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近12年来中医治疗脑瘫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合评述,归纳了中医治疗脑瘫的不同方法,并对其治疗机制作了初步探讨,肯定了中医治疗小儿脑瘫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霍晓梅 《基层医学论坛》2014,(35):4846-4847
慢性盆腔炎是妇产科常见病之一,临床并发症多,治疗上比较困难。目前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仍是以西医为主,却忽略了中医对本病的治疗。在笔者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对慢性盆腔炎的治疗进行了总结对照,认为应用中医治疗优于西医治疗。2003年—2013年共治疗慢性盆腔炎414例,其中西药治疗169例,中医治疗245例,疗效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对近10年经行头痛的针灸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从体针治疗、耳针治疗、综合治疗等诸方面对本病治疗进行分析,并对治疗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与展望。  相似文献   

4.
膝骨性关节炎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强 《医学综述》2015,(3):474-476
膝骨性关节炎(KOA)是退行性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及功能障碍。随着现代医药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对KOA的治疗进行了深入研究,治疗观念也由对症治疗转变为对因治疗,注重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并提出了不少新的治疗方法。该文旨在对KOA治疗的相关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以供临床治疗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化学疗法在恶性肿瘤治疗中日益受到重视。但是,因患者对疾病知识的缺乏或恐癌心理,对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感到紧张、害怕,对治疗方案中的护理措施有疑虑,不能充分地配合治疗,影响治疗及护理的顺利进行,影响了化疗患者的康复和预后。我科从2009-2012年对收治的183例患者实行了告知制度,使全部患者能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显著增高,充分体现了护理活动中告知制度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血浆置换患者心理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确保人工肝治疗期间重型肝炎患者的心理因素不影响治疗效果,对50例重型肝炎行人工肝治疗的患者采取了全程的心理护理措施,调动了患者的自我调节能力,使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情绪稳定,保证了治疗的顺利进行,所以心理护理对人工肝治疗患者具有极其重要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无抽搐电休克(MECT)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162例MECT病人在治疗中应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护理实践。结果:提高了对MECT治疗的认识,对预防治疗中的并发症及其护理提供了理论指导。结论:循证护理以护理研究为依据,应用实证来解决临床实际的护理问题,减少了治疗中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8.
最近几年以来,医学界开始对微创治疗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微创手术所具有手术创伤小、美容效果好等特点,受到了外科医师以及患者的广泛青睐。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采用微创手术对胆结石患者进行治疗收到了十分理想的效果。本文从经腹腔治疗、经电子十二指肠镜治疗、经电子/纤维胆道镜治疗、保胆内镜取石等治疗进行具体阐述,从而对内镜治疗胆结石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低置换液流量日间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的临床疗效及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方法:选择12例对常规血液透析(HD)治疗效果不佳或难以耐受的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患者或急性肾功能衰竭(ARF)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者进行了69例次的低置换液流量日间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并与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时的透析充分性指数、β2-微球蛋白(β2-m)清除率及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低置换液流量日间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中、小分子代谢产物的清除显著优于常规血液透析,且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显著提高.结论:低置换液流量日间持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是一高效的血液净化治疗方法,显著提高了透析效果,克服了常规血液透析治疗时患者的严重并发症,提高了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结合临床实践,对中医咨谈式心理治疗在治疗强迫症中的治疗原理、治疗原则等进行探讨。方法对82例强迫症患者进行了治疗,同时采用SCL-90,SDS,SAS和EPQ在治疗前后进行评定。结果平均疗程29±15天,痊愈42例,显著好转27例,好转12例,无效1例;量表测查结果表明,患者治疗后心理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一些人格特征得到改善。对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同样有效。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比较好。结论治疗可在较短时间对患者产生深刻影响,不是一般的使患者明白了一些做人大道理,治疗使患者的基本实际能力得到了发展才能解释这种变化。该疗法是治疗强迫症的有效心理疗法。  相似文献   

11.
健康教育对甲亢治疗效果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治疗甲亢的效果影响.方法 200例甲亢患者按治疗分为服Ⅰ治疗组和服ATD治疗组,每治疗组随机分为2个小组,50例为教育组,50例为对照组.对教育组进行了系统的健康教育,对照组只接受了一般性的治疗护理,然后对两组患者进行并发症及治疗效果方面的比较.结果 教育组患者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效果却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健康教育可提高治疗甲亢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措施。方法:对本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本院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精心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缓解,患者的家属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结论:本院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采取的治疗措施,使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缓解与控制,因此本院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采取的治疗措施是科学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心血管临床药师如何在临床对患者开展药学监护。方法对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进行全程监护,总结经验建立监护模式。结果临床药师通过对患者状况评估,建立个体化用药监护计划及处理措施,并跟踪治疗,解决了药物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也避免了药物治疗中潜在的风险。结论建立完善的药学监护模式,提高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和临床治疗效果,减少了药物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4.
呃逆治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呃逆的治疗研究进行了较全面的总结,反映出有关呃逆治疗研究的新方法(动态)、新进展。笔者从中医辨证、针灸、针药结合、多种针法、中西医结合疗法、推拿、外用法治疗等方面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分析、归纳、总结。使读者一目了然,易学便用。对功能性的呃逆采用单穴或外用法治疗,简便易行,对顽固性的呃逆采用多学科交叉治疗,使疗效倍增,减少了患者的痛苦,显著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血管临床药师如何对住院患者开展临床药学监护。方法对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的药物治疗过程进行全程药学监护,建立药学监护模式。结果通过对患者的全程药学监护,不但解决了药物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避免了药物治疗中的潜在风险。结论建立完善系统的药学监护模式,既提高了患者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及治疗效果,又减少了药物的相互作用及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的治疗措施。方法:对本院2010年2月~2012年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经过本院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的精心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缓解,患者的家属对治疗效果非常满意。结论:本院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采取的治疗措施,使患者的病情得到了缓解与控制,因此本院对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采取的治疗措施是科学有效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表面抗原和e抗原定量检测对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的预测价值探析。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在我院治疗的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7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进行了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每周1次的皮下注射180μg,连续注射48周后停止使用,患者完成治疗后进行25周的随访。结果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4周、治疗48周进行对比治疗,与治疗前比较,血清HBV-DNA检测并无明显的差异,进行的乙肝病毒检测中,患者的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95%,阴性预测值为91%。结论乙型肝炎病毒DNA、表面抗原和e抗原定量检测对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治疗效果显著,稳定了患者的病情,缩短了患者的治疗时间。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对患者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在临床治疗上值得适应和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消化性溃疡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探讨和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对此次研究的12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成试验组和治疗组,分别为60例。治疗组:对患者采用西药内服进行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患者加用中药治疗。结果:经过治疗之后,试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要明显优于对照组75.0%,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对消化性溃疡患者进行治疗,效果显著。产生的不良反应少,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对患者的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随着溶栓治疗、介入治疗及卒中单元的开展,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对脑出血的治疗效果仍不尽人意.对脑出血治疗的探讨仍是目前脑血管病治疗的热点之一.本文回顾我科123例脑出血患者的治疗转归,旨在对本组脑出血的临床演变、治疗技巧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罗克惠 《中外医疗》2013,32(8):118-11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甲氨蝶呤联合中药保守治疗宫外孕并发症的相关临床疗效。方法将该院接受治疗的150例治疗宫外孕并发症患者随机分为3组,即甲氨蝶呤组(实验一组)、米非司酮联合甲氨蝶呤(实验二组)以及综合治疗组(米非司酮、甲氨蝶呤联合中药保守治疗),对3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3组临床治疗患者的效果进行全面详细的记录工作,观察宫外孕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结果通过对3组宫外孕患者进行了不同方法的治疗之后,所取得的临床治疗效果也出现了明显的差异情况,其中综合治疗组的成功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患者,而另外两组的治疗成功率相对较低,无法满足患者以及家属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紧张的医患关系。结论在对宫外孕并发症患者进行临床治疗的过程中为了保证其治疗的成功率,要求采用米非司酮、甲氨蝶呤联合中药保守治疗的方法,相对于单一的治疗方法所体现出的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明显,有效地改善了医患之间长期存在的紧张局面,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