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患者男,22岁.因腹痛、腹泻1周,伴腹胀、尿检异常1 d于2008年4月21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1周无明显诱因出现阵发性腹部疼痛,最初2 d为上腹部阵发性刀割样疼痛,每次2~10 min,2次疼痛间隔20 min~1h,程度中等,屈曲体位及排便后可缓解.  相似文献   

2.
口服罗红霉素致头痛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病例资料1.1病例1患者,男,10岁。因右中指甲沟处红肿、疼痛7d,头痛2d就诊。7d前,患者右中指甲沟处无明显诱因出现红肿、疼痛,无头痛、发热,被诊断为右中指甲沟炎。予口服阿莫西林3d后效果不佳,遂改用罗红霉素分散片75mg/次,口服,2次/d  相似文献   

3.
1病历报告患者,女,32岁,农民,因持续性上腹痛2d,加重6h于2008年6月20日来院。患者于2d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上腹部持续性疼痛,曾自服“元胡止痛片及山莨菪碱”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4.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51岁,因左臀部肿物9年突发疼痛15 d入院.患者于9年前发现左臀部有一肿块,花生大小,逐渐增大,近2年增大明显,无疼痛、破溃,周围皮肤无红肿,未行任何治疗.近15 d以来突发疼痛,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5.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66岁.因左侧颈部皮疹,疼痛6 d,少尿1 d入院.2009年2月4日患者无明显诱因地出现颈部皮疹伴疼痛,当时未做特殊处理,7日来我院皮肤科诊断为"带状疱疹",口服抗病毒药物(阿昔洛韦 0.1 g,bid)2 d,症状无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性,17岁,中专文化,服务员。因“口服曲马多2年后出现间歇性肢体抽搐伴神志不清10余次”,于2009年5月26日入院。患者于2年前在酒店值晚班工作期间经常出现睡眠困难和间歇性身体疼痛,于是开始自服盐酸曲马多片。起初100mg/d(50mg、2次/d),因疼痛反复出现而加至700mg/d(350mg、2次/d),以此量服用2年未曾间断。  相似文献   

7.
1病例 患者,男性,72岁,因上腹疼痛1周,发热3 d,晕厥3h入院。患者1周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剑突下轻微疼痛,可忍受,当时未予注意。3 d前出现发热,体温高达39.0℃,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吞咽表面肌电图用于评估扁桃体切除术后患者疼痛程度的可能性。方法选取行扁桃体切除术的患者32例,分别于术前、术后1 d 和术后2 d 行吞咽的表面肌电图检查。同时对所有患者术后行吞咽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连续2 d,1次/d。结果所有的吞咽方式中,术后1 d 和术后2 d 干咽时间和振幅皆<术前,吞咽20 mL 水所需时间>术前,而振幅<术前。术后1 d 与术后2 d 的干咽时间、干咽振幅、20 mL 水吞咽时间、20 mL吞咽振幅和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都没有明显差别。术后表面肌电图振幅变化、时间变化程度与 VAS 评分无明显相关性(P >0.05)。结论吞咽表面肌电图能够观察到扁桃体切除术后患者因疼痛导致的吞咽时的肌肉活动变化,今后有可能根据这些变化来指导是否需要镇痛药物,但其不能用于判定疼痛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1临床资料患者女,16岁,因反复下腹部疼痛18d、加剧12h于2001年 5月27入院。患者于 5月 8日无明显诱因出现下腹部胀痛不适,无腹泻、呕吐等伴随症状,3d后到当地卫生院就诊予止痛治疗好转。此后腹痛反复发作,以右侧为甚波及整个下腹部,无畏寒、发热,因能耐受未予重视。入院2d前到广州某医院就诊,腹部B超示“右附件区混合性实性包块”,给予罗通定30mg肌肉注射、阿莫西林口服治疗。次日17:00下腹痛较前加  相似文献   

10.
1病历资料病例1:患者,男,64岁,因"腹部创伤2d,腹痛伴右腹股沟间肿块1d"入院。患者入院2d前被人用拳击伤腹部,当时即感腹部疼痛,并渐加剧,以后出现右腹股沟肿块,疼痛肿胀。患者原有"右斜疝"病史,外院拟诊"右嵌顿性斜疝"转来本院。查体:T38℃,腹部稍隆起,全腹明显压痛、轻度反跳痛及肌紧张,  相似文献   

11.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50岁,军队退休干部,平素体健。因腰痛2d,加重1d就诊。2009年6月18日15:00左右,自感上腹部疼痛不适,认为是饮食不洁所致,又因疼痛不十分明显,未引起重视。当日21:00左右,逐渐出现右侧腰痛,第2天早晨小便时自觉腰痛症状加重并感小便不畅。经咨询他人怀疑泌尿系结石,建议到医院行B超和尿常规检查。B超未见明显  相似文献   

12.
1临床资料患者男,45岁,因反复口渴、多饮、多尿2年,加重伴发热6d,右小腿疼痛3d,于2007年8月1日入院。患者2年前确诊为糖尿病,一直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平时血糖控制不理想。患者2个月前徒步走时出现右小腿肌肉酸痛,未介意。6d前无明显诱因地出现发热,体温达40℃,于社区医院静脉点滴阿奇霉素,近3d出现右小腿针刺样疼痛,渐加重,入院治疗。  相似文献   

13.
1病例介绍患者男,32岁,因右上腹部疼痛20d入院。20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右上腹持续性隐胀痛疼痛,疼痛放射至右侧肩胛区,无畏寒、发热、恶心、呕吐等。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49岁.因间断胸骨后疼痛3 d,加重1 h于2005年3月11日来我院急诊.患者于就诊前3 d出现胸骨后疼痛,每次持续3~5 min,每天发作2~3次,自服胃药治疗,无明显效果.于当日凌晨出现持续性胸骨后疼痛,伴大汗、恶心、呕吐,急来我院.  相似文献   

15.
正1病历介绍患者袁某,女,25岁,因肛周肿痛伴发热7 d收住院。患者5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排便时肛周疼痛伴发热不适,在当地医院就诊,给予静点10 d抗生素(具体不详),肛周疼痛及发热症状渐消失。7 d前再次无明显诱因地出现肛周疼痛并伴有发热,当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18岁,因足跟疼痛2个月,腰痛20 d于2011年6月17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前2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足跟疼痛及发热,体温最高38.5℃。病初为左足跟肿痛,后累及右足跟,非对称性。就诊当地医院予抗感染治疗,疗效不明显,但应用非甾体抗炎药物症状明显好转。于入院前20 d出现腰痛、夜间疼痛明显,起床活动后疼痛可减轻。患者自发病以来无视物  相似文献   

17.
三乙醇胺乳膏湿敷创伤性伤口的减痛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三乙醇胺乳膏是用于防治放射性皮炎的有效复合乳剂,新近发现能消炎和保持伤口湿润,可用于伤口治疗,但对伤口减痛促愈的效果评价尚缺乏研究报道。文中旨在探讨三乙醇胺乳膏对创伤性伤口的减痛促愈效果和使用安全性。方法入选61例创伤性伤口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1例和30例,基线处理结果显示2组有可比性。观察组采用三乙醇胺乳膏涂抹加保湿覆盖,对照组采用藻酸盐敷料覆盖。观察指标:治疗后3、7、14、21 d观察伤口疼痛计分、揭敷料时疼痛计分、敷料2次创伤积分、患者依从性计分、治愈率和愈合时间及敷料更换次数。结果观察组1例患者因治疗不足1周失访而剔除。观察组和对照组各有30例患者完成治疗,2组治愈率100%,观察组伤口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敷料更换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2次创伤积分和依从性计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减痛效果:伤口处理3 d后2组患者疼痛均有减轻,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 d和21 d时,观察组患者疼痛计分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3、7和14 d揭敷料时的疼痛,观察组明显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三乙醇胺乳膏用于创伤性伤口,其减轻伤口疼痛和揭敷料时的疼痛、缩短愈合时间和减少敷料更换次数的效果优于单用藻酸盐敷料,使用安全便捷。  相似文献   

18.
患者 ,女性 ,3 6岁。因左肩部疼痛、活动受限 1年 3个月 ,2 0 0 0年 1 1月 2 5日住院治疗。患者 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肩部隐痛 ,按肩周炎经保守治疗 ,症状稍改善。2 0 0 0年 2月 4日及 4月 8日两次摄片未见骨与关节异常 ,门诊遂以 1 %奴夫卡因 5ml加地塞米松 2 ml局部痛点封闭治疗 ,7d注射 1次 ,4次为 1疗程 ,觉症状明显好转。 8月初症状再发 ,疼痛加剧 ,尤以经前 3~ 5d最为严重 ,有夜间痛 ,偶有左手麻木。同年 1 0月 3 1日摄片示左肱骨头密度不均 ,外缘有小范围密度减低区。MRI示左肱骨头及部分肱骨干异常信号伴周围软组织水肿 ,结合 …  相似文献   

19.
双侧带状疱疹在临床较为少见,笔者在临床遇到2例,报道如下。1病案举例例1:患者,男,50岁。因右侧颈、胸、背、腰、腹部及左侧颈、胸部出现疼痛10余天,先后发生水泡7 d就诊。患者初无明显诱因于右侧颈、胸、背、腰、腹部出现针刺样痛,后左侧颈部渐出现针刺样疼痛,3 d后  相似文献   

20.
腰3椎体恶性骨巨细胞瘤快速复发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性,50岁.因"腰痛1个月伴左大腿、漆部疼痛4 d"入院.2005年12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部持续性疼痛,夜间加剧.自服"芬必得"无明显缓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