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探讨执行计算-平衡双重任务时,注意力分配原则对平衡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影响。方法 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选取健康青年人20例,于坐位下进行睁眼+计算、闭眼+计算测试,于静态平衡仪上分别进行单腿站立+睁眼、单腿站立+闭眼、单腿站立+睁眼+计算、单腿站立+闭眼+计算测试。记录身体重心的左右最大摆幅、前后最大摆幅,外周面积,轨迹长,以及连续逆序减7计算的正确率。结果睁眼时身体重心左右、前后最大摆幅,外周面积,轨迹长显著小于闭眼时(t 8.775, P 0.001);双重任务闭眼时身体重心左右、前后最大摆幅,外周面积小于单项任务(t 2.276, P 0.05);双重任务睁眼时身体重心的左右、前后最大摆幅,外周面积,轨迹长与单项任务相比无显著性差异(t 1.379, P 0.05)。睁眼坐位组、闭眼坐位组、睁眼平衡测试组、闭眼平衡测试组计算正确率无显著性差异(P 0.05)。结论低难度的认知双重任务不通过注意力分配原则来影响平衡稳定性和计算能力,计算任务反而改善闭眼时的单腿静态平衡稳定性,但对睁眼时的平衡稳定性无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单项认知任务和双重认知任务的区别,以及音乐双重任务与心算双重任务对平衡功能的不同影响。方法:选取青年25名,在静态平衡仪上进行睁眼与闭眼状态下的左右单足支撑站立测试,共3次,每次间隔2周。3次测试分别为:单项任务、音乐双重任务和心算题双重任务平衡测试。记录重心左右及前后最大摆幅、重心外周面积。结果:3种测试任务中,左右腿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音乐双重任务测试和单项任务测试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睁眼测试的左右最大摆幅、前后最大摆幅和重心外周面积明显低于闭眼测试(P0.05)。心算题双重任务测试在睁眼测试重心左右及前后最大摆幅和重心外周面积上较单项任务测试、音乐双重任务测试均有明显增加(P0.05),而闭眼测试的变化并不具统计学差异。结论:视觉是维持机体平衡的重要感觉系统之一,并受认知任务和认知负荷分配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认知平衡双重任务训练与常规平衡训练对提高动态平衡能力的作用。方法:选取年龄在20~25岁之间的健康青年人20名,随机分为2组各10例,观察组进行认知、平衡双重任务训练;对照组进行常规平衡功能训练。训练前后采用动态平衡测试仪评定其动态平衡能力,用连线测试评定其认知注意力。结果:训练2周后,在感觉统合测试(SOT)中观察组SOT综合得分及第5、6项测试得分均明显高于训练前及对照组(P0.05,0.01),训练前后观察组第1、2、3、4项得分及对照组各项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重心稳定极限测试中,观察组反应时较训练前明显降低(P0.05),移动速度、端点行程距离、最大偏移距离及方向控制能力较训练前明显提高(P0.05,0.01),对照组在训练后移动速度、端点行程距离及最大偏移距离较训练前明显提高(P0.05,0.01),而在反应时和方向控制方面训练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认知双重任务训练可以提高青年人的动态平衡能力,且效果优于单任务平衡训练。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运用PDCA管理模式及平衡姿势认知训练预防老年跌倒的效果。[方法]将2013年3月—2015年8月本院治疗的100例老年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跌倒评估方法及护理措施,观察组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采用靶向性的认知-平衡双重任务训练、认知"优先策略"训练、本体感觉训练(平衡姿势控制功能训练)、肌群协调训练(核心肌群平衡训练)的方法。12周后观察两组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并应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价平衡功能。[结果]两组住院老年病人治疗前、后BB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跌倒发生率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采用靶向性的认知-平衡双重任务训练、认知"优先策略"训练、平衡姿势控制功能训练、核心肌群平衡训练的方法,可优化老年人姿势控制,提高老年人的平衡功能,降低跌倒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感觉统合训练对痉挛型脑性瘫痪儿童立位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 痉挛型脑瘫患儿60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的同时接受感觉统合训练,对照组只接受常规的康复训练,共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平衡测试仪对所有受试对象的立位平衡功能进行检测。结果 双瘫患儿的轨迹长、矩形面积、外周面积均较治疗前减少,单位面积轨迹长较治疗前增大(均P<0.05),左右偏移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双瘫患儿治疗后轨迹长、矩形面积、外周面积减少,单位面积轨迹长增大(均P<0.05),左右偏移无显著性差异(P>0.05)。偏瘫患儿的左右偏移、外周面积较治疗前减少,单位面积轨迹长较治疗前增大(均P<0.05),而轨迹长和矩形面积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偏瘫患儿治疗后左右偏移、轨迹长、矩形面积、外周面积减少,单位面积轨迹长增大(均P<0.05)。结论 感觉统合训练有利于进一步改善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的立位平衡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采用平衡功能检查训练系统对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进行平衡功能训练,对其抑郁程度和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将60例PSD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平衡仪训练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应用神经营养药物和常规康复治疗,训练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平衡功能检查训练系统进行平衡功能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对2组患者进行平衡参数评估、Berg平衡功能评定表(BBS)评分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 结果治疗后,2组的摆幅指数、轨迹长、外周面积、BBS和HAMD评分较组内治疗前均显著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训练组治疗后的摆幅指数(4.2±3.0)、轨迹长[(58.6±22.5)cm]、外周面积[(10.9±7.2)cm2]、BBS[(48.6±4.3)分]和HAMD[(7.9±1.8)分]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应用平衡功能检查训练系统对PSD进行平衡功能训练,可显著改善其平衡功能和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检测老年人下肢伸膝肌力是否对平衡功能有影响。方法 180名老年人根据性别和下肢伸膝肌力的不同分为6组,男性和女性均分为较小肌力组、中等肌力组和较大肌力组,每组30名。采用国产PH—A型平衡功能检测系统为受试者进行睁眼和闭眼状态下,双脚站立时的静态姿势稳定性的评定,取摆幅指数、外周面积、矩形面积、动摇轨迹长、单位面积轨迹长进行分析。结果 较小肌力组在睁眼和闭眼状态下,左右摆幅指数、前后摆幅指数、外周面积、矩形面积、单位面积轨迹长与另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等肌力组与较大肌力组的各项平衡功能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伸膝肌力会影响平衡功能,肌力较差者平衡功能也较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认知注意力训练、空间位置觉本体感觉训练和下肢协调性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肌群平衡协调功能的影响。方法100 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 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增加认知注意力训练、空间位置觉训练及下肢协调性训练。康复训练前及训练1 个月后,通过静态平衡测试仪和Berg 平衡功能测试量表进行评定。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平衡功能均有改善(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轨迹长度、轨迹总面积、单位面积轨迹长显著下降(P<0.001),而Berg 评分显著上升(P<0.001)。结论空间位置觉训练、认知注意力训练和下肢协调性训练可增加脑卒中患者平衡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认知-运动双重任务训练对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VaMCI)老年患者的效果。 方法 2019年3月至9月便利选取3家综合医院VaMCI老年患者76例,分为对照组(n = 38)和试验组(n = 38)。两组均行健康教育,试验组另行认知-运动双重任务训练,共3个月。治疗前后,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北京版(MoCA-BJ)和连线测试进行评估,比较试验组干预前后1年的跌倒次数。 结果 对照组2例、试验组3例退出。干预后,试验组MoCA-BJ总分和各维度分除命名外,均高于对照组(|Z| > 2.002, P < 0.05);连线测试时间显著少于对照组(Z = -5.949, P < 0.001)。干预后,试验组1年内跌倒次数明显降低(χ2 = 10.080, P < 0.01)。 结论 认知-运动双重任务训练可以改善VaMCI老年患者的总体认知功能,特别是对注意力和执行功能有明显影响,可降低跌倒风险。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虚拟现实(VR)技术对痉挛型脑瘫患儿平衡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取痉挛型脑瘫患儿4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3例,对照组22例。2组脑瘫患儿均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包括神经发育促进技术、肌肉牵张、作业治疗及家庭康复训练等,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常规平衡功能训练,治疗组给予VR技术及常规平衡功能训练。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后(治疗后),对2组患儿进行平衡功能评定。 结果 治疗后,2组患儿左右偏移、轨迹长、单位面积轨迹长、矩形面积、外周面积、Berg平衡量表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轨迹长[(49.00±12.17)mm]、单位面积轨迹长[(35.40±22.13)mm]、矩形面积[(2.52±0.91)mm2]、外周面积[(1.62±0.63)mm2]、Berg平衡量表评分[(30.07±1.04)分]较为优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VR技术可以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平衡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Stroop范式和躯干控制双任务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老年脑卒中患者40例,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20例,进行常规的康复训练,观察组20例,在常规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进行Stroop范式和躯干控制双任务训练。两组患者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4周后进行BBS、SOT、LOS、MoCA、认知注意力等评定。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BBS、SOT综合得分、Ⅴ模式和Ⅵ模式得分、重心移动速度、端点行程、最大偏移、方向控制、Mo CA总分、视空间/执行功能、注意力和延迟记忆得分均有明显提高(P<0.05),反应时、连线用时、连线错误个数有明显下降(P<0.05);而对照组BBS、SOT综合得分、端点行程提高,反应时和错误数下降(P<0.05)。治疗后,观察组BBS、SOT综合得分、最大偏移、方向控制、连线用时、连线错误数、视空间/执行功能和注意力等指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Stroop范式和躯干控制双任务训练对提高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认知-运动控制双重任务训练应用于老年脑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老年PSCI患者131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65例给予重复经颅磁刺激和基本认知训练,观察组6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认知-运动控制双重任务训练,比较2组干预前后认知功能[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Rivermead行为记忆能力测验(RBMT)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量表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结果 2组训练前MoCA、RBMT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训练前比较,2组训练后MoCA、RBMT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组训练前ADL、M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训练前比较,2组训练后(2周末、4周末)ADL、MBI评分均显著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认知-运动控制双重任务训练可提升PSCI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听觉统合训练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老人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入选的60例60~75岁的MCI老人随机分成训练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训练组每天上午9:00~9:30在课题组人员指导下进行训练,每周6d,每天0.5h,持续6个月;对照组不进行训练干预.6个月后用基本认知能力测验软件进行组内及组间对照,评价两组老人认知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6个月后基本认知能力测验中数字快速拷贝、汉字快速比较、心算答案回忆方面训练组优于对照组(P<0.05),训练组干预后优于干预前(P<0.05).结论 听觉统合训练可改善MCI老人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14.
[Purpose]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s of various dual task gait training methods (motor dual task gait training, cognitive dual task gait training, and motor and cognitive dual task gait training) on the balance and gait abilities of chronic stroke patients. [Subjects and Methods] Thirty-three outpatients performed dual task gait training for 30 minutes per day, three times a week, for eight weeks from June to August, 2012. Balance ability was measured pre-and posttest using the stability test index, the weight distribution index, the functional reach test, the timed up and go test, and the four square step test. Gait ability was measured by the 10 m walk test and a 6 min walk test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ining. The paired t-test was used to compare measurements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within each group, and ANOVA was used to compare measurements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among the groups. [Results] Comparisons within each group indica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all variables between before and after the training in all three groups. Comparison between the groups showed that the greatest improvements were seen in all tests, except for the timed up and go test, following motor and cognitive dual task gait training. [Conclusion] In a real walking environment, the motor and cognitive dual task gait training was more effective at improving the balance and gait abilities of chronic stroke patients than either the motor dual task gait training or the cognitive dual task gait training alone.Key words: Stroke, Dual task, Balancing  相似文献   

15.
Purpose.?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training based on static and dynamic balance in single and dual task conditions in order to analyse the effects of detraining on static and dynamic balance in healthy elderly fallers and non-fallers.

Method.?A group of 16 subjects were trained: eight fallers aged 71.1 ± 5.0 years and eight non-fallers aged 68.4 ± 4.5 years. The subjects were evaluated 3 months before the training period, 2 days before the training period, 2 days after the end of the training period and 3 months after the training period. All subjects performed a unipedal test with eyes open and eyes closed. Gait parameters were analysed under single-task and dual motor-task conditions.

Results.?This study demonstrated a loss of physical capacities over 3 months for stride time, single support time for fallers in both conditions. Physical training significantly improves static and dynamic balance under single and dual task conditions. Lastly, after 3 months of detraining, a loss of the physical training effects were measured for fallers and non-fallers on the different walking parameters in the two conditions and on the unipedal tests.

Conclusions.?The absence of stimulation before the trained period shows a negative effect of ageing on walking and falls whereas training permits an improvement in static balance and the pattern of walking under single and dual task conditions, which could be due to an increase in muscular strength and a better division of attention. On the other hand, 3 months of detraining inhibited the effects of training, which showed the speed of the decline caused by ‘natural’ ageing.  相似文献   

16.
张弘  魏晓霏  刘从勇  钱凯莉  李淳  李让  江园 《康复学报》2021,(2):151-156,161
目的:观察简单反应速度训练对轻度认知障碍(MCI)老年人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16年1月—2018年6月在成都市新都区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选择MCI老年人6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每2周进行1次轻度认知障碍健康教育宣教,连续干预3个月。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进行简单反应速度训练。(1)分解训练:平地行走、上下楼梯和跨越障碍分解训练,10次/组,2组/d。(2)完整训练:平地行走、上下楼梯完整训练,10次/组,1组/d;跨越障碍完整训练,5次/组,1组/d。(3)变换训练:根据口令指示或信号灯指示,受试者做出相应动作或与指令相反的动作,3次/组,1组/d。(4)运动感觉训练:进行平地行走、上下楼梯和跨越障碍训练的单次训练,3次/组,1组/d。每次训练时间为30~40 min,1次/d,5次/周,共持续干预3个月。分别在干预前后采用执行功能行为评定量表成人版(BRIEF-A)自评问卷[行为管理指数(BRI)、元认知指数(MI)]、执行功能缺陷综合征的行为学评价测验(BADS)[规则转换卡片测验(RSCT)、动作计划测验(APT)、找钥匙测验(KST)、时间判断测验(TJT)、动物园分布图测验(ZMT)、修订的六元素测验(MSET)]和连线测验(TMT)评价患者执行功能情况;采集血液标本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进行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检测。结果:与干预前比较,观察组干预3个月后转换、工作记忆、计划、任务监控、MI、总分评分和TMT-B、干扰量水平均明显降低,观察组KST、TJT、ZMT、总标准分和血清BDNF水平均明显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转换、任务启动、工作记忆、计划、BRI、MI、总分评分和TMT-A、TMT-B、干扰量水平均明显更低,观察组RSCT、KST、TJT、ZMT、总标准分和血清BDNF水平均明显更高(P<0.05)。结论:简单反应速度训练可提高MCI老年人执行功能、脑神经功能,有效延缓认知衰退。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悬吊核心稳定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和步行能力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治疗条件的56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8例,A组采用常规康复训练,包括平衡训练、PNF技术、Bobath技术、姿势控制训练等,按照预先设计好的动作进行训练,每天50min。B组按照A组相同训练计划每天训练30min,加用悬吊运动疗法进行训练20min,持续治疗30个工作日。分别对2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采用简易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Berg平衡功能评分(BBS)、Lindmark平衡反应测试评分、10m最大步行速度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下肢FMA、BBS、Lindmark平衡反应测试评分、10m最大步行速度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均P0.05);并且B组下肢FMA、BBS评分、10m最大步行速度的改善幅度较A组显著(均P0.05)。结论:悬吊核心稳定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平衡功能和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8.
运动再学习方案对老年脑卒中平衡功能的疗效   总被引:5,自引:10,他引:5  
目的:探讨运动再学习方案(MRP)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MRP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Bobath的易化技术(PNF),MRP组采用MRP。结果:治疗2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MRP组和对照组Fugl-Meyer平衡功能评分均有提高(P〈0.01,P〈0.05)。2组间比较,MRP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MRP对老年脑卒中患者平衡功池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孙瑞  马艳 《中国康复》2015,30(5):355-357
目的:观察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认知功能训练对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患者认知功能改善作用。方法:MCI患者80例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rTMS治疗联合认知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认知功能训练治疗。2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定及事件相关电位(ERP) P300检查。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MoCA量表各因子分及总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P<0.05,0.01);对照组MoCA量表各因子中视空间与执行、延迟回忆、语言、注意力、计算力、定向及总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命名及抽象力得分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组P300潜伏期均较治疗前明显缩短(P<0.05),且观察组P300潜伏期缩短更明显(P<0.05);2组波幅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P<0.05),且观察组增高幅度更大(P<0.05) 。结论: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认知功能训练对MCI患者的认知功能有明显的疗效,且明显优于单纯认知功能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