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立  金哲雄  任君刚 《中草药》2004,35(6):606-608
目的对榛子叶中的鞣质成分进行了研究,开发利用黑龙江省榛子叶资源。方法利用^1H-NMR,^13C-NMR,FAB-MS,CD谱及^1H-^1HCOSY二维谱与化学方法鉴定。结果从中得到4个化学成分:榛叶素B(heterophylliin B,I),tellimagrandinⅡ(Ⅱ),casuarictin(Ⅲ),casuarinin(Ⅳ)。结论榛叶素B是一个新的鞣花二聚体成分。  相似文献   

2.
平榛鞣质成分研究(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  金哲雄 《中草药》2006,37(6):810-812
目的研究黑龙江省榛(平榛)Corylusheterophylla的鞣质成分。方法利用大孔树脂柱色谱分离纯化技术反复分离纯化,通过1H-NMR、13C-NMR、FAB-MS、1H-1HCOSY等光谱手段及化学方法对得到的单体成分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该植物叶中分离得到3个鞣质成分榛叶鞣质D(Ⅰ)、刺梨素A(Ⅱ)、玫瑰素F(Ⅲ)。结论榛叶鞣质D(Ⅰ)为一新的二聚体鞣质成分。  相似文献   

3.
榛花对糖尿病小鼠降糖作用及对肝脏和胰岛病理学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榛花的降血糖作用。方法:采用四氧嘧啶制备实验性糖尿病小鼠模型,以比色分析法测定血糖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和透射电镜观察胰岛B细胞以及通过组织化学观察肝糖原。结果:榛花可降低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未能使胰岛B细胞修复和再生,可提高肝糖原含量。结论:榛花具有降低实验性糖尿病小鼠高血糖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肝组织糖原合成等类胰岛素样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榛花总黄酮对缺血性肾病大鼠肝脏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及对慢性缺血性肾病的治疗作用。方法将9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予榛花总黄酮)、对照组(予生理盐水)和假手术组。在治疗组和对照组中复制大鼠缺血性肾病模型,在第14,28,45天分批处死大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缺氧诱导因子(HIF-1α)、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Ⅰ型胶原蛋白的水平,在第28天的大鼠肝脏中检测NO、MDA及SOD的含量。结果榛花总黄酮可明显降低HIF-1α,CTGF、Ⅰ型胶原在缺血性肾病中的表达,也可使SOD活性和NO含量明显升高,MDA含量明显降低。结论榛花总黄酮可通过减少缺血肾病中氧自由基和HIF-1α的含量,抗脂质过氧化,减少纤维化因子的表达和肾间质纤维化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榛花的降血糖作用及其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榛花的降血糖作用并初步阐明其作用机理。方法:采用四氧嘧啶制作实验性糖尿病小鼠模型,以比色分析法测定血糖、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并观察肝糖原和胰岛B细胞。结果:榛花可降低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血糖水平,提高血清SOD活性并降低血清MDA含量,提高肝糖原含量,而未能使胰岛B细胞修复和再生。结论:榛花具有降低实验性糖尿病小鼠高血糖的作用,而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肝组织糖原合成等类胰岛素样作用和清除自由基及抗脂质过氧化过程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辽宁中医杂志》2017,(6):1181-1183
目的:榛花消肾安胶囊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14年5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96例糖尿病肾病患者按其临床治疗方法分成A组、B组和C组,每组32例,A组患者予降糖、控制饮食、降低氧化应激等常规基础治疗上予以西药缬沙坦胶囊口服治疗,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以中成药榛花消肾安胶囊口服治疗,C组患者在B组基础上联合加用西药缬沙坦胶囊口服治疗,比较3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炎症相关指标水平的变化。结果:(1)3组患者治疗前其CRP、IL-6、TNF-α和尿MCP-1水平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3组患者CRP、IL-6、TNF-α和尿MCP-1水平较治疗前均降低,且B组和C组降低程度较A组明显,C组较B组降低更甚,比较间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结束后,B组(81.25%)和C组临床总有效率(93.02%)明显高于A组(62.50%),且C组(96.88%)与B组(81.25%)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3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无明显严重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结论:榛花消肾安胶囊可明显降低DN患者血清hs-CRP、TNF-α和尿MCP-1水平,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榛花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榛花化学成分。方法:柱色谱分离,ESI-MS,^1H-NMR和^13C-NMR等方法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榛花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二十四碳酸二十四碳醇酯、山柰酚-3-O-β-D鼠李糖苷、4-羟基二氢查尔酮、山柰酚-3—O-α—L-(4″-Z-对香豆酰基)-鼠李糖苷、槲皮素、山柰酚-7,4′二鼠李糖苷。结论:化合物1—6均为首次从榛花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榛花总黄酮的提取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榛花总黄酮的提取工艺及其抗氧化活性的研究。方法: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确定了榛花总黄酮乙醇提取的最佳条件,采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和Fenton反应体系,研究了榛花总黄酮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和羟基自由基(.OH)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榛花总黄酮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50%,提取温度70℃,料液比1∶20,提取时间5 h;影响黄酮提取的因素依次为温度〉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料液比。榛花总黄酮对.OH的清除能力远远高于维生素C,对O2-.的最大清除率达80.13%。结论:确定了榛花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榛花总黄酮对O2-.和.OH均有较强的清除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方榛花舒肝胶囊的保肝降酶作用。方法 118例患者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复方榛花舒肝胶囊治疗,对照组采用护肝片治疗。结果治疗组60例,显效37例(61.66%),有效16例(26.67%),无效7例(11.67%),总有效率88.33%;对照组58例,显效18例(31.03%),有效26例(44.83%),无效14例(24.14%),总有效率75.86%。2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榛花舒肝胶囊能疏肝解郁通络,解毒利湿化瘀,进而恢复肝损伤,降低三酰甘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马钱子单萜吲哚类生物碱不同结构系列的1H NMR谱规律。方法通过查阅前人对马钱子中生物碱类成分的研究文献,并综述有文献报道的马钱子中生物碱类成分的1H NMR谱。结果根据其生物碱都是以士的宁为母核的特性,同一系列的1H NMR谱生物碱具有相似的规律。结论根据这些规律可以简便、快速的鉴别马钱子中的生物碱。  相似文献   

11.
在从草药中筛选细胞凋亡调节剂的研究中,于北野菊(Chrysanthemum boreale)的花中分离出新成分(1)和已知成分——枯马布林(cumambrin)B(2)、枯马布林A(3)、当归酰枯马布林B(4)、惕各酰枯马布林B(5),在NMR光谱法和X射线晶体学分析基础上,确定了成分1的结构,并检测了成分1~5对细胞凋亡的抑  相似文献   

12.
枇杷叶紫珠中苯乙醇苷类成分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枇杷叶紫珠中高极性化学成分,为其药效成分及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采用甲醇提取,不同极性溶剂分布萃取,获得正丁醇萃取部位;采用大孔树脂、反相硅胶、Sephadex LH-20、Toy-opearl HW-40等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综合运用紫外光谱(UV)、红外光谱(IR)、质谱(MS)及核磁共振光谱(1H NMR、13C NMR、1H-1H COSY、HSQC、HMBC)等现代波谱学方法和技术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结果自正丁醇萃取部位中共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鉴定出其中6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毛蕊花糖苷acteoside(1),连翘苷forsythosides B(2),肉苁蓉苷C cistanoside C(3),异毛蕊花糖苷isoacteoside(4),肉苁蓉苷D cistanosideD(5)和独一味苷A lamiophlomioside A(6)。结论所鉴定的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自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肉苁蓉苷C(3)、肉苁蓉苷D(5)和独一味苷A(6)为首次自紫珠属中分离得到。苯乙醇苷类成分为枇杷叶紫珠中高极性部位主要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一株拟盘多毛孢菌(Pestalotiopsis sp.)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ilica gel,Rp-18 silica gel)和凝胶(Sephadex LH-20)柱层析的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其结构由核磁共振波谱(1H NMR,13C NMR,DEPT,1H-1H COSY,HSQC,HMBC和NOESY)和HR ESI-Q-TOFMS解析。结果:从拟盘多毛孢菌的静置发酵培养液中分离到一个倍半萜化合物(1)和一个已知化合物4-羟基苯乙醇。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鉴定从辣椒中提取、分离和纯化出的辛辣活性物质为何种成分组成。方法:对此辣椒辣素结晶进行NMR谱分析研究。结果:1H-NMR谱、13C-NMR谱、DEPT谱均出现了辣椒素及二氢辣椒素的化学位移值。结论:根据其NMR谱测定结果,可以推定:用此方法提取的结晶应是辣椒素和二氢辣椒素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鉴定神曲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分析产地、工艺和原料对神曲主要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HMBC、1H-1H COSY、TOCOSY等多种核磁共振技术(NMR)鉴定神曲中主要成分,利用多元统计分析36批神曲的主要成分差异。结果:从神曲中鉴定出琥珀酸(1)、乳酸(2)、甘油酸(3)、甲氧基乙酸(4)、甲氧基乙酸铵(5)、脂肪酸(6)、甘油(7)、长链烯烃(8)、α-D-果糖(9)、α-D-葡萄糖(10)和β-D-葡萄糖(11)等成分,其中化合物1~9为从神曲中首次鉴定的成分。本研究还发现原料的成分几乎不以原形进入成品,而可能作为底物或调解微生物发酵环境的附加因子参与形成成品的成分,不同产地神曲的化学成分无显著区别。结论:神曲的化学成分主要由发酵过程形成的,产地、工艺和原料对其终产物成分种类影响较小,发酵过程是其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辽西蜂胶黄酮类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开发辽西蜂胶的药用资源,寻找具有药理活性的成分,分离鉴定辽西蜂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方法:采用加压硅胶柱层析等方法提取分离辽西蜂胶中黄酮类成分,用紫外、红外、核磁、质谱4种光谱法对其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从辽西蜂胶中分离到7种黄酮类化合物,经光谱鉴定分别为白杨素(chrysin Ⅰ;4H-1-benzopyran-4-one,5,7-dihydroxy-2-phenyl-Ⅰ)、良姜素(izatpinin Ⅱ;4H-1-benzopyran-4-one,3,5-dihydroxy-7-methoxy-2-phenyl-Ⅱ)、高良姜素(galangin Ⅲ;4H-1-benzopyran-4-one,3,5,7-trihydroxy-2-phenyl-Ⅲ)、金合欢素[acacetin Ⅳ;4H-1-benzopyran-4-one,5,7-dihydroxy-2-(4-methoxyphenyl)-Ⅳ]、洋芹素[apigenin Ⅴ;4H-1-benzopyran-4-one,5,7-dihydroxy-2-(4-hydroxyphenyl)-Ⅴ]、山萘素[kaempferol Ⅵ;4H-1-benzopyran-4-one,3,5,7-trihydroxy-2-(4-hydroxy-phenyl)-Ⅵ]、鼠李素[rhamnetin Ⅶ;4H-1-benzopyran-4-one,2-(3,4-dihydroxyphenyl)-3,5-dihydroxy-7-methoxy-Ⅶ]。结论:首次报道了辽西蜂胶黄酮类化学成分,其中化合物Ⅱ,Ⅳ,Ⅴ,Ⅵ,Ⅶ为首次从蜂胶中发现。  相似文献   

17.
麦芽糖衍生物按下列方法制备:麦芽经糖化,过滤后,用水或水溶性溶媒提取残渣,除去低分子量的活性成分。所得麦芽糖衍生物性质如下:分子量约≥2000;IR谱3600~3200cm~(-1)和1700~1600cm~(-1);质子NMR峰为0.5~5.0ppm和6.0~8.5ppm;UV谱200~ 250hm和250~350nm。苯酚硫酸反应和铜-福林颜色反应呈阳性。含有此活性成分的食品和饮料也已申请专利。口服剂量为0.01~10000mg/kg。  相似文献   

18.
小叶九里香叶挥发油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联新  郑汉臣 《中药材》1998,21(11):569-571
运用气相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结合标准谱库,对海南三亚产小叶九里香叶中挥发油成分进行了研究,共分离鉴定出22个化合物。主要成分为β-松油烯(27.86%)、十氢1,1,7-三甲基-4-甲烯基-1H-环丙[e]萸(24.572%)、1,2,3,4,4α,5,6,8α-八氢-7-甲基-4-甲烯基-1-(1-甲基)萘(11.426%)、3-蒈烯(10.125%)、1,1-二甲基-2-(3-甲基-1,3-丁二烯基)环丙烷(5.581%)。单萜类成分少于倍半萜类成分。  相似文献   

19.
应用正相硅胶柱色谱、制备型薄层色谱以及Sephadex LH-20凝胶等方法,采用NMR和MS等波谱学方法,分离鉴定大丽轮枝菌发酵液中次级代谢产物的结构,并从该菌株中分离鉴定了6个化合物,分别为1-H-吲哚-3-甲醛、2-(1H-吲哚-3-基)乙酸、1H-吲唑、4-羟基苯甲酸、2-(2-羟基苯基)乙酸、4-甲基苯甲酸。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种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20.
四倍体板蓝根中的苯丙素类成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考察四倍体菘蓝Isatis indigotica根的化学成分。方法 应用大孔树脂和硅胶柱色谱对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应用理化常数测定和光谱(IR、MS、1 H- NMR、1 3C- NMR、2 D- NMR)分析技术鉴定结构。结果 从四倍体板蓝根中分离得到5个苯丙素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落叶松脂素( )、落叶松脂素- 4 - O-β- D-葡萄糖苷( )、落叶松脂素- 4 ,4′- O-二- β- D-葡萄糖苷( )、紫丁香苷( )、4 - (1,2 ,3-三羟基丙基) - 2 ,6 -二甲氧基苯- 1- O- β- D-葡萄糖苷( )。结论  ~ 为首次从该种植物中分离得到, 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