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 毫秒
1.
姜、枣是中医不可缺少的要药。我国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在他的名著《伤寒论》中的113个方剂中,其中就有55个方剂用到姜、枣,占48.6%,而在这55个方剂中,有35个方剂都是姜枣同时合用。著名的代表方剂如桂枝汤、青龙汤、柴胡汤、炙甘草汤等都是把姜、枣放在一起合用,可见姜、枣的药用价值有它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2.
<正> 姜、枣是中医不可缺少的要药。我国伟大的医学家张仲景,在他的名著《伤寒论》中的113个方剂中,其中就有55个方剂用到姜、枣,占48.6%,而在这55个方剂中,有35个方剂都是姜枣同时合用。著名的代表方剂如桂枝汤、青龙汤、柴胡汤、炙甘草汤等都是把姜、枣放在一起合用,可见姜、枣的药用价值有它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3.
草、姜 (生姜、干姜 )、枣看似平凡 ,却是仲景极为常用之品 ,使用频次俱在前 10位之内。运用得法 ,可增疗效。其配伍规律值得研究 ,笔者就此作一探讨。1 甘草与姜 (干姜、生姜 )《伤寒论》、《金匮要略》用干姜者计39方。甘草与干姜同用方 ,共有 2 4首(重复方只计 1次 ,不包括  相似文献   

4.
擅用附子——张仲景学术大道至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以附子所组成的方剂共40首(包括5个隨证加附子方),是其仅次于甘草、姜、枣、桂枝的极为常用的药物。这里谨从诸附子方的运用规律上可以看出,附子不仅用于重症痼疾,而且用于外  相似文献   

5.
生姜和大枣,是两味极为平凡的常用中药,在临床上除了分别与其他药物配用以外,两者相互配合应用也极为频繁,成为许多方剂中的组成部分。但是,由于两药配用在各个方剂中并非主要组成部分,因而往往为人所忽视;即使受到注意,而在解释其作用方面则又往往存在着不同看法。为此,本文拟对之进行初步的探讨,如有错误之处,尚祈予以指正。  相似文献   

6.
<正> 1.八物君子汤:人参10克,黄芪、白术、白芍药、当归、川芎、陈皮、甘草各5克,姜3片,枣2枚。 2.黄芪桂枝汤:枝枝15克,白芍药10克,川芎、苍术、陈皮、甘草各5克,姜3片,枣2枚。 3.补中益气汤:人参、黄芪各15克,甘草、白术、当归、陈皮各5克,藿香、苏叶各2克,姜3片,枣2枚。 4.升阳益气汤:人参、黄芪、白芍药、桂枝各10克,白何首乌、官桂、当归、甘草各5克,姜3片,枣2枚。 5.升阳益气附子汤:人参、桂枝、白芍药、黄芪各10克,白何首乌、官桂、当归、甘草各5克,炮附子5克~10克,姜3片,枣2枚。 6.芎归香苏散:香附子10克,紫苏叶10克,川芎5克,苍术5克,陈皮5克,甘草5克,葱白5茎,生姜3片,枣2枚。  相似文献   

7.
许小雪  郭盛  尚尔鑫  朱悦  严辉  钱大玮  段金廒 《中草药》2023,54(11):3594-3607
目的 通过数据挖掘含姜-枣药对的方剂信息,分析其配伍特点及组方规律,为临床合理应用及药物开发提供指导。方法 检索含姜-枣药对的方剂数据,采用Excel软件提取方药信息,并运用R语言、Cytoscape软件对方剂组成、剂量、配比、功效、病证等进行频次统计及关联分析。结果 共检索到847首含姜-枣药对的方剂,涉及中药475种,使用频次9786次,常用药对为生姜-大枣和干姜-大枣,其次为炮姜-大枣、煨姜-大枣、姜炭-大枣。目标方剂共涉及19种功效及63种病证,其中功效以补益、和解应用最为频繁,且生姜-大枣侧重于解表,干姜-大枣侧重于温里;病证以内科病证为首,主要为虚劳、腹痛、感冒等。大枣每人日服量集中于20枚以下,与补益、和解、解表等关联较强;生姜每人日服量主要为<20 g,与和解、解表相关联;干姜每人日服量主要为<5 g,与温里、和解相关联。生姜-大枣配比以>1为主,与补益、安神、和解相关联;干姜-大枣用于补益、安神时配比<1,用于和解时配比≥1。与生姜-大枣、干姜-大枣高频配伍的药物组成相近,均有甘草、人参、白芍、茯苓等药味;核心药物组成有所不同,与生姜-大枣相关的核心药物组成为生姜-大枣-甘草-人参、生姜-大枣-白芍-甘草,与干姜-大枣相关的核心药物组成为干姜-大枣-甘草-人参、干姜-大枣-当归-甘草、干姜-大枣-甘草-肉桂、干姜-大枣-茯苓-甘草。结论 含姜-枣药对方剂功效以补益、和解为主,针对不同疾病姜-枣的剂量和配比需适当调整,与姜-枣药对配伍的高频药物主要为甘草、人参、白芍、茯苓。  相似文献   

8.
目的:医者常忽视生姜、大枣、甘草在方剂中作为佐药的作用,而影响临床疗效,为强调其配伍规律及作用,故探讨三者于方剂中作为佐药的作用与意义。方法:分析仲景方中姜、枣、草作为佐助、佐制、反佐药的运用规律。结果:姜、枣、草作为佐助、佐制、反佐药,对方剂配伍起重要作用。结论:合理、巧妙配伍姜、枣、草,作为佐药,能使方剂配伍结构更为完善,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温胆汤原方出自《千金方》,由茯苓、半夏、陈皮、甘草、竹茹、枳实、姜、枣组成。方中茯苓健脾利湿,半夏燥湿化痰,陈皮理气,甘草、姜、枣和中健脾,竹茹和胃,枳实行气。诸药配合,共奏祛湿化痰、理气和中之效。《千金方》的温胆汤,原是为大病后虚烦不得眠而设。这里的“虚烦不得眠”,当属胆胃不和,痰热为患。因痰热互结于中,  相似文献   

10.
加减复脉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病条辨》加减复脉汤是在《伤寒论》炙甘草汤的基础上去参、桂、姜、枣,加入白芍而成。吴鞠通曰:"去参、桂、姜、枣之补阳,加白芍收三阴之阴,故云加减复脉汤。"吴氏改变炙甘草汤温阳复脉为养阴复脉,指出加减复脉汤的适应证有五:一是,阳明病,温邪久羁中焦,伤少阴癸水者,或已下,或未下而阴竭者,若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五味子散、五味子散加姜枣和四神丸对脾虚泄泻影响的配伍组方差异性。方法:建立大黄致脾虚泄泻模型,设立空白组、模型组、参苓白术散组、五味子散组、五味子散加姜枣组、四神丸组和四神汤组,共7组。观察各组对血浆胃动素、胃泌素含量及小肠推进的影响。结果:各给药组的血浆胃动素、胃泌素含量均较模型组升高,并能抑制正常和脾虚小鼠的炭末推进率。结论:五味子散、五味子散加姜枣和四神丸通过调节血浆胃动素、胃泌素起止泻作用,作用效果之差异性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四神丸(汤)升高血浆胃动素、胃泌素含量和抑制小肠推进运动效果最佳,与五味子散和二神丸具有协同作用有关。(2)在升高血浆胃动素含量和抑制小肠推进运动作用两方面,四神汤去掉二神丸后,五味子和吴茱萸未体现协同作用。(3)在升高血浆胃动素、胃泌素含量和抑制小肠推进运动作用中,生姜和大枣不是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举元煎出自《景岳全书》,由人参、炙甘草、天麻、白术、黄芪、姜、枣组成。功能补气升提。主治气虚下陷、血崩血脱、亡阴垂危等证。  相似文献   

13.
张仲景《伤寒论》住治疗伤寒初期证的治法中,除用一般的解表法外,极其注重调理胃气。桂枝汤中用桂枝、芍药二味和营解表;姜、枣、草三味调补中焦。桂枝在本方中不是以解表为主要作用,其味辛甘,辛则能发散以解表;甘则能入中健胃。成无已说:“桂枝同姜  相似文献   

14.
《光明中医》2014,(2):213-213
藿香正气散用藿香、苏叶、云苓、白芷、槟榔、厚朴、陈皮、桔梗、半夏、炙草、姜、枣水煎,治四时不正之气,内停饮食,头痛寒热,霍乱吐泻,或作疟疾。  相似文献   

15.
读叶显纯同志《对姜枣配合应用的探讨》一文(见本刊1981年第10期),以为所论甚善,因而想到《伤寒论》方当归四逆汤似脱落生姜一味,其理由如下:推敲当归四逆汤方意,属桂枝汤所衍化,以桂枝汤加当归、细辛、通草治血虚而手足厥寒、脉细欲绝,很可理解。但桂枝汤原方有姜枣,而本方则有枣无姜。证属虚寒,原可用姜,为什么不用?很难说出道理。更怪的是《伤寒论》接着说:“若其人内有久寒者,宜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该方方中生姜用量特重,至半斤之多。要么不用,一用就用重剂量,确有些怪。原来《伤寒论》中所谓加味方,有的其实只是对原  相似文献   

16.
姜、枣本是平常之物,而《金匮要略》前二十二篇共载方剂205方(其中有4方未见药),用姜者即有83方,占40.5%,用枣者49方,占23.9%,其中姜枣合用者41方,占20%,体现了仲景组方遣药“于平常处见神奇”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正> 姜老说:“旋复代赭汤证,心下痞硬,噫气不除是由于胃气虚,气逆不降所致。方中用旋复花下气消痰,代赭石重镇降逆,二者相须降气镇逆功能尤强,配姜、夏和胃化饮;参、草、枣补益中土,使胃气和,气机升降通畅,则痞噫自除。”姜老认为本方可用于急、慢性胃炎,溃疡病,急、慢性支气管炎、哮喘,眩  相似文献   

18.
总结《本草纲目》论生姜、干姜的药性、用法、功用。李时珍深谙姜性,对姜性论之甚详,有独到见解;对姜的用法,不论是生姜还是干姜,均极为多样;临床用姜多为单方,有配伍者则配方简便,便于应用;用生姜、干姜治病极为广泛,对临床各科疾病,轻重缓急诸证,皆有殊功。  相似文献   

19.
论传统中医处方脚注谈现代医药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建 《陕西中医》2002,23(11):1031-1031
传统中医处方“脚注”系指处方中某种中药的右上角域或下角加以注释 ,称之“脚注”。也是中医师根据中药的质地或治疗目的 ,以字样 ,对中药调剂人员的要求 ,以其达到互相配合 ,共同协助作用 ,以达到一定的疗效 ,祛除疾患的目的。关于“脚注”问题 ,历代医学家都很重视。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伤寒论》选方用药科学严谨 ,颇有法度可循 ,《伤寒论》1 1 3个方剂中用生姜为 4方 ,用大枣者为 6方 ,姜、枣同用者为 3 3方 ,以此而见姜、枣共用能佐使诸要调和营卫 ,宁心健脾 ,解肌祛风 ,而单用则不同。张仲景的著《伤寒论》全书载方 1 1 3首 ,共选用 …  相似文献   

20.
仲景方生姜、大枣运用规律浅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生姜、大枣在中医方剂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经》就已记载其性味功效 ,其动用在仲景方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纵观仲景《伤寒论》与《金匮要略》二书 ,共载方 317首 ,用姜、枣者 12 8首。其中生姜大枣合用者 5 4首 ,单用生姜者 2 0首 ,单用大枣者 5 4首 ,可见生姜大枣有其独特的药用价值。为了在临床组方中更好的应用姜枣 ,使“寻常食品用之得当能建奇功”(张锡纯 ) ,现对仲景方中生姜大枣的运用规律浅析如下 :1 姜枣合用1 1 调和营卫缪希雍曰 :“凡邪在营卫者 ,辛甘以解之 ,故仲景桂枝汤用姜枣以和营卫 ,助脾胃 ,生津液 ,令出汗也。”仲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