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46例疗效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46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总结临床疗效。结果 46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约为15~40分钟,平均20分钟。术后2~3天出院。仅1例术后阴囊积气。术后随访2周至28个月,无复发及阴囊水肿、切口下积血积液及感染等其他并发症发生。结论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安全性高,创伤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和传统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收治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160例,其中85例行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作为观察组,75例接受传统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术中(切口大小、手术时间)及术后各项指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切口大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相比较传统手术,患儿的疝囊采用腹腔镜高位结扎手术治疗后,其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仅1例出现术后阴囊胀气,2d后完全吸收。无阴囊水肿、尿潴留、切口下积血积液等并发症。随访1年,未见复发。观察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在治疗小儿腹股沟疝方面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恢复及住院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比较腹腔镜单孔疝囊高位结扎术与传统小切口疝囊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 将7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观察组接受腹腔镜单孔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对照组接受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比较2组患儿手术情况(单侧疝手术时间、双侧疝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治疗总费用、术后并发症(切口感染、阴囊肿胀、线结反应、戳孔疝、疝囊积液/积气)以及随访6个月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患儿单侧疝手术时间、双侧疝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治疗总费用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儿术后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单孔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并发症少、复发率低,但治疗费用较高且对操作者要求较高,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
观音针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自制缝合针———观音针和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手术方法,并评价其治疗小儿斜疝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观音针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斜疝33例(其中行传统疝囊高位结扎术术后复发者3例),观察其疗效。结果:全部患儿手术成功,手术时间8~30 min,平均13 min,术后平均住院时间18 h,皮肤无须缝线。随访1周~2年,平均8个月,无1例出现手术并发症和斜疝复发。结论:观音针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损伤轻、恢复快、操作简便、切口微小美观,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治疗小儿复发性斜疝更具有突出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凌丽娟  陈凌武  肖惠坚  汪青蓉 《现代护理》2006,12(23):2217-2218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与开腹手术一样,主要操作步骤是疝囊高位结扎,由于腹腔镜可以同时探查双侧腹股沟,因此较开腹疝囊高位结扎更彻底,但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率仍有0.5%~2.7%[1-2]。为进一步降低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复发率,我院从2003年1月起,建立并开展了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缝合并疝囊高位结扎术,该术式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现对比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从2003年1月~2004年12月,我院完成了61例共85个小儿腹股沟斜疝,其中21例共31个斜疝行内环缝合并疝囊高位结扎术,另40例…  相似文献   

6.
微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32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微型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使用微型腹腔镜配合自行改进的针形器械缝扎内环口周边腹膜行疝囊高位结扎32例,总结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分析。结果:32例小儿腹股沟斜疝均经微型腹腔镜下完成手术,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切口美观,无复发。结论:微型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创伤小,手术操作简单,疗效确实,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应用自行的克氏针行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自制克氏针对120例患儿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评价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120例手术均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无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后平均住院时间2天。随访3~30月,复发1例。结论应用自制的克氏针行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方便、简单、安全、可行、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与开腹手术一样,主要操作步骤是疝囊高位结扎,由于腹腔镜可以同时探查双侧腹股沟,因此较开腹疝囊高位结扎更彻底,但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术后复发率仍有0.5%~2.7%[1-2].为进一步降低小儿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后复发率,我院从2003年1月起,建立并开展了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内环缝合并疝囊高位结扎术,该术式在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现对比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傅克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2):229-230
[目的]评价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68例(组),经皮切开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69例(组),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住院天数和随访1年复发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阴囊血肿)、住院天数和随访1年复发率明显低于经皮切开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组,且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P〈0.05).[结论]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疗效优于经皮切开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脐单孔免操作钳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0例腹股沟斜疝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患儿接受经脐单孔免操作钳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操作钳辅助二孔法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手术情况、住院情况、并发症情况及随访6个月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总长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总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脐单孔免操作钳腹腔镜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效果明确,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腹腔镜斜疝高位结扎术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61例腹股沟斜疝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人均手术成功,治愈出院;术后发生阴囊气肿3例,皮下气肿6例,均自行吸收,术后2个月复发1例,经传统手术方法治愈,肩背疼痛5例,经吸氧、按摩肩背部后疼痛缓解;切口渗血2例,给予砂袋压迫能止血。[结论]加强腹股沟斜疝行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病人的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12.
李理 《临床医学》2022,(4):67-69
目的 比较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与开放式小切口手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0年8月焦作市人民医院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30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放组与腹腔镜组,每组150例.开放组使用开放式小切口手术,腹腔镜组使用腹腔镜小儿疝囊高位结扎术.比较两组围术期变化、疼痛评分、并发症、复发...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单孔一针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改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收治的小儿腹股沟斜疝患者11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的单一针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研究组患者给予单一针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改进治疗,并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其单侧、双侧斜疝手术完成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研究组患者无损伤血管、血肿及误扎输精管等并发症出现,术后随访无疝复发。结论改进后的单孔一针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能更好地避免副损伤,使得操作更便捷,缩短了手术时间,更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14.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最常见的小儿外科疾病,一般行疝囊高位结扎就可根治.但是传统的手术方式必须解剖腹股沟区,可能引起提睾肌、输精管、血管、神经的损伤,也有可能形成医源性隐睾,且术后常有阴囊水肿,术后七天还要拆线,增加小儿痛苦.腹腔镜下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则克服了上述缺点,同时还能发现对侧隐性疝而一并结扎,效果满意.我院自1999年8月~2000年12月行腹腔镜下小儿疝囊结扎术162例.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微型腹腔镜二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260例疗效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微型腹腔镜二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总结微型腹腔镜二孔法缝扎内环口治疗26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结果:手术全部在腹腔镜下完成,单侧疝手术时间约为13~20min,平均16min,伤口不需要缝合。近期并发症3例,阴囊积气2例,脐戳孔网膜疝1例,均得到及时处理后痊愈。术后2~3d出院。术后随访246例患儿,随访率94.6%。随访1周~24个月。复发3例,1例经腹腔镜,2例经开腹治愈,无阴囊水肿,切口下积血积液及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微型腹腔镜二孔法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恢复快,安全性高,创伤小,无需伤口拆线,可同时用于处理腹股沟隐性疝和双侧腹股沟疝,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已是非常成熟的技术,在临床中运用广泛.以往是多孔法行疝囊高位结扎术,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经脐单孔腹腔镜疝高位结扎术已成为治疗小儿斜疝的一种新颖的微创手术.本科自2010年开始试行开展单孔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同时将其围手术期结果与同期多孔法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探讨其可行性与安全性.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高薇  李娜  于兴佳 《护理研究》2009,23(22):2034-2035
小儿腹股沟斜疝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开腹疝囊高位结扎术已是成熟手术.然而传统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的复发率高,其内环宽大,高位结扎过低,术中组织损伤等,主要表现腹横筋膜薄弱、松弛[1],这是术后复发的重要原因.近年来,经脐二孔法腹腔镜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已广泛开展.该术式不破坏腹股沟管解剖结构,术后复发率极低.姚干等[2]报道,复发率为0.5%~2.7%.2006年11月-2007年12月我院采用经脐二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134例,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腹壁缝合针行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位结扎术的手术效果。方法 应用腹壁缝合针为86例患儿行一孔法腹腔镜疝囊高住结扎术。结果 平均手术时间15分钟,平均住院时间3天,无并发症,随访1~48月无复发。结论 腹壁缝合针行小儿腹股沟斜疝疝囊高住结扎术操作简单,安全美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常规切口、小切口与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的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120例小儿腹股沟斜疝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常规切口组(32例)、小切口组(46例)与腹腔镜组(42例),分别采用常规切口、小切口、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观察对比术后患儿的恢复和复发情况.结果 腹腔镜组患儿切口最小,小切口组次之,常规切口组最大(P<0.01);腹腔镜组和小切口组术后下床活动的时间及术后住院天数均明显短于常规切口组(P均<0.05);常规切口组术后阴囊肿胀发生率(34.4%)明显高于小切口组(6.5%)和腹腔镜组(2.4%,P均<0.05),术后复发率(31.2%)明显高于小切口组(6.5%)和腹腔镜组(4.8%,P均<0.05).结论 腹腔镜下疝囊高位结扎术能够缩小手术切口、缩短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同时有效控制术后阴囊水肿和腹股沟疝的复发.  相似文献   

20.
改良微型腹腔镜小儿疝高扎术50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劲  叶亮  杨宏亮 《医学临床研究》2006,23(11):1836-1837
【目的】介绍一种改良微型腹腔镜小儿腹股沟斜疝高位结扎术的新方法。【方法】采用脐上皱一个戳孔,内环处皮下间隔进针法行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50例。【结果】一侧疝手术时间10~15min,平均12min。双侧疝平均】8rain。患儿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愈合后腹部无瘢痕。随访1个月至2年,无一例复发,未见阴囊血肿、睾丸萎缩等并发症。【结论】皮下间隔进针一孔法微型腹腔镜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斜疝疗效可靠,适应范围更广,创伤更小,美观效果更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