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了解南京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长期趋势和流行特征,探究防控重点地区,预测2021年发病情况并制定预警阈值,指导科学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79—2020年南京市HFRS报告发病长期趋势和2015—2020年流行特征,利用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和回顾性时空重排扫描,探讨南京市HFRS空间异质性和时空聚集性特征,利用移动中位数法和泊松(Poisson)分布,预测2021年各月报告病例数和预警阈值。结果 南京市HFRS报告发病率从1982年的7.18/10万(436例),在90年代下降至2.00/10万以内(1993年除外),2000年以来均在0.60/10万以内。2015—2020年共报告HFRS病例222例,年度病例数中位数为34(21~53)例,报告发病率中位数为2.55/10万(1.47/10万~7.06/10万);12月至次年6月占83.3%,其中3月至6月占52.7%;男性占64.9%;年龄中位数为51(15~82)岁;45岁及以上占68.9%,其中60岁及以上病例占33.8%;农民占60.8%,家务及待业占13.1%;南京南部的高淳区、溧水区和江宁区分别报告105例、37例、35例,占全市的79.7%;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Moran’s I均为正值(0.150~0.590),均P<0.001;2016年和2020年聚集地区为高淳区,其余年份聚集地区为高淳区和溧水区,聚集日期都分布在上半年(均P<0.001);高淳区北部和东部的5个街道以及溧水区南部的和凤镇报告病例数占两区的76.1%。预测2021年报告HFRS病例数为34例(95%CI=22~47),1月至12月每月预测值在1~4例,预警阈值在4~9例。结论 1979年以来,南京市有效控制HFRS疫情,预测2021年疫情仍平稳并确定了预警阈值,农民和中老年为重点人群,但高淳区和溧水区部分地区发病水平仍较高,建议开展专题研究并继续加强综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2.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起病急骤,病情凶险,病死率高.为探讨HFRS死亡及其变迁原因,现将沈阳市第六人民医院近13年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临床资料 一、病例资料 1997年至2009年共收治HFRS患者6178例,死亡94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河北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流行特征及宿主动物监测数据,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1-2020年河北省HFRS病例及宿主动物监测资料。结果 2011-2020年河北省共报告HFRS病例6 35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88/10万;死亡17例,病死率为0.27%。河北省HFRS病例主要集中在秦皇岛、唐山、承德市,占病例报告总数的88.91%。病例呈现出“双峰型”分布,3-5月为发病大高峰,11-12月为小高峰;男女比例为2.36∶1,60~70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HFRS病例以农民居多;居民区鼠密度及鼠带毒率均高于野外,2011-2020年鼠密度较平稳,鼠带毒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不同地区鼠带毒率与人群发病率呈正相关(r=0.972,P<0.01)。结论 河北省HFRS疫情在2013年达近10年发病高峰,整体呈现下降态势并趋于平稳,地理分布广泛又相对集中,应加强重点地区病例及宿主动物监测,落实防鼠灭鼠及免疫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 2003—2020 年栖霞区疟疾流行特征和 2009—2020 年传疟媒介季节性消长规律,为制定科学的防治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 2003—2020 年传染病信息管理系统上报的栖霞区疟疾疫情数据、疟疾血检统计年报、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以及 2009—2020 年蚊媒监测数据,对数据进行整理和描述分析。 结果 2003—2020 年栖霞区累计报告疟疾病例 51 例,年平均发病率为 0. 44 / 10 万。 报告病例中,间日疟占 68. 63% ( 35 / 51),恶性疟占15. 69%(8 / 51),卵形疟占 5. 88%(3 / 51),未分型占 9. 80%(5 / 51)。 本地感染病例占 23. 53%(12 / 51),输入性病例占 76. 47%(39 / 51)。 2011 年报告最后 1 例本地感染病例。 2009—2020 年共捕获中华按蚊 85 只,未捕获其他种类按蚊,按蚊密度总体呈下降趋势,2016 年未再捕获到中华按蚊。 结论 虽然栖霞区 2015 年已经通过省级消除疟疾 考评,但仍然有输入性疟疾病例,疟疾传播风险依然不容忽视,需进一步加强输入性疟疾疫情的监测和处置。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近几年渭南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的流行病学及时空分布特征,为HFRS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渭南市HFRS疫情和180个乡镇人口信息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和空间流行病学方法结合SaTScan9.4和ArGis10.2等软件,对渭南市HFRS流行特征及时空分布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18年渭南市共报告HFRS病例2 211例,年均发病率为6.37/10万,死亡率为0.02/10万,病死率为0.32%;2012年以后HFRS发病率明显下降,但2013年至2018年发病率呈现隔年上升波浪性发病趋势。HFRS病例以40-69岁组的男性为主,职业以农民为主。HFRS发病呈明显季节性,每年的11月至次年的1月为发病大高峰,5-7月为小高峰,其余月份有散在病例发生。HFRS病例主要分布于在渭南西南部的临渭区、华州区、华阴市。HFRS一类聚集区,均以临渭区为聚集中心,2012年至2015年覆盖临渭区与华州区,2016年覆盖临渭区、华州区与华阴市,2017年-2018年覆盖临渭区、华州区、华阴市和蒲城县。结论 渭南市HFRS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及人群聚集性,病例聚集于渭河流域和秦岭山脉附近,近年来渭南市HFRS聚集区域逐渐扩大,应采取“监测、健教、灭鼠、免疫”结合的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近年来全国HFRS疫情特征,总结变化趋势。方法 收集2004——2017年全国HFRS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全国疫情概况、病例年龄组构成比、病例年龄组发病率,分省份比较HFRS季节性、长期趋势;采用分段线性回归分析2004——2017年全国及各省(市、自治区)HFRS趋势变化;采用季节分解法计算序列季节项。结果 全国累计报告HFRS 178 237例,死亡1 753例,年均发病率0.95/10万,死亡率0.009/10万,病死率0.98%。全国出血热疫情整体呈下降趋势(AAPC=-8.56%,95%CI: -10.26%~-6.86%)。广东省、海南省、福建省和湖北省等呈上升趋势(AAPC>0)。发病率、死亡率前5位的地区依次为黑龙江省(5.80/10万,0.059/10万)、陕西省(4.48/10万, 0.035/10万)、吉林省(3.79/10万, 0.030/10万)、辽宁省(3.71/10万, 0.027/10万)、山东省(1.57/10万, 0.018/10万)。HFRS发病呈双峰,最高峰出现在10月-次年1月,报告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46.76%;次高峰出现在4-7月,报告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32.17%。≥60岁年龄组发病率随年份波动不大,15~59岁年龄组发病率随年份整体呈下降趋势。2004年-2017年,HFRS病例中60岁及以上年龄组占比由9.75%上升至24.48%。结论 2004——2017年全国HFRS疫情整体呈下降趋势。华中、华南地区是今后HFRS疫情防控的重点地区。HFRS高发年龄组有向60岁及以上转移趋势,今后应加强该人群疫苗接种工作以保证HFRS疫情逐步下降。  相似文献   

7.
正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重要并发症之一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新型血液净化方法,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透析(CVVHD)可模拟肾脏的功能,有效地清除部分炎性细胞因子、大分子及中分子代谢产物。本研究通过对20例HFRS合并ARDS患者进行无创正压通气及CVVHD治疗,观察其疗效。1资料及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1月至2015年12月本院收治的重型HFRS合并ARDS患者20例,女6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楚雄州)140例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4—2015年楚雄州经实验室和临床确诊的HFRS病例,通过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将资料录入Epi Data数据库,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4—2015年楚雄州累计报告HFRS病例144例,其中140例通过完整的流行病学调查,年平均发病率2.61/10万,楚雄市发病率最高(5.04/10万),是武定县的28.136倍(c2=28.050,P0.001);发病以20~60岁农民为主、占78.6%,发病呈春季高峰;140例病例房内有鼠活动的占61.4%,22.1%发病前一个月曾接触鼠类,分别有25.0%和20.7%的病例曾在鼠洞附近及场院禾草上坐卧过,工作场所有鼠或鼠排泄物的占56.4%。结论楚雄州HFRS疫情分布呈高度散发又相对集中的特点,以气溶胶方式通过呼吸道传播为主,应加强疫情监测、降低鼠密度、整治环境卫生,针对农民开展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05-2021年荆州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病例的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特征。方法 自传染病监测系统收集2005-2021年荆州市HFRS发病率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描述HFRS病例的时期、年龄分布特点。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HFRS变化趋势。采用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分析分析HFRS发病率的年龄、时期和出生队列效应。所有分析均比较不同性别差异。结果 2005-2021年荆州市累计报告HFRS 1 407例,年均发病率为1.43/10万。2005-2021年荆州市HFRS发病率总体呈上升趋势(rs=0.94,P=0.000)。相较于2013年,2016年后发病风险均有统计学意义(RR>1,P<0.05)。年龄分布呈倒“V”型,发病高峰出现在60~64岁(4.22/10万)、65~69岁年龄组(4.12/10万)。60~64岁年龄组相较45~49岁年龄组发病风险高(RR=1.63,95%CI:1.07~2.26)。14岁及以下人群随时期构成比在0.00%~6.90%波动,发病率在0.00~0.37/10万波动;60岁及以上...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山西省2020年1月22日至2月28日期间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特征进行描述,掌握山西省COVID-19的流行特征,为疫情防控以及复工复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山西省以及各地级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官网等媒介收集病例数据进行统计描述与分析。结果山西省每日新增确诊病例在2020年2月8日出现峰值(12例),之后连续下降;截至2月28日,山西省COVID-19累积发病率为0.36/10万,累计治愈出院人数比例为84.85%;女性发病率0.29/10万,男性发病率0.42/10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866,P<0.05);山西省累计确诊病例主要集中晋中市37例(27.82%)、运城市19例(14.29%)、太原市20例(15.04%),并且大多数确诊病例为输入性病例。结论山西省新冠肺炎病例主要为输入性病例,COVID-19疫情得到一定控制,但需要严防输入,密切关注复工复学流动人口的来源地与去向。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1984-2016年石家庄市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水平变迁,探讨时间序列求和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ARIMA)在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情分析预测中的应用。方法 收集1984-2016年石家庄市HFRS发病 率资料, 用Excel 2003软件建立数据库, 并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SPSS16.0统计分析软件实现模型建立, 经过模型识别、参数估计、诊断检验后, 利用建立好的模型对2016-2020年石家庄市HFRS发病率进行预测。结果 石家庄市肾综合征出血热发病水平总体呈下降趋势;报告发病数位居前5位的高发地区由1984-1994年的新乐、辛集、藁城、深泽、赵县变迁为2006-2016年的行唐、深泽、平山、元氏及藁城县。2017-2020年石家庄市HFRS年发病率预测值分别为0.44/100 000 (95%CI:0.00~7.39/100 000)、0.54/100 000 (95%CI:0.00~8.83/100 000)、0.54/100 000 (95%CI:0.00~9.33/100 000)、0.47/100 000 (95%CI:0.00~9.46/100 000)。结论 石家庄市HFRS发病水平发生了变迁,总体呈下降趋势,高发地区由既往的东部地区向西北部地区扩散。2016 -2020年石家庄市HFRS发病略有上升趋势, 故需继续加强石家庄市HFRS疫情的防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进一步掌握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在云南省的流行特征,为防治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云南省本病疫情资料,采集人血清、鼠类肺脏作汉坦病毒(HV)抗体和抗原检查。结果2009年云南省共报告本病16例,死亡1例,年发病率为0.04/10万。病死率为6.25%:发病地区为大理、昆明、红河、文山、楚雄和怒江州(市)。在固定监测点泸西县、祥云县和昆明市五华区捕获鼠类8属15种559只,人血清292份,其中居民区以黄胸鼠和褐家鼠为优势鼠种,野外以大绒鼠和高山姬鼠为优势鼠种;鼠间HY带毒率为3.78%(20/529),带毒鼠型动物为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大足鼠、大绒鼠、臭鼩鼱和灰麝鼩。健康人血清HV抗体检测,人群隐性感染率4.45%(13/292)。结论进一步证实了云南省存在着以褐家鼠和黄胸鼠为主要宿主的家鼠型HFRS疫源地,也存在着以高山姬鼠和大绒鼠为主的野鼠型疫源地;近几年发病率有所下降与鼠密度和鼠间HV感染率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自贡市其他感染性腹泻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监测系统收集自贡市其他感染性腹泻相关资料,运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15—2022年自贡市共报告其他感染性腹泻13 62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62.97/10万,历年报告发病率为43.77/10万~94.62/10万,总体呈上升趋势(Z=2.35,P<0.05)。报告发病率在冬春季和夏季形成2个高峰,其中冬春季为高峰,夏季为次高峰。报告病例以0~2岁儿童为主,占总报告病例数的63.84%(8 700/13 628);男、女报告病例数分别为7 444例和6 184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69.37/10万和56.69/10万,男性报告病例数和平均报告发病率均高于女性。所有报告病例中病原体明确的占22.36%(3 047/13 628),其中95.31%(2 904/3 047)为病毒性感染,轮状病毒是检出率最高的病毒,占97.35%(2 827/2 904)。病毒感染主要发生在冬春季,细菌感染主要发生在夏季。共报告暴发疫情7起,均由诺如病毒引起。结论 自贡市其他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2006-2010年北京市梅毒流行病学特点,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北京市上报的梅毒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0年,北京市共报告梅毒病例20839例,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26.08/l0万、27.03/10万、24.09/10万、24.45/l0万、25.50/10万。男性病例多于女性病例,病例主要集中在20~49岁间。报告病例数居前3位的区县是朝阳区、海淀区和丰台区。结论青壮年和男男性行为人群是梅毒重点防治人群,要加强孕期妇女的梅毒筛查,减少胎传梅毒的发生;应继续开展有效的干预措施控制梅毒和其他性病的流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辽宁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病规律及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方法,收集1981—2016年辽宁省HFRS疫情数据和人口资料,分析HFRS时间、地区、人群发病的变化情况。结果 1981—2016年,辽宁省HFRS发病率波动在0.86/10万~13.04/10万之间,年平均发病率为4.16/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06/10万,平均病死率为1.52%。36年间出现了3个明显的发病周期(1981—1990年,1991—2009年,2010—2016年),第3个发病周期发病率波动较小,在1.67/10万~3.00/10万之间。HFRS秋冬峰(10-12月)和春夏峰(3-6月)发病例数的比值在1981—1998年维持在一个较高水平,最高比值达14,1999—2016年秋冬峰与春夏峰发病例数的比值小于1。80年代初,疫区主要分布在辽宁省东部和中部,之后逐渐向西部和南部扩散。进入21世纪后,疫区扩大至全省2/3以上的县区,现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的葫芦岛、锦州以及东部地区的铁岭、抚顺地区。在人群分布上男性多于女性,以农民为主,15-64岁年龄组发病率最高。结论 1981-2016年,辽宁省HFRS发病率经过2个较大发病周期后,逐渐降低至3/10万,流行季节性在90年代后期发生转变,秋冬峰与春夏峰发病人数比例发生逆转,疫区逐渐扩大,推断疫区类型由姬鼠型混合疫区向家鼠型混合疫区演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泉州市洛江区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为探讨和制定洛江区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数据,收集2011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洛江区手足口病资料,应用描述性统计方法分析病例的时间、地区、人群等流行分布特征。结果 2011—2020年洛江区报告手足口病病例7 319例,重症病例1例,无死亡病例,发病率为25.00/10万~493.27/10万,年均发病率为324.14/10万,发病率呈现逐年降低趋势(χ^(2)_(趋势)=118.98,P<0.05);病例高峰主要出现在春夏季,秋季次之。各街道(乡镇)均有病例报告,其中万安街道(26.55%,1 943/7 319)、马甲镇(25.55%,1 870/7 319)、双阳街道(18.66%,1 366/7 319)病例分布较多,占总病例数的70.76%。男性病例4 721例,女性2 598例,性别比为1.82∶1;发病人群主要为散居儿童(69.95%,5 210/7 319),其次是幼托儿童(27.18%,1 989/7 319);5岁以下年龄组报告病例较多,占总病例数的91.57%。结论 洛江区手足口病疫情具有周期性、季节性变化特征,5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要加强对儿童手足口病防控力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