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CD4~+CD45RO~+记忆T细胞的比例及其表面CD305的表达情况,探讨其在SLE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收集SLE患者20例为SLE病例组,另外选取年龄、性别相匹配的正常人10例为对照组。采集外周血,提取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不同血细胞表面CD305的分布差异以及CD4~+CD45RO~+记忆T细胞在SLE患者的比例变化和其表面CD305的表达。应用单克隆抗体交联CD305进一步观察其对记忆T细胞活化功能的影响。结果 CD305在PBMC中均有表达,以单核细胞的表达最高,其次是B细胞、T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幼稚T细胞表面CD305的表达显著高于记忆T细胞。SLE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表面CD305表达下调,以记忆T细胞下调最为显著,但其阳性细胞比例数未见显著改变。交联CD305可以抑制CD3诱导的记忆T细胞活化。结论记忆T细胞表面CD305表达下调,介导记忆T细胞的异常活化参与SLE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茯苓多糖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选取45例SLE患者和35例健康对照者,应用磁珠分选法分离外周血CD4~+ T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CD4~+ T细胞中Th17和Treg细胞的比例。用茯苓多糖分别处理健康对照者及患者的CD4~+ T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力以测定茯苓多糖毒性,ELISA检测细胞中白细胞介素17(IL-17)、IL-6、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含量,RT-q 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测定维甲酸相关孤儿受体γt(RORγt)与叉头框蛋白P3(Foxp3)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SLE患者的Th17细胞比例显著升高,Treg细胞比例明显降低(P0.05)。用100μg/L的茯苓多糖处理SLE患者CD4~+ T细胞,与空白对照组相比,IL-17和IL-6的含量显著降低,IL-10和TGF-β的含量明显上升(P0.05);RORγt的mRNA和蛋白表达显著下降,同时Foxp3的表达在mRNA和蛋白水平上明显增加(P0.05);并且Th17/Treg的比值降低(P0.05)。结论:茯苓多糖可以通过升高Treg并降低Th17细胞的比例,对SLE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细粒棘球蚴感染者外周血中Tim-3~+CD4~+CD25~+Treg细胞及相关因子的表达水平,探讨细粒棘球蚴感染者中Tim-3与CD4+CD25+Treg细胞的关系及Tim-3+CD4+CD25+Treg细胞对该疾病持续性发展的作用。方法选取30例细粒棘球蚴感染者和30例健康对照人群,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感染组和对照组外周血中Tim-3+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感染组和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im-3和Foxp3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感染组和对照组血清中IL-10和TGF-β的水平;Pearson相关法分析感染者外周血中Tim-3 mRNA的表达与Foxp3 mRNA的相关性以及Tim-3+CD4+CD25+Treg细胞与IL-10和TGF-β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细粒棘球蚴感染组外周血中Tim-3~+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均显著升高(P0.001);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im-3和Foxp3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01);血清中IL-10(P0.001)和TGF-β(P=0.046)水平显著升高;细粒棘球蚴患者外周血Tim-3 mRNA与Foxp3 mRNA表达水平呈正相关;Tim-3+CD4+CD25+Treg细胞与IL-10和TGF-β的水平均正相关。结论细粒棘球蚴感染者中Tim-3在CD4+CD25+Treg细胞上的过表达可能会促进CD4+CD25+Treg细胞的产生及其抑制功能的发挥,从而促使感染的持续性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脐血多能干细胞(CB-SCs)对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LCs)的调节作用,初步探讨其治疗AD的潜能。方法人脐血中分离并培养CB-SCs;AD患者外周血中分离淋巴细胞;将两者共培养3 d,其中植物凝集素P(PHA-P)刺激组刺激淋巴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IL-1、IL-4和IL-10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中CD4+/CD8+T细胞的比例、CD4+T细胞中调节性T细胞的比例及Treg细胞功能蛋白IL-10和TGF-β1的阳性率。结果 1)CB-SCs能抑制PHA-P诱导的LCs增殖及LCs聚集;2)CB-SCs共培养组的促炎因子IL-1明显下降(P0.05),抗炎因子IL-4和IL-10明显上升(P0.01);3)CB-SCs可下调CD4+/CD8+T淋巴细胞比例(P0.01);4)在无PHA-P作用时CB-SCs可以增加CD4+T淋巴细胞中Treg细胞的比例(P0.01),PHA-P存在时CB-SCs主要增强Treg细胞功能蛋白的表达。结论 CB-SCs在体外对AD患者外周血的淋巴细胞具有免疫调节作用,主要通过增加Treg细胞的比例及增强其抗炎功能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患者外周血中CD4+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的表达、功能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78例AS患者和50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 Treg、细胞毒性T细胞(cytotoxic T lymphocytes,CTL)和NK细胞,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β型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水平.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磁珠分选出CD4+CD25+ Treg细胞,混合淋巴细胞培养(mixed lymphocyte culture, MLC)分析其免疫抑制功能.结果 AS活动期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Treg占CD4+ T淋巴细胞的百分比为(4.36±1.21)%,MLC中CD4+CD25+ Treg抑制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功能低下,与其Treg分泌TGF-β减少相关,CD4+ Treg含量及功能均低于健康志愿者(P<0.05).AS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CD127lo/- Treg水平与TGF-β呈正相关,与TNF-α呈负相关.结论 AS患者外周血中Treg表达水平低,且存在功能缺陷,导致体内诱导免疫耐受机能不足,可能参与AS免疫发病.  相似文献   

6.
调节性T细胞(Treg)是体内存在的一类抑制免疫应答的T细胞亚群,分为天然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和诱导型调节性T细胞(iTreg),通过细胞-细胞互相接触、分泌细胞因子(IL-10、TGF-β1)等途径抑制B细胞、效应性T细胞的增殖、活化和免疫效应,在抑制自身免疫性疾病发展、移植耐受、肿瘤免疫逃逸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新的调节性T细胞亚群:CD4+LAP+调节性T细胞(CD4+LAP+Treg),已经被证实在多种动物模型中发挥保护作用,可能是Treg发挥免疫抑制功能关键细胞之一,目前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文对CD4+LAP+Treg的发现及其与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探讨在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情况及意义。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84例术前子宫内膜癌患者及40例子宫肌瘤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细胞比例及Foxp3平均荧光强度,采用qRT-PCR检测两组患者外周血中Foxp3的mRNA表达情况,同时采用ELISA检测外周血中TGF-β1和IL-17含量。与子宫肌瘤组比较,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细胞的比例虽略有升高但没有统计学意义(P=0.08),而CD4+CD25+细胞内Foxp3的平均荧光强度明显升高(P<0.001)。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中Foxp3的mRNA表达要明显多于子宫肌瘤组(P<0.001)。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中TGF-β1、IL-17的含量要多于子宫肌瘤组。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中的Foxp3+Treg细胞表达增多,这些细胞可能通过增加细胞因子TGF-β和IL-17的分泌从而调节机体对肿瘤细胞免疫反应的方向,最终促进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调节性T细胞在喉鳞状细胞癌(laryn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LSCC)、发展中的变化及其参与疾病进展的作用机制,收集2010~2011年上海市五官科医院收治的50例LSCC患者的肿瘤组织和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Foxp3+Treg细胞及趋化因子受体CCR6的表达变化,Real-time PCR法检测转录因子Foxp3以及细胞因子mRNA的表达量。结果发现:LSCC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Treg的百分比较正常人显著增加,并与临床分期相关;CD4+CD25+CCR6+Treg Foxp3的表达,以及肿瘤组织Foxp3mRNA的表达皆明显高于对照组,且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同时发现,LSCC患者外周血中TGF-β和IL-10mRNA的检出水平分别高于对照组,但IFN-γ、IL-2、IL-12mRNA的水平低于对照组。提示此类Foxp3+Treg属于一类诱导性T抑制细胞(Foxp3+iTreg),可通过产生IL-10和TGF-β抑制LSCC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Foxp3的检测可能对判断LSCC的预后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外周血及关节滑液中CD4~+CD25~-FOXP3~+ T细胞[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数量及功能分子表达情况及其与疾病活动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RA患者60例及健康对照者69例,采用流式细胞术对RA患者外周血和滑液(33例)以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CD25~- Treg比例及部分功能分子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并将相关数据与炎性指标及病情活动度进行相关性分析。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 Spearman相关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RA外周血中CD25~- Treg占CD4~+细胞比例较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无明显差异, RA滑液中CD25~- Treg比例较RA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均显著增高。将RA患者按疾病活动度及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抗突变型瓜氨酸波形蛋白(MCV)抗体、抗角蛋白抗体(AKA)分组, RA外周血CD25~- Treg比例在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并且与血沉(ESR)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无明显相关性。功能分子表达上, RA滑液CD25~- Treg中CD39~+细胞比例显著低于健康对照者外周血, CD73~+细胞比例和转化生长因子β1阳性(TGF-β1~+)细胞比例显著低于RA患者及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细胞毒性T细胞相关蛋白4(CTLA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在各组间均无明显差异。结论 RA滑液中CD25~- Treg比例增加,但CD25~- Treg抑制功能分子CD39、 CD73和TGF-β1表达下降,提示其抑制功能可能存在缺陷,进而导致局部炎症未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10.
人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分离、鉴定和功能特征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目的: 分离人外周血CD4+ CD25+ Treg细胞, 并检测其功能.方法: RT-PCR技术检测CD4+ CD25+ Treg细胞中Foxp3的mRNA表达;与CD8+ T细胞和CD4+ CD25- T细胞共同培养, 或加入外源性IL-2及IL- 4, 检测其抑制功能;流式细胞术检测IFN-γ、 IL- 4和IL-10.结果: CD4+ CD25+ Treg细胞高表达Foxp3, 主要分泌IL-10, 能够抑制CD8+ T细胞和CD4+ CD25- T细胞的增殖, 高浓度IL-2能够阻断CD4+ CD25+ Treg细胞的抑制功能.结论: CD4+ CD25+ Treg细胞是一群具有免疫抑制功能的调节性T细胞, 这种抑制作用能够被高浓度IL-2阻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的变化及意义。方法入选50例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同时以正常人群(30例)为对照。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测定外周血中CD4+CD25+FOXP3+占CD4+细胞的比例,定量PCR检测转录因子FOXP3的mRNA水平,ELISA检测外周血血浆Treg相关细胞因子IL-10、IL-6和TGF-β的表达。结果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Treg/CD4+T细胞比例和FOXP3的mRNA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群组。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的IL-10和TGF-β水平低于正常人群组,IL-6水平高于正常人群组。结论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Treg比例减少,对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减弱,由此可以推测Treg细胞参与了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应用核苷(酸)类似物(NA)抗病毒治疗前后外周血中Treg、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44例NA治疗12周的CHB患者外周血Treg(CD4+ CD25high CD127low)和Th17(CD3+ CD8-IL-17+)细胞频率.ELISA检测血清IL-10、TGF-β1、IL-17及IL-23水平.各组间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治疗前后采用Wilcoxon配对T检验.结果 完全应答的14例患者的Treg细胞频率、IL-10、TGF-β1和IL-23水平及Treg/Th17比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Z=-2.691,-2.417,-2.237,-2.291,-2.291,P均<0.05),Th17细胞频率及IL-17水平略有增加.部分应答的11例患者的Treg细胞频率、IL-10、TGF-β1和IL-2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Z=-1.988,-2.934,-2.756,-2.803,P均<0.05),Th17细胞频率及IL-17水平略有增加,Treg/Th 17比率略有下降.无应答的15例患者的Treg和Th17细胞频率、IL-10、TGF-β1、IL-23、IL-17水平及Treg/Th17比率较治疗无明显变化.HBV DNA下降≥2 log拷贝/ml及ALT恢复正常时,Treg细胞频率与细胞因子IL-10、TGF-β1和IL-23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均<0.05).Treg细胞频率与HBV DNA及ALT水平三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NA抗病毒治疗前后,CHB患者Treg和Th17细胞频率及IL-10、TGF-β1、IL-23、IL-17水平均发生变化;治疗后获得满意应答的CHB患者Treg细胞频率、IL-10、TGF-β1、IL-23水平及Treg/Th17比率明显下降,Th17细胞及IL-17水平继续上升;且以上变化与病毒学应答及生化学应答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外周血Th17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表达特征。方法:41例慢性持续期哮喘患者,分为间歇-轻度组(n=23)和中重度组(n=18),行肺功能检查和哮喘控制问卷(ACQ)调查,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Th17和CD4+CD25+Treg细胞的比例。ELISA检测血浆以及植物血凝素刺激24小时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上清液中的IL-17、IL-10、TGF-β水平。结果:中重度哮喘组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及血浆IL-17水平高于间歇-轻度哮喘和正常人组,而外周血CD4+CD25+Foxp3+Treg细胞比例及血浆IL-10、TGF-β水平则降低。中重度哮喘组PBMC上清液中IL-17水平增高。哮喘患者FEV1(%预计值)与Th17细胞及血浆IL-17表达成负相关,与CD4+CD25+Treg表达成正相关。ACQ平均得分与Th17细胞和血浆IL-17表达成正相关,与外周血CD4+CD25+Treg表达成负相关。结论:中重度哮喘中外周血Th17细胞应答增强,而CD4+CD25+Treg细胞缺乏,哮喘的严重程度及症状控制与外周血Th17/Treg免疫应答失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再障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比例及Treg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分泌水平,探讨其在再障发病中作用。方法:依据临床诊断标准,收集初发再障组、再障造血恢复组、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标本,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各组CD4+、CD8+、NK、NKT、Treg细胞的比例,免疫磁珠法分离各组外周血中Treg细胞,并给予刺激培养,24、48小时后收集上清液,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Treg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IL-10、IL-35、TGF-β的表达水平。结果:初发再障组的CD4+,Treg比例与正常对照组和再障造血恢复组相比显著低下;CD8+T细胞比例在再障患者中明显升高,其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NK、NKT的细胞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分离培养三组人群Treg细胞,ELISA检测结果显示:初发再障患者的IL-10、IL-35、TGF-β表达水平和正常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0.05)。结论:T细胞免疫异常是再障发病机制的重要环节,Treg细胞在再障患者恢复造血过程中可能起着正向调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树突状细胞(DC)分泌的外体(Dex)在诱导T细胞免疫耐受中的作用,体外研究采用供体Dex降低同种异体移植排斥的可能性。从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诱导培养未成熟DC(imDC),用TGF-β1联合IL-10诱导调节性DC,LPS诱导DC成熟。采用流式细胞术方法观察TGF-β1和IL-10对DC表型、吞噬功能的影响;采用超速离心和超滤的方法提纯Dex;Western blot方法检测imDC分泌的Dex(imDex)与调节性DC分泌的Dex(rDex)表达的相关分子;通过CCK-8法分析异源iDex和mDex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的生物学功能,并比较rDex与iDex诱导免疫耐受的能力。结果显示,TGF-β1和IL-10可下调DC表面的共刺激分子CD80、CD83、CD86的表达,并诱导调节性DC分泌更多的rDex;异源的mDC分泌的Dex(mDex)在mDC存在时增强MLR,而异源的imDex在imDC存在时一定程度上抑制MLR,rDex诱导的抑制T细胞增殖作用显著强于iDex;rDex表达更多的FasL,提示TGF-β1和IL-10诱导的调节性DC分泌的rDex在免疫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应用于同种异体移植抗免疫排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CD4 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及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70例(实验组)及健康人群7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细胞亚群Th1、Th2、Th17以及Treg细胞在研究对象外周血中的比例;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PBMC细胞IFN-γ、IL-2、IL-4、IL-10、IL-17、IL-22、TGF-β、IL-10的mRNA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研究对象血清中IFN-γ、IL-2、IL-4、IL-17、IL-22、TGF-β、IL-10的蛋白表达浓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外周血中Th1/Th2细胞比例显著下降,而Th17/Treg细胞比例显著增高(P0.05);实验组外周血PBMC细胞中IL-4、IL-10、IL-17、IL-22的m RNA、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P0.05);而IFN-γ、IL-2、TGF-β的mRNA、蛋白表达水平则呈现明显下降(P0.05)。结论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存在Th1/Th2、Th17/Treg的细胞免疫平衡失调,这种细胞免疫应答的变化可能与重症支气管哮喘的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胶质细胞源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增强Treg促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增殖和转移的作用,分离人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用CD4、CD25和Foxp3标记外周血中的Treg;ELISA检测上清中IL-10和TGF-β的水平;EDU实验检测NSCLC细胞的增殖水平;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NSCLC细胞的侵袭能力。流式结果显示GDNF能够显著促进淋巴细胞中Treg比例的上升,相对于对照组,低浓度GDNF组Treg的比例增加了6.37倍,相对于低浓度组,高浓度组Treg的比例增加了1.17倍(P0.05);ELISA结果显示GDNF促进Treg分泌IL-10和TGF-β,相对于对照组,低浓度组上清中IL-10和TGF-β的浓度分别增加了4.92倍和4.86倍,相对于低浓度组,高浓度组IL-10和TGF-β的浓度分别增加了108%和119%(P0.05);EDU实验结果显示GDNF能增强Treg促NSCLC细胞增殖作用,相对于Treg组,低浓度和高浓度组NSCLC细胞的增殖率分别上升了77%和144%(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GDNF能增强Treg促进NSCLC细胞侵袭的作用,相对于Treg组,低浓度和高浓度GDNF组侵袭细胞的比例分别上升了2.86倍和5.83倍(P0.05);IL-10和TGF-β的阻断均能部分降低GDNF增强Treg促进NSCLC细胞增殖和侵袭的作用(P均0.05)。总之,GDNF能够通过诱导Treg的增殖,进而促进NSCLC细胞增殖和侵袭。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索细胞因子风暴因子体外模型的构建方法及调节性T细胞(Treg)的调节作用。方法 培养健康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随机分为PBMC组、对照组(PBS处理)、 CD3单克隆抗体OKT3处理组、 OKT3联合Treg处理组。处理48 h后,收集上清液,采用ELISA检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CTLA4)、 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10(IL-10)、 IL-2、 IL-7和IL-6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OKT3能明显增加PBMC的TGF-β、 CTLA4、 IL-10、 IL-2、 IL-7、 IFN-γ和IL-6水平。Treg能有效减少OKT3引起的上述细胞因子释放。结论 成功构建了细胞因子风暴细胞模型,Treg能降低PBMC的细胞因子释放。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 TGF-β1对树突状细胞(DC)的分化、成熟及功能影响.方法:应用100万U/L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7 d诱导单核细胞分化为不成熟DC,加入终浓度20万U/L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48 h后获得成熟DC的体外模型,将TGF-β1加入该模型中,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DC分化,成熟阶段细胞表型的变化,应用ELISA检测DC IL-12的分泌水平,应用MTT法检测D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TGF-β1对不成熟DC的特征性分子 CD1a的表达无明显影响,但在诱导DC的成熟阶段,TGF-β1明显抑制CD40、CD86及CD83上调.此外,TGF-β1显著减少DC IL-12的分泌,显著抑制DC刺激同种异体T 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DC是TGF-β1免疫抑制活性的靶细胞.TGF-β1不影响DC的分化,但抑制DC的成熟和细胞因子的分泌,降低DC刺激同种异体反应T细胞增殖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HIV-1 gp41融合多肽(FP)能否影响CD3抗体激活的调节性T细胞(Treg).方法:用免疫磁珠分离小鼠脾脏CD4+ CD25+的Treg、CD4+ CD25-的效应性T细胞(Teff),丝裂霉素C处理小鼠脾细胞获得APC.通过CCK-8法和羧基荧光素双乙酸盐琥珀酰亚胺酯(CFSE)标记检测FP对CD3抗体刺激的Teff增殖效应分析其对Treg抑制功能的影响;用ELISA检测FP对Treg激活后IL-10分泌的影响;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表面FP与TCR的分布.结果:通过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分析发现,在CD3抗体刺激下Teff细胞有显著增殖效应;当Treg和Teff混合培养时,Treg能够明显抑制共培养的Teff增殖;当加入25 μg/mL FP后,Treg+ Teff组与Teff组细胞增殖没有明显变化;当FP浓度为5 μg/mL时,Treg+ Teff组比Teff组增殖显著降低.Treg未活化时IL-10分泌较低,经过CD3抗体刺激后其IL-10分泌显著增多,而当FP浓度为25μg/mL时IL-10显著下降,5μg/mL FP对IL-10分泌无显著影响.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发现Treg未活化时,T细胞受体(TCR)在细胞表面均匀分布,同时未见FP与TCR共分布;当Treg在CD3抗体刺激下,TCR活化形成半月形,且FP与活化的TCR在细胞表面共分布.结论:25μg/mL FP对Treg体外抑制功能具有显著抑制作用,而5 μg/mL FP不影响Treg的抑制功能,可能与其抑制Treg细胞IL-10分泌以及阻断APC在Treg细胞跨膜区域活化信号的递呈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