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SARS的胸部CT早期表现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SARS胸部CT早期表现及其在早期诊断中的作用。方法40例符合临床诊断标准的SARS患者在发病后1周内进行胸部CT扫描,同时行常规计算机摄影(CR)胸片检查。回顾性分析这些胸部平片和CT图像,重点观察胸部有无异常表现,并对胸部CT异常阴影的数目、位置、密度、形态和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胸部CT扫描发现40例SARS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肺部异常阴影。而CR胸片未见异常者9例,可疑者6例,明确有异常者25例。SARS肺部CT异常表现主要是不同程度的肺部炎性浸润,病灶密度低、不均匀,以磨玻璃样改变多见,为25例(62.5%)(此类改变胸片容易漏诊),实变11例(27.5%),两者均有4例(10%)。70.0%的病例(28例)只有l~2个病灶,30.0%的病例(12例)有3个以上病灶或两肺多发。病灶彤态以斑片状和球形为常见,占82.5%(33例),也可累及整个肺段(4例,10.0%)或表现为坠积性肺炎样(3例,7.5%)。病灶常位于肺的周边部位(28例,70%),同时累及周边和中心者11例(17.5%)。25.0%的病例(10例)出现支气管气像。结论胸部CT扫描能早期发现SARS患者肺部异常阴影,明显优于胸片。SARS患者肺部CT异常早期表现有其特点,但非特异性。因此,胸部CT检查在SARS病人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SARS的早期X线及CT表现   总被引:34,自引:12,他引:22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早期X线和CT表现。方法 对28例SARS患者的早期X线和CT表现进行分析。患者在发病1—3d内行X线及CT检查。CT检查包括常规螺旋扫描和高分辨率CT(HRCT)。结果 28例中胸部CT检查均有异常所见。X线胸片发现病变者占60.7%(17/28)。影像表现可分为:(1)单发小片状病灶:占82.1%(23/28)。在CT影像上病变分为3种形态:①类圆形磨玻璃样密度病灶20例;②肺小叶形态的磨玻璃样密度病灶2例;③小片状实变影像1例。(2)多发小片状磨玻璃样病灶2例。(3)大片状影像3例。28例患者共发现31个病灶,其分布上叶7个,占22.6%;中叶3个,占9.7%;下叶21个,占67.7%。病灶最大径多为2.0~3.5cm。结论 SARS早期X线和CT主要表现为肺内单发小片状影像。CT显示病变的形态为类圆形磨玻璃样密度病灶最为多见。  相似文献   

3.
胸部CT检查早期诊断疑似SARS疾病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评估早期CT检查对确诊SARS患者的意义.材料和方法2003-03~06在发热门诊就诊患者中选取12例临床疑诊SARS患者,8例于发病后1天就诊,4例于发病后2天就诊.12例患者均于就诊当日行胸X线检查及薄层CT检查.结果追踪调查12例患者,均于发病10天后,在"非典型肺炎"定点专科医院确诊为SARS.8例(8/12)发病后1天就诊胸部X线示正常;4例(4/12)发病2天后就诊,示有淡薄渗出病变;CT薄层检查示9例(9/12)有单个或多个部位的模糊点片渗出影,呈现毛玻璃样改变,4例胸X片有渗出病变者,CT检查均异常;另有3例胸X片检查正常者,CT检查亦未见异常.结论对于有SARS相关症状和体征的患者,即使早期胸部X线正常,如有条件也应尽早行胸部CT检查,这对于疑诊SARS患者早期诊断、治疗、隔离,防止疫情的扩散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SARS死亡病例胸部影像学在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 11例符合SARS诊断标准的死亡病例的胸部平片和CT图像的影像学表现和特征。结果 胸部检查发现 11例SARS死亡患者肺部阴影均较明显 ,病变范围在 80 %~90 % 6例 ,90 %以上 5例。病变部位为双侧多叶病变 11例 (10 0 % ) ,病灶呈斑片及片絮状高密度影 8例 (72 .7% ) ,部分病变融合成大片实变阴影 ,其中磨玻璃样改变 1例 (9.1% ) ,肺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像。结论 重症SARS患者的影像学表现以多叶、肺实质渗出、实变和间质性炎症为主。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52岁,无吸烟史.2005-10-16因"感冒"检查CT发现左肺上叶尖后段有一小病灶,约1.0 cm大小(图1).10-22再次CT复查,该影于HRCT(2 mm层厚)显示为均匀、淡薄的密度增高影,其密度低于附近血管密度(常规纵隔窗病灶完全不显示)(图2),CT值为-345.9~-445.5 HU,大小约6.4 mm×11.0 mm,边缘不规则,较清晰,认定为局限性(完全)磨玻璃灶.患者回忆2月前曾检查过胸部CT,复习08-17胸部CT发现当时该病灶已存在.  相似文献   

6.
SARS胸部表现和并发症的CT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 探讨CT扫描在SARS诊断中的作用。方法 82例SARS患者行螺旋CT扫描112次,其中胸部106次,头颅5次,腹部1次。采用标准肺窗、纵隔窗摄片观察。结果82例中病变位于双侧肺野66例(80.49%),单侧16例(19.51%)。病变累及4~6个肺野的54例(65.85%),下肺野63例(76.83%)。病变形态表现为胸膜下局灶性实变影26例(31.71%),斑片状实变影53例(64.63%),大片实变影9例(10.98%),磨玻璃样模糊影31例(37.80%),肺泡实质影14例(17.07%),间质改变16例(19.51%)。发生并发症6例(7.32%),其中1例同时并发肺、脑部结核及纵隔气肿;余5例分别为肺部继发感染2例,肺霉菌、气胸、脓胸各1例。根据上述所见,作者提出了SARS的相对特征性肺部表现:(1)病灶呈多发性、两侧性分布,以两下肺多见。(2)斑片状、大片实变影,胸膜下局灶性实变和磨玻璃样模糊影,伴有支气管充气征。(3)肺泡内点状高密度影。(4)胸部X线检查和CT扫描动态观察中发现病灶大小、数量及分布部位有迅速变化和进展(即在24~48h内有动态变化)。上述征象提示为SARS病毒引起的肺部表现可能。结论 CT扫描检查是一种敏感的检查方法,能较准确地评估SARS患者肺部病变的演变过程和及时发现所出现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重型SARS患者的转归及胸部影像学随访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型SARS患者的转归并随访观察其恢复期胸部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54例重型SARS患者的转归,随访观察25例重型SARS患者恢复期的胸片、CT扫描表现。结果 54例重型SARS患者,死亡15例(其中1例尸检),临床治愈39例。随访观察的25例中21例随访时间为发病后158—238d,CT扫描发现8例有肺间质增生(38.10%);4例有纤维性病灶(19.05%);12例有磨玻璃样密度病变残留(57.14%);7例双肺未见异常改变(33.33%)。结论 肺间质增生、纤维性病灶、磨玻璃样密度病变残留是重型SARS患者恢复期的主要胸部表现,其发生率高于普通型SARS患者。  相似文献   

8.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X线及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0例SARS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有较完整的胸片资料 ,其中 5例同时进行了CT检查。结果 :SARS的影像学表现形式多样 ,主要表现为肺实质渗出性病变和肺间质渗出性病变两大类型。根据病变早期表现及进展情况 ,将其分为 5型 :①单纯局限型 3 4例 ,早期为肺内单一局限病灶 ,其后病变扩大或无明显增大 ;②局限 广泛型 2 0例 ,早期为肺内单一局限病灶迅速发展为病灶广泛分布 ;③多发型 2 8例 :早期即见肺内多发片状和 /或结节状病灶 ;④间质 实质型 2 2例 :早期为肺部间质性渗出 ,其后出现肺实质渗出性病变 ;⑤单纯间质型 6例 ,主要表现为肺间质渗出性病变。结论 :X线检查是发现SARS的最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CT能更好地显示病变。在SARS的诊治过程中 ,了解该病的影像学分型和分期有助于判断病情 ,指导治疗 ,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9.
SARS的胸部X线表现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又称急性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胸部S线表现特征。方法 52例SARS患者,每隔l~3d摄胸部正侧位片,而且在7次以上;回顾性分析经临床、流行病学、放射学、实验室检查确诊的52例SARS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结果SARS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为:3l例见两肺大片状、小片状密度增高阴影;18例见l侧肺叶或肺段有片状影;l例表现为肺段内结节影;2例见两肺纹理增粗,呈网格状及不规则线状影;16例见磨玻璃样影。动态观察并综合分析SARS的X线表现,可有如下特征:三片一间(病人出现大片状、小片状、斑片状阴影,有些病人出现间质性改变);三多一个不相符(病灶在两肺中下野多;磨玻璃样影多;游走性多,即上下游走或左右游走;症状与X征象不相符;一快一慢(胸部X线表现病灶变化快,最终吸收慢)。结论SARS的胸部X线表现如单独和单次静态观察似乎无明显特征改变;但是,进行动态观察并综合分析胸部X线征象及变化,还是有其一定特征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检查在急性胸部闭合性肺挫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75例急性胸部闭合性肺挫伤患者的螺旋CT表现,并对其CT检查结果和X线检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本组75例急性胸部闭合性肺挫伤患者中累及双侧肺21例,单侧肺54例.渗出型62例,CT表现为肺纹理不均匀性增粗、边缘模糊,呈网织状改变,其间伴有斑点状、斑片状淡薄影,或表现为肺内单发或多发的斑片状、云雾状稍高密度影,边缘不清.实变型13例,CT表现为肺的一段或一叶实变,呈大片状影,边缘模糊,内可见含气支气管影.本组中合并血气胸27例,肺不张15例,肋骨骨折16例,膈破裂3例.结论 胸部螺旋CT检查对肺挫伤诊断准确率高,,应作为首选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SARS的胸部X线表现及动态观察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研究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胸部X线影像及变化规律。方法临床诊断为SARS者46例,每间隔2~4d摄胸片复查,分析全部胸片的影像表现和动态变化。结果 首次胸片正常但不能排除SARS,在拍摄病变初期X线胸片的30例中,4例在发病10d后才发现胸部异常。病变早期胸片表现以单发小片状阴影为主(66.7%,20/30)。动态观察病变的影像变化快,而且病程中严重程度有反复,8例患者肺内病变吸收缓慢。死亡患者肺内有多发弥漫病变及病变逐渐减轻者各3例。结论 胸部X线检查可用于SARS的早期发现及显示病程的变化。但对于早期诊断和判断预后需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  相似文献   

12.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X线及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SAPS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有较完整的胸片资料,其中5例同时行CT检查。结果SARS的影像学表现形式多样,主要表现为肺实质渗出性病变和肺间质渗出性病变两大类型,根据病变早期及进展期表现,又可将其分为5型:(1)单纯局限型:32例,为肺内单一局限病灶,随后病变扩大或无明显增大;(2)局限-广泛型:20例,为肺内单一局限病灶迅速发展为弥漫分布;(3)多发型:28例,为早期即见肺内多发片状和/或结节状病灶;(4)间质-实质型:22例,早期为肺部间质性渗出,随后发展为肺实质渗出性病变;(5)单纯间质型:6例,主要表现为肺间质渗出性病变。结论X线检查是发现SARS的最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T能更好地显示病变。在SARS的诊治过程中,有必要了解本病的影像学分型和分期,这有助于判断病情,指导治疗,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使用无创通气后对胸部CT影像变化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SARS患者使用无创通气前及使用后(4~12d)胸部CT影像变化,并做远期(3~36个月)胸部CT随访。设未使用无创通气SARS患者27例为对照组。结果(1)使用无创通气18例患者中15例出现特殊CT表现:7例肺内实性病灶密度减低呈磨玻璃密度灶;5例肺下叶支气管血管束周围环形肺气肿;8例出现胸膜下肺气肿;2例出现纵隔气肿及气胸。远期随访(36个月)观察,2例患者残留胸膜下弧形线状影但有吸收。(2)对照组27例治疗过程中未出现上述CT表现。结论使用无创通气对SARS患者胸部CT影像表现产生影响,全面认识SARS影像动态变化有利于合理使用无创通气治疗相关性肺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分析75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病例,探讨该病影像学表现及其与临床治疗有关的问题。方法:全部75例患者均行胸片检查,一般隔日行影像追踪复查。结果:胸部X线表现为肺实质渗出病灶为主,肺内网状改变及肺门片块影较少。影像表现与临床病程有一定关系。结论:胸部影像表现以肺实质渗出病灶较常见。胸片检查是进行本病诊断和评估病程及疗效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5.
陈国平  仲建全   《放射学实践》2013,28(8):840-842
目的:探讨变应性支气管肺曲菌病(ABPA)患者胸部X线和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临床确诊的ABPA患者的胸部X线及CT资料。结果:胸部X线表现多种多样,同一个病例可有多种表现:片状及结节状游走性浸润影3例,结节状类似肉芽肿性阴影2例,局限性肺不张2例,支气管柱状或囊状扩张6例,"牙膏样"或树枝样阴影3例。胸部CT表现亦多种多样:中央型支气管扩张并支气管内粘液栓形成6例,其中2例支气管扩张表现为平行的轨道状,1例表象为静脉曲张状,4例支气管内粘液栓表现为结节状高密度影。4例有肺段或肺叶的实变,2例有部分肺不张,2例有肿块影。10例患者上叶均有病灶,其中5例位于右肺上叶。结论:ABPA影像学表现为一过性肺浸润和中心性支气管扩张为主要特点,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能提高本病的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冠状病毒肺炎胸部CT表现特征。方法对54例新型冠状病毒确诊患者进行胸部CT扫描,观察胸部CT影像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病灶呈磨玻璃样密度影38例(70.37%),网格状阴影16例(29.63%),实变10例(18.52%),纤维索条灶15例(27.78%),支气管壁增厚伴支扩11例(20.37%),局限胸膜增厚4例(7.40%),胸腔积液3例(5.56%),反晕征1例(1.85%)。患者胸部CT无异常发现14例(25.93%)。结论新冠状病毒肺炎影像学特征表现为早期最多见的两下肺外带及胸膜下分布为主的多发磨玻璃影;进展期部分病灶实变,GGO、索条影及局限胸膜反应并存;重症期病灶广泛变实呈“白肺”,多伴有索条影及空气支气管征,少数可见胸腔积液。  相似文献   

17.
SARS的胸部X线表现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目的 报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胸部X线表现。方法 分析105例SARS的胸部X线表现及特征。所有病人均为2003年1月30日至3月31日期间诊治的病人,并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制定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临床诊断标准(试行)》,在住院治疗期间有完整的胸部X线片资料。根据病变早期表现及进展情况,将其分为4型。(1)局限型:由肺内单一局部病灶到病变发展或广泛分布。(2)多发型:早期即见肺内多发片状或(和)结节状病灶。(3)间质-实质型:以肺部间质性炎症为早期主要表现,其后出现明显的肺实质渗出性病变。(4)间质型:以肺间质异常为主要表现。结果 SARS患者的胸部X线表现形式多样,75例表现为肺内渗出性实变病灶,其中局限型57例,多发型18例。25例呈间质性炎症征象,随后出现明显肺内实变。5例主要表现为肺间质性炎症。首次见肺内病变至病变完全吸收的时间为7~46d,平均为19d。结论 SARS的X线表现以肺实质渗出性病变和间质性炎症为主,病变早期发展迅速,肺内实变于首诊后7~10d达高峰,其后大部分病人可完全吸收。绝大多数病人预后良好,目前尚未见有后遗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SARS死亡病例胸部X线及CT影像学表现,及其在诊断中的作用.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1例符合SARS诊断标准的死亡病例的胸部X线平片和CT图像的表现及其特征.结果:11例SARS死亡患者肺部阴影均较明显,为双侧多叶病变, 病变面积占全肺组织的80%~90% 6例,90%以上5例.病灶呈斑片及片絮状高密度影8例,病变融合成大片实变阴影8例,其中磨玻璃样改变1例,肺内可见支气管充气像.结论:X线及CT可清楚反映SARS病变的密度、形态和范围;并可了解其进展及转归,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重型SARS患者的转归及胸部影像学随坊观察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重型SARS患者的转归并随访观察其恢复期胸部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重型SARS患者的转归,随访观察25例重型SARS患者恢复期的胸片、CT扫描表现.结果 54例重型SARS患者,死亡15例(其中1例尸检),临床治愈39例.随访观察的25例中21例随访时间为发病后158~238 d,CT扫描发现8例有肺间质增生(38.10%);4例有纤维性病灶(19.05%);12例有磨玻璃样密度病变残留(57.14%);7例双肺未见异常改变(33.33%).结论肺间质增生、纤维性病灶、磨玻璃样密度病变残留是重型SARS患者恢复期的主要胸部表现,其发生率高于普通型SARS患者.  相似文献   

20.
辛涛 《放射学实践》2018,(11):1207-1210
【摘要】目的:探讨儿童球形肺炎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搜集2016年1月-2017年7月在本科室进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检查,并在首次检查后2~4周行胸部CT平扫复查,确诊为球形肺炎的21例患儿的CT影像学资料。结果:21例患儿共发现球形病灶25处, CT平扫时病灶中心区呈高密度影,中间带见环形气泡影,外周带呈环形稍高密度影,向外周延伸,密度逐渐减低, CT增强时病灶中心区动脉期明显强化,中间带未见强化,外周带轻度强化,病灶内及病灶边缘可见强化血管影,球形病灶与肺门间血管稍增粗,复查CT显示25处病灶中20处完全消失,2处呈絮状稍高密度影,3处为仅剩中心区的小斑片状稍高密度影。结论:儿童肺内球形病灶中“气泡手串征”高度提示球形肺炎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