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地佐辛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静脉麻醉在气压弹道碎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近年来我院就诊行气压弹道碎石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Ⅰ、对照组Ⅱ三组各60例。对照组Ⅰ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对照组Ⅱ采用芬太尼联合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全麻,观察组采取地佐辛联合异丙酚靶控输注静脉全麻;对比分析三组患者麻醉治疗效果。结果全部患者均达到麻醉效果。观察组体动发生率为3.3%,明显低于对照组Ⅰ和对照组Ⅱ;观察组苏醒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Ⅰ,与对照组Ⅱ相比无统计学差异。相对而言,观察组并发症更低。结论采取地佐辛复合靶控输注异丙酚静脉麻醉应用于气压弹道碎石术,患者麻醉效果良好,并发症发生率低,能够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患者经济负担及麻醉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靶控输注两种浓度丙泊酚用于前列腺电切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30例前列腺电切术患者,观察不同浓度丙泊酚靶控输注下患者各项指标并分析。结果两种浓度丙泊酚靶控输注均能完成手术。结论两组麻醉剂量均具有安全性和可行性。丙泊酚靶控浓度3μg/ml组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评价静脉注射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应用于宫腔镜电切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从需要择期宫腔镜手术者中,随机挑选60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将患者分成三组,分别使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和单纯使用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并记录手术过程中及手术前后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指标,记录麻醉起效时间和恢复意识时间,丙泊酚的使用量;记录术后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和术中呼吸抑制情况和体动的发生次数;在术后5、10、20、30min分别对患者做视觉模拟评分并作记录。结果单纯使用丙泊酚进行麻醉比其他麻醉方式的丙泊酚使用量明显增多,在麻醉起效时间和恢复意识时间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使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的治疗组在术中体动和术后不良反应等方面明显优于其他两组,术后各时段的视觉模拟评分少于其他两组。结论注射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可大大减少丙泊酚的使用量并提高麻醉镇痛的效果,减轻术后疼痛,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的发生。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对于宫腔镜电切术的麻醉效果明确且安全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应用靶控输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方式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喉罩麻醉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8例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靶控输注丙泊酚方式和靶控输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方式实施喉罩麻醉。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靶控输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方式对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喉罩麻醉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在输尿管镜碎石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1-5月在我院行全麻输尿管镜碎石术的60例男性患者,应用Excel 2010软件产生的随机数字将患者分为2组,每组30例。对照组(C组)使用丙泊酚及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进行麻醉,经皮穴位电刺激组(T组)在麻醉诱导前取关元穴、中极穴、足三里及三阴交穴进行30 min经皮穴位电刺激,然后采用靶控输注方案进行麻醉。记录各时点血流动力学指标及BIS值、手术时间、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和术后疼痛评分,记录意识消失时丙泊酚用量及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的总用量。结果两组患者各时点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组与C组相比,T_2及T_3时平均动脉压下降幅度降低,瑞芬太尼用量显著减少(P<0.05),C组患者术后尿管刺激征的发生率显著高于T组(P<0.05)。结论在输尿管镜碎石手术中,联合经皮穴位电刺激可减少术中靶控输注瑞芬太尼用量,稳定血流动力学波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于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3月至2018年1月期间进行腹腔镜胆囊手术的老年患者7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方式分组为靶控输注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麻醉)及持续输注组(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持续输注麻醉),对比两组患者麻醉的起效时长、苏醒时长、止痛药使用时长及麻醉效果。结果进行麻醉后,靶控输注组起效时长、苏醒时长、止痛药使用时长明显短于持续输注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持续输注组,结果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方式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患者进行麻醉,麻醉效果较好且恢复较快,对止痛药的使用较少,值得临床相关医务人员进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张婷  郎宇  蔡兵  赵磊  许亚超  张瑛 《中国医药》2014,(9):1350-1354
目的:探讨靶控输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地佐辛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 ASA)分级Ⅰ~Ⅱ级行无痛人工流产术的患者,将患者完全随机分为2组,靶控输注丙泊酚组( TCI组)和手控输注丙泊酚组( MCI组),每组30例。 TCI组设定丙泊酚初始血浆靶浓度为6 mg/L,术中根据手术进程滴定目标靶浓度;MCI组以丙泊酚2 mg/kg诱导,术中发生体动反应时追加丙泊酚20~30 mg。2组均在术前5 min静脉滴注地佐辛5 mg,入睡后即刻小壶滴注瑞芬太尼1μg/kg。观察并记录2组丙泊酚的总用量、麻醉效能、术中呼吸循环的变化及术后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 TCI组丙泊酚的总用量为(2.55±0.34)mg/kg,明显大于MCI组的(2.10±0.20)mg/kg(P<0.01);TCI组麻醉效果优的比例高于MCI组[83.3%(25/30)比53.3%(16/30),P<0.05]、术中体动反应的发生率低于MCI组[16.7%(5/30)比46.7%(14/30),P <0.05];除诱导时间 TCI 组[(1.27±0.15) min]长于 MCI 组[(1.09±0.15)min]外,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清醒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麻醉诱导后,2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均下降(均P<0.01),但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毕时平均动脉压均回升至术前水平;2组患者均无明显的术后宫缩痛。结论丙泊酚靶控输注复合瑞芬太尼、地佐辛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麻醉效果安全舒适,麻醉深度易于控制,但术中须注意对患者呼吸功能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地佐辛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患者麻醉时丙泊酚半数有效效应室靶浓度( ECe50)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10月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130例,ASA分级Ⅰ或Ⅱ级,分为D1、D2、D3、D4、C组,每组26例。 D1、D2、D3、D4和C组分别静脉输注地佐辛50、100、150、200μg/kg及等容量的生理盐水,5组均靶控输注丙泊酚,采用序贯法确定丙泊酚满足纤维支气管镜成功置入ECe50及其95%可信区间( CI)。各组丙泊酚初始ECe设置为3.0μg/ml,各相邻靶浓度之差为0.5μg/ml。比较5组麻醉前、支气管镜置入前、支气管镜置入后即刻的平均动脉压( MAP)、心率( HR)和脑电双频指数( BIS),丙泊酚ECe50及95%CI,麻醉期间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比例。结果5组MAP在麻醉后支气管镜置入前发生不同程度的下降( P<0.05),支气管镜置入即刻MAP升高,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在各时间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支气管镜置入前和支气管镜置入即刻BIS值明显下降(P<0.05);上述指标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C、D1、D2、D3、D4组丙泊酚ECe50及其95%CI呈递减趋势(P<0.05)。5组应用血管活性药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应用于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可获得满意的麻醉效果,成功置入纤维支气管镜时丙泊酚的ECe50与地佐辛呈剂量-效应关系。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全身麻醉手术病人血浆中丙泊酚浓度,分析实测的病人血浆中丙泊酚浓度与靶控输注(target controlled infusion,TCI)系统预测的丙泊酚浓度的相关性,对TCI系统进行评价.方法:选择2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评级为ASA1~ ASA2级的全身麻醉手术病人,TCI系统丙泊酚的诱导浓度为6μg/ml;麻醉维持浓度分别为2.8、3.2、3.5、3.8 μg/ml.HPLC法测定给药后不同时间病人血浆中的丙泊酚浓度.结果:麻醉诱导和维持阶段病人血浆中丙泊酚实测浓度高于靶控输注浓度,停止输注后实测浓度低于靶控输注浓度.TCI系统的偏离度(MDPE)和精密度(MDAPE)分别为6.0%和6.2%.病人脑电双频指数、反应熵和状态熵受麻醉影响明显.结论:TCI系统在麻醉指标监测下,可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杨利利  王天龙  田肇隆 《中国医药》2012,7(9):1100-1102
目的 探讨小剂量靶控输注丙泊酚在癫(痫)患者致(痫)灶切除术术中脑电监测期间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40例行致(痫)灶切除术的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停用丙泊酚组(20例)和靶控输注丙泊酚组(20例).在术中行皮质脑电图监测(ECoG)前15 min,停用丙泊酚组停止注入丙泊酚,靶控输注丙泊酚组将丙泊酚靶浓度改为1 mg/L.比较2组患者从改变丙泊酚输注浓度到可顺利进行ECoG期间呛咳,躁动的发生率以及术中知晓的发生率是否有差异.结果 从停药到可顺利进行ECoG,停用丙泊酚组所需时间为(27±7) min,靶控输注丙泊酚组所需时间为(27±5)min,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靶控输液丙泊酚组脑电监测期间平均动脉压、心率、电双频谱指数均低于停用丙泊酚组[分别为(97.6±2.0) mm Hg比(89.4±1.4)mm Hg(1 mm Hg=0.133 kPa),(68±10) min比(86±15) min,(65±9)比(7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停用丙泊酚组患者中2例出现术中知晓,靶控输注丙泊酚组患者无术中知晓的发生.结论 相对于停用丙泊酚,脑电监测期间靶控输注小剂量的丙泊酚(1 mg/L)既不影响脑电监测,又可以减少术中知晓的发生率,适于致(痫)灶切除术中脑电监测期间麻醉管理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在无痛人工流产麻醉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6月~2014年9月门诊收治的240例无痛人工流产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A、B、C组,每组80例。3组患者均采用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复合麻醉。A、B、C组地佐辛剂量分别为0.05、0.075、0.10 mg/kg。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麻醉效果及丙泊酚用量,统计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术后宫缩疼痛情况。结果 B组的麻醉效果优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丙泊酚用量少于A、C组,B组的术后30 min内宫缩疼痛评分低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B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A、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无痛人工流产术中患者应用0.075 mg/kg剂量的地佐辛联合丙泊酚麻醉,既可保证术中、术后的麻醉镇痛效果,又可减少术中丙泊酚用量,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宫腔镜电切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将141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采用单纯的丙泊酚、地佐辛复合丙泊酚、芬太尼复合丙泊酚进行麻醉.观察3组患者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的MAP、HR和SpO2的变化情况,记录丙泊酚用量、患者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恢复时间、手术后不良情况中呕吐恶心例数,根据VAS评估手术后30 min患者宫缩痛的情况.结果 3组患者的麻醉起效时间和意识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丙泊酚的总用量大于B组和C组(P<0.05);恶心呕吐发生率,B组均小于A、C组(P<0.05);手术后30 min患者宫缩痛的VAS评分比较,B、C组均小于A组(P<0.05).结论 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较好,不仅没有明显镇静作用,呼吸抑制情况较轻,而且丙白酚的总用量较少,可以安全、有效地用在宫腔镜电切术麻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丙泊酚用于无痛人流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门诊2012年3~10月收治的自愿要求终止妊娠的早孕妇女60例,均行无痛人流术。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地佐辛组采用地佐辛+丙泊酚麻醉,即丙泊酚复合地佐辛5mg;芬太尼组采用芬太尼+丙泊酚麻醉,即丙泊酚复合芬太尼50ug。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HR、SpO2、MAP、手术时间、清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麻醉效果满意,HR、SpO2、MAP、手术时间、清醒时间、丙泊酚用量及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复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人流术麻醉安全可靠,镇痛效果满意,而且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术中呼吸抑制发生率、术后不良反应明显低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地佐辛复合丙泊酚麻醉恢复时问短于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恢复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在EMR(内镜黏膜下切除术)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6例纳入对象为我院ASAⅠ~Ⅱ级择期行EMR手术患者,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把病例按1:1分组,即M1/M2组各38例,M1组麻醉用药:采用地佐辛+丙泊酚;M2组麻醉用药:丙泊酚;均行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术中M1组丙泊酚用量较M2组少,P0.05;苏醒时间比M2组快,P0.05;主观并发症发生较M2组相对的降低,两组患者通过及时对症处理后均能在2 min左右恢复。结论:地佐辛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应用于EMR手术镇痛效果理想,同时减少丙泊酚用量,提高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脑电双频指数(BIS)引导异丙酚靶控输注辅助椎管内麻醉行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方法选择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A、B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行腰-硬联合麻醉并将麻醉平面控制在T6~T8水平,平面固定后先静脉注射芬太尼1μg/kg(10μg/ml)再以异丙酚镇静,A组在BIS监测下靶控输注异丙酚;B组异丙酚静脉注射负荷剂量后持续静脉泵注。观察两组麻醉前后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异丙酚用量、手术时间、术后苏醒时间、输液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与B组比较,A组患者手术过程生命体征较稳定,无明显波动,不良反应少;异丙酚用量明显减少,术后苏醒较快(P〈0.05)。结论 BIS引导异丙酚靶控输注辅助椎管内麻醉行腹腔镜手术可精确调控麻醉深度并降低异丙酚用量,减少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啶对靶控输注丙泊酚辅助硬膜外麻醉患者镇静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63例行硬膜外麻醉的妇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A组和B1组、B2组三组,各21例,A组单纯靶控输注丙泊酚,B1组复合小剂量右旋美托咪啶(0.25μg/kg),B1组复合大剂量右旋美托咪啶(0.5μg/kg),观察患者镇静效果、手术时长、麻醉满意度和丙泊酚总用量。结果三组间手术进行时长无显著差异;A组患者异丙酚总用量较B1组、B2组均高的多,差异显著同时B2组总用量较B1组高,(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B1组、B2组患者麻醉满意度较A组高一些。结论复合不同剂量右旋美托咪啶对靶控输注丙泊酚辅助硬膜外麻醉患者所产生的镇静效果良好,值得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丙泊酚作为一种短效的静脉麻醉药具有较强的镇静、催眠作用,并且具有起效快、恢复快等优点,目前广泛用于无痛胃镜手术的麻醉.但同时由于该药镇静充分镇痛不足,单独应用术中会出现肢体扭动、呻吟、多汗等影响手术操作,而剂量过大又会出现呼吸、循环抑制等不良反应.因此,目前有关丙泊酚联合各种麻醉镇痛药物的配伍方案成为研究的热点,并不断改进,而地佐辛作为一种新型的混合型阿片受体激动-拮抗剂,镇痛效果明显,且不良反应少[1],因此成为丙泊酚的首选配伍麻醉镇痛药物.本研究探讨不同剂量地佐辛联合丙泊酚用于无痛胃镜手术,并观察不同剂量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相同麻醉镇静深度时不同剂量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注射对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的影响,选择这2种药物间满意的复合方案。方法:60例ASA 1-2级妇科腹腔镜手术病人,随机分为3组(n= 20)。P组:以3 mg·L-1的初始靶浓度靶控输注丙泊酚后静脉注射芬太尼2-3μg·kg-1,维库溴胺0.12 mg·kg-1并调整丙泊酚靶浓度至脑电双频指数(BIS)低于50时气管插管,呼吸机控制呼吸;M1组和M2组:在P组基础上,靶控输注丙泊酚前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1,然后分别以0.04 mg·kg-1·h-1和0.08 mg·kg-1·h-1的速度持续静脉泵入咪达唑仑。术中调整丙泊酚靶浓度维持BIS于45-55之间。记录麻醉苏醒时间及醒后镇静/觉醒(OAA/S)评分。每隔5 min记录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次日随访病人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随咪达唑仑剂量增加麻醉维持中的丙泊酚效应室靶浓度降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苏醒时间略延长,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醒后OAA/S评分P组明显高于M1和M2组(P<0.05);M1及M2组术后嗜睡者较P组增多(P<0.05)。术后并发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维持相同麻醉镇静深度时,丙泊酚效应部位靶浓度随咪达唑仑剂量的增加呈剂量依赖性降低。在以丙泊酚靶控输注为基础的静脉全麻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复合0.08 mg·kg-1·h-1的咪达唑仑持续静脉注射为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与单纯丙泊酚靶控输注用于无痛人工流产(人流)术的效果,探讨合理的静脉麻醉方法。方法8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Ⅰ级接受无痛人流术的病人,分为两组,单纯丙泊酚靶控输注(TCI)组(P组)和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TCI组(PR组),每组40例。P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6~7mg/L;PR组:丙泊酚血浆靶浓度为3.5~4mg/L、瑞芬太尼血浆靶浓度为1.8~2μg/L。待病人意识消失(睫毛反射消失、呼之不应)后开始手术,扩张宫颈结束时停止给药。结果①麻醉效果PR组优于P组(P<0.05)。②PR组诱导时间(1.1±0.4)min,明显短于P组(P<0.05),PR组丙泊酚总剂量(1.8±0.4)mg/kg,明显少于P组(P<0.01)。③苏醒期躁动、兴奋多语P组发生率分别为55%、50%,PR组未发生(P<0.01)。④两组麻醉后血压均明显下降(P<0.01),扩宫时最低,停药后很快回升,负压吸引时恢复至麻醉前水平(P>0.05),各时段脑电双频指数(BIS)值明显下降(P<0.01,P<0.05),负压吸引时最低,以后逐渐回升。结论在无痛人流术中,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优于单纯丙泊酚靶控输注,麻醉效果好、诱导时间短、显著减少丙泊酚用量、减少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合理的静脉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瑞芬太尼-丙泊酚联合靶控输注与芬太尼-丙泊酚靶控用于无痛人流的麻醉.方法 60例行人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瑞芬太尼组(A组),靶控输注瑞芬太尼-丙泊酚;芬太尼组(B组),芬太尼间断输注联合丙泊酚靶控输注,术中记录诱导时间(T1)、清醒时间(T2)、丙泊酚总量、镇痛的满意度以及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者诱导时间无差异,清醒时间A组明显短于B组,而且丙泊酚的用量A组少,对A组满意度高,两组均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 瑞芬太尼-丙泊酚联合靶控输注应用于无痛人流安全有效,满意度明显高于芬太尼-丙泊酚组,而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