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评价在下颌骨骨折应用多层螺旋CT3D重建的价值及意义。材料和方法:对30例平片诊断下颌骨骨折病人行三维重建,显示下颌骨骨质结构,测量骨折移位距离及下颌骨厚度。结果:30例下颌骨折中体部和颏部骨折最多见,其次为髁状突颈部及下颌角,下颌升支骨折最少见。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能立体、精确多方位地显示骨折部位、范围、骨折线累及关节面情况,骨折移位、骨缺损范围等情况,对下颌骨骨折影像诊断及手术方案制定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髁状突骨折64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辉  白丽 《中医正骨》2005,17(2):44-45
髁状突是下颌骨骨折的好发部位之一,约占下颌骨骨折的1/4~1/3.髁状突是颞下颌关节重要的组成部分,故其治疗效果的优劣直接影响到颌、牙合功能及面部外形,并有发展成颞下颌关节强直的潜在危险,因此,正确治疗髁状突骨折十分重要.髁状突骨折根据骨折部位移位程度、移位方向、骨折后的治疗时间、患者年龄以及口内牙牙合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作者对我院1994~2000年收治的64例髁状突骨折的治疗情况作回顾性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评价髁状突骨折手术和非手术治疗的结果,采用标准化临床检查和下颌骨后前位X线片计算机模拟显示,分析20例手术治疗和54例非手术治疗的单侧髁状突骨折的解剖结构及功能恢复情况。临床检查结果显示,最大开口度、下颌偏移及前伸运动的改变在手术治疗组和非手术治疗组无明显差异,但放射检查显示,髁状突复位程度手术治疗组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组。认为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相比,可以比较准确的恢复髁状突的解剖结构,使面部形态及咬合关系得到较完整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排螺旋CT扫描技术在腕关节外伤中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02月至2014年02月收治的腕关节外伤患者60例,所有患者给予X线片检测和CT轴位、准冠状位以及准矢状位扫描,统计分析不同单排螺旋CT扫描方式对腕关节和关节关系的显示情况。结果:60例腕关节外伤中共有72处骨折,脱位或不稳定7处。X线片检出60处骨折,脱位或不稳定5处。CT轴位、准冠状位以及准矢状位扫描分别检测出65、68、71处骨折,CT扫描3种方式显示脱位或不稳定均为6处。X线片与3种CT扫描诊断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T轴位扫描、CT准冠状位扫描及CT准矢状位扫描诊断效果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排螺旋CT扫描技术在腕关节外伤中具有有效的诊断应用价值,但单排螺旋CT扫描会导致漏诊现象,因此对于医疗设备有限的单位可以X线平片为基础给予单排螺旋CT扫描,最好能够依据病变部位选择扫描方式,全方位分析腕关节扫描图片并结合X线片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下颌骨占据面下1/3及两侧面中1/3的一部分,位置突出,又因其特有的解剖结构,使其易受损伤而导致骨折。髁状突是下颌骨最易发生骨折的部位之一,其骨折发生率占整个下颌骨骨折的25%-50%。髁状突是颞下颌关节的重要组成部分,髁突骨折段在翼外肌的牵拉下发生前内方移位,引起错颌畸形、张口偏斜、疼痛及下颌运动障碍等。随着坚固内固定技术的发展,手术治疗被越来越广泛地采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内固定手术联合中药外敷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3例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6例单纯行开放复位坚固内固定术治疗,观察组27例行开放复位坚固内固定术联合中药外敷治疗,比较2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4,6周的骨折愈合率高于对照组(P均0.05);2组术后的面型、咬、关节功能等均得到改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随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内固定手术联合中药外敷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效果满意,更利于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下颌骨骨折的发病机制及有效治疗原则。方法通过对155例不同部位的下颌骨骨折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回顾,探讨下颌骨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结果155例患者中,颏部及体部骨折51例,下颌角部骨折41例,髁状突骨折29例,15例患者为多发骨折。36例患者行颌间固定,119例患者行切开复位内固定。结论下颌骨骨折最好发的部位是颏部,治疗下颌骨骨折最常用的方法是切开复位内固定,最理想的方法是微型钛板坚强内固定。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诊断下颌骨骨折的应用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08年5月~2011年5月应用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进行MPR及SSD三维重建的14例下颌骨骨折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14例患者均较清楚地显示,并能立体地显示骨折地形态、部位及移位情况;但经螺旋CT扫描轴位图像发现23处骨折,经后处理图像可发现27处骨折,遗漏4处,漏诊率14.8%.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能清晰显示颌面部的空间解剖关系,能显示骨折的全貌及骨块的厚度,从而提高下颌骨骨折的诊断、分型及手术治疗方法的准确性,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的指导,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儿童特别是幼儿 ,因其颌骨内有恒牙胚的存在或只有少数牙萌出 ,颏部、下颌角、髁状突等发育中心正处于快速发育状态 ,以及乳牙冠和牙根形态及比例的特殊性 ,决定了临床上对于儿童下颌骨骨折的治疗与成人有很大的不同。自 1998年以来 ,我们采用颌周夹板配合粘接托槽结扎弓丝固定的方法治疗下颌骨骨折 15例 ,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5例 ,男 11例 ,女 4例 ;年龄 1~ 9岁 ,平均 5岁半 ;摔伤 9例 ,撞伤 6例 ;颏正中联合处骨折 4例 ,下颌体部骨折10例 ,右髁状突骨折 1例 ,均经 X线证实 ,其中 8例患者出现咬颌关系紊…  相似文献   

10.
枢椎齿状突由于解剖及位置结构复杂,该部位的骨折X线平片极易漏诊.本人收集本院近年经X线平片及螺旋CT扫描确诊的30例枢椎齿状突骨折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薄层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对枢椎齿状突骨折的诊断价值,并比较薄层螺旋CT与X线对枢椎齿状突骨折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1.
髁状突是颌面部唯一可动关节,也是下颌骨骨折的好发部位之一,其骨折发生率占下颌骨骨折的1/4~1/3。由于髁状突位置的特殊性以及局部解剖结构的复杂性,临床上历来多采取保守治疗,即颌间弹性牵引。随着内固定材料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我科自2002年至今共手术治疗髁状突骨折42例,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肘前Z形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尺骨冠状突骨折在临床上比较少见,常合并肘关节后脱位。我们近来采用肘前“Z”形切口空心螺钉内固定治疗尺骨冠状突骨折,经门诊随访均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2005年收治的3例尺骨冠状突骨折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均为青年男性,有明确的跌仆手掌撑地外伤史,肘关节半屈伸位,肘前软组织肿胀,无瘀斑,肘前稍下方软组织深压痛明显,肘关节活动障碍,1例合并肘关节后脱位,于肘后部可触及脱出的尺骨鹰嘴。肘关节正侧位x线片示:2例为单纯性尺骨冠状突II型骨折,1例为尺骨冠状突III型骨折合并肘关节完全性后脱位。肘部CT扫描提示:患…  相似文献   

13.
枢椎齿状突由于解剖及位置结构复杂,该部位的骨折X线平片极易漏诊。本人收集本院近年经X线平片及螺旋CT扫描确诊的30例枢椎齿状突骨折进行统计分析,以探讨薄层螺旋CT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PR)对枢椎齿状突骨折的诊断价值,并比较薄层螺旋CT与x线对枢椎齿状突骨折的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在Barton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数字式射线摄片机常规摄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同时采用64排螺旋CT机对腕关节进行薄层扫描,扫描后将所获得的原始轴位图像数据传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及三维重建,重点观察骨折部位、类型、移位情况、累及范围及骨折线走行等,并根据Barton骨折的发生机制对骨折类型做出判断。结果:125例经CT检查全部诊断为Barton骨折,其中112例为掌侧型Barton骨折、13例为背侧型Barton骨折。Barton骨折合并尺骨茎突骨折64例,Barton骨折合并桡骨茎突骨折21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45例。X线检查漏诊、误诊27例,其中5例因骨折断端移位不明显及投照位不标准而致漏诊,10例背侧型Barton骨折被误诊为Colles骨折,12例掌侧型Barton骨折被误诊为Smith骨折。结论: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多平面重建和三维重建,能清晰、直观地显示Barton骨折情况,有助于Barton骨折的正确诊断,可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5.
邹丽华  胡革  伍春华 《中医药导报》2006,12(6):63-64,6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对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颌间牵引复位,牙弓夹板钢丝结扎固定,术后应用丹参注射液。结果术后1年骨折线消失,骨质透光影一致,髁状突外型接近正常,开口度、面型及咬合关系均满意。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非手术治疗本病,方法简单,疗效可靠,愈合时间短,并且可避免手术造成的创伤及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自生增强型聚丙交酯共聚物固定板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下颌骨髁状突颈部骨折患者100例按照固定材料的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分别行自生增强型聚丙交酯共聚物固定板治疗与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患者手术均成功,伤口I期愈合。术后随访6个月~2a,研究组临床效果略优于对照组,但2组优良率相比无显著性差异。2组均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仅对照组有2例钛钉松脱,经Ⅱ期手术治疗后痊愈。结论自生增强型聚丙交酯共聚物固定板治疗下颌骨髁状突骨折效果好,安全性较高,由于该材料的特性,固定物不需重新手术取出,可以避免二次伤害,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髁状突骨折10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髁状突骨折约占下颌骨骨折的 30 %左右 ,儿童外伤更容易发生。现将 1993— 2 0 0 4年本院收治的资料完整的 10 5例髁状突骨折患者损伤特点、治疗方案及其疗效等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男 75例 ,女 30例 ;年龄 3~ 6 5岁 ,其中18~ 4 0岁 6 3例占 6 0 % ,3~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分析髁状突骨折保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保守治疗的52例髁状突骨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髁状突骨折保守治疗总体上疗效满意。结论髁状突骨折应根据骨折部位、移位程度、患者年龄进行综合分析,选择保守治疗的适应证。早期功能训练及间歇性弹性颌间牵引是保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与保证。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CT冠位扫描法对胫骨髁间隆突隐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对93例临床可疑胫骨髁间隆突骨折患者进行膝关节X线正侧位片、CT冠位、轴位扫描检查,双盲法诊断统计分析。结果X线诊断正确82例,正确率88.7%;X线诊断漏诊11例,漏诊率11.83%。CT轴扫诊断正确86例,正确率92.47%;CT轴扫漏诊7例,漏诊率7.53%。CT冠扫诊断正确92例,正确率98.92%;CT冠扫漏诊1例,漏诊率1.08%。93例中胫骨髁间隆突隐性骨折11例,X线片全部漏诊,CT轴扫漏诊7例。表明X线平片检查是胫骨髓间隆突骨折的首选检查方法,CT冠位扫描是胫骨髓间隆突隐性骨折的重要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20.
赵华春 《中医正骨》2010,22(1):37-38
Hoffa骨折又称股骨冠状面骨折,是一种少见的股骨髁部损伤,由于骨折在髁的后部,普通的x线片上难以显示而容易发生漏诊而延误治疗。笔者自2000年5月至2007年5月,采用手术内固定辅助中药治疗Hoffa骨折7例,取得满意的疗效。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