨04∶15左右患者唤之可应,随即入睡。生命体征:血压133/60 mmHg,经皮血氧饱和度97%,心率122次/min,呼吸25次/min。患者自04∶15至05∶00呼吸19~25次/min,心率95~110次/min,血压95~110/60~85 mmHg。查体结果:对光反射灵敏,瞳孔直径1.5~2 mm。于05∶00急查头颅CT,无明显异常。05∶49复查血气分析:pH 7.28,pCO268 mmHg,HCO3-32.0 mmol/L。6∶00左右患者恢复意识,呼之能应,语言流利,应答切题,思维敏捷。床旁心电图示窦性心律、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当日下午16∶30复查血气分析,酸中毒得以纠正。  相似文献   

18.
一、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9岁,应届高中毕业生,2009年3月参加招飞体检。该学生一般情况好,体育活动无不适感。血压132/88mmHg(1mmHg=0.133kPa),心率85次/min。ECG示:I导联P—QRST波群倒置;Ⅱ与Ⅲ、aVR与aVL互换图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基因多态性与CHD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1月~2007年1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的病例,PCR检测eNOS基因谷氨酸一天门冬氨酸(Glu-298Asp)多态性,计算冠脉造影积分,比较不同eNOS基因型与CHD及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eNOS基因Glu--298Asp多态性在80例CHD患者中,TT基因型15例(0.19),TG基因型21例(0.26),GG基因型44例(0.55);与对照组比较,TT和TG基因型的构成比有增加趋势。CHD组的T等位基因频率为0.32,G等位基因频率为0.68,CHD组的T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HD组不同基因型患者病变冠脉积分和冠脉病变积分差异显著。结论:在研究对象中,eNOS基因Glu-298Asp多态性与CHD及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心率及重建相位窗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80例健康体检者行16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条件下冠状动脉造影。结果 每位患者的4条冠状动脉分支(左冠状动脉主干、左前降支、左回旋支、右冠状动脉)分别用于图像质量分析。心率≤60次/min者,有82.1%(46/56支)的图像可用于诊断;心率61~70次/min者,有63.4%(104/164支)的图像可用于诊断;心率71~80次/min者,有41.20h,(28/68支)的图像可用于诊断;心率80次/min以上者有31.2%(10/32支)的图像可用于诊断。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在60%~70%的重建相位窗时图像质量最佳,左冠状动脉回旋支在50%~60%时最佳,右冠状动脉重建相位窗为50%~70%较满意。结论心率及重建相位窗对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有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