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及超低出生体重儿(ELBWI)的围产期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其治愈率及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126例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母孕期情况及临床并发症。结果感染、胎膜早破、妊高征、多胎妊娠为发生VLBW和ELBWI主要因素,呼吸窘迫综合症、呼吸暂停、肺出血、颅内出血、感染、贫血、高胆红素血症、胆汁淤积、早产儿慢性肺疾病、早产儿视网膜病(ROP)为其常见并发症,其中呼吸窘迫综合症、肺出血、感染、颅内出血为其死亡的主要原因。体重越低,并发症发生率越多,死亡率越高。结论加强高危妊娠监测管理,预防早产,加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极低及超低出生体重儿的监护管理,及早发现、及早处理各种并发症,防止医院感染发生,是提高VLBW和ELBWI的存活率,改善生活质量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2.
极低出生体重儿高危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的相关因素,为降低死亡率提供帮助.方法我科对近10年来收治的14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按体重分三组,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以多胎妊娠、胎膜早破、妊娠并发症为极低出生体重儿构成的主要因素;以呼吸窘迫综合征、颅内出血、感染、肺出血为其死亡的主要因素:以呼吸暂停,低体温,高胆红素血症、感染、新生儿硬肿症为常见并发症.结论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死亡率,必须加强产科、儿科医生的合作,对并发症要早发现,及时处理.并要注意改善病房环境,防止院内感染.  相似文献   

3.
极低出生体重儿100例低体温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低体温发生的有关危险因素及与死亡率的关系。方法1994年2月~2004年2月收治低体温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00例,进行相关危险因素对照分析。结果极低出生体重儿低体温发生的危险因素有:入院时间,入院体重,病人来源,伴随疾病等。极低出生体重儿低体温发生是死亡率增高的重要因素。结论针对极低出生体重儿低体温发生的原因采取积极防治措施,对降低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Weight Infants,VLBWI)发生的病因和防治。方法对56例早产极低体重儿的临床资料和综合处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导致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主要原因有多胎妊娠、妊娠合并症、胎膜早破、高龄产妇和原因不明等。所有患儿均有一种或多种并发症,主要为低体温、呼吸暂停、早产儿贫血、低钙血症、感染性肺炎、肺透明膜病(RDS)、高胆红素血症、高血糖、喂养不耐受等。本组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为76.8%(43/56),死亡率为23.2%(13/56)。结论应加强高危孕妇围产期监测,减少VLBWI发生几率,对VLBWI应预防各种并发症并针对性治疗及随访,以提高其生存率及近远期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ICU中新生儿的死亡原因及其相关因素,加强围产保健,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总结本科于1998年1月~2004年12月在NICU中死亡的新生儿病因及其相关因素,并予分析。结果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顺序为:窒息及其并发症,早产儿或/和低体重儿,感染性疾病及其它原因。其中男性及农村新生儿死亡率较高。结论加强围产保健,特别是农村地区的围产保健,预防窒息、早产,加强高危儿的护理可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方法,为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22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110例,观察记录住院时间及体重,对患儿的感染及死亡情况进行统计。结果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及出院时体重增加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体重增加量明显较多。干预组患儿发生感染11例,死亡18例,对照组患儿发生感染30例,死亡49例,两组患儿的死亡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为患儿提供了舒适安全的护理措施,降低了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死亡风险,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刘东梅  席康明 《淮海医药》2012,30(6):527-528
目的 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患病的防治措施.方法 对2011年1月~2012年2月在新生儿科住院的3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患病率为97.1%,发生2种以上疾病的有33例(94.29%),主要为低血糖症18例(51.42%)、肺透明膜病11例(31.42%)、呼吸暂停11例(31.42%)、贫血10例(28.57%)、院内感染9例(25.71%),35例极低出生体重儿中存活31例,存活率为88.57%,死亡2例,放弃治疗2例(于放弃后1~2d内死亡).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各脏器功能不成熟,易患病且痛死率较高,及时发现各种疾病,并尽早给予妥善处理,可降低VLBWI的发病率、死亡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极低体重儿常见合并症的预防护理济南军区总医院(山东济南250031)王育舟体重≤1500g的极低体重儿(VLBW儿),体内各脏器发育不完善,生活能力弱,对外界环境适应力差,易产生各种合并症。对这些合并症的有效预防、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是提高VLBW儿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救治方法。方法分析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表现,并采取综合治疗护理措施,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结果 58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经过治疗,53例救治成功,4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结论根据临床表现,协调采用多种救治措施,成功救治极低出生体重儿,其抢救治疗技术达到先进水平,为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救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影响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的相关问题 ,为降低死亡率提供帮助。方法 对本院近 1 0年收治的 8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包括保温、喂养、监护、预防感染及并发症治疗等方面。主要并发症有低体温 5 9例 ( 6 8.6 % ) ,呼吸暂停 5 3例 ( 6 1 .6 % ) ,呼吸窘迫综合征 2 5例( 2 9.1 % ) ,肺炎 1 6例 ( 1 8.6 % ) ,颅内出血 1 5例 ( 1 7.4 % ) ,动脉导管未闭 5例 ( 5 .8% ) ,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结肠炎5例 ( 5 .8% ) ,体重越低 ,并发症发生率越高 ,胎龄越低 ,死亡率越高。本组存活 6 6例 ,存活率 76 .7% ,死亡 2 0例。存活者平均住院 2 1 .3天 ,出院平均体重 1 82 0± 2 6 6 g。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管理是新生儿监护室的重要工作之一 ,注意围产期保健 ,加强转运途中的保暖 ,提倡宫内转运 ,以及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并发症能明显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出现的黄疸应尽早采用预防性光疗等干预措施 ,可避免发生胆红素脑病。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1990年10月至1998年9月在我院出生的120例低出生体重儿包括活婴、死胎、死产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发生原因。1 资料与方法 调查对象为1990年10月至1998年9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120例低出生体重儿,不论胎龄大小,出生体重<2500g为低出生体重儿(LBWI);<1500g为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出生体重低于正常值的第10位百分数,或低于同胎龄正常均值两个标准差为小于胎龄儿(SGA),并参考15个城市各胎龄新生儿体重值进行诊断;胎龄满28周不足37周为早产。回顾性分析上述低出生体重儿母亲的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早产极低体重儿的麻醉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儿外科于2002年1月至2004年1月共收治2.8kg以下新生儿及早产儿56例,其中1.8kg以下早产极低体重儿9例。现将9例早产极低体重儿的麻醉方法及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我院1983~1995年间收治的2368例新生儿患者中的53例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足月儿与早产儿的死亡率分别为117%、1233%。体重≥2500g与<2500g的低体重儿死亡率分别为096%、1196%,<1500g的极低体重儿死亡率为100%。出生日龄≤7天围产期新生儿死亡37例,占死亡病例的6981%,提示早产儿、低体重儿及日龄≤7天的新生儿病死率较高。死亡原因:以呼吸系统占首位,其次为早产儿、极低体重儿、先天畸形。  相似文献   

14.
洪婷 《中国乡村医药》2010,17(10):72-72
我院自2006年1月至2009年4月共收治极低出生体重儿22例,通过采取综合临床护理措施,提高了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率,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现将护理要点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15.
168例极低体重儿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降低极低体重儿(VLBWI)的死亡率,提高其生存质量,进一步改进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的工作,现将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间收治的168例极低体重儿(均为早产儿),占同期住院新生儿总数2746的6.05%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赵琳  马桂霞  李娟 《河北医药》2003,25(12):897-899
目的:探讨多胞胎极低体重儿的并发症及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至2002年1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收治的多胞胎极低体重儿的结局。结果:多胞胎极低体重儿的并发症多,60%的极低体重儿合并3种以上的并发症,病死率高达24.5%。结论:多胞胎极低体重儿易发生许多临床问题,从整个产程的监测到分娩时的处理,新生儿窒息的复苏到出生后的监护治疗、液体管理和热卡的供给,以及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必须重视每一个环节,才能使患儿安全度过危险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重儿的原因,总结相应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2003年10月至2006年9月出生低体重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3年中低出生体重儿52例,相关因素,孕周<37周33例,孕周37~42周17例,>42周胎盘功能不足2例,妊娠合并症17例。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积极防治妊娠合并症,降低早产率,从而提高低出生体重儿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转变护理模式,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水平和质量,进一步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救治成功率;减少成活极低出生体重儿后遗症发生,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健康成长。方法改变传统的功能制护理模式,实施个案管理,即对每一个人住NICU的极低出生体重儿均由专一个案管理者(责任护士)全程从人院管理到出院、延伸到家庭。个案管理者遵循个案管理路径,负责患儿从人院到出院后2年的整个治疗、护理、康复过程的实施、指导、协调与监督。以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出生的74例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个案管理为试验组,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出生的66例极低出生体重儿未实施个案管理为对照组。结果试验组救治成功率91.9%,比较对照组成功率71.2%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院内感染及IVH、ROP、BPD、NEC等住院并发症的发生率、住院天数比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成活极低出生体重儿纠正胎龄1岁和2岁时生长发育指标:身高、体重、头围、智力发育指数、运动发育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个案管理突出主动、连续、责任、整体的管理理念,能进一步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成活率,减少后遗症发生,促进成活极低出生体重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个案管理与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干预,以提高其0~4个月母乳喂养率,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健康成长。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入住NICU的极低出生体重儿42例行常规护理模式为对照组,对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入住NICU的极低出生体重儿40例,实施“个案管理、临床护理路径”设为实验组。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期间喂养不耐受、住院时间、0~4个月的母乳喂养率、校正6月龄生长发育情况。结果实验组住院期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率7.5%、平均住院时间(33.7±6.55)天,0~4个月母乳喂养率60%,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校正6月龄生长发育情况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个案管理、临床护理路径的护理模式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实施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0~4个月母乳喂养率,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减轻负担,促进极低出生体重儿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20.
张敏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4):129-130
目的:分析围生儿死亡原因,采取预防措施,降低围生儿死亡率。方法:对2004年1月~2009年12月威宁县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围生儿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围生儿死亡原因主要是早产、臀位、低体重儿和出生缺陷、脐带因素、忽略性横位。结论:加强产前健康教育,提高产科质量和围生期保健是降低围生儿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