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9 毫秒
1.
作者采用肌蒂移植术治疗胸腰段陈旧性脊髓损伤56例,脊髓功能恢复率提高至Frankel1个等级以上者占76.8%。本文讨论了肌蒂移植术对陈旧性脊髓损伤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2.
作者分别用带蒂肌肉植入、大网膜移植、椎板减压术治疗犬实验性脊髓损伤.结果肌蒂移植组效果最好.椎板减压组最差.带蒂肌肉植入后6小时.肌蒂即与脊髓实质粘连,以后“肌肉芽”逐渐长入脊髓实质中.临床用骶棘肌蒂脊髓移植术治疗胸腰椎骨折井全瘫13例.2例截瘫指数恢复到5,余11例有较明显恢复.其中3例完全恢复正常.参加原工作.认为肌蒂移植术较大网膜移植术方法简单.术后并发症少.且效果亦较好.  相似文献   

3.
嗅鞘细胞移植治疗陈旧性脊髓损伤患者围术期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48例陈旧性脊髓损伤患者行嗅鞘细胞移植术,同时积极做好术前准备、术后护理及康复锻炼指导.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2周至2个月随访.48例患者脊髓功能均有改善.提示嗅鞘细胞移植对陈旧性脊髓损伤患者的脊髓及神经功能恢复疗效显著,加强围术期护理及康复锻炼指导能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4.
肌蒂—脊髓移植术治疗胸腰段脊髓外伤性全瘫的动物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一种自行设计的带小血管神经束的骶棘肌蒂—脊髓移植术,用于治疗胸腰段外伤性全瘫的动物实验。与对照组相比,肌蒂—脊髓移植术组显出明显的优越效果,有效率为7/8。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陈旧性肌腱损伤的治疗。方法 对我院1997—2002年收治的76例陈旧性肌腱损伤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本组采用肌腱移位术46例,肌腱移植术25例,带血管蒂肌腱移植5例。结果 术后所有病例经1—3年随访,并根据国际手外科肌腱损伤疗效评定标准(TAM法):优36指,良32指,可5指,差3指,优良率89.5%。结论 肌腱移位用于修复陈旧性肌腱损伤优于其它术式,带血管蒂的肌腱移植也是治疗陈旧性肌腱损伤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带缝匠肌、阔筋膜张肌蒂髂骨瓣植骨治疗中青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7例中青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行钛质空心加压螺钉固定;带缝匠肌、阔筋膜张肌蒂髂骨瓣植骨.结果 17例获随访1-5年,术后5个月骨折均愈合,4例合并术前股骨头坏死者有明显改善,余未出现股骨头缺血坏死.结论 带缝匠肌、阔筋膜张肌蒂髂骨瓣移植在中青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及股骨头坏死治疗中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骶棘肌蒂脊髓移植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骶棘肌蒂脊髓移植术的适应证.手术的具体方法和技巧、手术的意外处理以及手术的价值和改进设想等。  相似文献   

8.
肌蒂移植于损伤的脊髓后6h,脊髓微血管壁未见血小板粘附,亦未见血管闭塞;脊髓中髓鞘水肿亦轻。术后72h,微血管畅通,肌蒂与脊髓有新生侧支血管形成:其髓鞘内结构呈现完整。术后1周,可见髓鞘修复的现象。  相似文献   

9.
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高致残性疾病,同时也是临床疑难病之一,其治疗困难,并且疗效差.目前主要的临床治疗方法是阻止或减少继发性损伤,通过外科手术解除脊髓压迫并重建脊柱的稳定性;通过药物、高压氧等非手术治疗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通过细胞移植、基因治疗等刺激神经细胞再生.其中,细胞移植治疗尤其是嗅鞘细胞移植在促进急性脊髓损伤后神经修复和轴突再生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疗效[1~5],在基础实验研究、临床应用都成为研究的热点,被认为是治疗脊髓损伤最有前景的细胞之一.然而,在脊髓损伤的修复过程中,由于神经修复相当困难,再者早期如果治疗不及时或者治疗不恰当,改善不满意,甚至无效,而转变成陈旧性脊髓损伤.脊髓损伤尤其是陈旧性脊髓损伤后,如何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和促进脊髓组织神经纤维的再生,这些一直都是医学界研究的课题和讨论的热点[6-7].关于陈旧性脊髓损伤的研究文献以及嗅鞘细胞对陈旧性脊髓损伤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本文拟对嗅鞘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其在陈旧性脊髓损伤修复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带血管肋间神经转位脊髓神经根桥接治疗截瘫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陈旧性脊髓损伤截瘫的治疗是目前尚未解决的世界性医学难题。多数学者对此持悲观的态度,但近年来的临床报道显示,大网膜移植包绕脊髓、肌瓣覆盖等方法可改善损伤段脊髓的血液循环从而恢复部分脊髓功能。1992年以来,我们采用肋间血管神经转位桥接的方法治疗31例,...  相似文献   

11.
带筋膜血管蒂桡骨骨膜骨瓣移植治疗陈旧性舟骨骨折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探讨带筋膜桡动脉茎突返支蒂桡骨骨膜骨瓣移植治疗陈旧性腕舟状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切开复位,采取桡骨茎突切除加用带筋膜血管蒂骨膜骨瓣移植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15例,术后进行5~16个月随访。结果临床用骨瓣治疗舟骨骨折15例,骨瓣血供丰富,术后10~12周愈合,腕关节功能恢复正常。结论带筋膜血管蒂桡骨骨膜骨瓣是移植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及骨不连的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桡动脉返支为蒂的桡骨骨膜骨瓣移位治疗舟骨骨不连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介绍带蒂桡骨骨膜骨瓣治疗腕舟骨骨不连的术式。方法 自 1986年 3月以来 ,选择 2 6例腕舟骨陈旧性骨折骨不连 ,设计并应用带蒂桡骨骨膜骨瓣移位植入 ,骨瓣为 1.0 cm× 0 .4cm× 0 .5 cm,术后观察其疗效。结果  2 6例腕舟骨骨折骨不连患者切口均 期愈合 ,骨不连在术后 2~ 3个月内获得骨性愈合 ,腕关节功能基本恢复正常。结论 该术式是治疗腕舟骨骨折骨不连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
颞侧眼轮匝肌蒂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用颞侧眼轮匝肌蒂岛状皮瓣修复眼睑及鼻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设计以眼轮匝肌为蒂,以同侧颞区无毛发区为供区的皮瓣,移位并修复上下睑外翻及上下睑和鼻部肿瘤或瘢痕切除后、鼻外伤组织缺损共30例.皮瓣面积为1.0 cm×1.8 cm~2.5 cm×4.5 cm.结果 30例巾除5例早期皮瓣远端出现静脉淤血经保守治疗好转外,全部皮瓣均完全成活,随访3个月至1年,较少遗留瘢痕及继发畸形,功能及外观满意.结论 以眼轮匝肌为蒂的颞侧岛状皮瓣是修复眼睑及鼻部小面积缺损的良好手术材料,具有易于转移、血供可靠、愈合快及供区隐蔽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孙庆鹏 《中国骨伤》2015,28(5):426-428
目的:探讨应用桡动脉茎突返支骨瓣治疗手舟骨AO-B型陈旧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7年10月到2011年10月采用桡动脉返支骨瓣移植术治疗41例陈旧性手舟骨骨折患者,男26例,女15例;年龄16~43岁,平均(27.3±4.5)岁;手术前病程6~22个月,平均11个月。均属于AO分型的B型,即手舟骨腰部陈旧性骨折。术前及术后6个月复查时对所有患者腕部功能依据Cooney腕关节评分系统评分,同时在随访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骨愈合情况。结果:36例患者获完整随访,随访时间4~15个月,平均(8.3±2.4)个月。所用患者手术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随访过程中影像学证实骨折均完全愈合,患者Cooney腕关节评分由术前53.61±13.97提高到术后的81.81±8.71(P<0.01).末次随访时疗效优13例,良8例,中15例。结论:桡动脉返支骨瓣移植术是一有效治疗陈旧性手舟骨骨折的方法,其治疗方法科学、疗效确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利用涤纶补片、带蒂大网膜修补陈旧创伤性膈肌破裂的临床价值. 方法 1992年1月~2003年12月,利用涤纶补片、带蒂大网膜修补膈肌缺损5例. 结果 5例均治愈,无复发、胸腔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随访1~12年均正常生活. 结论涤纶补片、带蒂大网膜修补膈肌缺损操作便利,能恢复膈肌生理功能,是治疗陈旧创伤性膈肌破裂的一种较好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背阔肌双极移位重建产瘫儿童屈肘肌功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介绍和评价背阔肌双极移位重建臂丛神经产伤后屈肘肌功能障碍的手术方法和结果。方法:从1992年6月-2002年6月,本科共收治分娩性臂丛神经损伤病人36例,其中采取背阔肌双极移位治疗臂丛神经产伤后屈肘肌功能障碍10例,男4例,女6例,手术时平均年龄为7(5—12)岁,2例息儿在术后1年因肩关节连枷而行肩关节固定术。结果:本组10例病人术后平均随访3(1.5—6)年,肘关节屈曲肌力达到4级以上,手触嘴的功能均恢复,无神经血管束损伤等手术并发症。结论:臂丛神经产伤引起的屈肘肌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儿的生活和学习能力,需要手术治疗。本组选择的背阔肌双极移位,具有操作相对简便、符合生物力学、并发症少和结果确实的优点,因此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7.
应用眼轮匝肌蒂颞部岛状皮瓣矫正睑外翻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应用眼轮匝肌蒂颞部岛状皮瓣修复睑外翻的方法及效果。方法设计以眼轮匝肌为蒂的颞区皮瓣,将皮瓣旋转180°移位至眼睑部瘢痕松解后的创面,修复瘢痕性睑外翻。结果术后12例患者,皮瓣完全成活,随访6个月,睑外翻无复发,供区瘢痕不明显。结论眼轮匝肌蒂颞部岛状皮瓣血供可靠,修复睑外翻可取得功能与外观双重修复的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8.
OBJECTIVE: There are few data available on the effect of ultrasonic skeletonization with the harmonic scalpel on internal thoracic artery (ITA) and gastroepiploic artery (GEA) vessel function. METHODS: Rings of segments of the skeletonized ITA, pedicled ITA, skeletonized GEA, and pedicled GEA were studied. Arterial segments were treated with high KCl and norepinephrine (NE) to obtain smooth muscle contractions. Endothelium-dependent and independent vasorelaxant potencies in 10(-6)mol/l NE-pre-constricted arteries were assessed by acetylcholine (ACh), and isosorbide dinitrate (ISDN) and diltiazem,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re were no differences in contractile potencies induced by high KCl and NE between the rings cut from skeletonized and pedicled grafts. The rings from skeletonized and pedicled vessels also showed equal sensitivity to ISDN and diltiazem. However, the rings from pedicled grafts showed greater relaxation responses to ACh than rings from skeletonized grafts. CONCLUSION: Ultrasonic complete skeletonization with the harmonic scalpel may retain smooth muscle function of skeletonized grafts, whereas endothelial function of ultrasonic skeletonized grafts may be significantly compromised.  相似文献   

19.
The most effective way to treat the chest wall tuberculosis is to fill the residual space with a muscle flap after complete resection of the lesion. However, in some situations a muscle flap cannot be used. The greater omentum has been widely used for reconstruction and the treatment of infections. We describe our technique of using a pedicled omental transposition flap in the management of chest wall tuberculosis for closing the dead space created by excision of the lesion.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应用带蒂肱桡肌肌瓣修复前臂近端热压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3年2月至2008年12月,我们对5例前臂近端热压伤创面的患者,应用带蒂肱桡肌肌瓣进行修复,肌瓣面积为6 cm×4 cm~9 cm×5 cm,供瓣区直接缝合或移植皮片修复.结果 本组移位肌瓣全部成活.4例患者获得3个月~3年的随访,受区外形与功能均满意,供区外形及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 带蒂肱桡肌肌瓣在覆盖创面的同时,还可对部分患者伴有的伸肌缺损进行修复,是修复前臂近端热压伤创面的一种理想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