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气单胞菌广泛分布于水系环境,过去认为是淡水鱼、青蛙和蛇等冷血动物的病原菌,近年来的研究表明,该菌对人类可引起腹泻、创伤感染、脑膜炎等多种疾病,但大多数菌株来自肠道感染,该菌可致轻度或重症腹泻,是引起胃肠炎和食物中毒的重要病原菌,为此,我产对540例急性腹泻患者粪便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气单胞菌分离培养.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气单胞菌感染的分布特点及耐药性状况,为临床评估病情及合理选择抗菌药物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有感染临床表现患者的标本进行培养、分离和鉴定,同时用纸片扩散法测定气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了解气单胞菌不同种感染的分布特点、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特点.结果 气单胞菌感染主要发生于肠道,其次为血液和腹水.280株气单胞菌,温和气单胞菌112株占40%、嗜水气单胞菌79株占28.22%、豚鼠气单胞菌57株占20.36%、维隆气单胞菌16株占5.71%,其它气单胞菌16株占5.71%.感染主要发生于夏秋季,占87.86%.肠道气单胞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以氨苄西林最严重为87.9%,其次为复方磺胺甲嗯唑61.3%,头孢曲松29.4%,头孢美唑28.6%,对氯霉素、磷霉素及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均在10%以上.气单胞菌3个种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比较,嗜水气单胞菌及豚鼠气单胞菌对头孢曲松、环丙沙星和头孢美唑的耐药率高于温和气单胞菌,肠道菌与血和腹水分离气单胞菌的耐药率比较,肠道菌对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明显高于血及腹水分离菌的耐药率(P<0.05).结论 北京地区气单胞菌感染以温和气单胞菌及嗜水气单胞菌为主,易发生于夏秋季节,致病性强,对抗生素的耐药较普遍,气单胞菌不同种及感染的不同部位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有差别,临床医师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3.
钮博  李梅  王敏 《淮海医药》2003,21(3):214-215
目的 探讨气单胞菌肠道外感染时不同疾病患者及各类标本中气单胞菌的分离情况及药敏。方法 用增菌培养、生化反应、药敏试验进行分离鉴定。结果  4 4例标本中 ,嗜水气胞菌 2 7例、温和气单胞菌 10例、豚鼠气单胞菌 7例。结论 气单胞菌不仅在肠道内感染 ,肠道外也可感染  相似文献   

4.
目前,气单胞菌属内的定种仍存在分歧意见。1976年 Popoff 等提出一个新的分类方法,已被一些文献采用,趋向统一。本属菌广布于自然界,特别是水中。除能引起水生动物和爬虫类感染外,对人类的致病性已无疑问,已知能引起败血症、胃肠炎和创伤感染等。由于和肠道菌的某些属及某些发酵性菌性状相似,易  相似文献   

5.
引起人类腹泻的致病菌涉及到3个菌科,60多个菌种。常见的有如下几类:①志贺氏菌属;②沙门氏菌属某些种、型;③大肠填希氏菌属某些种,型;④小肠、结肠炎耶尔森氏菌;⑤邻单胞菌;⑥气单胞菌属某些种,型;⑦霍乱及其他致泻弧菌;⑧空肠、结肠及其他弯曲菌,此外,还有一些食物中毒条件性致病菌等,也必须同时予以检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细菌性腹泻的病原微生物检验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某院儿科2017年8月~2018年8月诊治的20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粪便标本对其进行病原微生物检查,再进行药敏试验,分析各病原微生物的耐药性。结果:通过对粪便标本的病原微生物检验,发现共检出173株菌株,检出率为86.50%;主要病原微生物为志贺菌、大肠埃希菌、弧菌属、气单胞菌、其他病原菌菌属;主要对头孢哌酮、氨苄西林、头孢噻肟、阿莫西林和头孢三嗪的耐药性较大。结论:引起儿童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微生物为志贺菌、大肠埃希菌、弧菌属、气单胞菌,其均有较强的耐药性,在临床治疗中要选择合适的药物,从而起到治病的目的,保证儿童的健康。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引起细菌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及这些菌株的耐药状况,为临床用药提供各菌属的耐药模式,提高抗感染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 1892份大便分别接种5种培养基,菌株鉴定用法国API-20NE、API-20E系统及特异性抗血清玻片凝集试验,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结果 检出肠道致病菌511株,其中16个标本有两种菌,检出率为26.2%(495/1892).志贺菌、气单胞菌、弧菌、沙门菌、病原性大肠埃希菌、邻单胞志贺菌、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所占比例依次为42.5%、30.5%、8.8%、7.0%、5.1%、3.7%、2.3%.肠道致病菌的产酶率为9.0%(46/511).不同菌属有不同的耐药模式,但最频繁的耐药模式是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结论 2a型福氏志贺菌、嗜水气单胞菌、豚鼠气单胞菌、鼠伤寒沙门菌为本地区细菌性腹泻的优势菌.多数肠道致病菌对三代头孢菌素、氨曲南、亚胺培南和氟喹诺酮类敏感.  相似文献   

8.
从一种病原性标本中,同时分离出复数菌,是目前细菌变迁引起医院内多数菌感染的新趋势。1996年5月14日,我们从胆囊炎患者的胆汁中分离出一株豚鼠气单胞菌(A·caviae)和液化沙雷氏菌(S·ligue faciens)二种菌,因较少见,现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胆汁常规胆汁呈暗绿色,混浊,有絮状  相似文献   

9.
气单胞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人的感染主要表现为腹泻和蜂窝组织炎,很少引起败血症[1].免疫力功能低下的肝病患者感染后可出现严重的机会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骨髓炎、肝脓肿等[2],诊治不及时可因感染性休克在24h内死亡,但有关下肢气单胞菌感染引起脓毒症、感染性休克、MODS病例,国内外少见报道.现将我院2004年11月~2006年7月收住的3例气单胞菌属感染引起的以下肢蜂窝组织炎为主要表现的脓毒症患者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可提高医护人员对于本病的认识和救治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API在感染性腹泻病原菌鉴定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两年来我院使用法国生物-梅里埃生产的API试条,对门诊和住院病人粪便,标本中分离到的398株菌株进行鉴定,发现除志贺菌沙门菌属外其它感染性腹泻,致病菌明显增多,认为腹泻病人不仅对志,贺菌属,沙门菌属或霍乱弧菌加以重视外,也不能忽视其它病在性弧弧菌如气单胞菌属,念珠菌等,而对临床大量使用抗生素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大量念珠菌生长,对临床医生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嗜水气单胞菌为有极毛,具有运动性、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氧化酶阳性,能发酵分解糖。在分类学上属于弧菌科气单胞菌属的种。此菌广泛分布在河水及淡水鱼中,是鱼类和两栖类的致病菌,也可引  相似文献   

12.
冯锦屏  阮大宝 《天津医药》1989,17(8):507-509
亲水气单胞菌 (Aeromonas hydrophila)早在1937年就从结肠炎病人粪便中分离出来,由于以往被认为是一种低毒力的条件致病菌,致未重视其临床意义。近年来此菌引起传染性腹泻的报告日益增多,且于宿主防御功能减退时可作为一重要致  相似文献   

13.
类志贺邻单胞菌可引起腹泻和食物中毒。该菌引起腹泻的机理及其毒力因子尚不清楚,需采用血清学分型结果加以证实,以查明该菌的流行病学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儿童细菌性腹泻病原微生物检验的结果。方法8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为观察对象,对其开展病原微生物检测,并分析其检验结果。结果80例细菌性腹泻患儿中共检出74株病原菌,其中孤菌属、气单胞菌、志贺菌属、其他菌种分别为23、6、38、7株,所占比例分别为31.08%、8.11%、51.35%、9.46%。志贺菌属所占比例较其他菌属更高。孤菌属对氨苄西林具有较高的耐药性,气单胞菌对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具有较高的耐药性,志贺菌属对氨苄西林、头孢哌酮具有较高的耐药性。结论对细菌性腹泻患儿开展病原微生物检验具有较好的临床意义,可为医师制定抗生素方案提供依据,对保证治疗效果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杀鲑气单胞菌感染可引起鱼类疖病。作者以虹鳟和大西洋鲑为对象,评估以杀鲑气单胞菌的卡那霉素耐药基因aroA突变株(Brivax Ⅰ)与缺失株(BrivaxⅡ)制备的大豆肉汤和冻干制剂诱生的保护作用,并与市售治疗疖病的油佐剂死菌苗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6.
刘灿 《安徽医药》2014,(5):961-963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在正常情况下寄生于人体呼吸道和肠道内,为条件致病菌,过去由于其致病率低,临床上未能引起重视,但当机体免疫力低下、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或免疫抑制剂以及各种侵入性治疗操作时就容易引起交叉感染,是最重要的院内感染菌之一。该菌对多种药物天然耐药,在治疗时又容易引起获得性耐药,磺胺类抗菌药物是治疗其比较有效的药物,但最近几年由于大量使用,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对磺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性逐年上升,给临床治疗带来麻烦,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儿童细菌性腹泻常见病原菌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差异,为临床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177例感染性腹泻儿童粪培养分离的病原菌及临床资料,法国梅里埃VITEK2全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仪行鉴定和药敏试验,WHONET 5.6软件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感染沙门菌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患者都出现发热、呼吸道感染和胃肠道症状;感染沙门菌的患者病程长,排便次数多,粪常规脓球比例增加,血常规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CRP)明显升高;而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的患者病程短,排便次数少,血常规白细胞和CRP轻度升高,气单胞菌无明显症状且病程短,血常规白细胞明显升高但CRP正常。沙门菌和致病性大肠埃希菌耐药性明显高于气单胞菌,3种菌对碳青霉烯类和头孢哌酮/舒巴坦都100%敏感。结论 医师可根据临床症状和快速实验室检查大致判断腹泻感染病原菌类型,在培养结果未出来之前根据以往的耐药监测数据经验用药。  相似文献   

18.
战师珍  沈宗林 《天津医药》1991,19(5):301-303
近年来,引起急性腹泻主要细菌病原谱及病原构成也在发生变化,空肠弯曲菌、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 简称 Ah)及类志贺毗邻单胞菌(Plesiomones shigelloides)所致感染性腹泻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些新的弧菌如河弧菌(Vibrio fluvialis)、拟态弧菌(Vibriomimicus)等引起的急性腹泻屡有报道。我们于  相似文献   

19.
左氧氟沙星适用于敏感菌引起的泌尿生殖系统感染,包括单纯性、复杂性尿路感染、细菌性前列腺炎、淋病奈瑟菌尿道炎或宫颈炎(包括产酶株所致者)。呼吸道感染,包括敏感革兰阴性杆菌所致支气管感染急性发作及肺部感染。胃肠道感染由志贺菌属、沙门菌属、产肠毒素大肠杆菌、亲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等所致。另可治疗伤寒,骨和关节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和败血症等全身感染。不良反应发生率在0.1%~5%之间。偶见血中尿素氮上升、倦怠、发热、心悸、味觉异常等,一般均能耐受,疗程结束后迅速消失。而本研究就我院左氧氟沙星所产生的不良反应1例结合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为我们应用左氧氟沙星的治疗提供分析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目的监测本地区2002—2011年间与腹泻有关的病原菌群10年的变化和耐药趋势,为流行病学研究、疫苗的制备及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收集腹泻患者的大便进行SS培养,阳性致病菌经生化及血清学进一步鉴定到属和种,并以纸片扩散法测定了12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10年分离到腹泻病原菌2352株,主要包括沙门菌、志贺菌、弧菌、气单胞菌、类志贺毗邻单胞菌及致泻大肠埃希菌。前5年志贺菌最多占52.90%,有逐渐减少的趋势,2007年以后减少至32.80%;而沙门菌与致泻大肠埃希菌分别由4.90%和3.60%增至15.40%和19.70%。不同菌属对抗生素的耐药率有差别。腹泻病原菌对氨苄青霉素,复方磺胺甲噁唑的耐药率分别达到75%~85%和51%~66%,且对广谱青霉素类、氟喹诺酮类和头孢菌素类的耐药率在10年间明显升高,多重耐药率由24.67%上升到29.01%。结论本地区引起腹泻的病原菌属种的种类多,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有差异,耐药及多重耐药菌明显增加,应重视监测并指导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