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7 毫秒
1.
患者,男,42岁,70·5kg。因胆囊结石在气管插管全麻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术前30min肌注地西泮10mg、阿托品0·5mg。麻醉诱导以2·5%硫喷妥钠14ml、阿曲库铵50mg、芬太尼0·2mg静注,吸氧去氮后,使用macintosh喉镜经口插入ID7·5#气管导管,气管插管困难(4次成功)。导管套囊注气7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曲马多对血浆中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IL-10和IL-2的影响,评价曲马多对硬膜外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患者的促炎和抗炎效应及免疫功能的作用。方法:30例选择性全子宫切除或全子宫加双附件切除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和曲马多组(T组),每组15例,两组均以安氟醚和硬膜外阻滞联合进行全身麻醉。对照组术中未给予任何镇静药物;曲马多组在切皮前静脉注射曲马多1·5mg/kg,继以微泵持续输注至手术结束,输注速度为0·5mg·kg-1·h-1。分别于手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抽取患者外周静脉血。结果:两组患者术后血浆中IL-6和IL-10的浓度与术前(基础值)相比均明显升高(P<0·01),曲马多组患者血浆中IL-10水平则在术后24h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曲马多组患者血浆中IL-2的浓度在术后6h与术前相比明显升高(P<0·01),并在术后6h和24h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而对照组患者血浆中IL-2的浓度在术后保持低水平,至24h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结论:静脉输注曲马多对全子宫切除手术后IL-6/IL-10的细胞因子反应具有显著影响,并可引起IL-2生成增加,因此曲马多可有效减轻全子宫切除手术引起的免疫应答失调和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41岁,55 kg,因子宫肌瘤拟在腰-硬联合麻醉下行全子宫切除术。平素体健,无外伤手术史。术前苯巴比妥钠0·1 g、阿托品0·5 mg肌注。入手术室建立静脉通道后,即行腰-硬穿刺,推入0·75%布比卡因2 ml脊麻药后,再行硬膜外置管,整个过程顺利。测麻醉平面为T7,麻醉效果满意,手  相似文献   

4.
患者 ,男性 ,5 4岁。 2个月前因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在本院行肾移植术。术前 1d开始服环孢素A(新山地明 )1 0mg·kg-1 ·d-1 ;术后服用他克莫司 (FK5 0 6 ) 0 .1mg·kg-1 ·d-1 、霉酚酸酯 (MMF) 1 .5 g/d、泼尼松 (Pred) 30mg/d,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术后出现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 ,经规律性间断血液透析治疗 2周后 ,肾功能于术后第 2 0d逐渐恢复正常 ,多次复查移植肾彩色B型超声波示 :移植肾大小正常 ,移植肾周无积液。出院后继续上述三联免疫抑制治疗 ,并定期复查肾功能、FK5 0 6血浓度。受者 1周前出现右下肢肿胀。检查FK5 0 6血浓…  相似文献   

5.
甲亢危象前期行剖宫产术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27岁,因停经35 周,胸闷、气促半月入院。既往有甲亢病史4~5年,间断服用丙基硫氧嘧啶、心得安。入院时T 37·5℃,BP 135/85 mmHg,HR 108次/分,WBC7·8×109/L,甲状腺三碘原氨酸(T3)2·5 ng/ml(正常值0·6~1·8 ng/ml),甲状腺素(T4)19·8μg/dl(正常值3·5~12μg/dl),促甲状腺激素(TSH)<0·01 mIU/L(正常值0·35~5·5 mIU/L)。入院后给予丙基硫氧嘧啶50 mg每日3次,心得安10 mg每日3次。第四天因胎儿宫内窘迫需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术前肌注地西泮10 mg,入手术室时BP175/92 mmHg,HR 127次/分,SpO294%。开放静脉通道后,患者…  相似文献   

6.
咪唑安定术前静注或肌注效果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咪唑安定具有镇静催眠、抗焦虑、解痉和顺行性遗忘等作用。有报道,术前30 min给予咪唑安定0·08~0·10mg/kg可获得良好的镇静抗焦虑效果[1,2]。静脉给药方式更适合患者入室后直接给药,但在国内相关报道较少。由于静脉用药与肌内用药两者用药途径不同,药物吸收有差异,故静脉用药  相似文献   

7.
腰椎融合器在腰椎退行性病变治疗中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徐格  许建中 《中国骨伤》2006,19(1):16-19
目的:分析80例使用腰椎融合器患者的疗效,评价腰椎融合器在治疗退行性病变腰椎疾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应用相对椎间隙高度、Taillard指数、腰椎曲线指数、节段前凸角、全腰椎前凸角等影像学检查指标及Greenough临床疗效标准,对80例使用腰椎融合器的腰椎退行性变的患者进行临床随访,对比分析术前术后及随访结果,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术前相对椎间隙高度平均为0·69(0·62~0·76),术后平均为1·24(1·14~1·34);Taillard指数术前平均为0·32(0·24~0·40),术后平均为0·03(0·02~0·04),手术疗效良好率达到91%。术后出现1例融合失败,发生率为1%。结论:腰融合器是治疗腰椎退行性病变的有效方法,应用时应掌握其准确的适应证和植入技术,避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肠内营养(EN)对合并肝功能障碍患者腹部手术后肝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2009年8月至2010年3月前瞻性选择南京、上海等地区5家医院的62例腹部手术后需要EN支持5d以上且至少存在一项肝功能指标异常的患者。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后给予EN混悬液(TPF-FOS)5d,EN达到目标量125.52kJ(30kcal)·kg^-1·d^-1至少3d。于术前、EN开始后第6天晨分别检测血清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CRP)及肝功能指标水平并记录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发生率,于EN使用期间观察并记录胃肠道反应发生率。结果术前与EN后的血清前白蛋白水平分别为(175.94±71.79)mg/L和(192.22±91.26)m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2)。术前γ-谷氨酰转肽酶异常者为40例,EN后减少至30例(P=0.041);术前总胆红素异常者为9例.EN后减少至3例(P=0.034);其余肝功能指标异常者的例数术前与EN后无差异。总胆红素与结合型胆红素水平EN后较术前显著降低(分别为P=0.000和P=-0.015)。与术前CRP值(48.74±65.16)mg/L相比.EN后降至(25.79±23.63)mg/L(P=0.009);与术前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发生率19.0%相比.EN后降至10.3%(P=0.059)。患者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EN第1天为22.4%,EN第5天则减少为19.0%.随管饲喂养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结论对于合并肝功能障碍的腹部中等以上手术患者.术后应用TPF-FOS能减轻机体的炎性反应,改善肝功能,维持血清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确定术前用药和年龄对50%患者意识消失所需要的靶控丙泊酚浓度(CP50)的影响。方法156例ASAⅠ~Ⅱ级患者随机分为有术前用药组(n=72)和无术前用药组(n=84),每组再均分为18~39岁、40~59岁和60~85岁三个年龄亚组,患者随机接受预先设定的靶控丙泊酚浓度,以镇静/警觉评分(OAA/S)评估镇静程度,OAA/S≤3分认为意识消失。结果有术前用药组和无术前用药组CP50和95%患者意识消失的靶控浓度(CP95)分别为2·02、3·47和2·38、4·20μg/ml(P<0·05);术前用药轻度降低18~39岁组的CP50而CP95显著降低(P<0·05),40~59岁组CP50和CP95均显著降低(P<0·05),60~85岁组CP50显著降低(P<0·05)但CP95仅轻度降低。除无术前用药组18~39岁和40~59岁亚组间CP50差异无显著意义,年龄亚组间CP50和CP95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1)。结论年龄和术前用药均是影响丙泊酚靶控输注药效学的显著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患者剖宫产前应用地塞米松、维生素E及维生素C对产妇及胎儿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脂质过氧化物(LPO)的影响。方法选择硬膜外麻醉下行择期剖宫产术妊高征产妇51例,随机分成观察组(A组,26例)和对照组(B组,25例)。术前应用地塞米松20mg、维生素E200mg及维生素C1000mg。测定用药前、用药后1h及胎儿娩出时产妇及脐带血SOD及LPO浓度。结果A组产妇在胎儿娩出时LPO较B组及同组用药前降低(P<0·01),脐带血LPO低于B组(P<0·01)。结论妊高征产妇术前联合应用地塞米松、维生素E及维生素C有到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可降低产妇及胎儿的LPO浓度。  相似文献   

11.
盐酸戊乙奎醚作为儿童心脏手术术前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比较盐酸戊乙奎醚和东莨菪碱用作儿童心脏手术术前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ASAⅠ~Ⅱ级的先天性心脏病择期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两组:盐酸戊乙奎醚组(P组,n=30)和东莨菪碱组(S组,n=30)。术前30min,P组肌注吗啡0·2mg/kg、盐酸戊乙奎醚0·02mg/kg;S组肌注吗啡0·2mg/kg、东莨菪碱0·01mg/kg。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30min记录RR、HR、BP及体温;给药后30min测量和记录唾液分泌量、口干程度和镇静程度,以及面红、头晕、视物模糊、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另外,分别于气管插管后、手术结束前以及术后4h记录吸痰量。结果与给药前比较,给药后30minP组HR和体温差异无显著意义,S组HR和体温明显升高(P<0·05,P<0·01);两组唾液分泌量、口干程度、镇静评分以及面红、头晕、恶心呕吐、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差异均无显著意义,但P组患儿拔管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减少(P<0·01)。与术后4h比,两组气管插管后、手术结束前呼吸道分泌物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盐酸戊乙奎醚用作儿童心脏手术术前药安全有效,并且具有对HR影响小,明显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对儿童体温影响较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69岁,57kg,于200年4月4日在我院实施肺癌手术。入院诊断为“左肺癌,左侧胸腔积液”。术前检查:血生化、心电图等各项均正常。术前用药:苯巴比妥钠0.1g、阿托品0.5mg。入室时血压140/93mmHg,心率82次/分。麻醉诱导:地塞米松10mg、咪唑安定3mg、维库溴铵8mg、10%丙泊酚8ml、芬太尼0.1mg静注。气管插管、切皮前静注芬太尼0.2mg,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DNA修复酶hOGG1在肝癌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探讨术前化疗对DNA损伤修复机制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38例(术前未做化疗患者72例和术前行经肝动脉插管化疗患者66例)肝癌患者的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hOGG1的表达。结果正常肝组织hOGG1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3·33%(16/30),术前化疗组肝癌组织hOGG1蛋白的阳性率为75·76%(50/66),术前未化疗组的肝癌组织阳性率为59·72%(43/72),三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97,χ2=4·0292,均P<0·05);在术前化疗组中,肝癌组织中的hOGG1蛋白表达率为75·76%,癌旁组织为57·58%(38/66)(χ2=4·9091;P<0·05)。结论化疗药物可能上调肝癌组织对DNA损伤的修复能力,hOGG1蛋白表达不仅能反映肝细胞内DNA修复能力,还可能成为评价化疗药物所致的氧化应激反应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正例1患者,女,23岁。因"双侧下后牙疼痛不适3月"入院,于全麻下行"38、48阻生牙拔除术"。患者既往体健,否认有药物过敏史,味觉、嗅觉无异常。术前用药:盐酸戊乙奎醚0.5mg、格拉司琼3 mg、咪达唑仑2 mg、枸橼酸芬太尼0.15 mg、依托咪酯16 mg、罗库溴铵50 mg、地塞米松5 mg。经鼻气管插管,管径6.5 mm。术中用药:丙泊酚4~6 mg·kg~(-1)·h~(-1),枸橼酸瑞芬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47岁,51 kg,因"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重度狭窄(二尖瓣口面积0.8cm2)"入院,拟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术前存在房颤,肺动脉高压(PH),平均肺动脉压力( MPAP)约41 mm Hg,NYHA和ASAⅢ级,心胸比为0.7.入室后建立静脉通道,常规监测ECG、IBP、SpO2.麻醉诱导:静注咪达唑仑0.05 mg/kg、依托咪酯0.1~0.2 mg/kg、维库溴铵0.15 mg/kg、芬太尼10 μg/kg.诱导后放置中心静脉导管、swan-ganz漂浮导管和经食管超声.麻醉维持:异氟醚0~2%、丙泊酚6~10 mg· kg-1·h-1、阿曲库铵5~10μg· kg-1 ·min-1,间断静脉推注芬太尼20μg/kg.CPB时间共99 min.  相似文献   

16.
患者女,67岁,体重82k,术前诊断为巨大卵巢囊肿,肿块重量估计40k。术前血常规、心电图、胸部X片无明显异常,既往无肝肾及内分泌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端坐位,呼吸促,静息时鼻导管吸氧SpO2仅64%,双下肢水肿呈橘皮样变,骶尾部、左下腹有皮肤溃疡,呈恶病质表现。术前3d开始行白蛋白、血浆等支持,手术当日上午穿刺放淡黄色透明囊液约12000ml,患者无不适表现。术前予阿托品0.5ml、苯巴比妥钠0.1g肌注,入室后开放静脉双通道,血压112/60mmHg,在半卧位下以芬太尼0.05mg、咪唑安定3mg、丙泊酚100mg、琥珀胆碱100mg静脉诱导气管内插管,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围手术期患者使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rHuEPO)在纠正贫血和减少异体输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2 1例腹部择期手术患者 (术前贫血或预计出血量约 4 0 0~ 6 0 0ml或预计需输血 2~ 3U)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术前每周给予rHuEPO 30 0IU/kg ,分 3次皮下注射 ,同时口服速力菲 30 0mg/d ,共 2周。对照组术前 2周口服速力菲 30 0mg/d。观察术前贫血纠正、术中减少异体输血、术后恢复的效果。结果 治疗组用药后RBC、Hgb、Hct较术前基础值分别升高 0 36×10 12 /L、13 3g/L和 3 8% ,术中异体输血量少于对照组 (P <0 0 5 ) ,术后恢复改善 ;对照组无明显变化 ,甚至下降。结论 中等量失血的围手术期患者使用rHuEPO在纠正贫血和减少异体输血是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老年患者全麻期间血浆心钠素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研究探讨老年人在全麻期间血浆心钠素(也称心房利钠多肽,ANP)的不同变化及其作用。临床资料选40例择期手术患者(除神经外科及内分泌患者外),ASA级,按年龄分为两组,A组(20~64)岁,B组65岁以上,每组各20例。两组体重无明显差异,血压均在正常范围。术前经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甲状腺功能以及胸片、心电图、超声心动图、眼底等检查无异常发现。患者术前30分肌注阿托品0.5mg,用芬太尼0.1mg、2.5%硫喷妥钠(5~6)mg·kg-1、琥珀胆碱2mg·kg-1诱导行气管插管。麻醉维持用(1.7~2.0)%安氟醚持续吸入,辅以间断静注阿曲可林25mg和芬太…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老年骨科患者术前并存疾病与围手术期内术后结局的相关性。方法总结201例65岁及以上的骨科手术临床经验,观察期限于围手术期。统计术前伴有疾病、围手术期内术后结局等指标,将术前并存疾病与围手术期内结局首先进行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的因素(P<0·05)再进行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P<0·05作为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结果201例中,15例围手术期内术后发生并发症,占7·5%,7例死亡,占3·5%。单因素分析显示,较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等与老年骨科患者围手术期内术后死亡有统计学意义;房颤等术前并存病与围手术期内非死亡性并发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较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等与术后死亡密切相关。结论老年患者术前并存较严重呼吸系统疾病、心肌供血不足、严重肾功能不全等因素对围手术期内术后死亡结果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术后患者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择期妇科手术且行术后PCEA患者60例,ASAⅠ~Ⅱ级,应用美国Bioz.com无创胸阻抗法心排量监测仪对患者术前、术毕、术后1、24、48h的血液动力学进行监测,并比较心排量(CO)、每搏心排血量(SV)、HR、心加速指数(ACI)、外周血管阻力(SVR)的变化。并根据术后24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将患者分为两组Ⅰ组,VAS≤5分;Ⅱ组,VAS>5分。结果Ⅰ组术毕、术后1h的CO、SV、SVR和术前比明显降低(P<0·05);术毕、术后1h的HR和术前比较有所增高(P<0·05);在各个时点ACI差异无显著意义。Ⅱ组术毕、术后1h的CO、SV、SVR和术前比明显降低(P<0·05);术毕、术后1、24、48h的HR和术前比较有所增高(P<0·05)。Ⅰ组术后24h的SV、SVR低于Ⅱ组(P<0·05);Ⅰ组术后24、48hHR明显高于Ⅱ组(P<0·05)。两组ACI在各个时点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PCEA对血液动力学的影响很小,安全性高。良好的镇痛有利于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