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檬 《河南中医》2008,28(2):11-12
藏象学说是中医学理论的核心内容,其研究水平更直接关乎中医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发展。本文从藏象学说中五脏"生理功能"、"生理特性"两个角度进行探讨,认为五脏的生理特性是中医的特征性内容。并通过对中医藏象学说研究现状的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阐明了中医藏象学说研究的思路与方法,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藏象学说是中医学的核心内容,为什么选择的脏腑是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其划分标准是什么?这关系到中医学理论的基础。通过对人体的组织器官的分析,明确中医藏象学说脏腑的选择原因,并论述胰腺在中医学中的地位,讨论了现在公认的脏腑划分标准,提出了新的脏腑划分标准的三条原则,并探讨胆的脏腑归属。  相似文献   

3.
从藏象学说起源、藏象学说内涵、藏象学说与科学、藏象学说研究现状和藏象学说研究方向等5个方面阐述了中医藏象学说的科学观.认为藏象学说研究应从概念的重新界定、建立系统藏象学和具体构想3个方面进行,以藏象学将人体藏象分为5个基本系统,完全对应于传统藏象理论的五脏.  相似文献   

4.
郑敏麟 《中医药学刊》2004,22(6):1068-1070
中医的藏象学说用现代医学理论来看总显得有些扑朔迷离、似是而非。中医的藏象学说.一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和精华所在。众所周知,“五藏”绝不等同于西医的心、肺、肝、脾、肾。多年来,对中西医结合的藏象实质展开深入研究的各位先驱所取得的成绩.使我们一步一步地揭开中医藏象实质的面纱。综合中医藏象的现代研究的成果和相关细胞生物学的新近进展,提出中医藏象实质细胞生物学假说,认为中医藏象的实质在于细胞和亚细胞结构。“五藏”其实是细胞的“五脏”,细胞的“五脏”是细胞的五个不同功能系统,可以落实为不同的亚细胞结构,即线粒体——中医之“脾”,染色体——中医之“肾”,配体一受体一信号转导系统——中医之“肝”,细胞膜——中医之“肺”,离子通道——中医之“心”。因此,中医藏象实质细胞生物学假说.实质上是一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学说,从它着手,中医理论可以和现代医学的最前沿的细胞生物学甚至分子生物学相结合,从而使中医与现代医学理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上篇介绍“五藏”与五个亚细胞结构的对应关系.下篇用这五个亚细胞结构说明“五藏”之间的生理和病理联系。  相似文献   

5.
<正>胆与胃皆属六腑之一,其生理功能十分重要,在人体起着其他脏腑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组成内容。但由于中医藏象理论"重五脏而轻六腑",将腑的部分病变归纳在脏病中间,较少单独论述腑病。因此,谈到"木气条达"理论多强调乙木(肝)条达,而忽略甲木(胆)疏泄,这是导致胆胃不和证被肝胃不和证取代的缘由。胆胃不和证在临床较多见,本文将从胆胃  相似文献   

6.
中医藏象实质细胞生物学假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的藏象学说用现代医学理论来看总显得有些扑朔迷离、似是而非.中医的藏象学说,一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和精华所在.众所周知,"五藏"绝不等同于西医的心、肺、肝、脾、肾.多年来,对中西医结合的藏象实质展开深入研究的各位先驱所取得的成绩,使我们一步一步地揭开中医藏象实质的面纱.综合中医藏象的现代研究的成果和相关细胞生物学的新近进展,提出中医藏象实质细胞生物学假说,认为中医藏象的实质在于细胞和亚细胞结构."五藏"其实是细胞的"五脏",细胞的"五脏"是细胞的五个不同功能系统,可以落实为不同的亚细胞结构,即线粒体--中医之"脾",染色体--中医之"肾",配体-受体-信号转导系统--中医之"肝",细胞膜--中医之"肺",离子通道--中医之"心".因此,中医藏象实质细胞生物学假说,实质上是一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学说,从它着手,中医理论可以和现代医学的最前沿的细胞生物学甚至分子生物学相结合,从而使中医与现代医学理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上篇介绍"五藏"与五个亚细胞结构的对应关系,下篇用这五个亚细胞结构说明"五藏"之间的生理和病理联系.  相似文献   

7.
郑敏麟 《中医药学刊》2004,22(7):1235-1237
中医藏象学说,一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和精华所在。众所周知,“五藏”绝不等同于西医的心、肺、肝、脾、肾。多年来,对中西医结合的藏象实质展开深入研究的各位先驱所取得的成绩,使我们一步一步地揭开中医藏象实质的面纱。综合中医藏象的现代研究的成果和相关细胞生物学的新近进展。提出中医藏象实质细胞生物学假说,认为中医藏象的实质在于细胞和亚细胞结构。“五藏”其实是细胞的“五脏”,细胞的“五脏”是细胞的五个不同功能系统,可以落实为不同的亚细胞结构,即线粒体——中医之“脾”,染色体——中医之“肾”,配体一受体一信号转导系统——中医之“肝”,细胞膜——中医之“肺”,离子通道——中医之“心”。因此,中医藏象实质细胞生物学假说,实质上是一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学说,从它着手,中医理论可以和现代医学的最前沿的细胞生物学甚至分子生物学相结合,从而使中医与现代医学理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本文上篇介绍“五藏”与5个亚细胞结构的对应关系,下篇用这5个亚细胞结构说明“五藏”之间的生理和病理联系。  相似文献   

8.
中医藏象学说,一直是中医理论的核心和精华所在.众所周知,"五藏"绝不等同于西医的心、肺、肝、脾、肾.多年来,对中西医结合的藏象实质展开深入研究的各位先驱所取得的成绩,使我们一步一步地揭开中医藏象实质的面纱.综合中医藏象的现代研究的成果和相关细胞生物学的新近进展,提出中医藏象实质细胞生物学假说,认为中医藏象的实质在于细胞和亚细胞结构."五藏"其实是细胞的"五脏",细胞的"五脏"是细胞的五个不同功能系统,可以落实为不同的亚细胞结构,即线粒体--中医之"脾",染色体--中医之"肾",配体-受体-信号转导系统--中医之"肝",细胞膜--中医之"肺",离子通道--中医之"心".因此,中医藏象实质细胞生物学假说,实质上是一种"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学说,从它着手,中医理论可以和现代医学的最前沿的细胞生物学甚至分子生物学相结合,从而使中医与现代医学理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本文上篇介绍"五藏"与5个亚细胞结构的对应关系,下篇用这5个亚细胞结构说明"五藏"之间的生理和病理联系.  相似文献   

9.
五行理论是中医学重要的基础理论,其借由木、火、土、金、水之象,演绎中医五脏、六腑、五体、五味等藏象的属性及其生克承制关系,形成了中医独特的五行思维模式。整理五行思维模式在临床上的运用现状,包括中医五行相生思维、中医五行相乘思维、中医五行相侮思维3个方面,以期系统地介绍、传承与发展五行相关学术思想。  相似文献   

10.
23.“藏象”和“藏象学说”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藏象: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是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即是体内的脏腑功能活动反映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学说,即通过人体生理、病理现象的观察,研究人体各个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及其相关关系的学说。 24.脏腑可以分成几类?各有何共同生理特点? 按脏腑的生理功能特点,可分为五脏:心、肝、脾、肺、肾;六腑:胃、小肠、大肠、膀胱、胆、三焦;奇恒之腑:脑、髓、骨、脉、胆、女子胞三类。五脏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故曰  相似文献   

11.
藏象表里学说临床一得聊城地区中医院(252000)崔衍富莒县东芜乡医院(276500)郭长利藏象学说认为,五脏属阴为里,六腑属阳为表,脏腑之间的关系,即阴阳表里关系。在生理上,脏腑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在病理上,脏腑之间又是相互影响的。因此,笔者在临证时...  相似文献   

12.
"藏象"之基础是脏腑.五脏、六腑、奇恒之腑各具不同生理功能特点.五脏的共同生理功能特点为生化和贮藏精气.六腑的共同生理功能特点为受盛和传化水谷.所以<素问@五脏别论>言:"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这段经文高度概括了五脏六腑的生理功能及脏与腑在功能特点上的区别.  相似文献   

13.
藏象学说是中医学的理论基石,脏腑相关理论是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肝脾相关是中医学五脏相关理论的重要组成。回顾整理中医肝脾相关的理论内涵,结合现代对肝、脾藏象本质研究成果,将现代医学脑-肠互动理论引入肝脾相关的研究,提出了肝脾相关理论与脑肠轴学说的关联假说。  相似文献   

14.
“凡十一脏取决于胆”出自《素问·六节藏象论》,纵观历代医家对该条之注释,皆从原文出发,做一般性的解释发挥,仔细推敲,则牵强附会。笔者认为,“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中之“十一”乃“土”字之误,兹举证如下。1藏象学说是《内经》的主要内容,他的基础是脏腑,但是在脏腑之中又以五脏为中心,六腑与五脏相比则处于次要地位。胆为六腑之一,而要“十一脏取决于胆”。显与藏象学说之基本内容相背。且肝胆相表里,胆依附于肝,胆汁的生化和排泄,由肝的疏泄功能控制和调节,“凡十一脏”当包括肝在内,而肝取决于胆,则显然与正常之肝胆…  相似文献   

15.
中西医"肾"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肾"理论是中医藏象学说的重要内容之一."肾"为五脏之一,主藏精、生长、发育和水液代谢.由于肾藏有"先天之精",其为脏腑阴阳之本、生命之源,故称肾为"先天之本".《素问·上古天真论》云:"肾者,主水,受五藏六腑之精而藏之","病久及肾".可见,中医"肾"在人体中处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与西医作为泌尿器官的"肾"有着本质的区别,但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将中西医对肾脏在解剖、生理、病理三个方面的认识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从五脏角度认识脑心同治。方法:运用中医基础理论中五行与五脏相关理论来认识与理解。结果:脑心同治与五脏密切相关。结论:中医藏象学说理论中认为脑与心无论在生理还是病理方面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论藏象概念的三种演变形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藏象概念的演变 ,虽划分不出明确的时间界限 ,却能清楚地看到三种演变形式 :第一 ,实体赋予功能实体功能统一 ;第二 ,功能脱离实体实体功能分离 ;第三 ,功能涵盖实体实体功能重组。早期的藏象概念以第一种形式为主 ,而中医学术发展到近代和现代 ,藏象概念却出现了第二和第三种演变形式。1 实体赋予功能实体功能统一早期的藏象概念以解剖的五脏为基础 ,然后以五脏为中心 ,内系五腑、五体、五官、五华形成五个功能活动的系统 ,分别主司人体生命过程中的物质代谢等功能活动 ,通过五脏系统之间的协调和控制 ,来适应自然变化[1]。藏象学说认为 :…  相似文献   

18.
中医藏象学说中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功能系统存在着纵和横两个方面的联系。通过从阴阳与五行学说入手对五脏功能系统各系统内部及相互间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相关性的分析,认为系统间横向联系遵循五行学说生克制化规律,表现为系统间阴与阳的变化,进而对广义与狭义“心肾相交”进行具体分析,认识到心肾相交理论反映了心肾二功能系统间横向联系,符合中医整体观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19.
藏象学说与辨证论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戴俭宇 《北京中医》2006,25(1):23-25
藏象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核心内容,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自古至今,历代医家著书立说,行之临床,无不与之密切相关。《内经》奠定了藏象学说的基础,如《素问·六节藏象论》之“帝曰:藏象何如?岐伯曰: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1]等。1藏象学说的本质《内经》作者根据当时医家对人体五脏生理和病理活动的认识,确立了以五脏为主体的藏象学说。后经张仲景的《金匮要略》、华佗的《中藏经》、孙思邈的《千金要方》等使藏象学说完善和发展起来。张景岳在《类经》中说:“象,形象也。藏居于内,形见于外,故曰藏象”,“有诸内必…  相似文献   

20.
邓铁涛"五脏相关"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邓铁涛教授“五脏相关”理论学术论著整理研究五脏相关,首见于邓铁涛教授1961年《广东中医》第4期“研究整理中医学遗产”一文:“以研究五行学说为例,我们可以定两种题目:①五脏相关学说;②五行学说的局限性。”邓铁涛教授认为选择前者比较好,可以把中医学精华部分提炼出来,合理解释神经与五行在机体内谁起主导作用的问题。1962年11月16日,邓铁涛教授在《光明日报》发表“中医五行学说的辩证法因素”,认为中医的五行学说,主要落实于藏象学说。脏腑配五行这一抽象概念,是经过无数医疗实践而提炼出来的。1963年邓铁涛教授在《广东中医》第3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