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大样本健康体检人群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分析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及其危险因素,以期对甲状腺癌的早期防范提供线索。方法 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5月于南京某医院体检中心行甲状腺超声检查的体检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多因素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6 788例体检者中检出甲状腺结节6 965例,总体检出率为26.0%,其中男性检出率为21.7%,女性检出率为41. 4%,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男性(χ2=919.785,P<0.01)。随着年龄的增长甲状腺结节检出率显著增加(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OR=3.075)、年龄越大(OR=1.066)、空腹血糖异常(OR=1.136)、血压异常(OR=1.151)为罹患甲状腺结节的影响因素。结论 女性、高龄、血糖异常、血压异常是甲状腺结节的危险因素,甲状腺结节的发病可能与代谢异常有关,对代谢异常人群早期筛查可尽早发现甲状腺结节并采取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 调查庐江县女性居民宫颈癌认知及人乳头瘤状病毒(HPV)疫苗接种意愿,为宫颈癌防治提供参考信息。方法 以庐江县18~45岁女性居民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为宫颈癌知识认知及HPV疫苗接种意愿,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宫颈癌知识认知及HPV疫苗接种愿意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HPV疫苗接种意愿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2 548名庐江县18~45岁女性居民年龄以18~30岁居多,占69.87%,婚姻状况以已婚为主,占64.85%,文化程度以高中/中专为主,占42.23%,家庭年收入以>3万为主,占54.74 %。宫颈癌认知总分为(6.91±1.33)分,HPV疫苗接种意愿率为49.2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18~30岁年龄段相比,31~40、41~45岁(OR=0.209、0.244)女性居民HPV疫苗接种意愿率较低,与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女性人群相比,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OR=2.728、3.428)、有宫颈癌家族史(OR=3.029)、宫颈癌知识认知得分越高(OR=3.032)的女性居民HPV疫苗接种意愿率较高。结论 庐江县女性居民宫颈癌认知水平及HPV疫苗接种率均较低,影响当地女性居民HPV疫苗接种愿意的因素主要为年龄、文化程度、宫颈癌家族史和宫颈癌知识认知情况,建议相关部门做好宫颈癌知识及HPV疫苗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推进本地区HPV疫苗接种水平,降低HPV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结核病患者的耐药情况及危险因素,为耐药结核病的预防及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肺结核治疗定点医院1 201例住院结核病患者相关资料及其结核分枝杆菌药敏资料,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结核分枝杆菌耐药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 201例肺结核患者中男性829例(69.03%),女性372例(30.97%)。年龄6~88岁,平均(40.2 ± 18.7)岁。初治患者1 065例(88.68%),复治患者136例(11.32%)。初治患者总耐药率(27.89%)低于复治患者总耐药率(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初治患者和复治患者任何药物的耐药率、耐多药率和广泛耐药率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初治患者的耐药危险因素为抗结核治疗史(OR=1.777)和合并糖尿病(OR=1.568)。复治患者的耐药危险因素是治疗≥2次(OR=3.428)、居住在村镇(OR=3.053)和年龄41~60岁(OR=2.866)。结论 该地区肺结核患者耐药率较高,复治患者耐药率高于初治患者,初治患者和复治患者耐药影响因素不同,应针对不同患者类型采取相应治疗及控制措施,避免患者产生耐药。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普通女性人群人乳头瘤病毒(HPV)筛查结果,并分析其HPV疫苗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海口市某医院体检中心2019年9月至2020年8月进行健康体检的育龄女性为研究对象进行HPV筛查并对该人群HPV疫苗接种意愿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该人群HPV疫苗接种意愿意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3 476名海口市育龄女性进行调查,年龄20~45岁,以20~30岁为主,占65.1%,以已婚为主,占72.5%。有生育史者占88.2%。检出HPV阳性537例,检出率为15.1%,共检出HPV 574株,其中低危型HPV 105株(占18.3%),高危型HPV 395株(占68.8%),高/低危型混合感染74株(占12.9%)。接种意愿率为78.1%,其中626人已接种HPV疫苗,接种率为18.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31~45岁(OR=0.746)、大专及以上文化水平(OR=2.370)、居住地在城市(OR=2.875)、家庭收入>10万元/年(OR=2.380)、有宫颈癌家族史(OR=2.724)、亲戚朋友接种HPV疫苗(OR=3.077)、参加过宫颈癌预防讲座(OR=3.758)均为育龄女性接种HPV疫苗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 海口市育龄女性HPV阳性检出率较高,HPV疫苗接种意愿率也较高,但接种率较低。年龄、文化水平、居住地、家庭收入等均为海口市育龄女性接种HPV疫苗意愿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适龄女性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接种意愿,分析其影响因素,旨在提供针对性建议,提高适龄女性人乳头瘤病毒疫苗接种率。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黄山市适龄女性开展HPV疫苗接种意愿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描述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影响适龄女性HPV接种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发放调查问卷1 000份,回收有效问卷986份,有效率为98.6%。调查对象年龄以20~29岁为主,占87.63%,文化程度以高中/中专及以下为主,占75.86%,359名有意愿接种HPV疫苗,愿意接种率为36.56%。其中234人表示不确定,389人明确表示不愿意接种,分别占23.83%、39.62%。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受教育程度为高中/中专(OR=1.775)、大专及以上(OR=2.117)、职业为企业员工(OR=2.052)、机关事业单位人员(OR=4.968)、家庭年收入>5万元(OR=1.768)、HPV知识水平越高(OR=3.121)、有家族肿瘤史(OR=3.274)的适龄女性越倾向于愿意接种HPV疫苗。结论 黄山市适龄女性HPV疫苗接种意愿较低,主要与受教育程度、职业、家庭年收入、HPV相关知识、家族肿瘤史等因素有关,建议加强健康教育,降低疫苗价格,促进HPV疫苗普及和应用,降低宫颈癌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掌握重庆市2个主城新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地区制定心血管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涪陵区和长寿区抽取13 744名35~75岁常住居民进行体格检查和空腹指尖血进行快速血糖、血脂检测,采用统一的问卷进行生活方式、既往史、家族史等信息的采集。采用χ2检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对高危人群检出情况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涪陵区和长寿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检出率为23.15%。男性检出率为25.11%,高于女性检出率的22.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检出率随着年龄增大而升高(P<0.01)。男性(OR=1.23)、家务人员(OR=1.17)、学历越高(OR=1.15、1.60)、吸烟(OR=1.23)、高血压(OR=7.37)、血脂异常(OR=9.91)、糖尿病患者(OR=1.28)、肥胖(OR=1.17)人群的心血管病检出风险较高,年龄较小(OR=0.66、0.53、0.56、0.66)、退休人员(OR=0.80)的心血管病检出风险较低。结论 重庆市2个两主城新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检出率较高,性别、年龄、职业、学历、吸烟、饮酒、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是涪陵区和长寿区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检出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洪艳  程正兰  汪俊丽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12):1524-1526
目的 分析马鞍山市妇女高危型HPV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马鞍山市妇女高危型HPV感染及宫颈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以马鞍山市21~83岁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筛查信息登记表收集筛查对象基本信息及生育信息,进行非月经期的宫颈生物样本的采样,采用罗氏RocheCobas4800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试剂盒(PCR荧光法)进行高危型HPV检测。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高危型HPV筛查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高危型HPV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12 935名参加筛查的妇女,其中高危型HPV感染阳性1 180例,感染率为9.12%,单纯HPV16型阳性154例,其中≤25岁、45~64岁年龄段高危型HPV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段。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91)、流产次数(OR=1.301)、绝经(OR=1.232)是高危型HPV感染的危险因素,采取避孕套的避孕措施(OR=0.820)是高危型HPV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 马鞍山市21~83岁女性高危型HPV感染率较高,单纯HPV16型阳性比例较高,建议当地卫生行政部门仍需加大HPV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倡导适龄女性及时注射HPV疫苗,加强绝经后女性的健康管理,落实宫颈癌的早期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健康体检人群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代谢综合征(MS)相关指标关系。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12月河南省三门峡市某医院的健康体检人群,统计Hp感染情况及MS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方程分析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影响因素。结果 2 420名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率为31.36%。年龄、BMI、TG、TC、FPG、Hcy、饮酒史、是否分餐、家人是否感染Hp与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率有关(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TC异常(OR=4.565)、TG异常(OR=3.707)、FPG异常(OR=2.730)、Hcy>10 μmol/L(OR=4.040)、家人有Hp感染(OR=3.294)的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风险较高。结论 健康体检人群Hp感染率较高,与MS相关指标密切相关,Hp可能通过促进代谢危险因素增加MS发生风险,建议强化Hp感染患者健康管理,减少代谢危险因素暴露,提高Hp根除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北京市顺义区2005—2019年报告的戊型肝炎(戊肝)发病情况,探讨影响戊肝发病的危险因素,为戊型肝炎的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模块,按发病日期导出2005—2019年戊肝报告发病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戊肝发病特征进行分析,采用1:2配对的病例对照方法对戊肝发病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9年北京市顺义区戊肝病例报告发病率整体呈下降趋势(P<0.01),报告发病率波动于1.27/10万~5.69/10万。60~69岁是发病高峰,发病例数占比最高的职业是农民,占35.98%;农村报告发病率高于城市(P<0.01),男性报告发病率高于女性(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食用海鲜类(OR=1.794)、食用河鲜类(OR=1.826)、喝生水(OR=1.798)、经常外出就餐(OR=1.774)和传染源接触史(OR=11.807)是戊肝发病的危险因素。结论 中老年人、男性、农民是戊肝的主要发病人群。戊肝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为食用海鲜、河鲜、喝生水、经常外出就餐以及传染源接触史。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索和分析儿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现状及其对营养状况和体格发育的影响。方法 将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郑州市5家医院共2 011例有消化道症状的儿童纳入研究,均接受Hp检测,幽门螺杆菌免疫球蛋白(Hp-IgG)以及粪便Hp抗原均为阳性的儿童归为感染组,Hp-IgG抗体阴性以及粪便Hp抗原阴性的儿童归为非感染组,采用Logistic模型分析儿童感染Hp的危险因素,并比较2组儿童的营养状况和体格发育。结果 本研究2 011名儿童中共有603例感染Hp,感染率为29.99%。年龄(OR=4.470)、口嚼食物喂养习惯(OR=5.775)、不良生活习惯(OR=6.009)、家族肠胃病史(OR=9.953)、母亲吸烟史(OR=8.124)、饮酒史(OR=7.649)是儿童感染Hp的独立危险因素。感染组儿童体重和身高均明显低于非感染组(P<0.05或P<0.01)。城镇感染组与农村感染组的体质量、身高、臂围和胸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感染组儿童Zn水平值、血红蛋白水平值、血清铁蛋白水平值均显著低于非感染组(P<0.01),城镇感染组与农村感染组儿童等上述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Hp在郑州地区儿童中的感染情况较为严重,与饮食习惯、家庭生活习惯和疾病史等密切相关,且影响儿童其营养状况,不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广州市南沙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学生视力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南沙区小学、中学共7所学校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视力检查。结果 共发放问卷1 861份,回收有效问卷1 842份,有效回收率为98.98%。广州市南沙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63.63%,其中男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9.51%,初中生为82.50%,住校生为76.53%,不同性别、学段、是否住校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初中及以上学段(OR=3.32、3.19)、女生(OR=1.42)、每天都使用移动电子设备(OR=1.39)、睡眠不足(OR=1.52)、作业时长≥2 h(OR=1.50、2.05)、单次近距离用眼时间≥16 min(OR=1.48、1.40、1.47、1.75、2.15)、父母近视(OR=2.05、2.01、3.30)是中小学生视力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 广州市南沙区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情况较为严峻,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综合防控学生视力不良问题。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新疆兵团)各师的已婚女性进行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及宫颈病变进行筛查。方法 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师所有常住(居住≥6个月)已婚妇女为研究对象开展HPV感染及宫颈癌筛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筛查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HPV感染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8—2019年共对49 154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已婚女性进行HPV感染及宫颈癌筛查,年龄35~64岁,平均年龄(48.09±6.51)岁。一师、二师、三师1分别占45.30%、27.63%、27.07%。以汉族为主,占81.85%。共检出HPV阳性人数4 022例,阳性率为8.18%,CINⅠ 288例、CINⅡ-Ⅲ 64例,宫颈癌18例,宫颈癌患病率为0.04%。其中宫颈浸润癌-鳞癌11例(22.30%),宫颈原位腺癌7例(14.19%)。以HPV16(2 082例,占51.77%)和HPV18(923例,占22.95%)为主,感染率分别是4.24%、1.88%。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三师已婚女性相比,一师(OR=1.389)和二师(OR=1.231)的已婚女性HPV感染风险较高。与35~44岁已婚女性相比,55~64岁(OR=1.354)已婚女性HPV感染的风险较高。结论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各师已婚女性HPV感染率相对较低,且呈单一感染的特点。地区、年龄与HPV感染紧密相关,与宫颈病变严重程度不相关。  相似文献   

13.
曾红梅  王荣  王素贞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10):1245-1248
目的 分析肿瘤住院患者营养状态及对医院感染的影响,为改善肿瘤患者营养现状以降低医院感染风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于2019年6月1日至2022年5月31日在宜昌市秭归县人民医院医院肿瘤科住院的肿瘤患者进行营养状态进行评估,并对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跟踪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患者营养状态及医院感染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共获取1 013例肿瘤患者,NRS 2002评分提示存在营养风险541例,发生率53.41%。营养风险与无营养风险的肿瘤患者性别、年龄分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肿瘤性质、放化疗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医院感染29例,感染率2.86%,以呼吸系统感染最多见,其次为消化道、泌尿系统等。不同性别、年龄的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肿瘤性质、放化疗、营养风险、总蛋白、血红蛋白、白蛋白情况的肿瘤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性质(OR=2.286)、放化疗(OR=3.025)、营养风险(OR=2.652)、总蛋白(OR=1.279)、血红蛋白(OR=1.471)、白蛋白(OR=1.335)是肿瘤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结论 肿瘤住院患者营养状态不佳,存在营养风险,增加医院感染发生率可能,可通过营养评估及检测相关实验室指标关注肿瘤患者营养状态,根据个体情况及时加强营养支持,改善其营养状态,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女性体检人群中子宫肌瘤流行现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9年1—12月在海口市某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女性人群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子宫超声检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子宫肌瘤检出情况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子宫肌瘤检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获得6 582名海口市女性人群问卷及检查结果齐全有效的资料,年龄21~68岁,平均年龄(38.67±9.87)岁。检出子宫肌瘤1 073例,检出率为16.30%。年龄30~49岁(OR=1.960)、妇科疾病史(OR=2.164)、流产史(OR=3.529)、避孕药(激素或固醇类药物)使用史(OR=2.232)、家族肿瘤史(OR=2.063)、焦虑(OR=1.739)、抑郁(OR=1.713)是检出子宫肌瘤的危险因素。结论 海口市女性体检人群子宫肌瘤检出率较高,年龄30~49岁、有妇科疾病史、流产史、避孕药使用史、家族肿瘤史、存在焦虑或抑郁的女性患子宫肌瘤的风险较高,应多开展宣教活动,同时对子宫肌瘤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北京市顺义区成年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现况。方法 2019年在北京市顺义区开展成人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采用按规模大小成比例的概率抽样方法(PPS),以该地区25个镇街中18~79岁常住居民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问卷调查、人体测量和实验室检测结果,采用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影响血脂异常患病、知晓、治疗和控制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顺义区成人居民3 993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46.28%,男性患病率(55.63%)高于女性(36.92%)(P<0.01);血脂异常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1.22%、14.45%和13.64%。女性(OR=0.56)、吸烟(OR=1.42)、饮酒(OR=1.74)、超重肥胖(OR=2.67)、高血压(OR=1.62)、糖尿病(OR=2.06)与血脂异常患病相关。女性(OR=1.34)、高年龄(OR=1.66)、文化程度高(OR=1.16)、经常锻炼(OR=1.52)、高血压(OR=1.55)、糖尿病(OR=1.70)与高知晓率相关。高年龄(OR=1.77)、经常锻炼(OR=1.60)、高血压(OR=1.77)、糖尿病(OR=2.31)与高治疗率相关;女性(OR=2.70)、高年龄(OR=1.47)、不饮酒(饮酒OR=0.48)、经常锻炼(OR=1.52)、超重肥胖(OR=0.68)、高血压(OR=1.39)与高控制率相关。结论 顺义区成年居民血脂异常患病率处于较高水平,且患者的血脂异常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有待提高。应重点干预高年龄段、超重肥胖的男性人群。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天门市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临床用血安全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收集天门市某医院2016—2018年进行输血治疗的患者临床资料,对输血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2016—2018年天门市某医院共有输血患者20 628例,男性10 958例,女性9 700例,年龄最小1 d龄,最大85岁,输血量40~3 500 mL,平均输血量(1 635.8 ± 185.7)mL。3年输血患者中共有80例发生输血不良反应,年均发生率为0.39%,输血不良反应有逐年降低趋势(P<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小(OR=1.975)、输血史(OR=2.365)、过敏史(OR=5.637)、原发性血液疾病(OR=4.328)、发血至输血间隔时间>30 min(OR=1.632)是输血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滤除白细胞(OR=0.799)是输血不良反应的保护性因素。结论 天门市某医院近3年输血患者的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年龄、输血史、过敏史、滤除白细胞、原发性血液病等均是输血不良反应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医科大学学生对HPV疫苗的接种意愿和知晓情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通过电子问卷调查广东医科大学学生HPV疫苗知晓情况以及接种意愿,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结果 纳入调查学生765人,以女生居多,426人(55.7%);医学专业为主,567人(74.1%),来自农村456人(59.6%)。67.8%的大学生知晓HPV疫苗,女性(OR=3.278)、医学类专业(OR=2.175)、年级越高(二年级OR=4.854;三年级OR=5.590;四年级OR=6.577;五年级及研究生OR=21.324)、城市生源(OR=1.873)的学生更有可能知晓HPV疫苗。学生的接种意愿比例为88.1%,女性(OR=3.360)、听说过HPV相关疾病(OR=3.136)、愿意向身边的人传播HPV疫苗接种知识(OR=3.844)的学生更倾向于接种HPV疫苗。结论 广东医科大学学生HPV疫苗的知晓率不高,但接种意愿较高,应提高包括低年级、男性等所有学生对HPV疫苗的全面认识。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西安市慢性病患者服药依从性调查及影响因素。方法 2022年1—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招募西安市所辖11个行政区的慢性病患者,调查患者服药依从性。通过单因素、多因素分析方法对慢性病患者服药依从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1 217例慢性病患者进行调查,有效问卷1 206份。服药依从性好者为714例,占59.20%。性别、婚姻、主要经济来源、三餐规律、经常户外运动、患有慢性病种类、心理健康状况、自我效能、了解高血压病因、了解血糖正常值等不同的慢性病患者依从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426)、三餐规律(OR=1.191)、经常户外运动(OR=1.162)、了解高血压病因(OR=1.384)的慢性病患者服药依从性更好。结论 慢性病患者总体服药依从性尚可,应继续普及疾病与药品知识、简化与改进慢性病药物治疗、加强护理人员或亲属对老年患者用药监督,从而提高慢性病患者的用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蚌埠市居民进行大肠癌筛查,为该地区居民大肠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20年9月1日至12月31日对蚌埠市居民采用危险度评估问卷和粪便隐血试验进行初筛,对初筛结果阳性者进一步进行肠镜检查,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初筛结果及肠镜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肠镜检查异常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完成蚌埠市居民大肠癌初筛2 552人,年龄50~74岁,以60~69岁为主,占48.24%,男女性别比为1.07∶1,城市居民占51.88%。初筛阳性674例,初筛阳性率为26.41%,其中653例参加肠镜检查,肠镜检查依从性为96.88%。共检出病变392例,异常率为60.03%,以结肠息肉(65.57%)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越大(OR=2.252)、男性(OR=1.439)、粘液血便史(OR=6.197)、慢性便秘史(OR=4.162)、慢性阑尾炎史(OR=3.931)、吸烟(OR=3.083)的蚌埠市居民肠镜检出异常的风险较大。结论 蚌埠市居民中大肠癌筛查高危人群所占比例较高,肠镜依从性较好,肠镜异常检出率较高,异常以结肠息肉为主,影响当地居民肠镜异常率的因素较多,需加强大肠癌相关知识的宣教,并动员高危人群进行肠镜检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郑州地区的剖宫产现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降低剖宫产率相关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郑州地区21所助产机构(其中市区机构3所,县城机构6所,乡镇机构12所)在2020年6月至12月期间的产后42 d复诊产妇为调查对象进行剖宫产情况及相关因素的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对剖宫产现状进行分析,并采用单、多因素分析方法对剖宫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有效回收1 825份调查问卷,产妇年龄20~45岁;产检次数2~14次,平均(7.36±3.02)次;初产妇810名(44.38%),经产妇1 015名(55.62%);自然受孕1 634名(89.53%),辅助生殖191名(10.47%);有不良孕产史496名(27.18%)。1 825名产妇中有719例分娩方式为剖宫产,剖宫产率为39.4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剖宫产的因素有年龄越大(OR=4.289)、文化程度越高(OR=1.570)、城市户籍(OR=2.083)、市级及以上分娩医院(OR=3.184)、孕前BMI≥28.0 kg/m2OR=1.984)、经产妇(OR=0.260)、受孕方式为辅助生殖(OR=1.496)、不良孕产史(OR=2.465)、孕期合并症或并发症(OR=11.314)以及孕检次数≥8次(OR=2.203)。结论 郑州市孕产妇剖宫产率居高不下,且影响因素较多,需加强产前健康宣教和推广自然分娩方式,并针对剖宫产相关影响因素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