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 探究中医推拿联合肌力训练对髌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患者肌力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关节镜术治疗的60例髌骨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药物+中医推拿+被动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肌力训练进行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2组治疗前后肌力水平及RMS水平;统计2组治疗前后膝关节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2组术后6个月PT、AP、股内侧肌与股外侧肌的RMS比值均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与术前相比,2组术后6个月AROM积分下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2组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双下肢肌肉围度平均值差<1 cm的患者例数均多于术前,且研究组多于对照组(P<0.05).2组自术前至术后6个月Lysholm评分均升高,且研究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医推拿联合肌力训练可有效提升髌骨关节炎关节镜术后患者肌力水平,改善膝关节功能与关节活动度,疗效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骨科医师实施医疗照顾行为对居家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训练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54例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按出院日期单双号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27例,两组住院期间均予以常规健康教育和康复训练指导。出院后,对照组实施居家自我管理模式;研究组患者出院后进一步延续医院治疗,实施由骨科医师介入的功能康复训练,时间为6个月。干预前后采用功能训练依从性调查表、膝关节评分标准(HSS)和健康问卷(SF-36)评价两组患者训练依从性、膝关节功能康复效果和生存质量。结果:干预前,两组HSS、SF-36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功能训练依从性、HSS和SF-36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骨科医师对居家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实施医疗照顾行为,不仅能够提高全膝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功能训练依从性和康复效果,而且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陕西医学杂志》2019,(2):197-200
目的:探讨超声波、关节松动训练、熏洗外敷综合疗法在前交叉韧带(ACL)重建术患者膝关节功能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以随机抽签方式将66例入选病例分为两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超声波、关节松动训练、熏洗外敷综合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6个月膝关节功能HSS和Lysholm评分;统计两组术后3个月肌力达标情况、关节舒适度、临床康复效果;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膝关节功能HSS、Lysholm评分均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术后康复治疗3个月,观察组患肢肌力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关节舒适度及临床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SF-36各维度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波、关节松动训练、熏洗外敷综合康复疗法可显著促进ACL重建术后患肢膝关节功能恢复,改善患肢关节舒适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王敏 《现代实用医学》2020,32(2):169-171
目的观察大青盐热敷联合推拿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130例肩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5例;对照组予以推拿治疗研究组予以大青盐热敷联合推拿治疗;评价两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水平变化情况,比较两组肩周炎临床疗效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肩关节疼痛、肩关节功能和肩关节运动范围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3项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前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AD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肩周炎治疗总体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较单纯推拿治疗,增加大青盐热敷,更有利于改善肩周炎患者肩关节功能增强日常生活能力,缓解相关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偏瘫恢复期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卒中后偏瘫恢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下肢肌力[英国医学研究理事会(MRC)6级肌力评定法]、步行功能[功能性步行分级量表(FAC)]、平衡功能[Berg平衡量表(BBS)]、生命质量[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以及满意度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MRC下肢肌力分级和FAC分级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BBS、SF-36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操作技术、操作安全、健康指导、服务态度等满意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能改善卒中后偏瘫恢复期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提高生命质量和满意度评分。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mini-Swashbuckler入路联合股骨外侧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80例股骨远端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Swashbuckler入路联合LISS治疗,观察组采用mini-Swashbuckler入路联合LISS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相关指标水平、膝关节功能[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功能(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和生命质量[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个月时,观察组HS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00%(2/40),与对照组的10.00%(4/4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两组SF-36评分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ini-Swashbuckler入路联合LISS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患者可减少术中出血量,提高HSS和SF-36评分,效果优于传统Swashbuckler入路联合LISS治疗,但手术时间长于传统Swashbuckler入路联合LISS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推拿联合针灸治疗腰部急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该院收治的200例腰部急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针灸治疗,观察组采用推拿联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腰椎功能[腰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分数(JOA)]、生命质量[简明健康调查表(SF-36)]、下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1、3、7 d后,两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腰椎JOA评分、SF-36评分和下肢FM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00%(98/100),高于对照组的90.00%(90/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推拿联合针灸治疗腰部急慢性软组织损伤患者可提高腰椎JOA评分、SF-36评分、下肢FMA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降低VAS评分,效果优于单纯针灸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一期修复膝关节韧带损伤功能重建术后患者的康复煅炼效果.方法 选取东莞市石碣医院及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收治的膝关节多发韧带损伤患者60例,均予以关节镜下一期修复,根据入组先后顺序分为对照组(n=30,给予常规康复)和观察组(n=30,给予个性化康复锻炼指导),疗程6个月.评价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两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HSS评分、患膝关节伸屈活动度,以及治疗后12个月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SF-36评分)的差异.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12个月的Lysholm评分、HSS评分、患膝关节伸屈活动度明显优于术前,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SF-36各项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一期修复膝关节韧带损伤可恢复膝关节稳定性,术后予以康复锻炼对术后手术疗效巩固、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获得更好肌力以及提高生活质量均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认知-运动训练双重任务结合音频同步训练对脑血栓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8月于本院就诊的214例脑血栓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7例。对照组给予吸氧、抗血小板聚集液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认知-运动训练结合音频同步训练。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日常生活能力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应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评价两组运动功能,比较两组血液流变学指标,用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对两组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并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以及改良爱丁堡+斯堪的那维亚卒中量表(MES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NIHSS与MES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Barthel指数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上肢及下肢运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上肢及下肢运动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各项SF-36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各项SF-36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认知-运动训练双重任务结合音频同步训练对脑血栓患者肢体功能及生活质量改善良好,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雷贝拉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1 00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对照组患者(500例)应用雷贝拉唑治疗,研究组患者(500例)应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联合雷贝拉唑治疗。结果 研究组患者SDS评分及SAS评分、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患者IL-2、G-17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IL-4、IL-10水平、sIL-2R、MD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与雷贝拉唑联合治疗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减轻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自拟散寒镇痛方穴位贴敷辅助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寒湿阻络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方法 研究对象选取本院2014年4月-2015年4月收治寒湿阻络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共140例,以随机法抽签分为对照组(70例)和治疗组(70例),分别给予硫酸氨基葡萄糖单用和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散寒镇痛方穴位贴敷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VAS评分、WOMAC评分、SF-36评分、实验室指标水平及随访复发率等.结果 治疗组患者近期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和WOMAC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1);治疗组患者治疗后SF-36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前(P<0.01);同时治疗组患者治疗后膝关节液SDF-1、MMP1及MMP3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P<0.01);治疗组患者远期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自拟散寒镇痛方穴位贴敷辅助硫酸氨基葡萄糖治疗寒湿阻络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显著缓解关节疼痛症状,促进关节正常活动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质量,下调SDF-1、MMP1及MMP3水平,并有助于避免远期复发.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抗阻训练对帕金森病患者下肢肌力、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46例帕金森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抗阻训练干预,比较两组下肢肌力、平衡功能及跌倒情况。结果:护理前,两组踝关节背屈肌力、膝关节伸肌群肌力、髋关节伸肌群肌力及稳定极限测试(LO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踝关节背屈肌力、膝关节伸肌群肌力、髋关节伸肌群肌力及LO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应用抗阻训练,能协助提高肌力,改善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13.
汪宇翔  李俊  高燕 《当代医学》2021,27(1):76-78
目的探讨穴位按摩联合加热理疗应用于治疗膝关节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本院收治的84例膝关节炎患者,并将其分为联合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联合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穴位按摩联合加热理疗方法。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VAS评分及功能恢复时间。结果联合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组生活质量指标(日常生活能力、膝关节功能、心理功能和社会功能)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膝关节功能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按摩联合加热理疗治疗膝关节炎患者能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加速康复,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配合肌力训练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6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研究组在常规对症治疗基础上,给予自行肌力训练和等速肌力训练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VAS疼痛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等速肌力训练测试的变化。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后研究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等速肌力训练测试比较,两组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注射玻璃酸钠联合肌力训练能更加有效的提升治愈率,恢复膝关节功能,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显著优于传统玻璃酸钠关节腔内注射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三色膏外敷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KOA)的疗效,比较三色膏外敷与美洛昔康口服治疗早中期KOA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纳入136例早中期KO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8例。治疗组采用三色膏外敷治疗,对照组给予美洛昔康片口服,两组均治疗6周。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3周、6周、12周、24周时,评定患者的WOMAC(Western Ontario and Mc Master Universities Arthritis Index)量表评分、膝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5次坐-立试验时间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WOMAC各项评分、疼痛VAS评分均明显降低,SF-36量表评分明显升高,5次坐-立试验时间明显缩短,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3周、6周、12周、24周时,治疗组患者的WOMAC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6周、12周、24周时,治疗组患者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5次坐-立试验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P0.01),SF-36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3周、6周、12周、24周时,治疗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71.21%、90.91%、80.30%、74.24%,对照组分别为61.76%、76.47%、72.06%、64.71%;各时间点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色膏与美洛昔康治疗早中期KOA均有效,三色膏既可明显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又可改善其膝关节活动度,提高生活质量,在恢复膝关节的力学平衡方面疗效优于美洛昔康。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34):95-99
目的通过应用神经肌肉本体促进技术(proprioceptive neuromuscular facilitation,PNF)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探讨患者本体感觉的改善对膝骨性关节炎症状的治疗作用。方法自2017年4月~2018年4月,以60例原发性KOA患者为研究对象,设计单一肌力训练(对照组)和PNF训练(试验组)两种运动处方,观察训练前后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Lysholm knee score scale,LKSS)、疼痛VAS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股四头肌和腘绳肌肌肉功能(峰力矩、相对峰力矩)和膝关节本体感觉评定的变化,观察本体感觉及肌肉功能的变化对膝关节功能改善的影响。结果两组间治疗前关节功能、疼痛程度、股四头肌峰力矩及相对峰力矩、腘绳肌峰力矩及相对峰力矩、本体感觉均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关节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疼痛程度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股四头肌峰力矩、相对峰力矩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及治疗后腘绳肌相对峰力矩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试验组本体感觉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spearman相关分析,关节功能变化与本体感觉变化呈正相关,随着本体感觉变化越大,关节功能变化越大(P0.05)。试验组通过PNF训练,不仅本体感觉增强,关节功能评分也随之增高。结论 PNF训练可以有效刺激膝关节本体信息向中枢部位的传导。这些神经肌肉反馈的信息在大脑皮层储存加工后,下行反馈增强本体感受器的灵敏度,对KOA患者进行PNF训练很有必要,而且本试验采用的训练方法不受场地和器材的限制,方便实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坐位调膝法联合本体感觉训练对缓解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于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缓解期膝骨关节炎患者73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6)和治疗组(n=37)。对照组患者给予推拿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坐位调膝法和本体感觉训练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评分、膝关节力学参数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WOMAC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膝关节Q角、内外翻轴距均显著小于对照组,髋–膝–踝关节角、膝关节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坐位调膝法联合本体感觉训练有助于减轻缓解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力学参数,调整关节损伤的力学基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25):26-29
目的观察冰红消肿膏药配合定点运穴推拿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骨伤科门诊及住院诊断为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定点运穴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冰红消肿膏配合定点运穴推拿手法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后VAS、JOA得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对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VAS及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定点运穴推拿配合冰红消肿膏药治疗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在脑卒中患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及对肌少症的预防作用。  方法  选取2020年7—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100例脑卒中住院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结合肌少症训练综合干预。比较2组患者的胫前屈肌、肱二头肌厚度与健侧、患侧握力,汉密尔顿焦虑(HAMA)、抑郁量表(HAMD)评分,生活质量量表(SF-36)评分及肌少症发生率。  结果  观察组肌少症发生率为4%,对照组为18%,观察组肌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骨骼肌超声(M-US)显示对照组胫前屈肌为(1.78±0.36)cm,观察组为(2.06±0.48)cm;对照组肱二头肌为(2.36±0.58)cm,观察组为(2.64±0.63)cm,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健侧、患侧握力高于对照组(均P<0.05),干预后,观察组HAMA评分为(4.62±0.73)分、HAMD评分为(4.73±0.82)分,均低于对照组[(5.03±0.84)分、(5.19±0.87)分,均P<0.05],观察组SF-36各项目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对于脑卒中患者运用肌少症训练综合干预,可降低肌少症发生率,改善其骨骼肌厚度和握力,缓解其负面情绪,提升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神经肌肉放松训练对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89例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和手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和手术治疗的基础上进行神经肌肉放松训练。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3、6个月进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测定。结果2组患者训练前HAMA及HAMD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训练3、6个月后HAMA和HAMD总分与训练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训练3、6个月后HAMA和HAMD总分显著低于训练前(P〈0.05)。训练3、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HAMA和HAMD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训练前sF-36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训练3、6个月后躯体疼痛(BP)、活力(VT)、情感角色(RE)、心理卫生(MH)和总的健康状况(GH)得分显著高于训练前(P〈0.05);观察组患者训练3、6个月后社会功能(SF)、躯体功能(PF)和躯体角色(RP)得分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训练6个月后BP、sF和RE得分显著低于训练前(P〈0.05);对照组患者训练6个月后PF、RP、GH、VT和MH得分与训练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BP、GH、VT、SF、RE和MH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训练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sF-36量表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经肌肉放松训练可有效地改善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