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2 毫秒
1.
蒋学英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7):3803-3804
心脏骤停是急诊科常见的危急重症,紧急电除颤是成功抢救心脏骤停患者的一种快速、安全和有效的治疗措施。本文总结16例经电除颤抢救后患者的护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院内生命救援队在住院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抢救中的作用以及工作流程。方法:选择生命救援队成立前后住院患者出现心跳呼吸骤停病例80例,分为救援队研究组、对照组,比较两组抢救成功率及心肺复苏具体操作时间及复苏成功患者瞳孔缩小和自主循环恢复时间。结果:研究组患者在复苏成功率、除颤开始时间、开放气道时间、复苏用药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抢救成功患者在瞳孔缩小时间、自组循环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立院内生命救援队并积极参与抢救发生心跳呼吸骤停时的住院病人,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张志平 《中外医疗》2012,31(17):30-31
目的探讨电击除颤治疗冠心病心跳骤停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其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依据《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选取2007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我院收治的冠心病心跳骤停患者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49例和对照组49例。对照组行常规的冠心病心跳骤停抢救术,即人工呼吸、气管插管同时行有效心脏按压;实验组行高能量电击除颤,辅之于常规抢救。观察心电图变化,以除颤后复跳并转为窦性心律为抢救成功,记录除颤次数及两组患者复苏使用时间。结果实验组49例除颤样本中,1次除颤成功13例,2~3次除颤成功28例,8例无效;对照组1次除颤成功8例,2~3次除颤成功21例,20例无效。实验组抢救时间≤5rain成功率87.2%,6~10min除颤成功率65.3%,11-60min除颤成功率38.5%:对照组抢救时间≤5min成功率70.1%,6~10min抢救成功率53.9%,11-60min抢救成功率11.3%。结论电击除颤,配合常规的气管插管及胸外按压辅助呼吸,对恢复心脏骤停冠心病患者的自主心律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早期电击除颤效果相对更佳。  相似文献   

4.
张蕾蕾 《海南医学》2007,18(4):153-158
本章旨在为体外自动除颤仪(AEDs)除颤、人工除颤、同步电复律和起搏治疗提供一个临床应用指南。在基本生命支持阶段,救助者和医务人员可以使用AEDs为患者进行抢救,而人工除颤、心脏复律和起搏治疗则在高级生命支持中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资料,提高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抢救的成功率。方法迅速到达现场实施就地抢救,立即给予吸氧处置。心跳骤停患者立即进行现场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及药物应用等心肺复苏抢救。做好心律失常的监测与防治,对出现室颤者,立即给予除颤。同时实施安全有效转运。结果35例患者经积极院前救治后,4例抢救无效死亡,余31例患者抢救成功,均经急救处理后生命体征平稳,经绿色通道安全转运。结论及时、准确、有效的院前急救可大幅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我科用电击除颤成功抢救治疗2例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多次室速、室颤。多次电除颤抢救成功,病例比较少见,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例1,男,35岁,患者既往身体健康,于2006-07-09酒后1 h出现持续胸痛伴烦躁出汗30 min  相似文献   

7.
目的 准确、及时有效进行心脏电除颤.方法 经过心脏电除颤前、除颤中配合、除颤后护理配合配合. 结果 积极有效的护理配合为抢救患者增取时间和条件,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蒋巧兰  陆华葵  黄巧娟  曾伟 《广西医学》2011,33(10):1373-1375
目的 总结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CAG)术并发心室颤动的抢救护理经验.方法 CAG术中并发心室颤动10例,给予及时抢救并精心护理.结果 10例患者经及时抢救,复苏成功9例,抢救无效死亡1例.结论 室颤是CAG中少见的严重并发症,尽快实施有效的心脏体外电除颤及心肺复苏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陈结文 《中原医刊》2007,34(21):77-77
心脏骤停是临床医学上最危急的疾病之一,若不及时对患者进行抢救,随时有牛命危险或造成不可逆转的衰竭。心脏电击除颤术是及时恢复患者的心跳最有效的抢救措施,我科经正确使用心脏电山除颤术,成功抢救2例心脏骤停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在挽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中影响抢救成败的关键因素.方法 抢救40例,其中成功28例,抢救12例无效,两组进行比较.结果 早期识别、早期心肺复苏(ERP)、早期除颤、早期ACLS是影响抢救成败的关键因素.结论 积极脑复苏,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稳定,减少并发症发生是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在挽救呼吸心跳骤停患者中影响抢救成败的关键因素。方法抢救40例,其中成功28例,抢救12例无效,两组进行比较。结果早期识别、早期心肺复苏(CRP)、早期除颤、早期ACLS是影响抢救成败的关键因素。结论积极脑复苏,维持呼吸、循环功能稳定,减少并发症发生是复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急性心肌梗塞常发生心律失常,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塞后24~48小时内发生率最高,如果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心律失常(室速、室颤),电除颤是非常重要的抢救治疗手段。我们遇1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反复发生室速、室颤,在92小时内行电除颤124次,口对口人工呼吸17次,终于抢救成功,现报告如下。患者男,51岁。因心前区持续疼痛24小时EKG示广泛前壁、高侧壁急性心肌梗塞。于1991年11月  相似文献   

13.
随着胰岛素(Ins)和抗生素的出现,尤其是现代医学科学的发展,现在对糖尿病(DM)患者威胁最大的是DM的慢性并发症。但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和感染等急性并发症还是很常见,有的可能非常严重;糖尿病乳酸酸中毒(DLA)比较少见,但多数病情严重。对DM患者的生命造成极大的威胁。下面将我们成功抢救2例极重度DM酸中毒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临床上通过血运重建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方法之一。但术中常因出现恶性室性心律失常发生心脏骤停而猝死,当然及时有效的除颤和监护是抢救成功的关键。简述我科收治1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室颤的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尽早电除颤对院内心搏骤停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0月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心内科收治的13例院内心博骤停后及时给予电除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心搏骤停发作时发生心室颤动7例,心脏停搏2例,4例未佩戴心电监护仪; 12例患者心搏骤停后2 min内实施电除颤,1例心搏骤停后6 min实施电除颤。12例患者给予1~3次电除颤,1例患者给予5次电除颤。复苏成功11例,死亡2例,复苏成功率为84. 6%(11/13)。结论心搏骤停后尽早电除颤能够有效提升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吕玉红 《右江医学》2000,28(3):232-233
急腹症是妇科疾病中最常见的症候群 ,通过对 186例急腹症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体会到积极主动 ,及时抢救 ,加强心理护理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及腹部症状与体征 ,对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给予及时处理 ,是抢救治疗成功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严重危害患者生命和生活质量的心脏急症。冠状动脉内支架置入术(PCI)是治疗AMI最积极、最有效的措施。但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经常会出现各种严重的心律失常,护士充分做好急救药品物品准备,严密监护和判断心律失常的类型,正确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及除颤仪等抢救仪器,对纠正术后心律失常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8.
正上消化道大出血,是肝硬化患者的主要并发症之一,是临床常见病症。由于这类病发病急且不易诊断而危及到患者的生命。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约占年均总住院人数的0.1%,其病死率接近10%,死亡率较高。在临床上护士配合医生积极抢救和精心护理至关重要,现将我在临床上的一些体会介绍如下。配合抢救首先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及时纠正休克:上消化道大出血极易出现失血性休克,速补充血容量是抢救成功的关键所在,但是在快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在传统处理措施基础上应用电除颤及胺碘酮的技巧和体会。方法:收治心脏性猝死患者37例,抢救中应用电除颤和胺碘酮,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和分析。结果:37例抢救处理,复苏成功9例,成功率24.3%,与统计资料相比成功率相当,比历史抢救成功率提高14.2%。结论:对心脏性猝死患者,有条件应及时电除颤处理、应用胺碘酮静注、维持静滴,能稳定心脏电生理,有效预防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再次发生,减轻心电传导异常和保护心肌细胞,提高抢救成功率。此措施在今后抢救工作中值得常规化应用。  相似文献   

20.
严重多发伤伤情重、复杂、变化迅速,并发症多、救治困难,死忘率高.急诊科如何快速抢救生命越来越显得重要,有人曾提出"黄金1小时"的理念,因此,在急诊科进行抢救工作是挽救严重多发伤患者生命的关键,而主动、及时、有效的护理配合对抢救工作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现将抢救256例病人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