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随着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逐渐被应用于研究药物的毒性作用及其作用机制。与传统的药物毒理学研究方法比较,基因芯片技术具有周期短、高通量的优势,基因芯片技术的介入也进一步推动了药物毒理学研究的发展。从新药的筛选、毒理安全性评价到临床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将成为贯穿整个药物毒理学研究的重要技术。就近期基因芯片技术在药物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成果进行了回顾总结。  相似文献   

2.
实验动物是医学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手段, 儿童是特殊的用药人群, 故儿童药实验研究中选择合适的实验动物进行药理毒理学研究是保证新药研究科学性的关键问题。作者通过查阅大量文献, 总结乳鼠在儿童常见疾病及其治疗药物药理学研究和毒理学评价中的应用情况, 归纳乳鼠在药理毒理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解决方法, 为儿童药研发中受试动物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药物安全评价及药物毒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药物安全性评价和药物毒理学研究是药物研究的重要内容,不仅对于新药研究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已经在临床应用的药物和其他可能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的各种因素的研究,也是药物安全性和毒理学研究重要内容。本文根据第15届世界药理学大会交流的学术内容,对药物安全性评价和毒理学研究的最新进展进行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4.
毒理芯片技术在药物毒理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生物芯片技术在生物学领域中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并已开始用于药物毒理学领域包括基因芯片技术在药物毒理机制研究中的应用;发现毒理学中药物毒性的预测;化学物代谢特性分析与评价;化学致癌物筛选和识别,以及药物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等.本文重点介绍了毒理芯片技术及其在药物毒理机制和药物毒性预测中的应用,并简单阐述了其在药物毒理上应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5.
国外药物毒理学发展趋势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外药物毒理学发展迅速,在研究思路和观念、技术和手段、策略和方法上发生了巨大转变,其主要表现为研究过程和实验操作逐步走向规范化、标准化;逐步采用体外筛选评价模型代替整体动物实验;在药物开发、申报、临床监测的各个环节发挥药物毒理学的主动指导作用;研究对象从患者群体转向个体;基因技术全面进入药物毒理学各个研究领域;利用毒代动力学和其他分子细胞生物学新的概念和方法研究药物毒性作用机制或进行药物毒性的风险评价.  相似文献   

6.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是国内以评述性论文为主要特色的药学类核心期刊,由军事医学科学院主管、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和中国药学会共同主办。设有“专家论坛、专题报道、综述、论著、药物与临床和医药信息”等栏目。通过不断追踪国际药学研发的新进展、新动向、新技术和新成果,全面报道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代谢、药物分析、药理和毒理学、生化药学和临床药学等基础和应用研究各领域的前沿内容,是我国新药研发和应用领域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  相似文献   

7.
毒理学是研究异体化学物质(化学毒物、环境污染物、食品附加剂与药物等)对机体有害作用的科学.欧美等西方毒理学家将物理因素(噪声与振动等)和粉尘等对机体的有害作用也列入毒理学研究范围之内.它的诞生是和研究药物的副作用分不开的,因而欧美等西方毒理学家将毒理学看作药理学的分支,实际上它的某些理论和研究方法确实来自药理学.自五十年代以来,大量生化、分子生物、生物物理与生理等方法应用于毒理学研究工作,因而出现了所谓“膜毒  相似文献   

8.
毒理学研究的新领域--毒理基因组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敖琳  曹佳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19):1990-1992
毒理基因组学是将基因组信息和技术应用于毒理学研究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采用以DNA微阵列为代表的高通量技术研究毒物和毒作用机制,其快速发展为毒理学开辟了新的研究领域.本研究综述了毒理基因组在毒理学研究中的应用,并探讨了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相似文献   

9.
《国际药学研究杂志》是以评述性论文为主要特色的药学类核心期刊,由军事医学科学院主管、军事医学科学院毒物药物研究所和中国药学会共同主办,设置有专家论坛、专题报道、综述、论著、医药信息等栏目。本刊根据国内药学科研、教学、临床和生产的需要,不断追踪国际药学研发领域的新进展、新动向、新技术和新成果,全面报道药物化学、药剂学、药物代谢、药物分析、药理和毒理学、生化药学和临床药学等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前沿内容,是我国新药研发和应用领域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为广大从事药学研究的科技人员、临床医师和药师、制药工程技术人员、医药院校师生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
转基因动物作为研究代谢调节、分化、发育中有关基因功能的工具已在各领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新药开发和研究中,因转基因动物的准确、经济、实验次数少和显著缩短实验时间等优点,现已成为一种进行“快速筛选”和药物非临床前安全评价的的手段.本文将对毒理学研究方面常用的转基因小鼠和大鼠进行阐述,旨在更全面的了解其在毒理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为利用转基因技术技术培育应用于毒理学研究方面的转基因小鼠和大鼠的制备提供参考性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临床前毒代动力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毒代动力学是从药代动力学和毒理学派生出来的一门新兴的分支学科,它运用药动学的方法和原理来探讨毒性发生和发展的规律性.随着创新药物开发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已经不满足于仅仅了解药物的毒性,更为迫切的需要了解其致毒机制及毒性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以便对药物的安全性作出更为科学和合理的评价,因此毒代动力学评价已逐渐成为创新药物评价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综述了目前国内外有关毒代动力学评价的研究现状,着重介绍了临床前毒代动力学研究的主要内容,评价的指标及需注意的问题,及其在新药安全性评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作为四大模式动物之一,斑马鱼(Danio rerio)广泛应用于胚胎学、发育生物学、毒理学、分子生物学等研究。但关于斑马鱼繁殖内分泌生理和环境毒理方面的研究少见报道,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内分泌学方面以斑马鱼作为实验动物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13.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发现新化合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加,但这些化合物最终成为药品到上市销售是一个周期长、操作复杂、资金投入大且失败率很高的过程。因此,寻找能够确切、快速、敏感反映外源性化合物对生物体毒性作用的安全性评价模型已成为现代药学研究的热点。近年来不断涌现出应用各种先进的生物学手段及平台进行药物毒性评价的方法,这些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传统毒理学药物毒性评价的缺点,不仅为药物安全性评价及应用奠定了基础,同时也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就药物毒性预测及潜在毒性评价方法进行综述,并对其在中药安全性评价方面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4.
生物样本库作为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转化的平台,在疾病诊断、新药研发、疾病相关基因检测及流行病学研究中均有重要作用。对生物样本库全程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收取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完整的患者血清、血浆、血细胞、组织等样本,并按照各自的标准化操作流程进行处理、分装、储存和使用。质量管理既是样本库建设的关键,也是样本库运转的中心环节,还是高质量规范化医学研究的基础保障。本文旨在探讨生物样本库冷冻样本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中医药研究与网络药理学的关系。方法:通过分析网络药理学的背景与涵义,探讨中医药与网络药理学的共性和个性;综合分析中药药理学、毒理学、中药饮片与网络药理学的关系;并比较传统药理学研究方法与网络药理学的优势与不足,从而更好地解读中医药的现代内涵,使传承与创新结合,深入了解中医药研究与网络药理学的关系。结果:中医药整体观和辨证观的理念与中药多成分、多途径、低选择性的特征以及方剂中君臣佐使、七情配伍等原则,体现了中医药多成分、多靶点及系统调控的思想,与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思路存在一定的共性;建立网络中药药理学、网络毒理学、网络中药饮片等,为提高中医药的安全性和合理用药提供了技术支持,为开展中医药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成为现代中医药研究的新策略;网络药理学超越单靶点思想的束缚,从多靶点的研究策略出发,使以"一个药物,一个靶标,一种疾病"为主导的传统新药研发理念产生了革命性转变,在中医药研究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结论:网络药理学的研究策略促进了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有助于中药新药的研究开发,对发展中医药的理论、促进中西医药的融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实现法医毒物学信息的系统化、现代化获取,设计并开发能在Web上方便使用的法医毒物学数据库系统。分析系统建设目标,从框架设计、结构与功能实现等方面具体阐述系统开发过程。该系统能较好地满足法医毒物鉴定实践中鉴定人员对多领域、多层面信息的需求,提高鉴定人员的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7.
《药物毒理学》是近年来针对药学专业学生新开设的一门课程,本文作者从课程的规划与建设出发,探讨了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建立、教材建设、课件制作、提高学生对药物毒理学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实验教学等方面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的目的是提供新药对人类健康危害程度的科学依据,预测上市新药对人类健康的危害程度。临床前安全性评价研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类用药的安全,GLP的建立就是为了确保实验资料的真实、完整和可靠。毒性病理学是毒理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临床前安全性评价工作中最基本的环节。从毒性病理的整个流程及其重要性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单推3(DT 3)的肺脏毒性效应及其机制。方法气管滴注染毒建立染毒模型,对SPF Wistar雄性大鼠连续染毒14?d,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染毒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乳酸脱氢酶(LDH)、总抗氧化力(T AOC)、总蛋白质(TP)进行检测。结果高剂量组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LDH浓度显著性升高,T AOC浓度显著性降低(P均<0.05),TP浓度各实验组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测定肺组织细胞损伤荧光镜下可观察到随染毒剂量的增加,尾部DNA含量与尾矩有增加的趋势。结论DT 3可引起肺脏的炎性反应导致膜损伤,高剂量时,由自由基引起的氧化损伤表现明显。彗星实验无法排除其引起DNA损伤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